麥可喬丹「贏」了!

2021-01-10 中國網財經

12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訴喬丹體育公司、百仞貿易公司姓名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

判決要求,喬丹體育公司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30萬元及因本案訴訟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5萬元。

原告麥可·喬丹訴稱,原告對中文「喬丹」享有姓名權,被告喬丹體育公司未經原告許可,擅自在其商號、產品和商業推廣活動中使用原告的姓名「喬丹」,對廣大消費者造成了誤導,已構成對原告姓名權的侵害。

百仞貿易公司銷售喬丹體育公司的侵權產品,故構成共同侵權。

被告辯稱:不構成侵權

兩被告共同辯稱,Jordan只是英美國家的一個普通姓氏。原告不可能對一個英美普通姓氏的慣常翻譯享有中國法律意義上的姓名權。

被告註冊並使用「喬丹」商標已有數十年,對「喬丹」商標依法享有商標權。而百仞貿易公司銷售的產品均通過合法渠道進貨,故已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不構成共同侵權。

法院判決

經審理,上海二中院認為,喬丹體育公司是在明知麥可·喬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仍然擅自選擇「喬丹」二字進行商標註冊,並登記了「喬丹」商號,其指向性非常明顯,足以認定其具有導致或放任公眾產生混淆的故意,故喬丹體育公司構成對原告姓名權的侵害。

而銷售商百仞貿易公司不具備共同的侵權故意,但今後不得再銷售侵權產品。

據此,上海二中院依法判決:

喬丹體育公司公開在報紙和網絡上向原告賠禮道歉,並澄清兩者關係;喬丹體育公司停止使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喬丹體育公司應停止使用涉及「喬丹」的商標,但對於超過五年爭議期的涉及「喬丹」的商標,應採用包括區別性標識等在內的合理方式,註明其與前美國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不存在任何關聯;喬丹體育公司應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人民幣30萬元;喬丹體育公司賠償原告因本案訴訟所支出的合理費用人民幣5萬元;駁回了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來源: 央視網、上海二中法院、人民法院報、中國青年報

新媒體編輯:武兵

相關焦點

  • 麥可·喬丹"贏了"
    麥可·喬丹"贏了" 2020-12-30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單挑贏勒布朗?麥可·喬丹:No Question!
    麥可·喬丹和勒布朗·詹姆斯誰更厲害?
  • 麥可.喬丹
    ——麥可.喬丹每個人都嘗過失敗的滋味,所以我能夠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從未奮鬥過的自己。——麥可.喬丹有些人想成功,有些人渴望成功,有些人努力實現成功。——麥可.喬丹只有一個人能界定你一生的成就,那就是你自己。——麥可.喬丹永遠要把逆境轉化為順境。
  • 麥可·喬丹"贏了"
    經審理,上海二中院認為,喬丹體育公司是在明知麥可·喬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仍然擅自選擇「喬丹」二字進行商標註冊,並登記了「喬丹」商號。除此以外,喬丹體育公司還將麥可•喬丹曾經的球衣號碼「23」和他兩位兒子的中文譯名馬庫斯·喬丹和傑弗裡·喬丹均註冊為商標,其指向性非常明顯,足以認定其具有導致或放任公眾產生混淆的故意,故喬丹體育公司構成對原告姓名權的侵害。
  • 麥可·喬丹"贏了",喬丹姓名權糾紛案宣判
    提起喬丹,浮現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可能是球星麥可·喬丹的美國AIR JORDAN品牌,也有可能是中國喬丹體育的喬丹品牌。美國喬丹和中國喬丹之爭終於塵埃落定,持續長達8年的糾紛又有了新進展。  喬丹姓名權糾紛案宣判  今日,上海二中院對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訴喬丹體育公司、百仞貿易公司姓名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
  • 麥可·喬丹「贏了」,喬丹姓名權糾紛案宣判
    提起喬丹,浮現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可能是球星麥可·喬丹的美國AIR JORDAN品牌,也有可能是中國喬丹體育的喬丹品牌。美國喬丹和中國喬丹之爭終於塵埃落定,持續長達8年的糾紛又有了新進展。喬丹姓名權糾紛案宣判今日,上海二中院對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訴喬丹體育公司、百仞貿易公司姓名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宣判。
  • 「喬丹」商標判了!麥可·喬丹贏了,喬丹體育哭了
    中國喬丹與美國喬丹之爭提起喬丹你首先聯想到的是什麼?是美國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還是喬丹體育公司?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商標具有排他性,知名球星名字和國內知名運動品牌名撞車,喬丹商標到底歸屬於誰,歷經8年這場商標糾紛案終於判了!
  • 麥可·喬丹告贏了喬丹體育,但這可能連小勝都算不上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對美國籃球明星麥可·喬丹狀告中國喬丹體育公司商標侵權案作出裁決,喬丹體育公司第6020578號「喬丹+圖形」商標被撤。很多網友評論,美國喬丹歷時8年終於逆轉取勝。實際上,麥可喬丹是贏了這樁官司,但不意味著全面的勝利,可能連小勝都算不上。
  • 麥可-喬丹:他的精神
    他一直是後衛裡最出色的籃板手之一;他的無球走位、上籃、滯空投籃、試探步突破、墊步反向突破、變速突破、壓重心變向、中距離背身之後翻身底線突破、無一不是聯盟頂尖;而在1991年,他的急停中投、背身單打都已滾瓜爛熟。是什麼在促使他近乎扭曲地加強自身呢?是他的好勝。拉裡-布朗教練說:「我願意花錢看他打球——我甚至願意花錢看他訓練。」理由?
  • 麥可·喬丹告贏了喬丹,8年官司真的結束了嗎?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麥可·喬丹——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也有所耳聞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喬丹」——喬丹體育有限公司。從2012年以來,麥可·喬丹就商標糾紛案已和喬丹體育打了8年的官司。期間,喬丹體育費盡心思來證明自己和麥可·喬丹沒有任何關係,其中最為人所恥笑的就是桌球理論。喬丹體育表示其商標手裡拿的是桌球拍,並不是籃球。而麥可·喬丹方拿出麥可·喬丹人像和喬丹體育對比,卻完全的重合!
  • 「麥可·喬丹」告贏中國公司「喬丹體育」,獲得35萬元賠償
    美國NBA明星公司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與中國喬丹體育就侵權問題糾纏多年。上海市第二中院30日作出一審宣判,要求喬丹體育公開道歉、停止使用涉及「喬丹」的商標、並向麥可·喬丹賠償35萬元;銷售商百仞貿易公司未構成共同侵權,但今後將不得繼續銷售侵權產品。
  • 1998,麥可·喬丹的最後一舞
    那年夏天,麥可·喬丹在總決賽第六場最後時刻搶斷卡爾·馬龍,晃倒拜倫·拉塞爾,命中了他職業生涯甚至整個NBA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球,贏下個人第六座NBA總冠軍和總決賽MVP,就此締造了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和傳奇。
  • 勒布朗詹姆斯與麥可喬丹數據比較
    勒布朗詹姆斯與麥可喬丹數據比較 勒布朗詹姆斯vs麥可喬丹生涯季後賽數據,
  • 為什麼說麥可·喬丹是無法被超越的?
    由於有些激動,法爾克的聲音有些發啞,「我將代表我的委託人麥可·喬丹先生宣布他的原話,I'm Back!」 自此以後,麥可·喬丹率領公牛隊贏下了職業生涯的第二個三連冠,就此奠定了歷史第一人的地位。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麥可·喬丹會被超越嗎?
  • 麥可·喬丹的故事
    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後也不可能進入NBA,我們決定不要你這個球員。」麥可·喬丹就跟他教練講:「教練,我不上場打球,可是我願意幫所有的球員拎行李。當他們下場的時候,我願意幫他們擦汗。請你讓我在這個球隊,跟這些球員一起練球,這是我要成功的企圖心。
  • 麥可·喬丹的1989,以及『The Shot』「上」
    1987-88賽季,年輕的麥可·喬丹做到了以下這些事情:他贏下了職業生涯第一座常規賽麥可·喬丹還率領公牛隊在季後賽首輪3-2淘汰克利夫蘭騎士隊,這是公牛隊自1981年以來贏下的唯一一輪系列賽。系列賽前兩場,喬丹先後砍下50分和51分,季後賽連續兩場50+,連『大北鬥』張伯倫都不曾做到過。
  • 麥可·喬丹終於維權成功,中國喬丹仍然一意孤行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美國喬丹打官司贏了中國喬丹,中國喬丹以後不能使用一部分和喬丹有關的商標喜歡籃球的朋友可能對這個案子並不陌生,但是還有人有些疑惑,都是賣鞋的這兩個喬丹有啥關係?喬丹體育僅2010年一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驚人的29.1億元,這其中,「喬丹」這個商標起了關鍵性的作用。2012年2月,麥可·喬丹正式宣布對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訴訟。指控喬丹體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濫用喬丹形象和姓名,但是這一訴求被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駁回。
  • 麥可·喬丹的童年故事
    哥哥姐姐和妹妹都安分守己,規規矩矩地生活學習,很讓父母放心,唯獨麥可·喬丹總是鬧劇連篇,讓父母頭疼不已。的確,兒時的麥可·喬丹總會做出讓大人驚出冷汗的舉動。在他兩歲時,有一天老喬丹正在自家後院用手電筒檢查車子的發動機,沒注意麥可好奇地在玩弄電線,小手觸及了電線的接頭,被摔出一米多遠,差一點喪了小命。五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頭,他不聽。
  • 1995,麥可·喬丹復出三兩事
    隨後幾乎全美所有的電視節目都中斷了,三大電視網也發布了這一預告,然後電視裡就全是麥可·喬丹的扣籃集錦和比賽鏡頭了。 電視鏡頭裡,出現了一個光頭的中年男人,他就是喬丹的經紀人大衛·法爾克。由於有些激動,法爾克的聲音有些發啞,「我將代表我的委託人麥可·喬丹先生宣布他的原話,I'm Back!」 整個籃球世界又因為喬丹的回歸而重新沸騰了起來。
  • 歷史籃球巨星1——麥可喬丹
    10、麥可·喬丹的精神能力勒布朗·詹姆斯在季後賽期間會關閉社交媒體,不讓『野生懂球帝』們有教育自己的途徑而喬丹甚至不需要這種物理維度的屏蔽,他用精神力量就能隔絕這些幹擾。無論是主客場球迷的呼喊,媒體的評價甚至父親的去世,只要麥可踏上球場,眼裡就只有——籃筐、隊友和對手。9、精神領域切割比賽前,球員們聚在一塊兒跳舞、擁抱、尖叫口號。他們需要舒緩壓力,球迷和攝像機鏡頭也樂於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