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哲羅鮭首次放流拐子沱庫區

2020-12-23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文莎

放流現場。羅光德 攝

「你看,前段時間放生的魚兒遊得多自由自在。」11月11日,在雅安市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村民譚海明將河岸邊的白色垃圾一一拾起。他說,「我們這裡生態好,水環境更好,更要注重環境保護。」

今年10月底,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蘆山縣舉行,隨著工作人員的一聲吆喝,一袋袋活蹦亂跳的魚苗躍入拐子沱庫區。60尾川陝哲羅鮭和10萬尾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等放歸流域,其中,川陝哲羅鮭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川陝哲羅鮭,屬於長江上遊特有的大型鮭科魚類,也是青藏高原地區唯一的大型土著鮭科魚類,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態和經濟價值。歷史上,岷江上遊和大渡河水系是川陝哲羅鮭主要集中分布區。

「川陝哲羅鮭是近幾年業內最熱門的一種魚,體重可達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稱。」省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杜軍介紹,這次是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該魚20世紀90年代就很難看到,近幾年野外僅四川有發現。

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說,此次的放流位置是川陝哲羅鮭主要分布的區域之一,因為水電開發等人為活動幹擾逐漸消失。目前該區域既有庫區,也有天然河段,長度大約在20公裡。「川陝哲羅鮭比較喜歡急流,這裡比較適合其生長。同時,這次放流的兩三釐米的雅魚幼魚,也為其提供了較為充足的食物。」

雅安是全省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及漁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目前,共有3個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境內分布有89種野生魚類,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3種,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10種。今年,雅安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自2021年起,在全市天然水域實行10年禁捕。

相關焦點

  • 拐子沱庫區 「水中老虎」回歸自然
    川陝哲羅鮭「川陝哲羅鮭是近幾年圈子裡最熱門的一條魚,肉食,體重可達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杜軍表示,這次是四川首次放流川陝哲羅鮭,在全國範圍來說幾乎也沒有先例。27日上午,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在雅安市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舉行,十餘萬尾魚扭動著身體,湧進了庫區碧水中。「今天放了60餘尾川陝哲羅鮭,還有十餘萬尾齊口裂腹魚等。」
  • 築牢生態屏障 10萬尾魚苗在蘆山縣拐子沱庫區增殖放流
    四川新聞網消息(王夢倩)「川陝哲羅鮭和重口裂腹魚、齊口裂腹魚即將從拐子沱庫區下水放流,讓我們共同見證這一綠色行動!」10月27日,四川省2020年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暨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蘆山縣寶盛鄉中壩村拐子沱庫區正式啟動。
  • 蘆山拐子沱,玉溪河上的「仙本那」,去100次都不夠
    ———————————————————————2020年12月20日,我們再次來到拐子沱。(視頻連結:湖光山色,風光旖旎,宛如置身仙境,蘆山縣寶盛鄉拐子沱風景區_好看視頻 https://haokan.baidu.com/v?
  • 尋夢遠東,探釣哲羅鮭
    作者:Kevin  2016年6月29日,我跟隨湖南衛視快樂垂釣「尋找巨物」攝製組一道踏上了前往俄羅斯遠東哈巴羅夫斯克,去神秘的阿穆爾河探釣俄羅斯國寶哲羅鮭。阿穆爾河是黑龍江的另一種稱呼,江水清澈帶有點黑褐色,流經遠東的黑土帶,像天然的水墨畫般。
  • 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
    日前,常熟市長江生態修復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點首次投用就迎來了「貴客」,5尾中華鱘在此開啟回歸大江大海之旅。這是蘇州首次放流人工養殖中華鱘。這5尾中華鱘是人工繁育的「子二代」,來自湖北荊州的中華鱘保育與增殖放流中心,於去年4月運抵常熟馴養,現已3歲,剛來時平均體長0.5米,目前體長約1.2米,體重約18公斤。
  • 漫談川陝蘇區稅收票據
    3萬餘501935年總計約40餘萬約3000      ▲表格出自2018年出版的《川陝蘇區研究》(內容略有修改,根據目前掌握的數據,川陝蘇區人口在13個蘇區中最多,面積則排在第三,毛澤東在1934年1月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稱川陝蘇區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大區域」)川陝蘇區在歷史上僅存在了兩年零四個月
  • 哲羅鮭可以長到多大?喀納斯湖裡真有10米以上的哲羅鮭嗎?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喀納斯湖水怪事件發端時,就有學者針對「巨型哲羅鮭」這一解釋做出過反駁。比如1989年發表的《哲羅鮭的生物學——兼談喀納斯湖大紅魚》中說,哲羅鮭在低齡階段生長速度快,10齡以後體長增長緩慢,但這種增長不是無限制的,到一定年齡後生長就會停止。
  • 增殖放流!60餘萬尾魚苗「安家」雅礱江
    「大家都慢點,把手裡的盆子端好,然後慢慢地把魚苗倒入水中......」12月8日上午,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鹽邊縣2020年度天然水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二灘庫區鹽邊水域紅果碼頭舉行。上午十點,增殖放流活動開始,市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紅果彝族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來到碼頭邊,把滿載著魚苗的水箱打開,鮮活的魚苗流入水裡,原本平靜的水面瞬間熱鬧了起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慢慢地消失在了水中。
  • 湖北丹江口:監督執行增殖放流 確保公益訴訟落地見效
    12月9日,在羅某某、楊某某進行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增殖放流執行過程中,湖北丹江口市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費希波當場對被告人進行普法教育。2019年6月17日晚8點至6月18日凌晨2點,被告人羅某某、楊某某夫婦2人在丹江口市均縣鎮水域,使用16塊7.5公分絞絲網非法捕獲各種魚類共計51斤,被丹江口市公安局民警和漁政執法人員當場查獲。
  • 絲路豪情 西部放歌——川陝中國畫作品交流展舉行
    23日,由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絲路豪情 西部放歌——川陝中國畫作品交流展」在陝西美術館開幕。為加強兩省美術創作交流與合作,陝西省美術家協會與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決定分別於2020年10月中旬在陝西美術館和2021年在四川美術館舉辦「絲路豪情 西部放歌——川陝中國畫作品交流展」。
  • 開州:「渝川陝鄂」毗鄰區縣籃球賽開幕
    人民網重慶12月11日電 12月10日晚7點,2020年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籃球賽暨「渝川陝鄂」毗鄰區縣籃球賽,在開州區體育館舉行。來自渝、川、陝、鄂四省市的12支籃球隊將在四個比賽日內爭奪冠亞季軍。
  • 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首次在蘇州放流入江!場面好嗨喲
    61.5萬尾花白鰱、39.3 萬尾黃顙魚奔湧入江被放流,5尾子二代中華鱘也首次在蘇州歡騰入江。監測顯示,目前長江流域的中華鱘總共才20多條,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一萬多條。今天放流的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華鱘都在三歲左右,整個生命周期在18年左右。
  • 2021年瀾滄江首次增殖放流活動紀實
    2021年1月15日由迪慶州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牽頭,迪慶香格裡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組織,邀請德欽縣農業農村局、維西縣農業農村局、白濟汛鄉人民政府、雲嶺鄉人民政府、迪慶香格裡拉土著魚類恢復和保護協會尼西分會、華能瀾滄江烏弄龍•裡底電站魚類棲息地保護站及沿江村民參與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 禁捕後首次放流 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
    資料圖片江邊放流。採購苗種。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共放流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16日,漁政人員組織人手,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工作人員饒煒介紹,當天共放流中華絨螯蟹蟹苗12萬隻。昨天,漁政人員前往高郵苗種場,由專業人員現場檢驗檢疫魚苗,包括測量苗種長度、苗種是否健康等。
  • 南充閬中市老觀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晉升「省保」
    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革命法庭位於老觀奉國農耕文化博覽園入口彭家大院,坐南朝北,與古糧倉相臨,佔地2000餘平方米、建築1000餘平方米,三合狀分布,單簷歇山式木結構兩層樓房,在上世紀50--90年代作為老觀鄉、鎮政府所在地,現保存完好,2010年2月公布為閬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