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食育」應向各年齡段人群開展

2020-12-22 新京報貝殼財經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2020年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專家解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對熱詞之一「食育」進行了解讀。孫寶國表示,食育是對公眾科普的有效補充,食育應向各年齡段和不同人群,尤其重點應在兒童、青少年身上開展。

孫寶國在解讀時表示,食育是對公眾科普的有效補充。食育是將公眾科普前移,通過「食」的相關科學知識和傳統文化教育,將信息灌輸變為主動學習,賦予人們自主選擇食品的能力。隨著公眾對食品安全、營養與健康的越發重視,通過食育,尤其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早期教育,可以讓公眾在面對食品安全信息辨識及食品消費等問題時,更加客觀、理性,增強人們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熱愛和文化自信。

「在我國,食育的理念及相關活動的開展尚處於探索階段。」孫寶國表示,食育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與規劃,立法是根本。他舉例稱,世界上規定國民飲食行為的第一部法律是日本在2005年頒布的《食育基本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可以說,從國際食育成功經驗來看,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是保證食育有效運行的關鍵。

同時,孫寶國表示,食育需要科學、嚴謹,多方聯動,聚力推進。此外,食育應面向各年齡段和不同人群,創新形式,重點面向處於行為和習慣養成重要時期的兒童、青少年。國內外很多研究也證明,開展以學校為基礎的宣教活動,可以顯著提高中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飲食行為。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家將食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普及食品安全科學常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此外,2019年,教育部將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納入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圖片來源 主辦方供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孫寶國委員:應加快細胞培養肉發展戰略部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作為2019年食品熱詞之一,「人造肉」近期也在不斷升溫,有些「人造肉」食品已被端上了消費者的餐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也帶來一份關於「人造肉」的提案,呼籲應加快細胞培養肉發展戰略部署。
  • 孫寶國:用科技力量破解食品工業新矛盾
    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主辦的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3日訊 今日,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在致辭中指出,受疫情衝擊,食品工業也顯露出新的矛盾和問題,亟待通過各方協同和科技力量予以逐一破解。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幹部的待遇呢?1院士的級別待遇院士沒有行政級別,只是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部級。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 ...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為做好2021年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根據中央關於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受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委託,中國科協開展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現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工作要求,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中南大學柴立元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星辰在線11月2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晨星)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柴立元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曹坤華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
    2020年05月15日 10:48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編輯:黃勇椋   5月6日,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率隊在梧州市會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等來滁考察
    8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等來滁考察,並為「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公路節能照明與安全防災新材料試驗室科普傳播委員會」暨「中益新材料企業技術中心專家技術委員會」揭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圖強親切會見了謝禮立一行,並陪同考察、共同揭牌。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近日,屠呦呦第四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遍網絡。中國工程院表示:消息不實。除屠呦呦外,往屆院士選舉中也有不少熱門人選最終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2017年,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施一公的學生)落選院士,也曾一度引發媒體關注。尤其是顏寧又離開清華,出走美國兩年之後,又評選上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 科學+|中國工程院丁德文院士: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1994年,丁德文帶領研究所同事,在人工島上開展了工程海冰學環境的原位監測課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為海洋工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依據,使海洋工程結構物的設計更為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這一年,丁德文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畢生獻身電子光學和光電子成像——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
    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中國高校之窗一行赴北京理工大學拜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教授,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此次一行受到了周院士的熱情接待。中國高校之窗詳細了解了周院士在寬束電子光學、光電子成像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及獲得的成果與實際情況。
  •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
    (科創上海)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題: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堂:大科學裝置是布局未來的創新載體作者 樊中華 鬱玫大科學裝置一直以來被視為是推動科學進步的「國之利器」。
  • 盼盼食品穀物技術創新獲院士專家「好評」
    脈衝強光催化穀物發芽、乳酸菌發酵、生物酶解……   晉江新聞網12月24日訊  近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行業權威專家在盼盼食品集團滁州分公司召開「烘焙和膨化食品加工中全穀物應用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成果評價會,對安徽盼盼食品有限公司等單位開展的相關項目進行科技成果評價。
  • 袁隆平等為何評不上科學院院士?又如何促成中國工程院成立?
    舉例來說,在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成立後,一些企業老總利用手中的資源,侵佔企業工程師成果,用來參選院士。中國工程院成立始末1981年,中國科學院的李薰院士就提出了成立工程院的設想,並得到了張光鬥和師昌緒等院士的支持。但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個建議在當時並沒有被批准。工程院雖然沒有被建立起來,但這個問題還是得解決。
  •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教授訪問山東大學開展學術交流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教授訪問山東大學開展學術交流 http://www.huaue.com  2018年8月27日  來源:山東大學     8月24日至25日,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5)1982年至1992年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常務理事。1994當選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逝世,今年共和國已送別17位兩院院士
    2020年共和國痛失的兩院院士名單再一次拉長。據@光明日報 消息,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因病於北京逝世。陳肇元出生於1931年10月1日,浙江省寧波市人,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留校工作,歷任清華大學土木系主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至七屆常務理事及第七屆副理事長,防護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土木工程學報主編,防護工程學報副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土木類學科評議組成員等職,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特約記者 王展 記者 王奇 報導10月22日,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別會見了來淄出席國創中心(淄博)先進車用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揭牌與籤約儀式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林建國。
  • 科學VS工程院院士,誰含金量高?高福中科院院士,鍾南山工程院士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方面,最高學歷為博士,與世界接軌,在學術榮譽上,應該是院士最高了,因為院士稱號是終身的,能評上院士說明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有很強的實力,對於科技方面有重大和突出的貢獻,大家在評價大學的時候,都是以這所高校有多少院士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那麼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