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貓眼星雲」

2020-12-26 星秘Space

貓眼星雲NGC 6543是天空中最著名的行星狀星雲之一。它是已知的星雲中結構最複雜的之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解析度觀測圖像揭示出其中獨特的扭結、噴柱、氣泡以及纖維狀的弧形結構。它的中心是一顆明亮、熾熱的恆星,約1000年前這顆恆星失去了它的外層結構,從而產生了貓眼星雲。

貓眼星雲外暈

在這張令人驚嘆的偽彩色照片的正中心區域,我們可以看到它令人難以忘懷的對稱性。經過處理,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明亮的行星狀星雲的外圍,環繞著一個巨大而又極其微弱的直徑超過3光年的氣體物質光環。這張合成圖片是用位於加那利群島的北歐光學望遠鏡的數據製作的,它顯示了星雲的延伸發射。

行星狀星雲一直被認為是類太陽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然而,直到最近,一些行星狀星雲才發現了像這樣的暈,很可能是由恆星早期活躍演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物質形成的。雖然行星狀星雲階段被認為會持續大約1萬年,但天文學家估計這個光環的外層絲縷狀部分的年齡為5萬至9萬年之間。不過這些物質拋射的確切機制現在尚不明確。

相關焦點

  • 大麥哲倫星雲東側邊緣的「蜘蛛星雲」,包含歷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這些元素組成了宇宙中的各類天體,包括恆星、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黑洞等。而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是在相互運動之中,從而組成了一系列不同層級的天體系統,包括星系、恆星天體系統、行星天體系統等等。星雲是指由稀薄的氣體和塵埃一起組成的雲霧狀天體,星雲和我們熟悉的恆星和行星等天體不同,星雲是一種延展型天體,星雲的形態會發生變化,不過在一段時間內形態相對穩定,就人類觀測宇宙的歷史而言,人類所發現的星雲形態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
  • 形狀像天空中的雲霧似的天體,並由此得到了「星雲」的名稱
    除了恆星之外,適有一和形狀像天空中的雲霧似的天體,並由此得到了「星雲」的名稱。不過,只有極少數星雲在我們很河系內,這種星雲由被其稀薄的氣體和塵埃組成,形狀很不規則,我們稱它們為很河星雲(也叫河內星雲),如有名的獵戶座星雲。
  • 我們的太陽也是從鷹狀星雲中誕生的嗎?有一個謎團令科學家很糾結
    ,今天給大家談談關於恆星誕生地鷹狀星雲的話題。我們生活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4000億顆閃亮的恆星,整個宇宙中更是數不勝數,太陽給予了我們光和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天氣晴朗,能見度較高的夜晚,當我們仰望天空,被無數顆布滿天空的星星著迷時,心中必定產生一個大大疑惑:這些諸如太陽之類的恆星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難道被譽為「創世之柱」的鷹狀星雲真的是恆星誕生的搖籃嗎?
  • 天文知識——星團和星雲
    疏散星團是比較年輕的天體,一般都不超過幾億年,星團還包含有恆星一從其中形成的原始的星雲狀物質的痕跡。最著名的星團就是位於金牛座的昴星團和位於其東南約12°的畢星團。星雲分為三類:亮星雲、暗星雲和行星狀星雲。亮星雲也稱為瀰漫星雲。亮星雲多數處於恆星形成的區域。如果恆星已經開始形成,那麼它們發出熱和紫外輻射就會使雲中的氣體電離,從而放出可見光,這種亮星雲稱為發射星雲。
  • 外媒天文圖片精選:太空星雲之美難以言表
    正面被星光照亮的細小塵埃形成了藍色反射星雲。由紫外光激發原子的氣態雲形成了紅色發射星雲。而背光的塵埃星雲擋住了光,所以看起來很暗。心宿二是一顆紅色的超級巨星,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它照亮了圖像左下角的黃紅相間的星雲。蛇夫座位於靠近圖像頂部的藍色星雲中心。心宿二右側可以看到遙遠的球狀星團M4。
  • 獵戶星雲M42:它可能是所有天文星雲中最著名的星雲
    獵戶星雲是一個鄰近的龐大恆星誕生區,它可能是所有天文星雲中最著名的星雲。在這幅影像中,熾熱氣體環繞在距離我們僅1500光年遠的巨大星際分子雲邊緣的熾熱年輕恆星周圍。影像來源: Josep M.Drudis & Don Goldman這幅精彩的假色深空影像呈現了由氧和氫輻射的輝光,其中,絲縷狀和層狀的塵埃和雲氣尤為明顯。我們用肉眼可以很容易辨認出獵戶座腰帶三星附近的獵戶星雲。獵戶星雲內除了擁有一個名為獵戶四邊形的明亮疏散星團之外,還有許多恆星孕育場。這些孕育場包含大量的氫氣、熾熱的年輕恆星、原行星盤和由高速噴發物質所形成的恆星噴流。
  • 哈勃望遠鏡提供兩個行星星雲的驚人新圖像
    美國宇航局剛剛從哈勃望遠鏡上發布了兩個年輕的行星狀星雲的更多圖像,這兩個星雲是由垂死的恆星脫落的外層所產生的氣體殼組成,它們正在在膨脹。這些圖像為明星們在生命末期可能經歷的混亂提供了新的見解。圖註:最近,哈勃重新加載了NGC 6302(稱為蝴蝶星雲),以在更完整的光譜範圍內對其進行觀察,從而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其彩色氣體翼中的工作機理。
  •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令人驚嘆的蝴蝶星雲新照片,細節令人驚嘆
    新的圖像顯示了這兩個年輕的行星星雲在從紫外光到紅外光的全光譜中,讓天文學家們難得地一窺它們的組成。天文學家能夠利用這些極其詳細的圖像來更深入地了解星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為什麼這兩個星雲會有「奇怪的形狀」。作為圖像發布的一部分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這種形狀是由星雲中的一對恆星推動噴出的物質造成的。
  • 盤點宇宙9個「高顏值星星」,你覺得哪個最漂亮
    不論如何,愛斯基摩星雲是個如假包換的行星狀星雲,而影像中的雲氣是由一顆很像太陽的恆星在一萬年前拋出來的外層氣殼。影像中清楚可見的星雲內層絲狀結構,是強烈恆星風所拋出的中心星物質,而外層碟狀區,有許多長度有一光年長的奇特橙色指狀物。 貓眼星云:貓眼星雲是位于天龍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
  • 為什麼說奧特曼來自「m78星雲」?
    M78是天空中最明亮的瀰漫反射星雲。m78是一團星際塵埃,因為反射和散射了來自明亮藍色恆星(早b型星)的光線而發亮,在這個距離上,m78延伸的尺度將近4光年。它屬於獵戶座星雲聯合體,一大片以獵戶座大星雲m42/m43為中心的氣體和塵埃雲,距我們大約1,600光年。
  • 獵戶星雲來回答
    獵戶座星雲帶你穿透空間圖源:Markus Eisenstck 網絡相冊 flickr他們因為在天上的結構而名叫星雲,這些明亮的天體實際上除了中性氣體什麼都沒有。最熱、最大的恆星電離氣體最快,而氣體密度最小的區域會最先完成電離。當電離完成,即使是最暗的星星也會被揭露,包括從所有恆星和星系發出的光都會被穿過。圖源:ESO/J. Emerson/VISTA.
  • 冬季銀河裡的紅色星雲
    然而在銀河的邊緣,有各種「小紅花」——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電離氫區域,它們屬於發射星雲的一種,發出波長在650nm或更長的射線——這個波長位於可見光的邊緣,我們稱為H-alpha射線或Ha射線,由於它們非常暗弱,使得這些星雲難以被肉眼察覺;而一般相機因為要避免紅外線對成像的幹擾,在感光元件前也加有對紅外波段的截止濾鏡,這對650nm以上波段的光通過率也會降低,大大影響這些發射星雲的拍攝效果
  • 2020攝影:「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入圍「天文圖片獎」
    由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舉辦的天體攝影比賽(是同類國際天體攝影比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於2020年7月13日宣布了2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攝影作品,它們分別是:「間歇泉」極光、「宇宙蝙蝠」星雲。大家不妨看下這兩張入圍「天文圖片獎」的照片到底長啥樣……1、「間歇泉」極光圖片描述:熾熱的北極光掃過漆黑的冰島天空;在遙遠的星雲裡,五顏六色的塵埃和氣體形成了一個光譜蝙蝠狀的形狀;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好像在「打哈欠」,「張牙舞爪」般的巖石質地的細節令人驚嘆。
  • 梵谷大作、解密麥哲倫星雲圖像?為何如此?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空間局的普朗克衛星近日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進行了觀測,繪製出這兩個衛星星雲的圖像。圖像右下方在普朗克望遠鏡的觀測頻率中處於較暗的區域,圖中藍色色調的區域暗示這裡有著非常低密度的宇宙塵埃。
  • 神秘的藍環星雲,為科學家研究恆星合併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銀河演化探測器」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與我們在銀河系中所見的天體不同的物體:一個巨大的微弱氣體團,似乎在其中心處有一顆恆星。在衛星使用的紫外線波長中,該斑點顯示為藍色——儘管實際上並沒有發出肉眼可見的光——仔細觀察發現其中有兩個粗大的環,因此該小組將其暱稱為「藍環星雲」。
  • 麥哲倫星雲突然加快了和銀河系碰撞的速度!
    在未來,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將與仙女座星系合併,同時合併的還有大小麥哲倫星雲。而且研究表明即將到來的與麥哲倫星雲的碰撞已經導致了銀河系中恆星的形成,這或許是麥哲倫星雲加快和銀河系相撞的預兆!大麥哲倫星雲(LMC)是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這是由ESA的蓋亞衛星利用該任務第二次數據發布的信息觀測到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從該星系團獲得的光譜表明,它們很可能是由大麥哲倫星雲的一個分支噴出的氣體流形成的。這一發現表明,這些從星系中延伸出來的氣體流,被稱為引力臂II,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銀河系,同時也更容易與銀河系相撞。
  • 摩登天空開啟「草莓星雲」計劃 探索線上付費內容引領行業未來
    (摩登天空旗下音樂人)「草莓星雲」探索線上內容付費 多項核心體驗支撐摩登天空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開拓創新的精神,對於目前行業的「至暗時刻」大膽嘗試將是一次全新的挑戰。疫情背後,危中有機,由此催生的「雲經濟」、「宅商業」如火如荼,草莓星雲計劃也因此誕生。在其他各行各業早已實現付費體驗的時代背景下,近幾年音樂行業的付費體驗趨勢也逐漸成型。在疫情當下,線下音樂節和Livehouse停滯將促使音樂行業邁出線上付費體驗的重要一步!
  • 如果天文學家給星雲命名這名字 原諒我笑出聲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LHA 120-N 150號星雲,星雲的組成主要是塵埃和氣體,看起如一團雲霧,因為星雲在塌縮過程中存在角動量,所以在恆星周圍還會留下一些繞行的行星和小行星。星雲通常被認為是恆星形成的溫床,對這以特殊區域的研究能夠幫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大質量的恆星是如何形成的。這團星雲在處理過的圖像中呈現出粉紅色,周邊環繞著許多年輕的行星。歐航局在3月19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大質量的恆星形成理論模型認為,它們應該在恆星群內部形成,但是實際觀測的結果顯示,也有10%的大質量恆星是孤立形成的。
  • 《梅西耶星表》M15︱球狀星團宇宙中最小最古老的恆星群
    在天空中如何找到M15在夜空中最容易找到的星群之一是夏季大三角,由三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天津四(天鵝座)、織女星(天琴座)和牛郎星(天鷹座)穿過銀河平面組成。辨識夏天的星空先要認識夏天大三角,再參看星圖辨識夜空。而夏季大三角伴著人人熟知的愛情故事,最容易記得,最容易辨識。
  • 一個擁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和類地行星的神奇星座——天鵝座
    在夏末初秋的晚上,北半球天空中從東方會冉冉升起一個星座,這個星座非常神奇,一個星座它包含了宇宙間大部分的天體的類型,它就是天鵝座,一個具有黑洞、雙星系統、變星、類地行星和存在於一個長得像北美洲的星雲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