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多次提到的碧紗櫥是什麼?為何蘇軾、李清照都曾作詞提到它

2021-01-19 君箋雅侃紅樓

林黛玉初來榮國府,賈母疼她,讓她與寶玉都和自己住。賈母的大房子,寬敞闊朗又舒適。賈寶玉將之前住的碧紗櫥讓給林妹妹,自己睡在外面的大床上,裡邊是賈母住的暖閣套間。

(第三回)當下,奶娘來請問黛玉之房舍。賈母說:「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裡,把你林姑娘暫安置碧紗櫥裡。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罷。」寶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紗櫥外的床上很妥當,何必又出來鬧的老祖宗不得安靜。」

碧紗櫥在《紅樓夢》中屢次出現,第二十六回賈芸拜見賈寶玉,「又進一道碧紗櫥」。第四十二回,太醫來給賈母看病,「碧紗櫥後隱隱約約有許多穿紅著綠戴寶簪珠的人」。

「碧紗櫥」這種建築形式現在極少見,在古代是最常見的房間格式。

清乾隆年間曹庭棟撰《老老恆言》(又名《養生隨筆》)詳細記載「紗櫥」:「夏月可代帳,須樓下一統三間,前與後俱有廊者,方得為之。除廊外,以中一間左右前後,依柱為界,四面繃紗作窗,窗不設欞,透漏如帳,前後廊簷下,俱另置窗,俾有掩蔽,於中驅蚊陳几榻,日可起居,夜可休息,為銷夏安適之最。」

《老老恆言》說得清楚,碧紗櫥是房中臨時組件的隔間,一般用於夏天防蚊避暑。採用專門搭建的鏤空隔板,屏風般圍擋成小房間。中間是床。圍擋直達棚頂,鏤空處用紗繃緊,通風、透氣,舒適。

碧紗櫥獨立在屋中,左右四周可過人,所以第四十二回太醫給賈母診病,女眷都躲到碧紗櫥後邊避人。

明清以前碧紗櫥皆是可移動的。有構建直接拼接。蘇軾有詞:

「涼簟碧紗櫥,一枕清風晝睡餘。」

可見碧紗櫥最早是作為避暑乘涼之用。一個「紗」字透出涼爽。

很多古裝劇那種一個架子房,抬著四處遊走,四周掛著白紗,被設置在戶外,也都是碧紗櫥形制。不過真實碧紗櫥上的紗,一定是繃住的,防蚊、防風,也不是那種完全通透的樣式,而是以木製鏤空隔板隔著。

李清照在《醉花陰》道: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重陽節即將不能再睡碧紗櫥,李清照表達的是思念丈夫,孤獨寂寞冷的意思。

不過,《紅樓夢》成書在清代。清代的碧紗櫥形制與宋朝完全不同。基本形成了一種建築定式。就是大戶人家的房中一定設有碧紗櫥的位置,成為房間隔斷的一部分,被稱「隔扇」或「格門」。採用兩面夾紗的工藝,既有裝飾效果,也美觀大方,此「碧紗櫥」與蘇軾、李清照的碧紗櫥形制上有了很大差異。

第二十六回賈芸去看賈寶玉。「又進一道碧紗櫥」,表明是怡紅院寶玉房中的定式。一進房間門要先穿過碧紗櫥,才能進去賈寶玉房中。而碧紗櫥,基本是大丫頭夜間睡覺的地方。

(第五十一回)寶玉笑道:「這個話,你們兩個都在那上頭睡了,我這外邊沒個人,我怪怕的,一夜也睡不著。」晴雯道:「我是在這裡。麝月往他外邊睡去。」

所謂「外邊」,就是指賈寶玉房外的碧紗櫥。林黛玉初來,賈母讓賈寶玉騰出碧紗櫥給黛玉,寶玉跟她睡暖閣套間。

賈寶玉不肯,要挨著林黛玉,睡在外面的大床上。證明賈母房間最少三進。暖閣是冬天住的。夏天還要住在碧紗櫥才舒爽。

碧紗櫥在清朝雖是房間定式,但仍舊是臨時性的。隔板可以拆卸,需要闊朗招待眾多客人,就可以將之拆解,變成大屋。需要隔斷,再重新將隔扇安裝即可。類似現在的推拉門隔斷。

隔扇發展到後來,裝飾效果特別好。木製框架會有很多花樣圖紋。詩詞、繪畫、雕刻、陶瓷、玻璃等工藝都有裝點。去到故宮,就會看到很多隔扇,也就是清代的碧紗櫥。

林黛玉初來是殘冬,賈母老人家住暖閣,小孩子完全不需要,碧紗櫥也不冷。將隔扇換成遮風式樣,就是個獨立的小房間。且與賈母一個房間。足見老太太的疼愛了。

註:文中配圖,多以「紗櫥」形式呈現,可以稍微借鑑之下,具體並不雷同。

文|君箋雅侃紅樓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相關焦點

  • 蘇軾:初秋,午後,「讀盡床頭幾卷書」的愜意,誰懂?
    涼簟碧紗櫥。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元豐元年的初秋,清風徐徐,忙碌不已的蘇軾,在這個午後,享受到了難得的清閒,品味到了久違的愜意,拿起枕邊的幾卷書,隨手翻閱,一篇《南鄉子·自述》便在蘇軾的筆尖緩緩流淌而出。
  • 蘇軾:「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是什麼?為何人們都不願意說?
    我們今天在提到詩詞的時候,首先會想起唐詩宋詞,好像唐朝就沒有人寫詞,宋朝就沒有人寫詩,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唐朝很多的詩人也有寫詞,像李白就寫過《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與《憶秦娥·簫聲咽》就被人們尊為「百代詞曲之祖」。
  • 李清照曹雪芹「躺槍」,古風歌真的都是詞藻堆砌嗎?
    而他評論的歌詞,正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寫下的《如夢令》原文。該朋友圈內容一經曝光,立即引發了網友的討論,紛紛評論「李清照給你筆,你來寫」。跟李清照一起登上當天熱搜的古代名人,還有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 新婚燕爾,李清照、蘇軾各寫下一首「洞房詩」,網友:太肉麻了
    蘇軾的妻子是王弗,在他們新婚時,他曾借鑑前人的詩句,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這首詞名為《南鄉子·集句》,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雖然說這首詩引用的都不是名人名句,但是蘇軾卻將它組成了千古絕唱!把自己描述成了沉浸於溫柔鄉的才子!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李清照,李清照性格裡就帶著調皮和傲氣,我想她不會像小女人一般小鳥依人,而是活潑動人,像一隻迷人的精靈。
  • 備受爭議的李清照,那些年李清照損過的詩人都有哪些?
    如果有讀過《紅樓夢》,那麼肯定會對於林黛玉非常多印象深刻,包括現在的小視頻都在講述一些林黛玉的懟人小技巧,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李清照懟過的人物,先要有這個人物,並且是擁有一些記載的,而且他對過的人也是相當對於後市有點影響力的,而他們的身影很多都會出現在課本中
  • 不可一日無此君,《紅樓夢》中提到過這些文人雅器,你留意過嗎?
    《紅樓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除了它極高的文學水平,更重要的,它還包羅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國傳統文化生活的全景式展現。因此,在《紅樓夢》中能夠找到傳統中國文人的諸多生活細節,比如「不可一日無此君」的竹子、「半箋嬌恨寄幽懷」的花箋、「彩雲易散琉璃脆」的玻璃器(詩句為唐代白居易所作,唐代琉璃指的是玻璃)以及各類屏風都有生動的描寫。
  • 古代沒有「我愛你」,看蘇軾、納蘭容若、李清照是怎樣花式表白的
    古代沒有「我愛你」,看蘇軾、納蘭容若、李清照是怎樣花式表白的又是一年一度的520,相信又有許多才子佳人走到了一起。愛情,自古就是最為美好的事物,但是在沒有「我愛你」的古時候,古代人是怎麼表白,如何表達愛情的呢?我們來看一下蘇軾、納蘭容若、李清照三位文豪是如何花式表白的。
  • 李清照最自負的詞,連蘇軾都不放在眼裡,提筆作詞,竟流傳千古
    當然了,人嘛,在很多時候,容易「飄」,為何李清照敢飄,那是因為人家有資本,有實力,一首《孤雁兒》,讓蘇軾的《西江月·梅花》,王安石的《詠梅》都顯得平平無奇了。《孤雁兒》這首詞是李清照寫於她45歲時期,當時趙明誠已經撒手人寰,家道中落,孤苦無依,只能靠著寫詞作賦來排解內心的惆悵和悲涼。
  • 抱歉,北宋詞的「正宗圈」,柳永蘇軾都沒資格進
    許多以「士大夫」自居的文人,鄙視柳永這種從身份到創作都不入流的詞人。柳永半生不得功名,所謂「白衣卿相」;而他後來因為要生存便去創作歌兒舞女需要的詞,即便是為官方娛樂機構「教坊」作詞,還是遭到了許多鄙視。柳永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多次之後墨醬便讀出了辛酸之感。
  • 李清照為何在《詞論》中對蘇軾大肆批評?暗懟蘇軾卻成就千古名作
    北宋文壇有兩位最傑出的代表,蘇軾和李清照。但令人奇怪的卻是兩個人老死不相往來。李清照比蘇軾小47歲,當年年僅十幾歲的李清照憑藉一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獲得了滿堂彩。而一向耳聽八方的蘇軾卻對這位才女隻字不提。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令人心思蕩漾
    如果要說古詩詞,那肯定離不開宋朝,甚至我們後來人把當年詩詞的盛況形容為唐詩宋詞,可以看到宋朝在詩詞上面的影響,許多影響至今的大詞人,都來自宋朝,就好比蘇軾,李清照。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蘇軾寫了《南鄉子》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李清照還曾暗懟過蘇軾。蘇軾的一首詞,詞名叫《菩薩蠻·溼雲不動溪橋冷》,那時候的他是位心上人寫的,在詞中東坡寫道:「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幹。夜深花正寒。」意思是說佳人因惜春憐花,而花比人瘦。這首詞也是引得了一眾名家叫好,至今為止都是被人們引用。
  • 馬可地下戀疑似曝光 王丹妮的微博曾多次提到馬可
    馬可地下戀疑似曝光 王丹妮的微博曾多次提到馬可時間:2016-06-23 11:59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可地下戀疑似曝光 王丹妮的微博曾多次提到馬可 電視劇《花千骨》播出後,劇中殺阡陌的扮演者馬可火了,他的裝扮一出場就驚豔了大批觀眾,與小骨之間的虐戀令人扼腕嘆息。
  • 李清照究竟是什麼神仙女子,懟人,喝酒,賭博,還是讓人稱奇
    對於李清照,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華寶寶對這個女人都是十分熟悉了,對李清照,也是又愛又恨,恨是恨她寫下眾多詩詞,比如《醉花陰》《如夢令》《聲聲慢》等許多詩詞需要背誦作考,而愛,則也是愛她筆下的詩詞,婉約清新,讓人沉醉。李清照作為「千古第一才女」,自然不只是因為她的詩寫得好,她的另外一些事,也足以稱奇。
  • 紅樓夢提到女媧補天的故事真的只是為了說賈寶玉的來歷嗎
    縱觀「紅學界」如此多的理論,不管是學者還是普通的紅迷朋友,每個人都能找到很多草蛇,就是不知道意指何方,所以眼睜睜的看著這些草蛇在《紅樓夢》中到處遊走而無可奈何,我們現在的目的就是把這些草蛇的遊走路線找出來,要想找到這些路線,我們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作者為什麼要寫《紅樓夢》?
  • 王維不該被忽視的一首詩,康震老師曾多次提到,值得一讀
    後來蘇軾評級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再加上他跟著母親,從小研讀佛經,所以他的詩歌中還有一種「禪趣」。他為後人所熟知的作品,或清麗婉轉,「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或空靈澄澈,「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超凡脫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但是我在讀《唐詩三百首》的時候,卻發現除了這些山水詩,他也曾寫過不少應制詩。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然而,這樣一位視野開闊的批評家,卻對兩宋詞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作品未置一詞,引起無數猜想。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這也就表示在公元1084-1101年的這18年間,宋代詞壇的兩位史詩級大咖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棲居——李清照的青春偶遇了蘇軾的黃昏,而且是在同一座城市,當時的世界中心汴京。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雖然一個是清俊才子,一個是性情才女,但他們都對生活保持著熱情,他們都是擁有生活情趣的人。當年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兩個人都曾經寫過一首「洞房詞」,「肉麻」的程度簡直難分高下。下闕則著重描寫了洞房中的場景,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及時行樂的感覺,這也是少年蘇軾對新婚的感受。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李清照,李清照性格裡就帶著調皮和傲氣,我想她不會像小女人一般小鳥依人,而是活潑動人,像一隻迷人的精靈。
  • 李清照有多狂?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
    李清照,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她的琴響,她的淚聲,穿越了大千時空,趟過了倥傯歲月,依然鼓譟著我們的耳膜,撞擊之音猶在耳畔。作為天底下名聲最響的女詞人,李清照稱得上任何誇張的形容詞。李清照不僅文採四溢,而且極具反抗精神,曾寫下不少慷慨激昂的犀利之作,筆力雄健,縱是很多男詞人也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