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女性廣播《母愛好時光》
近日,央視的新聞,曝光了很多不合格的保溫杯:很多不合格的保溫杯,使用可能會有致癌的風險。原因就在於,經實驗證明這些保溫杯的內膽均不合格。
實驗員先在這些保溫杯裡泡上熱茶,蓋緊蓋子存放72小時後再打開,發現水杯的內壁有明顯被腐蝕的痕跡。
專家表示:由於茶水中含有很多化學成分,用這保溫杯泡茶會析出一種叫做「鉻」的化學物質,這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長期攝入不僅容易導致人體抗氧化系統受損,還可能誘發皮炎、消化道問題甚至是癌症。
其實不只是保溫杯,寶寶的很多日常用品如果選不好或者使用不當都可能變成「藏毒」重災區,比如最常用的溼巾、奶嘴等。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揭開這些「毒杯子、毒溼巾、毒奶嘴」的內幕,讓大家看到事情的真相,以免因自己選擇不當給孩子帶來傷害還不自知。
不合格保溫杯或變「索命杯」
重金屬物析出
易致發育遲緩、免疫力降低
保溫杯已經成了每個孩子的出街必備了,隨時能喝上溫水,一年四季都能用。雖然正規廠家生產的保溫杯,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所有寶媽,真的能保證自己沒有過錯誤使用嗎?!
去年,北京某大學化學實驗室,曾就寶寶常用的幾款保溫杯,做出如下測試:
實驗員分別從超市、小商場、網店中購買了8個不同品牌的兒童保溫杯,然後將保溫杯編號,檢測保溫杯內加入酸性物質是否會遷移重金屬。隨後,實驗人員將保溫杯內配比好的醋酸溶液倒入定量瓶。
實驗結果是,8款保溫杯,在加入「果汁」後的檢測結果顯示:錳元素最高超標34倍!
試想,如果寶寶經常從被子裡攝入這種重金屬元素,對健康的危害真是難以想像。
重金屬嚴重超標可使兒童發育遲緩,影響鐵、鋅、鈣代謝,出現缺鋅、缺鈣,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免疫力低下,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下降或體格生長遲緩等症狀,更甚者可能有致癌的風險。
2016年,江蘇省質監局公布了保溫杯產品的抽查結果和風險監測情況:保溫杯在裝水時,重金屬的遷移情況均未檢出,而在裝酸性溶液時,多款保溫杯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重金屬遷移情況!
在挑選和使用保溫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1.購買和使用標有「304」或「306」標誌的,不鏽鋼內膽保溫杯
304不鏽鋼中最為重要的元素是鎳和鉻,這類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蝕性能,錳含量低於2%,廣泛應用於食品醫療等行業,是國家公認的食品級不鏽鋼。
316不鏽鋼的品質要大於304的不鏽鋼,316不鏽鋼比304多了金屬鉬,可以增加耐腐性。但是這類材料價格高昂。
2.最好購買50元以上的保溫杯
江蘇省質監局此次檢測的10批次保溫杯中,有8批次產品價格在50元以下。給寶寶用的東西真的不能太圖便宜。建議到正規商超購買50元以上的知名品牌的保溫杯使用。
3.保溫杯最好只用來裝白水,這點非常重要
不能用保溫杯來裝果汁、碳酸飲料、茶水、牛奶等飲品。果汁飲料屬於酸性,加劇了保溫杯內壁重金屬物質的析出;茶水中的茶多酚,在保溫杯中會加速氧化和流失;而牛奶長時間處於保溫杯中,容易腐敗變質。所以,保溫杯中最好只裝白水。
不合格溼巾
防腐劑、增白劑、螢光劑超標
易致嚴重皮疹、腸道菌群紊亂
寶寶的衛生、清潔情況,是媽媽們最在意的,生怕一個不注意,小髒手就去抓吃的了。所以各種寶寶溼巾、紙巾、棉柔巾,成了媽咪包裡的常客。
但,寶寶溼巾的挑選,又是一個大坑。
之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也針對溼巾進行了一次試驗:
實驗員抽測的50個樣品中(很多都是知名品牌),有21個樣品檢出了歐盟禁用的防腐劑CIT,2個樣品MIT水性防腐劑檢出含量偏高。也就是說,4成樣品都檢出了防腐劑。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25個標有嬰幼兒等字樣的樣品中,也有12個樣品檢出了CIT,檢出率將近50%!
MIT(甲基異噻唑啉酮)一種防腐劑,易造成過敏,可能引起嚴重紅疹。通常嬰幼兒清潔溼巾都含有不同種類的防腐劑,以防產品受微生物或細菌汙染,但海外研究顯示,部分嬰幼兒清潔溼巾產品含有MIT,可能會令嬰幼兒的皮膚長出嚴重紅疹。
C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也是一種防腐劑。近年來,包括歐盟、澳大利亞等多國和地區試驗發現,CIT、MIT 及其它們的混合物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其中,防腐劑CIT對於肌膚與黏膜具有刺激性,不適合添加於長時間接觸的產品中,濃度過高時還可能造成化學灼傷。
經常使用含有這兩種防腐劑,甚至這兩種成分超標的紙巾,寶寶真的很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皮疹。
央視《每日安全報導》節目曾曝光過某劣質紙巾的加工過程,這種生產車間專門被用來生產餐巾紙。號稱原木漿製造的紙巾車間裡堆的都是一些發了黴的廢紙、報紙、甚至還有藥品盒子。這樣的劣質的原材料,只能使用大量的增白劑和一些滑石粉,這些化學劑成本比較低,卻能達到和好的餐巾紙一樣潔白、柔韌的效果。
這類劣質溼巾中的菌落數、漂白劑、增白劑、滑石粉、螢光劑等化學物質,如果寶寶長期,有害物質在身體中聚積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你買的名牌奶嘴
可能來自廣東的黑作坊
1. 上遊造假作坊:屢次被抓,屢禁不止
2018年6月,廣州花都警方在工作中掌握到一條線索:轄區內有一個假冒品牌奶瓶和奶嘴的生產窩點。花都警方立即組織警力開展偵查,對涉案的生產點、倉儲點、銷售點等逐一進行走訪摸排。
2. 下遊售假渠道廣泛
下遊售假渠道的多樣性,更是讓山寨奶嘴實現了快速流通。
一些無良賣家,通過二手交易平臺等渠道售假。
另外,來路不明的代購、微商、賣貨母嬰群,都是山寨奶嘴流通的渠道。
它們不斷流向市場,去到無數嬰兒的嘴裡。
「毒」奶嘴
嚴重危害嬰幼兒健康
犯罪嫌疑人選用製作奶瓶和奶嘴的材料,經送相關部門檢測,揮發性物質一項不合格。正規的奶嘴生產企業,聚合最後有一個脫除揮發性物質的工序。
而造假黑作坊,由於生產技術缺乏,或節省成本、減少工序,導致矽膠奶嘴中的揮發物殘留超標。
據了解,揮發性物質,是指常壓下沸點低於200℃的物質,矽膠奶嘴在生產過程中會殘留一些加工助劑,這類助劑通常含有一定毒性。在奶嘴中殘留的揮發性物質中,有可能含有甲醇和三甲胺,它們都有比較強烈的毒性。
三甲醇攝入體內後會轉化為甲醛,而甲醛會破壞視力,並且高度致癌。
三甲胺對呼吸道以及神經系統都有危害,長時間低劑量吸入容易頭暈。
如過量攝入,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嚴重時會傷害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
用開水燙奶嘴,可以去毒嗎?
不能。 100℃ 的開水,溫度不算太高,效率低。另外,消費者拿到手的矽膠奶嘴,都是聚合交聯完成的,揮發性物質從中擴散的阻力大,很難脫除乾淨。
如何遠離毒奶嘴
不要圖便宜,從私人渠道購買。購買時要注意產品的標籤是否清晰、標註的內容是否齊全。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認真閱讀標籤上的資料。網購時,可詢問客服,產品是否有檢驗標準和生產標準,索要相關證明,如對方無法提供,不要購買。2、在選購時,奶瓶應選擇光滑透明的材料,如果瓶身發黑,有雜質則不要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