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絲綢之路

2021-02-23 中國國家地理


「絲綢之路」一名誕生於1877年

但若以為

這一條連通中國與中亞

乃至更為遙遠的西方之路

其本質是為了絲綢貿易,未免偏狹


從漢至唐

它都更是一條

保證帝國疆土的交通路線


駝鈴聲聲、馬蹄陣陣

當進出西域的梵音嫋嫋時

伴隨其後的

是守護著一道道關驛、烽燧、城池的人們

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


《中華遺產》2018年03月特別策劃 — 絲綢之路


雖然詩人說:「聖朝無外不須關。」但既是疆土壁壘,也是帝國門戶的關,又怎能缺少。從絲路起點之一的洛陽城出發,古老的東西交通網絡上,就坐落著數道守御絲路的雄關。無論是忠誠的使者還是來往的商旅,行在路上,總要穿越一道道關口,再留宿於一座座驛站。就在一關一驛,一出一入之間,東西文明碰撞交流。守護與接納,並行不悖。

-  函谷關 西行第一關 -

撰文 / 白馬  供圖 / 新安縣漢函谷關保護管理所 等

崤函古道上,一道雄關成為洛陽與長安之間的門戶,這就是函谷關。函谷關不止一座。穿越每一座函谷關,就如同穿越一個時代,看見關裡關外的前世今生。

門戶第一關

秦國在古道上設函谷關,作為長安門戶。漢武帝時,將函谷關東移到河南新安,是為「漢函谷關」。圖中為新安漢關遺址,明清時修葺的關樓和關牆保存完好,可以窺見這座古觀曾有的氣派。(圖自《中華遺產》2018年03月)

- 陽關 永生之關 -

撰文 / 莫大

陽關,這道西行路上的必經之關,因王維的千古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長留在人們心上,陽關不只是一道關,它是離愁,它是思念,它是西去的寄語,更是東歸的期盼。

駝鈴聲聲過陽關

漢武帝時,在帝國疆域最西邊設玉門關和陽關,作為西部門戶。絲綢之路西出敦煌、由南道通西域,必經陽關。圖中是歷史學家向達先生考證的陽關故址——甘肅敦煌市南湖古董灘 (攝影 / 吳健)。一支駝隊正從有「陽關眼目」之稱的墩墩山漢代烽燧前經過。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都者,總也;護者,監護也。都護府,是中原王朝為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統治,而設立的一種軍事管理機關。撫慰諸藩,輯寧外寇,在列敵環伺的邊疆,都護府是一份有力的保證:穩固統治,保護絲路。

- 瀚海天山 北庭都護人安在 - 

撰文 / 冰雪冰

隨著一系列的戰事,唐帝國終於將疆域擴展到了西域,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穩固的統治?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被先後設置,分治天山南北。現在北庭故城成為絲路上的申遺點,荒涼草莽的遺址,象徵了大唐已然被雨打風吹去的輝煌。

惟餘莽莽

一些斷斷續續的暗黃色土牆,地上爬滿了芨芨草,是今天所見北庭故城的主要面貌。殘破而不失雄壯,讓人依稀想見這座城當年的宏大氣勢。 (攝影 / 郝沛)

- 安西四鎮 大唐帝國的西方前線 - 

撰文 / 冰雪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外就沒有朋友了,更何況比陽關更遠的安西呢。然而,大唐緣何一再為之投入重兵?

安西都護府全盛疆域圖

唐初隨著一系列戰事的勝利,安西都護府的疆域達到極致,最西與波斯接壤。然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在崛起,並迅速成為唐朝經略西域的最大敵人。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03月》)

西漢時,今新疆地區有「西域三十六國」,而據最新的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新疆地區自史前至明清時期的古城遺址,多達約370個,其中漢唐古城為255個。西域古城,是西來東往的商旅和使者休憩的綠洲天堂,是中外貨物的集散重鎮,更是文明交匯和傳遞的不朽驛站。



- 樓蘭  絲路「生死結」 - 

撰文 / 甄明 堇青  攝影 / 李學亮 等

西域城邦「樓蘭」,經歷生生死死,從聲名顯赫到史籍不列,僅短短數百載。但它卻有著輝煌爛漫的「前世」,也曾在如曇花綻放的生命裡,緊緊扼鎖著絲路的咽喉,成為牽動大漢與匈奴兩大強權的心結。

靈魂雕像

在樓蘭小河墓地附近,散落著許多與真人相仿的木頭雕像。圖中這隻浪跡在流沙之中,它生動地勾勒出人體的輪廓:逼真的頭部、惟妙惟肖的軀幹、渾圓的大腿和矯健的小腿。據考古學家推斷,這些木頭人可能象徵著某種特殊的靈魂,被充當墓地守護神,或作祭祀之用。(攝影 / 劉玉生)


- 尼雅古城  沙漠中的精絕往事 - 

撰文 / 陶襄  攝影 / 劉玉生 等

精絕國,不是《鬼吹燈》裡的秘境,而是《漢書》中的遠方。沙漠中殘破的尼雅遺址,曾經是精絕國繁華熱鬧的都市。是何時,精絕人迷失了回家的路徑?漫漫黃沙,娓娓道來,一個絲路古國的件件往事……

尼雅藏在黃沙中

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尼雅河尾的三角洲上,坐落著一座失落千年的古城遺址——尼雅古城。1901年,它被英國探險家斯坦因發現,重現世間。茫茫沙海中,隱約可見裸露在外的連片木樁,那是尼雅古城的房屋構架。(圖自《中華遺產》2018年03月)

關於「絲綢之路」你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購買本期《中華遺產》

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暗網黑市「絲綢之路」又回來了
    最近,號稱新版的「絲綢之路3.0」又一次在暗網上線。而這已經是絲綢之路這個奇葩網站的第四次「復活」。  絲綢之路的「旗手」  如果評選有史以來上最為危險的職業,「絲綢之路」的站長估計會名列榜首。     【絲綢之路的創立者:羅斯·烏布利希】  大名鼎鼎的黑客羅斯·烏布利希在2011年創建了「絲綢之路」這個以毒品交易為主的網站。隨著暗網的蓬勃興盛,這個植根於人類慾念的網站迅速膨脹。由於暗網本身的匿名性,加之烏布利希過人的反偵察能力,讓它平穩地運營絲綢之路兩年之久。
  •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全長18釐米左右,刀型連貫上揚,帶有一絲波斯刀劍的味道。刀刃採用鍛造拼圖大馬士革製成,紋理如同沙暴,富有強烈動感。推鈕鑲嵌黃鑽石,典雅美觀,開合手感順滑流暢。刀柄採用416不鏽鋼之作而成,由義大利雕刻大師西蒙尼親手打造,採用歐式卷葉圖案在刀柄中規劃出主題輪廓,再採用24K金鑲嵌技法,來描繪商隊在絲綢之路上的慢慢歷程。
  • 絲綢之路的「青春」——關於我的歌詞《絲綢之路》
    南道和北道之間隔著茫茫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喀什交匯後南道登帕米爾高原,經塔什庫爾幹到伊朗;北新道後來開闢,經哈密、烏魯木齊、伊寧、塔什幹。北道和北新道之間隔著綿延的天山山脈,在撒馬爾罕交匯後到伊朗。絲綢之路北道又稱為「天山南路」,絲綢之路北新道又稱為「天山北路」。
  • 絲綢之路:商路背後鮮為人知的政治
    由於討論絲綢之路的許多著作都出自歐美學者手筆,而且在近代以來中國的語境中,東西方並舉時的「西方」經常是指歐洲,因而當人們談到絲路的對外交流中,其中的「西方」經常被置換為歐洲,仿佛絲綢之路是從洛陽/長安筆直通向羅馬的高速公路,雖然在漢唐時代的中國人心目中,「西方」分明是指西域、波斯和印度,當時的人們如果知道「絲綢之路」,也不可能將其終點設定在歐洲或羅馬。
  • 饑渴的駱駝|讀​《絲綢之路新史》
    絲綢之路一個著名的符號,似乎沒有人不知道,似乎又罕有人一下能講的很清楚。我們對於絲綢之路的理解都是基於自己淺淺的認識和各種浪漫的遐想之上,對於真實的絲綢之路狀況也許真的不是很清楚。通常提到絲綢之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夕陽西下,一片荒涼的沙漠盡頭,傳來一陣清脆悠揚的駝鈴聲,一支滿載各種貨物的駝隊伴著蒼涼之感緩緩而來抵達目的地。總之是一種很歡樂熱鬧的場面。
  • 用文物和遺蹟還原絲綢之路真實歷史——探秘西北大學考古專業
    西大考古人與絲綢之路結緣甚深。幾十年來,一代代西大考古人從絲綢之路起點出發,一路行進至中亞他們,在絲路上留下了輝煌的印記。2019年高考報志願即將開始,6月20日,本報對於這個既神秘又有趣的專業進行了探訪。
  • 絲綢之路路線圖
    絲綢之路路線圖「絲綢之路」的開通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之間。公元前2世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中國與亞歐大陸間的貿易通道,建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地中海沿岸的絲綢貿易關係,標誌著「絲綢之路」的全線開通,絲綢之路也從此正式成為中國聯繫東西方的「國道」。在其後漫長的1700多年間,經由這條道路輸出的商品中,數量最多的是當時惟獨中國能夠生產而且最為西方人所欣賞的絲綢,所以這條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
  • 回望新疆:從歷史典籍中走來的絲綢之路
    從中也可以看出,絲綢之路在漢唐時期的繁華場景,真實地見證了西域和中原往來貿易與密切關係。但至今,有很多人還不明白古絲綢之路名字的由來、古絲綢之路的大致情況以及古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發揮了多大的作用?與漢朝不同的是,唐在西域、中亞控制區建立了統治秩序,西域小國林立的歷史結束,從而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絲綢之路有數條幹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一帶一路」基本情況及意義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倡議,是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向西開放的重大舉措。
  • 張騫:絲綢之路「帶貨一哥」
    說起絲綢之路的歷史一個人「難脫」關係也是我們中學課本上的「釘子戶」那個人就是—張騫25歲的熱血青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
  • 絲綢之路:人類文明的脊梁
    穿越歷史的輪迴,我們可以看見絲綢之路熠熠閃耀,穿越草原、沙漠、雪山等不毛之地,沿著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山脈、伊朗高原的廣大區域遍及,像是地球的龍脈或脊梁,見證著不同文明的興起、發展、傳播、衰亡,可以鄭重其事地說,絲綢之路是兩千多年來人類文明的脊梁。隨著考古發現的證實,絲綢之路所烙刻在人類文明道路上的印記,將逐漸被拭去覆蓋的塵土與歷史的疑團。
  • 元朝「絲綢之路」與元大都
    筆者認為,這種狀況沒有全面地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馬可波羅遊記》記事的真實性和馬可波羅本人是否來過中國,七百年來一直受到質疑,那麼,上引有關元大都商業活動的這些文字記載是否真實可靠?筆者認為,馬可波羅對於元大都商貿活動說的這些情況,雖然可能有一些誇大之詞,但基本是真實的,大體符合元大都的實際情況。
  •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影片《黎明之戰》發布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影片  西安網訊:今天(10月12日)下午,由王一秋導演,黃覺、王菁、馬小媛主演,倪大紅特別出演的公安邊防緝毒電影《黎明之戰》在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發布。
  • 絲綢之路的文明邏輯
    博望侯與大力神後裔跨越歷史的最終握手,成就了我們所熟知的「絲綢之路」。事實上,廣義的絲綢之路並非只是一條簡單的線路,而是一張古代中國往來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網絡。這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村莊周圍就有如此多的歷史文化遺蹟,那一萬多公裡的絲綢之路又該有多少呢。他的眼前豁然明亮:「我的心在跳躍,我想用自己的雙腳踏遍絲綢之路……我想描繪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如果這些繪畫成為我藝術生涯的佐證,那該多麼令人神往啊!當我想像那長達幾千年壯觀的歷史劇時,覺得沒有比這絲綢之路更具有豐富多彩的世界了。」
  • 絲綢之路與帕提亞有關聯?其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絲綢之路的貢獻
    絲綢之路所經過沿線地區,大多都是由當地的地方勢力控制的,沿線貿易能否安定進行,主要依靠的對象便是當地領主以及周邊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存在,為絲綢之路的正常貿易提供了穩定的交易環境。三、帕提亞對絲綢之路的壟斷在沃諾吉西斯城鎮尚未崛起之時,主要的貿易中心還是底格裡斯河流域,貿易中心臨近帕提亞,隨著塞琉西亞商貿的繁榮,由塞琉西亞所售出的商品,流通在帕提亞本國、中亞和羅馬地區、乃至敘利亞地區,成為絲綢之路長途商貿中的一部分。絲綢之路的路線經過了塞琉西亞後向北穿過了伊朗北部高原,直至如今的德黑蘭地區。
  • 絲綢之路: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上篇)
    閱讀延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絲綢之路路線的五次考察 關於絲綢之路的路線,最有影響力的應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絲綢之路項目——「絲綢之路的整體研究:對話之路」。
  • 「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與拓展
    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不僅據此復原了這些商人所行的路線,還將這條橫跨歐亞大陸、連接東地中海地區與黃河流域的陸上商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術語反映出絲綢在古代中西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雖然最先使用「絲綢之路」一詞,卻並未將它作為研究重點,而且他認為絲綢之路具有明顯的年代局限性。
  • 吳俊剛:絲綢之路:古今大不同
    而在中國正大力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則有了「一帶一路」。可謂一古一今,相映成趣。但必須指出的是,古今絲綢之路的概念和內涵是大不相同的。根據中國絲綢博物館網站的介紹,「絲綢之路」的概念是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用於描述公元前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最為頻繁的一條交通要道。因為在此道上交易的大宗貿易產品是絲綢而得名。
  • 麵條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麵條之路」——以麵食為標誌的不同飲食文化的交融之路。在它存世1500年後,麵條才出現在絲綢之路的另一端:歐洲。歐洲人以小麥製品麵包為主食。義大利人在中世紀開始吃麵條。公元827年,一支強盛的軍隊從波斯(伊朗)過來,登陸西西里島,統治這裡長達200年。伊斯蘭麵條於是從中亞帶到歐洲。早期,西西里島的人們叫麵條為伊特利亞,這便是現在的義大利麵。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麵條文化」通過絲綢之路,由中國傳到阿拉伯,再傳到西西里地區,大約八世紀時傳遍義大利和整個歐洲。
  • 從廣州眺望海上絲綢之路
    眾所周知,中國諸多城市,如廣州、泉州、寧波、南京、澳門等20餘城聯合起來,正在積極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個國家、多個文明體的大型國際間的合作,顯而易見,釐清其中的諸多問題,有助於我們從今人的角度去遙望曾經繁忙的海上通道,這條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藝術、商業、宗教交流與傳播的大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