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寫書評,不知道如何選書?一個原則,七個方法正確教你選書

2020-12-15 箏小錢

最近不少學員寫書評過程中,經常會問我一個問題,這寫書評吧,到底寫什麼書呢?作為一個職業讀書人,我整理了自己的選書原則和選書方法。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閱讀首先我們得挑到一本好書,以下我推薦的幾種選書方法:

一、TIPS原則。

● T(Tools)是工具。

工具書會教給我們一套方法。而且,能夠提煉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著這本書建立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之上的。像《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這一類書。

● I(Ideas)是新的理念。

圖書的作者能夠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實用性。

它能夠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學性。

它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

二、我的選書方法:

1.第一是看出版機構。

現在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出版公司,它們是跟各種出版社合作的,所以出版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家好的出版機構會對自己的品牌負責,所以在出書的時候會嚴選內容,它們會先替你把一道關。全世界能夠出的書那麼多,它們一定是慎重選擇過的。

2.看作者背景。

建議大家挑選一些有學術背景的書。例如大學教授寫的書,往往這個教授一輩子沒寫幾本暢銷書,但是他這一輩子的研究的精華就在這幾本書裡。比如《刻意練習》,就是典型的教授寫的書。作者做了多年的研究,寫出一篇關於刻意練習的論文,其中有很多的實驗和數據。

3.看推薦人。

推薦人也要甄別,有的人是亂推薦。買書的時候看推薦人很重要。

4.看好書中的推薦書單。

有些書裡都提到這本書,那它一定是本好書,如果不是一本好書,不可能出現在別的好書當中。所以,當你在一本好書裡看到作者提到別的書,被提到的大概率是好書。

5.看書後的參考書目。

我看書一定會看書後的參考書目。從一本好書切入就會產生指數型的推薦,然後慢慢地,所有品類的書都會來「找你」。你想讀下一個品類,然後在下一個品類裡再插進去一本書看,最後慢慢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可能。

所以你在讀一本好書時,不要忘了看這本書背後的參考書目。尤其是當你發現很多不同的書都參考了那本書時,這本書肯定是大牛的書。

「好書帶好書」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6.看內容,主要看這本書解決什麼問題。

每本好書都有一個使命。這本書解決的問題是真問題還是假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甄別。

7.看翻譯和圖書印製質量。

如果一本書的文字翻譯得很糟糕,那說明出版過程不上心;或者錯別字特別多,也會影響它的可信度;再加上印刷、裝幀設計等,這些都代表著出版人對一本書的重視程度,間接地決定了這本書的價值。

平時我會下意識的收集豆瓣的高分書單。這些書閱讀完之後,我們就會慢慢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拓寬自己閱讀的範疇。都說量變勢必會產生質變,但前提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是不斷進步的。

每本好書都自帶使命。

相關焦點

  • 比不會讀書更可怕的是不會選書,你真的會選書嗎?
    漢代有個叫顏駟的人,他是顏子的後代,從小喜歡讀書,無書不讀,讀過的書堆滿整個房間,被人戲稱為「馬四庫」。但是他讀書不加以選擇,什麼書都讀,所以他一直到老都沒有太大的成就。我們很多人也像顏駟一樣,讀書之前不會仔細挑選,只是埋頭苦讀,最後收穫不大。
  • 想要嘗試講書卻不知道如何選書?學會這2點,幫你節省選書時間
    但我同樣也很猶豫,猶豫的不是不敢開口說,而是不知道我的解讀能不能給聽眾帶來認知的突破和成長。樊登說講書人就像一個解密者,解密的對象是書,是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個性,而文字本身也是有門檻的。一本名著放在每個人面前,每個人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
  • 不知道如何選書單,家長只要選對一套書,就能幫孩子提高語文成績
    方法和技巧的實踐經驗,全部來自我們是否能夠了解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希望孩子語文成績好,又想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的家長,會從第一步選書單開始,不斷地問老師,哪些書目適合孩子看,哪些書能夠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老師也很苦惱,語文學習不光有閱讀啊,寫作也很重要,綜合文學素養更重要啊。所以,家長不知道如何選書單該怎麼辦呢?
  • 書評《追追追》——這本書,符合我的三個選書標準
    一 孩子讀圖畫書,好處多多,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圖畫書,家長們常常一籌莫展。以往,我習慣帶女兒去圖書館,讓她自己選喜歡的。不足之處是,女兒自己選時,接觸面偏窄,有時諾大一個圖書館,就只選一兩個書架裡的。現在,除了讓女兒自己選書,我也會選一些。
  • 一些選書和管理書籍的技巧
    一般說來,大致有三個:如何選擇要閱讀的書籍?如何獲取要閱讀的書籍?如何管理閱讀完的書籍?打破興趣壁壘,增加喜歡的書籍在制定一周閱讀計劃的過程中,如何選書呢?有一個要點請記住:選一兩本自己不太喜歡的書,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防止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而造成千篇一律。
  • 選什麼書來讀好?學生莫成教輔書的奴隸
    「我們讀書該選什麼書?」面對中學生的提問,上海市特級教師、附中語文教師黃玉峰昨天在2012年上海書展中小學生專場閱讀互動論壇上,簡潔而又明確地說:「不要選教輔書!」他認為,學生只讀教輔書,天天做教輔書上的題目,就會變成教輔書的奴隸了。「真正的讀書生活不是這種狀態。」
  • 如何給0~6歲的孩子選書?內有書單推薦,愛閱讀的爸媽不能錯過
    如果第一次你沒有機會,第二次請不要再錯過,第三次希望你依然保有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給大家做書單推薦,也想分享一些我平時選書常用的方法,授人以魚,更想授人以漁。孩子是個性的,即使再權威、專業的書單,也會有你家孩子不喜歡的內容,不如你去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去選書。
  • 讀圖時代的書評與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期文章為此系列第六期,我們邀約了圖書媒體編輯魏然,聊一聊讀圖時代的書評與書。書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從春秋時期就已經產生並延續到現在。書評直接影響著圖書的營銷和銷售,是出版方做出調整與決策的重要來源與依據,書評也是讀者選書路上的一盞燈。相信本文作者在圖書類媒體工作的幾年經歷及所感,能給廣大的書評人、圖書編輯及讀者以警示和啟示。
  • 教你三條好用又好記的選書小技巧
    作為股神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曾經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腳步到達不了的地方,讀書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讀書可以。關於讀書的益處,古今中外,名人案例,引經據典,我們多少都有一定認知。那麼讀什麼書,怎麼去選書?
  • 信息社會還要讀紙質書嗎?3個方法教你養成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讀書有很多好處,能讓我們快速成為一個領域的高手、提升我們的思考密度、拓寬知識面……既然讀書這麼重要,為什麼多數人還是無法堅持閱讀?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一、為什麼多數人無法堅持閱讀?
  • 12套世界經典繪本,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選書?就照著這個書單買!
    內容包括情緒管理、愛與責任、飲食習慣、中國傳統文化等……不知道怎麼選書的家長,照著買就對了!04《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主題:教孩子學會表達愛 一大一小兩隻兔子短短的對話,濃縮生命中複雜、也是偉大的情感。
  • 看書時候覺得有道理,書一合記不起來了,4個辦法教你讀懂一本書
    歸根結底這其實就是你還不沒有掌握拆解一本書的正確方法。因此,我將根據樊登的《讀懂一本書》這本書中的把書讀薄:如何解構一本書等部分內容,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來跟大家談談如何正確去拆解一本書。這是我總結出來的拆書4種解決辦法:學會拆書幫便籤讀書法,學會梳理拆書的框架,選對拆書的時間和了解拆書的意義。下面我將圍繞這四個方法具體的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學會正確的拆書,希望可以幫到屏幕前焦慮的你。
  • 作為一名文科博士生:關於選書、讀書和輸出,這是我的全部建議
    主要是從自己二十多年的讀書經歷出發,講一講我踩過的那些讀書的坑,以及如何選書,如何讀書,如何復盤。1. 「學會讀書」與讀書本身一樣重要備考普通話的時候,朗讀短文的題庫中有一篇備選文章,叫《讀書人是幸福人》。
  • 給孩子選書誰做主?少兒圖書館館長:孩子首先要是一個「讀者」
    想法不錯,可在選書這一步家長就犯了難:費勁心思選了不少「經典名著」,可孩子卻根本不感冒,讓孩子自己選吧,又都選些動畫書籍、搞笑漫畫之類的,家長實在是感覺沒營養。給孩子選書到底該誰做主?家長和孩子在選書上的根本「矛盾點」在於興趣和需求不同曾經有人在小學生中做了一個關於閱讀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93.6%的學生看過動漫書,而57.6%的學生把動漫書當成自己最愛看的課外書。孩子為什麼如此偏愛動漫書籍呢?
  • 如何創作高質量書評?0基礎也能操作的寫作指南(8000字乾貨)
    既然書評的好處這麼多,我們如何才能怎麼寫出一篇質量高的書評呢?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一談,從選書到成文的一些細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身為作者,通過書評能夠帶給讀者的價值。我們知道了,書評是與書有關,卻又不局限於書中的「評論性」文章。所以,需要具有深度,有作者的思考,這也是書評的靈魂所在。
  • 教你一個意想不到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煩惱,想系統了解某方面的知識,書單列了很長,卻發現沒多少時間讀,進展很慢,或者書讀完了也感覺沒讀一樣,好像抓不住重點。《邏輯思維是訓練出來的》這本書教我們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高效率地積累知識。這本書是麥肯錫知名商業顧問、侍留啟介所著。
  • 出版人推薦了選書方法
    當你想讀書的時候,可以讀什麼書?參照豆瓣電影Top250,豆瓣根據每本書讀過的人數和該書所得的評價等綜合數據,生成了一份豆瓣讀書Top250。大多是熟面孔,但有一個問題——太偏重暢銷書了。很多小夥伴閱畢冒出了大大的問號,為什麼榜單的第一名是《追風箏的人》?什麼前十名裡有三本東野圭吾的書?為什麼經典的排名這麼靠後?
  • 《原則》:一本有原則的書
    達利歐的《原則》,一本有「原則」的書。全書分為三個篇章:第一,知人論世。達利歐通過分享自身經歷,告訴我們他是如何總結出這些原則的,同時,讓我們權衡這些原則,思考並判斷它們在多大程度上適應於我們的生活。第二部分,生活原則,這是本書的核心。
  • 家長課堂:給孩子買書 如何挑選有營養的?
    你的孩子喜歡閱讀嗎?你經常給孩子買書嗎?你在家裡跟孩子一起讀書嗎?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兒童閱讀的重要性,但一系列的困惑也隨之而來:我該怎樣為孩子選書?為什麼孩子只愛看電視、不喜歡閱讀?為什麼孩子已經識字了我還要跟他(她)一起讀書?
  • 童書該怎麼選?這本《影響孩子閱讀世界的100本童書》不容錯過
    最近陪孩子看書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兩歲的小寶子已經不滿足於識物卡片、簡單的洞洞書,機關書之類的,他開始有了故事思維。比如說,每次看繪本,當他看到畫面上只有一個小孩子時,他就會很憂傷地說,「在公園玩,媽媽不見了,找不到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