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乾貨內容,也可關注我們的網站:www.ixian.cn
東羅馬帝國著名著作《歷史》曾經記載了一個強盛的桃花石帝國,不可一世的大帝調動大軍戰勝了強大的南方帝國。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他在桃花石城旁邊建造了規模空前的庫姆丹城。
桃花石存在嗎?庫姆丹究竟在哪兒呢?
數年前,一塊刻有粟特語「庫姆丹」的石碑出土。它上面的漢語對應部分揭開了謎底——「長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西安城西未央區,有一座地鐵站,叫做「漢城路」。
西安地鐵最與眾不同之處,便是每座車站均根據站點的歷史背景、地理風貌而設計了一個站徽——這反映了這座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漢城路的標識,是一座高高的闕樓。
漢城路車站外,便是西安城西客運站。
作為城西最大的綜合性長途汽車站,每一天,來來往往的客車與客流都在這裡進站、出站,奔向各自的目的,懷著不同的情緒。
習慣,是一種很耐人尋味的狀態。因為習以為常,很多可能並不平常的故事,便變得習以為常,為我們所忽視了。因此,腳步匆匆的人們,可能並沒有情懷、也沒有閒暇來思考:
為什麼這座車站叫這個名字?為什麼這座車站的站徽是一座高高的闕樓?
顧名思義,這一車站是根據一條叫做「漢城」的路而得名的。
那「漢城路」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在我小的時候,每當看到這條路,總是在想,它和遙遠的韓國,一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每當想到這條仿佛因漢城(首爾)得名的路的時候,朝鮮半島的美食、潮流、影視劇便仿佛躍然眼前,讓我對異域充滿無限地嚮往。
進一步,隨著學識的增加,以及對於中華文化的了解加深,我才知道,其實,漢城路是地地道道的「西安名」。
它的得名確實也和「漢城」有聯繫,不僅如此,它還和「漢族」「漢語」「漢服」等名稱的由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其實,這條南起昆明路,北至西安快速幹道的道路原名「未央路」。
20世紀90年代,隨著西安西關機場轉場至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城北的草灘路作為當時去新機場的必經之路而更名為「未央路」,而老未央路為避免重名便更名為「漢城路」了。
為何會有如此的更名往事?當初為何命名為「未央」,後來又為何能更名為「漢城」?是因為「未央」與「漢城」有什麼聯繫嗎?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當你乘坐飛機,掠過西安市區上空時,你會發現,這座從唐代長安城發展而來的都市,仍然保留著方方正正的城市輪廓與路網格局。
整座城市在夜晚投射出活力的燈光,歷經千年風霜仍然車流穿梭,生生不息。
然而,在城市西北方,卻有一塊很大的區域,這裡的燈光仿佛被吸進了黑洞,沒有一絲光亮。在周圍夜景的包裹下,顯得格外突出。
打開地圖,你會發現,這個這座佔地面積達到整個西安市二環區域以內的「黑洞」,叫做「漢城遺址」。
其實「漢城」是這座大型遺址的「綽號」,他的大名,叫做:「長安」。
到這裡你可能又要問一個問題了。剛剛不是說,當代西安市區是建立在長安城的基礎上嗎?怎麼這裡又多出了一個陷入黑暗的荒蕪之中的「長安」呢?
給大家講一個曾經在西方和阿拉伯流傳的故事。故事最早出自東羅馬帝國著名歷史學家塞奧費拉克圖斯·西摩卡塔的《歷史》一書,而成書於公元九世紀的阿拉伯古書《蘇萊曼東遊記》也曾有相關記載。
傳說,亞歷山大大帝曾在印度附近建築了一座「桃花石城」,來管理疆域廣袤的「桃花石帝國」, 這裡有很多蠶蟲,他們的用途是生產絲線。在首都桃花石城,人們都乘坐黃金做的牛車出行,車上鑲嵌滿珠寶。
在桃花石國南疆是一條大河,河的南邊是另一個王國。當毛裡斯皇帝在羅馬登基時,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南方帝國。這時他又在桃花石城幾裡外建造起了更為恢弘的一座城市,叫做「庫姆丹」。
千百年來,大家一直在猜測,關於東方的桃花石城與庫姆丹的傳說到底是異想天開還是確有其事,如果確有其事,這兩座相去甚近的城市到底在哪裡?
直到2003年,西安出土了一座粟特語與漢語雙語石碑。這座石碑的粟特語部分寫著「庫姆丹」,而在漢語對應的部分,則寫作「長安」。
《歷史》和《蘇萊曼東遊記》中所描繪的場景,其實反映的是南北朝末期隋與陳對峙的往事。隋的首都長安,即書中提分到的「桃花石城」,「大河」就是長江。只不過,「亞歷山大大帝」實際上是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在重新統一了中國之後,認為自己功績無量,而始建於西漢的長安城歷經800餘年的歲月洗禮,已經老舊不堪,便決定在長安附近遷建一座新城。於是他命令宇文愷在長安城東南側設計並興修了規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興城。
由於唐代建立後,將緊鄰長安故城的「大興」城名又改回了「長安」。
因而,漢唐長安是兩座相鄰的城池,如今西安市區是由西摩卡塔筆下的「庫姆丹」—— 唐長安城發展而來的;而西安市區西北角那片一片黑暗的則是他筆下的「桃花石城」——漢長安城。
西漢,是緊接秦朝的中國第二個大一統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王朝。劉邦、劉徹、劉病已,韓信、衛青、霍去病。從蕭何到董仲舒,從司馬遷到司馬相如……
「金屋藏嬌」「傾城傾國」「椒房恩寵」「木劍情深」……
他是一個民族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更是一個文明第一次綻放光彩的時代。
漢朝在我們民族的血液裡烙下了深刻的印記。雖然早已塵封兩千年,但他早已超脫朝代之名,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文化……這些名詞,早已不單屬於那個久遠的年代,不單屬於中國,而是人類文明的絢麗色彩。
可是……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如今說到長安城,大家總是想到盛唐時代,那個充滿著詩的都市。
「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婀娜與黯然神傷,「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意氣風發,「秋風吹渭水」的一葉知涼,「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盪氣迴腸。「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個個詩人,用一首首詩篇,靈動了唐都長安的氣質。
而更加久遠的漢都長安,這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王朝的首都,卻隨著歲月的逝去,像一本合上了的影集,被深深掩埋在了歷史的煙塵之中,化作了斑駁的廢墟。
「夜如何其?夜未央。」漢城路,便正對著漢長安城正宮——未央宮」。這是它曾經名為未央路的緣由。
當你踏臨這條路北端的時候,眺望已是綠草掩映卻一望無際的廢墟,心中會作何感想呢?壯觀還是唏噓?是感懷煙花易冷,還是回想那曾經叱吒風雲的時代?
下一篇,我們將翻開塵封的歷史,帶你穿越歷史,回望這座城池,以及它背後的的崢嶸往事。
《長安長歌》系列文章,是榮耀西安網邀請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滌非,以地理為經緯,串聯起一個個歷史故事,為所有想要了解西安的人們,展示這座城市的延續與傳承。
作者簡介:
王滌非,筆名隨風海鷗,榮耀西安網版主、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常年致力於推廣西安文化。
榮耀西安網特別定製
「西安製造」大禮包
不管去哪,你都是西安最靚的仔!
歡迎關注榮耀西安網官方帳號
榮耀西安
(ID:ixian-cn)
『榮耀西安網公眾號』 公開徵稿啦!內容須原創首發,與西安、陝西相關,包括城市經濟發展、重大項目爆料、熱點社會事件分析等,一經採用,將有200-10000元獎勵。投稿請添加小耀微信(ixian_cn)。
徵稿 | 榮耀西安網微信公眾號公開徵稿啦!暨內容改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