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歸因謬誤:成功取決於環境還是個人品質?

2020-12-14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基本歸因錯誤(FAE)的意思是,人們常常把一個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比如,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犯基本歸因錯誤,恰當地考慮環境在塑造個人和改變行為方面的作用。本文譯自Psychology Today,作者Noam Shpancer Ph.D.,原標題為" A Fundamental Error: Beware the Gospel of Self-Improvement",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大家先來一起做做下面這個判斷對/錯的小測驗:

1.    一般來說,參軍的人比不參軍的人更勇敢,更愛國。

2.    意志力是一個人能夠堅持下去和實現困難目標的關鍵因素。

3.    韌性是一種品質。有些人有這種品質,有些人沒有。

4.    獲得成功和財富的最大因素是努力工作、天賦和個人毅力。

如果你對以上大部分或全部的回答都是「正確」,那麼你就犯了一種常見的、後果嚴重的認知錯誤,這個錯誤被稱為基本歸因錯誤(FAE),指的是人類傾向於對行為進行內部解釋而非情境解釋。

基本歸因錯誤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讚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讚譽環境)的雙重傾向。它是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比如,儘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我們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

誠然,內在的個人品質和外在的環境變量會不可避免地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某種行為模式。然而,通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環境的作用更大。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之前的小測驗。

1.    我們認為參軍的人勇敢且愛國,但正如我之前所寫的,沒有證據表明個人在勇氣和愛國主義方面的個體差異可以預測應徵入伍的行為。事實表明,經濟、教育和家庭背景因素能更好地預測一個人是否參軍。

2.    我們認為一個人要提高意志力來實現目標。然而事實上,成功與持久的意志力關係不大,更多的是與環境和習慣等相關,要從一開始就儘量減少一個人對意志力的需要。如果你想戒酒,那就離開酒吧,參加不用喝酒的活動,結交不喝酒的新朋友,這比讓自己坐在酒吧裡還要堅持戒酒要好得多。

3.    我們假設有毅力的人能在壓力下取得成功主要是由於他們的內在素質。然而,正如我之前所寫的,研究表明,毅力實際上不是一種特徵,而是一種嚴重依賴於環境條件的互動過程。你能否在風暴中倖存下來,取決於風暴的大小、船隻的質量和船員是否足智多謀,而不是你自己的航海技能。

4.    我們通常把人們的財富和成功歸功於他們的努力工作、天賦和紀律。然而,財富和成功更容易被外部環境所預測,比如你出生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以及你的父母是誰。在美國,死得富有的最好辦法就是生得富有。

但是,FAE(基本歸因錯誤)傾向似乎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個人代理和責任的概念幫助我們形成認同感,促進社會商業的進行;我們的性格和決策肯定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和能力。所有的事物(環境)都是平等的,我們的自身特質將決定個人命運。但是事物(環境)很少是平等的,忽視環境造成的影響是錯的。在無菸環境中,是否吸菸將決定患癌症的風險。而在本身就煙霧瀰漫的環境中,你是否吸菸可能無關緊要。

事實上,心理學本身要對FAE的存在負部分責任。這是因為,心理學把個體作為其核心關注點、專業知識和分析單元。在其對人的關註上,我們的心理也反映了文化的個人主義本質。此外,個人特質和特徵比巨大的社會力量和環境更容易理解、想像和追蹤。因此,我們傾向於相信,個人的能力、性格和智慧是命運的決定因素。

因此,我們會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指導人們提高技能,改正性格缺陷,克服障礙和弱點上。簡而言之,把自己變得更好,來獲得更好的生活。這種方法是基於FAE的,它忽略了環境的關鍵作用。比如,如果你永遠都在挨餓,那麼偷吃食物的決定更多地反映的是你的處境,而不是你的性格。消除貧困比培養飢餓的人遵守道德更能有效地減少食物盜竊。與個人盜竊相比,長期飢餓是一種嚴重得多的道德問題。

我們為那些戰勝了重重困難的人感到高興,卻經常忘記去問為什麼一開始就存在這麼多困難。的確,那些成功的人值得祝賀。但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最大的事情是關於概率的。不然就會造成這樣一種情況,即強調好的例外會強化壞的規則。讚揚一個被哈佛錄取的窮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個人勇氣,實際上是在掩蓋不合理的哈佛招生體系,最後大多數窮孩子還是明顯無法進入哈佛。

當然,個人品質很重要。某些個人特質和技能,如智力和自控力等會在既定環境下很好地幫助你。因此,培養個人優良品質是很重要的。然而,我們在欣賞英雄自我完善的同時,也應該承認,外部環境的正義和公平將使這種個人英雄行為從一開始就變得不必要。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犯基本歸因錯誤,恰當地考慮環境在塑造個人和改變行為方面的作用。

譯者:Jane


相關焦點

  • 淺談歸因謬誤
    由於我們都是根據各自的經驗來建構自身所看到的「真實」,因此難免會出錯,心理學家提出了幾種常見的歸因謬誤,最常見的便是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這是由心理學家Lee Ross在1977年所提出的,這種謬誤的定義是「在判斷某個人做出某件事情時,人們往往會高估性格因素的影響,而低估了環境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評判他人的事件時,這種歸因謬誤很常見,例如小明考試考不好
  • 生活中我們經常犯的錯誤——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指的是我們在給已經事情做歸因的時候,常常高估人格的作用而低估環境的力量,這種雙重傾向,稱之為基本歸因錯誤。歸因指的是我們去推廣他人或自己行為的原因。當我們發現某一個問題,並去尋找原因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某個問題的原因歸因在某個人的性格上,而對於環境的力量,我們覺得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方法在某些時候是有效的,因為人是具有穩定性格的傾向,但是這樣的歸因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僅是內在性格的影響,環境具有同等的力量。
  • 歸因理論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歸因理論都是一個常考考點。本文在此對其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一、背景簡介: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這就是學習動機理論所探討的問題,而在各種有影響的動機理論中,歸因理論最為強調認知的觀點。其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 決策與判斷:直覺與偏差—歸因理論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以後買得起房呢你說是吧。 基本歸因誤差:是指對於個體和個體行為的過分關注可以導致觀察者過度將行為歸因為個性因素而忽視了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個體的能力、特質和動機等。該理論認為行為決定一切,個體處於大前方,而其他的事情都處於大後方。
  • 「賭徒謬誤」,千萬別被自己坑了
    賭徒謬誤,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不合邏輯的推理方式。拋硬幣遊戲,你肯定玩過。假如你已經連續拋了10次硬幣,這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麼下一次,你會選擇正面還是反面?他將「自己帶炸彈」與「別人帶炸彈」的獨立事件視為相關,雖然呆子不是賭徒,但這也算是一種賭徒謬誤。了解賭徒謬誤的,應該想辦法避免這個心理陷阱。具體怎麼做,有3個方法。1獨立判斷,客觀評價有一個實驗,有一家銀行將幾萬多個貸款記錄進行分析。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賭徒謬誤
    而這其實是賭徒謬誤。賭徒謬誤亦稱為蒙地卡羅謬誤,這是一種錯誤的信念,以為隨機序列中一個事件發生的機率與之前發生的事件有關,即其發生的機率會隨著之前沒有發生該事件的次數而上升。就像創業時,懷有賭徒心理的創業者在看到馬雲、馬化騰、比爾蓋茨等一系列成功事例之後,總覺得自己做成功的機率變得很大,總覺得自己一定是下一個「馬雲」;能夠從千千萬萬的創業人群中脫穎而出,靠著賭徒心理自我陶醉。就像沉迷投資股票的人,因為聽說股票崩盤後常出現牛市,所以面對連著兩個月的下跌,始終不肯拋售,認為跌了這麼久,明天就一定會漲。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歸因理論
    一、背景簡介: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必須了解學習行為是如何受學習動機影響的,這就是學習動機理論所探討的問題,而在各種有影響的動機理論中,歸因理論最為強調認知的觀點。其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所謂歸因,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斷其原因的過程。
  • 家長巧用「歸因理論」,助娃找到自我認同感
    歸因理論是由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學者韋納提出的,他認為不管是人的行動成功還是失敗,都不只是單一片面地取決於當事人本身,而是多元的取決於幾個原因。個人的行動能力,辦事的水平,當時運氣怎麼樣,那件事情的複雜程度,當事人的個人的狀態以及外界的其他的原因。
  • 搞懂邏輯學,破解槓精的邏輯謬誤
    邏輯學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這麼難接下來的幾個例子將帶領大家掌握邏輯學的基本原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生活中不斷實踐積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才能讓你的邏輯更上一層樓。首先我們要知道構成邏輯的基本三要素:前提、結論、論證。
  • 2021教師備考——教育學:成敗歸因理論-六因素·三維度
    歸因理論最為重要的是區分六因素對應的三維度。   人們做完一項工作之後,往往喜歡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這就是心理學家探索歸因問題的客觀依據。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他認為,人們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環境這樣兩種需要,使這兩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們的行動的原因,並預言人們將如何行動。
  • 摧毀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罪魁禍首——基本歸因錯誤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知識——基本歸因錯誤。信任是開啟心扉的鑰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深情厚誼的基石!可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卻很難建立,尤其是陌生人之間,因為信息不對稱,信任就更難建立。所以薛兆豐教授在經濟學講義裡把信任列入了稀缺資源。孔子說:人無信不立!
  • 歸因方式影響幸福感
    弗裡茨·海德是第一個描述人類歸因行為的人,他認為多數歸因分析中的主導問題是搞清楚行為的原因在人還是在情境。如果認為在人,那就是內歸因,指將行為的原因歸結於個人的性情、特質、能力以及感覺。如果認為在情境,則是外歸因,將行為的原因歸結為情境需求或者環境限制。
  • 關於常見邏輯謬誤的一些思考
    第二條:錯誤歸因(說者無意)。說話者將兩個可能(重點)存在相關性的事物直接定義成因果關係。整體性在華夏文化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分量,人們總喜歡將不同的事物互相聯繫起來。當人們在說一件事的時候,偶爾提到另一件事,聽者會不由自主的將其聯繫起來,所謂說者無意插柳,他年未必不能成蔭,無事下閒棋,偶出神仙手。
  • 【收藏】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小紅就犯了稻草人謬誤。第二條:錯誤歸因你從兩個事物可能存在相關性,就得出一個事物是造成另一個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兩個事物同時存在,就覺得其中一個事物是另一個的起因。你的錯誤在於,同時存在的兩個事物未必有因果關係,可能這兩個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兩個事物根本沒有因果關係,它們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 教育心理學重點-成敗歸因理論
    1.代表人物:海德、維納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維納在海德研究的基礎上,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於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同時,維納認為這六個因素可歸為三個維度。2.觀點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 12個常見的邏輯謬誤故事,你知道幾個?
    小王就犯了稻草人謬誤。2,錯誤歸因你從兩個事物可能存在相關性,就得出一個事物是造成另一個事物的原因。你看到了兩個事物同時存在,就覺得其中一個事物是另一個的起因。你的錯誤在於,同時存在的兩個事物未必有因果關係,可能這兩個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兩個事物根本沒有因果關係,它們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 法律人必知的 24 種邏輯謬誤
    李四就犯了稻草人謬誤。 第二條:錯誤歸因 你從兩個事物可能存在相關性,就得出一個事物是造成另一個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兩個事物同時存在,就覺得其中一個事物是另一個的起因。
  • 歸因分析生活,自信更賺錢
    這幾年斜槓青年的流行,大家都知道副業的重要性,不知道大家做副業是成功還是失敗呢?成功失敗你會怎樣面對呢?工作生活中總是體驗成功或失敗,人們會尋找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這稱為歸因。從已經發生的事中汲取經驗,對事情進行歸因,對下一次有著類似的事情有指導作用並影響人的期望、情緒、努力程度等歸因是人的本能,我想起小時候去照蟬,如果去年我去東邊照的多,那今年我還會去東邊,其實今年東邊不一定會多,但是去年給我的經驗會引導我去那。所以歸因沒有理論指導,也不甚周密,而且帶有強烈主觀色彩,並切很多時候有失偏駁,甚至是錯誤的。
  • 要減肥成功就不要盲從,正確歸因、積極面對,讓自己快樂的瘦下來
    所以,如果正確歸因對於一直走在減肥路上的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減肥之路走得是否順暢輕鬆。減肥,是每一位愛美人士一直在做的事,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控制或者是減輕體重之時,我們就會產生減肥的動機並為之付出相應的努力,當然怎麼去做會因為個體差異而千差萬別,因為每個人對於減肥相關的背景知識、所處的生活環境與條件、個人能力、減肥目標等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因此他們在方法的選擇上會各不相同。
  • 工作總是出錯,我開始懷疑自己|學會合理歸因,是職場人的必修課
    失敗了以後,是想其他理由為自己開脫,還是真正去探索自己錯在哪裡,就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而正確面對失敗的前提,便是合理地將它歸因。歸因,簡單來說,就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在談論合理歸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常犯的一些歸因偏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