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馬」也需要「伯樂」的提攜

2021-01-10 知名圈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有想法有膽識但卻常常碰壁,創業道路不順屢屢失敗,或許你選錯了行業,也或許你沒有抓住機遇,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也必須得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事業出現「騎驢找馬」的情況,那就關注我吧!

誰都想成為千裡馬,可成了千裡馬,又感嘆自己遇不上伯樂,有人說伯樂可遇不可求,其實不然,能不能遇到伯樂,能不能獲得伯樂的支持和青睞,還得要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

如果自信地認為你就是一匹「千裡馬」,如果再加上伯樂的提攜, 那你一定能夠平步青雲,馳騁天下。

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那麼身為漢人的曾國藩何以在清朝滿族的統治下獲得如此豐功偉績?這不能不提到一個人,曾國藩能夠在京師發跡便得力於這位「貴人」 ——穆彰阿。

穆彰阿,字子樸,號鶴舫,滿洲鑲藍旗人。翰林出身,曽擔任過各部侍郎、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拜文華殿大學士,還做過軍機大臣的領班。穆彰阿的門黨特別多,其中就包括曾國藩。

穆彰阿深受道光帝的寵信,除了皇帝,沒有人能壓得過他的權勢。在穆彰阿當軍機大臣的20多年間,控制了中央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大權。自嘉慶朝到道光朝,典鄉試三次、典會試五次。大凡複試、殿試、朝考,穆彰阿都要參與或主持,這是「衡文大權」,即選官大權。

在當時,凡是在閱卷、主考官手下產生的進士等功名者,都會把考官看作是最親近的人,並成為自己終生的「老師」,比學校中真正的老師還要親近。所以,穆彰阿利用幾十年的時間,拉攏門生故舊,廣樹黨 羽,時稱「穆黨」。因此,穆彰阿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但凡他所推薦的人,無一例外地取得了各種各樣的成就。在當時,他的門生舊故可謂

是遍布朝野,很多知名人士都是由他提攜的。

曾國藩的貴人和老師即是穆彰阿。道光十八年,已經快30歲的曾國藩,第三次赴京會試,以第三十八名的名次得中進士。按照慣例,他這樣的成績只能到各部去任主事,或者到某地去做個小小的縣令。這對於心懷大志的曾國藩來說可謂是當頭一棒,在這種情況下,他連朝考都不想參加了,心想收拾一下東西回家下次再考,最後終於在同窗好友的勸 說下才勉強留下參加朝考。

曾國藩應該很慶幸自己沒有回家,正是朝考,讓他的命運就此改變。

當時,穆彰阿擔任會試總裁,聽說湖南有個名叫曾國藩的小夥子文章寫得很好,於是,在朝考結束後,特意拿了他的試卷仔細閱讀。他認為曾國藩的文筆非常出眾,而且說得字字在理,想必是個可塑之才,於是當即拍板,讓他成為一等第三名。

朝考結束後呈給皇帝審核時,穆彰阿在道光皇帝面前,又特別把曾國藩的文章大加讚賞了一番。皇帝也同樣賞識曾國藩的說理與文風,於是又把曾國藩調升為第二名。就這樣,曾國藩的成績就由殿試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躍而成為朝考一等第二名,不僅曾國藩本人覺得不可思議, 所有關注這次朝考的人也都大吃一驚。

後來,曾國藩登門拜謝,並與穆彰阿暢聊國事,說出了許多對內政外交的想法,結果與穆彰阿的想法不謀而合,穆彰阿越來越覺得自己又看中了一匹「千裡馬」。除了內政外交,穆彰阿還告訴曾國藩翰林院的重要性,並叮囑他好好為國家效力。曾國藩當然連連點頭表示認同,並一再感謝穆彰阿的知遇之恩。

曾國藩其實原來名叫曾子城,正是這次拜謝,穆彰阿為他更名為曾國藩,取自國家藩籬、保衛國家的意思。從那以後,兩個人一直保持著師生的交情。由於曾國藩勤奮好學,又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幹,穆彰阿對曾國藩非常器重和賞識,處處予以關照。

在穆彰阿的支持和提攜下,曾國藩在翰林院果然走得非常順,可謂是步步為營,在短短5年內官銜就由七品躍為二品,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曾國藩對於受到穆彰阿的厚愛更是感恩戴德,在以後的歲月裡, 對穆彰阿一直執弟子禮,在京任職時,曾國藩常上穆府討教,出外做官後,曾國藩每次進京必先到穆府問安。穆彰阿去世後,曾國藩還照常到穆府探望其家人,感激貴人知遇之恩。

曾國藩之所以成功,當然源於自己的真才實學與踏實能幹,但是如果沒有「貴人」穆彰阿的提攜與栽培,在10年之內連躍10級也是不可能的。正是穆彰阿發現了曾國藩這匹千裡馬,並一次次給他施展才幹、 建功立業的機會,這才為曾國藩後來活躍於晚清政治舞臺提供了可能。

所以說,一個人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就必須有貴人的幫助,也許我們的能力和才幹不敵曾國藩,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我們同樣需要穆彰阿一樣的貴人來加快自己成功的步伐,以縮短自己成功的路程。只要你的人脈足夠充實,而且這些人脈真的能助你一臂之力的話, 你離成功也不會太遠。

喜歡就關注我,小編會給大家持續更新,帶大家突破重圍,解決你的煩惱和困惑,歡迎點讚評論留言喲!

相關焦點

  • 職情:沒有伯樂就沒有千裡馬,為什麼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職場中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千裡馬,但是卻遲遲沒有發現自己這匹「千裡馬」的伯樂出現;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1.我們自認為自己是千裡馬,真的是嗎? 2.即便自己是千裡馬,你能夠讓別人感受到嗎?
  • 伯樂與千裡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出自於文學家韓愈的《馬說》。在冷兵器時代,千裡馬是一名戰將所夢寐以求的。有了一匹千裡馬,在戰場上就會如虎添翼,馬不好就會影響戰鬥力。如呂布、關公的赤兔馬、秦瓊的黃驃馬、呼延灼的踢雪烏騅都為他們建功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從周潤發和鍾景輝到鄭丹瑞與何廣沛細數娛樂圈當中的伯樂與千裡馬
    而他也在許多場合公開感謝鄭丹瑞對於自己的賞識與提攜。「丹爸是我的伯樂,沒有他也不會有我的今天」。因為被某位高層,又或者是監製所賞識從而進入到了娛樂圈當中,而當自我獲得成功時則是對當初賞識自己的高層和監製報以感激與感謝。仔細的翻查一下就不難發現,在香港娛樂圈像這樣伯樂賞識千裡馬的故事還真不在少數:樂易玲挖掘了黃宗澤,曾勵珍挖掘了馬浚偉和馬國明,李添勝提攜了黎耀祥,鍾景輝挖掘了周潤發。
  •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在《馬說》中提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管仲有才能是真,是匹千裡馬不假,但沒有鮑叔子這位伯樂引薦給齊桓公,管仲縱有無邊的能耐也施展不了丞相之才,也是枉然。沒有伯樂,這些人才都埋沒在社會中,因而世間都認為是千裡馬罕見人才稀少,追其根源其實是伯樂稀罕而已。伯樂的才在於眼,能識別常人「不知其能千裡也」的能力,不具備伯樂知馬識馬能力的常人很多,而獨具慧眼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不多,可遇不可求的機緣,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在對的時間,千裡馬遇見發現才能的伯樂,一切都是剛剛恰如其分的最好,是千裡馬的福,也是伯樂的樂。
  • 千裡馬終會遇到伯樂
    千裡馬與伯樂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也都希望自己能遇到相馬的伯樂。千裡馬遇到伯樂並不是概率事件,而是一個真命題!馬廄裡有許多馬生活在一起,唯有千裡馬與眾不同,所以它才會被伯樂發現!單位裡的二把手,最近剛剛高升!細數她的經歷也算的上勵志故事了!
  • 職場感悟丨伯樂與千裡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馬說》一文中的全部內容對我們可能已經很陌生,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兩句古文想必各位都很熟悉。
  • 戲說「伯樂」與「千裡馬」
    「千裡馬」也許只是普通馬,如我們普通的人,在某一個關鍵時刻,一定是「關鍵的時刻」,一個特定的,能發揮最大潛力的時刻。遇到了那麼一個懂自己的人,給予你平臺,給予你施展的機會,水到渠成,你成了「千裡馬」!伯樂與千裡馬,也許就是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的夫妻,夫唱婦隨;也許是一個家庭對孩子無私的支持,無論你做什麼,家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也許是一個慧眼識人的老師與一個秉性合得來的學生........我對「千裡馬」的定義,僅僅是用最擅長的方式,走更遠的路。
  • 完整欣賞「伯樂與千裡馬」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是人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用於感嘆社會上「有人才,但是缺乏識別人才的智者」的情形
  • 千裡馬和伯樂哪個最重要?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雜說四》韓愈在韓愈看來,人才總是有的,關鍵在於能否加以識別和扶持。「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伯樂是怎麼給楚王尋到千裡馬的呢?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下這個伯樂尋千裡馬的故事。傳說天上是有一個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善於鑑別馬匹的優劣的人才稱之為伯樂。最早第一個被稱之為伯樂的人本名是叫孫陽,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但是由於他對馬的了解和研究非常出色,人們就稱之為伯樂,久而久之就忘記了他之前的本名,直至現在。有一次伯樂受到了楚王的委託,楚王需要入手一匹能夠日行千裡的駿馬,伯樂知道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跟楚王說明,千裡馬少之又少,找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到各地巡查,請楚王不要著急,他會盡力辦好這件事情。
  • 世有伯樂,也有千裡馬
    有人說:「世有伯樂,才有千裡馬。」3我們被告知,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裡馬,因為許多人相信:一定要有伯樂出現,看出自己的潛能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是千裡馬。不管伯樂存不存在,我們都可以是千裡馬。而成為千裡馬的方法,就是那根自己要自己跑得更快一點的鞭子,百分之九十九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縱的。
  • 千裡馬、伯樂、驢
    高中同學,浙江杭州師範大學鄭立君教授來南京玄奘寺看望貧僧,並談起了如今的伯樂、千裡馬與驢的問題
  • 職場之中,為什麼伯樂不常有,而千裡馬總遇不到伯樂
    在職場之中為什麼千裡馬長有,而伯樂不常有。首先,大部分伯樂是要從千裡馬成長起來的。如果一個伯樂曾經不是千裡馬,他真的很難成為一個伯樂。如果自己都沒有經歷過很多事情,你要讓他去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千裡馬,那他真的很難,首先他沒有那種經驗,其次他也沒有那種能力去辨別。很多事情,如果你一個人沒有去經歷過,你就很難懂得其中的奧妙。隔行如隔山,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去體驗過,沒有真正的實操過。你就根本沒辦法去看透其中的東西。那你要想成為一個伯樂,太難了。
  • 當千裡馬遇不上伯樂,那千裡馬又應如何?懷才不遇,如何去奮鬥?
    而這些人才,特別是站在中高端部分的人才,可以統稱為」千裡馬「般的人才!02你是千裡馬嗎?何為千裡馬?如何確認自己是不是千裡馬?事實上,判斷的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也會不同!比如,211、985,雙一流大學和專業,這就是千裡馬嗎?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再好地大學和專業,也能培養出一堆庸才。比如,某國家重點職業技術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多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拿獎,這就是千裡馬嗎?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其特長在於職業技能,若被用於科研教學崗位,未必就能勝任其位!
  • 當千裡馬遭遇這樣的伯樂,會發生什麼呢?
    有一個故事裡講:皇帝曾駕千裡馬出遊,千裡馬腳力好,逞能飛奔,皇帝坐得不舒服,就把馬換下賜予將軍。將軍得寶馬興奮異常,可當騎至軍營,別的戰馬皆被嚇得四處逃散。將軍想:千裡馬太神勇,別的馬害怕與它合群,戰爭不是靠一個人打,那麼只好忍痛把它轉送給通信員,作傳遞情報之用。
  • 在愛情裡面,你是誰的伯樂,誰又是你的千裡馬?
    在愛情裡面,你是誰的伯樂,誰又是你的千裡馬?現代社會的離婚率居高不下,離婚的大多數理由都是性格不合,或者彼此的不理解,其實,因為語言的多重含義,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強行理解對方的意思,遇到那種能完全理解你的人很少,其實愛情也需要伯樂和千裡馬,每個人都是千裡馬,但是你會遇到很多人,伯樂在那些人當中,你不一定是他的伯樂,他不一定是你的千裡馬,兩個人相識相愛,是多難的事情。
  • 千裡馬的伯樂畫家聞朝
    今天帶朋友們走進畫家聞朝老師的千裡馬王國:盡情的欣賞姿態萬千各種形態的千裡馬,馬以它的忠誠、勤懇、靈性獲得了人類的認同,同時也形成了很多與馬有關的祝福類、勵志類詞語,如馬到成功、鴻運當頭、龍馬精神、天馬行空等……聞朝對畫奔馳的俊馬、耕耘的水牛情有獨鍾,
  • 伯樂千裡馬相逢,人間處處是天堂
    1.做好伯樂,才是好老闆長大後再讀三國,才發現其實個個都不簡單,每個人物都值得我認真研究和好好學習。曹老闆說過,在三國老闆裡,就劉老闆和他的眼光是最好的,他們都覺得在一個公司裡,最貴的是人才!但對於人才的任用和管理,他們的理念卻有很大的不同。
  • 伯樂與千裡馬新論:成為自我顛覆型的「千裡馬」
    在領英《影響力 2020:回答新世界》第三期節目中,光輝國際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孫巖女士作為受邀嘉賓,分享了關於企業管理者如何做好伯樂,找到適合組織要求的
  • 我的世界:千裡馬培育指南,學會之後,你也能當伯樂!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千裡馬指的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而伯樂就是能駕馭千裡馬之人,也就是知音。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這句話其實是不太符合邏輯的,因為伯樂善於相馬的經驗與知識並不是與生俱來,他需要從大量的千裡馬身上來獲得數據,最後才能總結出一套相馬的理論,而在《我的世界》中也有千裡馬之說,那麼你是一名合格的伯樂嗎?本篇文章將教你如何正確挑選千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