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雙十一的鏖戰之後,相信大多數「剁手黨」已經陸續收到了自己的快遞,這兩周對於快遞小哥而言,無疑是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候。數據統計顯示,今年雙十一天貓的總訂單突破23億單,創下了新的歷史。每年這個時候,各個快遞網點的包裹堆積如山已經成為常態。
繁重的工作負擔,讓我們的包裹在這段時間無法迅速的送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不少人發現自己的快遞數星期毫無動靜,已經處於非正常狀態之下,江蘇、上海等多地都出現了快遞異常網點,包裹積壓嚴重,卻始終無人配送。造成這一異常原因很有可能是年年都會上演的快遞小哥罷工造成的。
每年雙十一訂單暴漲的這段時間,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都會上演的「大逃亡」,按理說快遞員的薪資與其配送的包裹數量直接掛鈎,為何快遞員放著錢卻不賺呢?這是因為隨著快遞市場的繁榮,競爭也日益激烈,各大快遞公司在雙十一期間更是打起了價格戰,但價格戰犧牲的利益最終仍將由快遞員自己承擔。
據快遞從業者稱,一位快遞員配送一件包裹的收入甚至不足一元錢,雖說每月能有數千至一萬元不等的收入,但都是自己的血汗錢。雙十一期間,快遞包裹量大,很難做到送貨上門,只能將包裹寄存在離客戶最近的快遞點等待自取,而這無疑又加劇了風險,一旦客戶投訴,快遞員將承擔罰款,造成極大的損失。與其承擔更大的風險,不如少送些包裹,這也就加劇了雙十一期間快遞堆積的問題。
除此之外,快遞員還要承受大量客戶的「催單」,有些人對快遞員沒有絲毫的體諒,在雙十一期間也會因快遞配送時間延長而投訴,有些快遞公司甚至開出了一個投訴罰款快遞員五百元的嚴苛懲罰。越來越多的工作量,越來越低的單件收益,加之越來越嚴苛的公司規定,這些都是導致快遞員「罷工」的主要原因。
隨著網際網路網購的興起,快遞行業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大量沒有高學歷的年輕人進入快遞行業,成為了以配件為生的快遞小哥,這份工作只要足夠努力、勤奮,每月都能拿到不錯的薪資報酬。然而隨著競爭的激烈,快遞小哥自身的權益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夾在用戶和公司之間的處境也極為尷尬。
除了快遞員之外,外賣員也面臨著同樣的處境。工作環境日益嚴苛,要承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越來越多的外賣員和快遞員不再選擇忍受,他們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快遞員的「罷工」就是一大表現。
資本對弱勢群體的「壓迫」由來已久,完善資本市場,建立合理健全的行業標準,在當前顯得尤為關鍵。對於我們而言,對快遞員、外賣員多一份體諒也是我們為改善整個行業做出的一份努力。你認為該如何改善快遞行業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