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欣賞「伯樂與千裡馬」

2021-01-21 性情鼓手親子空間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是人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用於感嘆社會上「有人才,但是缺乏識別人才的智者」的情形。雖然此句出於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的《馬說》,但人們的理解止於此,故懷疑多數人沒有認真品讀完整文章。     


千裡馬,指代的是那些有真本實才的「精英」,對於「精英」而言,福利待遇按說應該區別於其他泛泛之輩,因為他們付出多、嘔心嚦血多,在回報上自然應該得到更多,即使具備了「為人民服務」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情操,主人也不應該讓老實馬吃虧。「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普通馬整天混日子、碌碌無為,待遇還是高,人家精英馬,孜孜不倦最後落得個精疲力盡,沒得到相應認可,與泛泛之輩毫無區別。     


也可能有人會置疑:為什麼有人才不用,舊社會的領導都傻了?不明白獎優罰劣對於整個社會的推動作用嗎?想把自己家買賣做死嗎?竊以為,沒那麼簡單,關鍵是不能把有才的人撮到一定高度,萬一控制不住怎麼辦?另外,自己馬腳露出來也很麻煩,因為自己也不是靠才能上位的,萬一被超越,那就極不爽了。某些團體確實還是首先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對下只要給點賞賜、牆上給畫張餅胡弄一下就罷了,至於是否有利於整體、未來,先可以不在考慮之列。       



等同於普遍人,並不是「精英」最慘的結局。「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這才是最倒黴的。有本事不是嗎?管理者最懂得如何調理你、收拾你,不給你機會去日行千裡,而是讓你們死於「槽櫪之間」,就讓你在圈裡呆著,就問你服不服?死後,墓志銘上也不會追認千裡馬,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是一種讓你死不瞑目的境界。     


管理者為什麼專門和「精英」過不去?這難道不足以讓你們反思嗎?確實——自認為是精英,整天嘰嘰歪歪,恃才傲物,做出一些常人從未有過的思維與行為,很難讓人看得慣。「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即使你的意思全天下人都通了,能決定命運的人卻偏偏不通,憋死你!!你煩躁了,坐不住了,想要待遇、想發牢騷了,態度上就出現嚴重問題了,於是可以提起馬鞭和你上綱上線,大聲宣布「天下無馬」 ——就你這種人還配叫千裡馬?我呸!     


《馬說》一開頭,「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就不符合唯物主義理論,按說,有沒有伯樂,千裡馬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又不無道理,如果伯樂不把你挑出來、封你為「千裡馬」,你算老幾?「說你行你才行,不行也行」,所以必須對伯樂感恩戴德才是。再細細品味,作者眼中的伯樂並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只要不嫉妒千裡馬、把應給馬待遇給到位,千裡馬終究還會有千裡之能。另,其實伯樂遍地都是,只是「無私心、品行正、胸懷寬」的伯樂太少了,而大環境也並不一定鼓勵出這樣的伯樂和千裡馬,這些才是問題的關鍵。     


古時候舊社會那套東西確實操蛋!   



附:《馬說》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於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於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食(sì)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sì)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相關焦點

  • 戲說「伯樂」與「千裡馬」
    「千裡馬」也許只是普通馬,如我們普通的人,在某一個關鍵時刻,一定是「關鍵的時刻」,一個特定的,能發揮最大潛力的時刻。遇到了那麼一個懂自己的人,給予你平臺,給予你施展的機會,水到渠成,你成了「千裡馬」!伯樂與千裡馬,也許就是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的夫妻,夫唱婦隨;也許是一個家庭對孩子無私的支持,無論你做什麼,家永遠是你堅實的後盾;也許是一個慧眼識人的老師與一個秉性合得來的學生........我對「千裡馬」的定義,僅僅是用最擅長的方式,走更遠的路。
  • 伯樂與千裡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是出自於文學家韓愈的《馬說》。在冷兵器時代,千裡馬是一名戰將所夢寐以求的。有了一匹千裡馬,在戰場上就會如虎添翼,馬不好就會影響戰鬥力。如呂布、關公的赤兔馬、秦瓊的黃驃馬、呼延灼的踢雪烏騅都為他們建功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在《馬說》中提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管仲有才能是真,是匹千裡馬不假,但沒有鮑叔子這位伯樂引薦給齊桓公,管仲縱有無邊的能耐也施展不了丞相之才,也是枉然。沒有伯樂,這些人才都埋沒在社會中,因而世間都認為是千裡馬罕見人才稀少,追其根源其實是伯樂稀罕而已。伯樂的才在於眼,能識別常人「不知其能千裡也」的能力,不具備伯樂知馬識馬能力的常人很多,而獨具慧眼發現千裡馬的伯樂不多,可遇不可求的機緣,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在對的時間,千裡馬遇見發現才能的伯樂,一切都是剛剛恰如其分的最好,是千裡馬的福,也是伯樂的樂。
  • 職情:沒有伯樂就沒有千裡馬,為什麼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職場中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千裡馬,但是卻遲遲沒有發現自己這匹「千裡馬」的伯樂出現;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我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三個 1.我們自認為自己是千裡馬,真的是嗎? 2.即便自己是千裡馬,你能夠讓別人感受到嗎?
  • 伯樂千裡馬相逢,人間處處是天堂
    1.做好伯樂,才是好老闆長大後再讀三國,才發現其實個個都不簡單,每個人物都值得我認真研究和好好學習。曹老闆說過,在三國老闆裡,就劉老闆和他的眼光是最好的,他們都覺得在一個公司裡,最貴的是人才!但對於人才的任用和管理,他們的理念卻有很大的不同。
  • 千裡馬終會遇到伯樂
    千裡馬與伯樂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也都希望自己能遇到相馬的伯樂。千裡馬遇到伯樂並不是概率事件,而是一個真命題!馬廄裡有許多馬生活在一起,唯有千裡馬與眾不同,所以它才會被伯樂發現!單位裡的二把手,最近剛剛高升!細數她的經歷也算的上勵志故事了!
  • 職場感悟丨伯樂與千裡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馬說》一文中的全部內容對我們可能已經很陌生,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兩句古文想必各位都很熟悉。
  • 千裡馬的伯樂畫家聞朝
    今天帶朋友們走進畫家聞朝老師的千裡馬王國:盡情的欣賞姿態萬千各種形態的千裡馬,馬以它的忠誠、勤懇、靈性獲得了人類的認同,同時也形成了很多與馬有關的祝福類、勵志類詞語,如馬到成功、鴻運當頭、龍馬精神、天馬行空等……聞朝對畫奔馳的俊馬、耕耘的水牛情有獨鍾,
  • 千裡馬和伯樂哪個最重要?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雜說四》韓愈在韓愈看來,人才總是有的,關鍵在於能否加以識別和扶持。「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世有伯樂,也有千裡馬
    有人說:「世有伯樂,才有千裡馬。」3我們被告知,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裡馬,因為許多人相信:一定要有伯樂出現,看出自己的潛能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是千裡馬。不管伯樂存不存在,我們都可以是千裡馬。而成為千裡馬的方法,就是那根自己要自己跑得更快一點的鞭子,百分之九十九是要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縱的。
  • 千裡馬、伯樂、驢
    高中同學,浙江杭州師範大學鄭立君教授來南京玄奘寺看望貧僧,並談起了如今的伯樂、千裡馬與驢的問題
  • 職場之中,為什麼伯樂不常有,而千裡馬總遇不到伯樂
    在職場之中為什麼千裡馬長有,而伯樂不常有。首先,大部分伯樂是要從千裡馬成長起來的。如果一個伯樂曾經不是千裡馬,他真的很難成為一個伯樂。如果自己都沒有經歷過很多事情,你要讓他去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千裡馬,那他真的很難,首先他沒有那種經驗,其次他也沒有那種能力去辨別。很多事情,如果你一個人沒有去經歷過,你就很難懂得其中的奧妙。隔行如隔山,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去體驗過,沒有真正的實操過。你就根本沒辦法去看透其中的東西。那你要想成為一個伯樂,太難了。
  • 伯樂是怎麼給楚王尋到千裡馬的呢?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說下這個伯樂尋千裡馬的故事。傳說天上是有一個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善於鑑別馬匹的優劣的人才稱之為伯樂。最早第一個被稱之為伯樂的人本名是叫孫陽,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但是由於他對馬的了解和研究非常出色,人們就稱之為伯樂,久而久之就忘記了他之前的本名,直至現在。有一次伯樂受到了楚王的委託,楚王需要入手一匹能夠日行千裡的駿馬,伯樂知道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跟楚王說明,千裡馬少之又少,找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到各地巡查,請楚王不要著急,他會盡力辦好這件事情。
  • 當千裡馬遇不上伯樂,那千裡馬又應如何?懷才不遇,如何去奮鬥?
    而這些人才,特別是站在中高端部分的人才,可以統稱為」千裡馬「般的人才!02你是千裡馬嗎?何為千裡馬?如何確認自己是不是千裡馬?事實上,判斷的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也會不同!比如,211、985,雙一流大學和專業,這就是千裡馬嗎?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再好地大學和專業,也能培養出一堆庸才。比如,某國家重點職業技術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多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上拿獎,這就是千裡馬嗎?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其特長在於職業技能,若被用於科研教學崗位,未必就能勝任其位!
  • 「千裡馬」也需要「伯樂」的提攜
    誰都想成為千裡馬,可成了千裡馬,又感嘆自己遇不上伯樂,有人說伯樂可遇不可求,其實不然,能不能遇到伯樂,能不能獲得伯樂的支持和青睞,還得要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如果自信地認為你就是一匹「千裡馬」,如果再加上伯樂的提攜, 那你一定能夠平步青雲,馳騁天下。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那麼身為漢人的曾國藩何以在清朝滿族的統治下獲得如此豐功偉績?
  • 除了千裡馬與伯樂,對於韓愈,你對他還了解多少
    小編覺得即使大家對這個名字不熟悉,但一說到他的文學著作「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大家都會恍然大悟地點頭,驚喜地說「噢~原來是他!」這句闡述千裡馬與伯樂的話出自韓愈寫的《馬說》 。實際上,韓愈的職業道路並不通暢,然而他卻堅持在這條道路上走了下來,一開始的科舉考試多次不上榜沒有讓他停止步伐,而是屢敗屢戰,終於在貞元八年成功科舉進士。
  • 當千裡馬遭遇這樣的伯樂,會發生什麼呢?
    有一個故事裡講:皇帝曾駕千裡馬出遊,千裡馬腳力好,逞能飛奔,皇帝坐得不舒服,就把馬換下賜予將軍。將軍得寶馬興奮異常,可當騎至軍營,別的戰馬皆被嚇得四處逃散。將軍想:千裡馬太神勇,別的馬害怕與它合群,戰爭不是靠一個人打,那麼只好忍痛把它轉送給通信員,作傳遞情報之用。
  • 在愛情裡面,你是誰的伯樂,誰又是你的千裡馬?
    在愛情裡面,你是誰的伯樂,誰又是你的千裡馬?現代社會的離婚率居高不下,離婚的大多數理由都是性格不合,或者彼此的不理解,其實,因為語言的多重含義,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強行理解對方的意思,遇到那種能完全理解你的人很少,其實愛情也需要伯樂和千裡馬,每個人都是千裡馬,但是你會遇到很多人,伯樂在那些人當中,你不一定是他的伯樂,他不一定是你的千裡馬,兩個人相識相愛,是多難的事情。
  • 伯樂與千裡馬新論:成為自我顛覆型的「千裡馬」
    在領英《影響力 2020:回答新世界》第三期節目中,光輝國際董事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孫巖女士作為受邀嘉賓,分享了關於企業管理者如何做好伯樂,找到適合組織要求的
  • 到底誰更重要,伯樂還是千裡馬?崔康熙證明伯樂更重要?
    到底誰更重要,伯樂還是千裡馬?崔康熙證明伯樂更重要?到底誰更重要,伯樂還是千裡馬?崔康熙證明伯樂更重要,卡納瓦羅沒有千裡馬,無法發揮作用。無反差無危害,吃葡萄無葡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