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個小中心,對父母們來說孩子的健康狀況和心理髮育十分重要,但是每個家長也同時希望自家寶寶健康的同時,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畢竟智商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的路,孩子智商高未來的成就大概率的就會很高,這樣長大後孩子們的人生就會更加順利,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所以父母們善於從各個角度來測試自己的孩子的是否是高智商的孩子,有一些方法十分不科學容易迷惑家長們。公安大學育兒專家李玫瑾在一次講座中就直言:孩子走路的早晚,真的能暗示孩子智商的高低嗎?家長們可別上當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長輩們討論,誰家的孩子多大就可以走路了,說明是個聰明娃,而誰家的孩子到現在也沒有走路,一看就知道是個憨厚的笨小孩。這些討論都圍著一個主旨,那就是:孩子走路早,智商肯定高。但是孩子走路早晚跟身體的發育有關,跟智商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智商跟走路更是沒有絲毫的聯繫。
智商都跟什麼有關?
(1)先天的基因遺傳
很多研究者們已經證實了父母的基因是決定孩子智商的關鍵因素,在孩子攝入營養充足的狀態下,孩子智商會有百分之80到百分之八十六的遺傳性,而其中媽媽的智商佔據高位,如果父母雙方智商都很高,孩子智商高的機率就很大,而如果母親的智商超高,那麼孩子會更聰明。先天比較聰敏的孩子,會在一些地方遠超同齡人。
而要想孩子智商天生就高,除了取決於父母智商這一先天因素,父母的婚育年齡也很關鍵,女性在23到27歲之間生孩子,而男性在22歲到28歲之間和妻子生育孩子最好,如果父母雙方都處於適合生育的這兩個年齡段,那麼孩子就會很聰明,智商很高。
(2)母親懷孕時的狀態
母親在懷孕時所攝入的營養是否充足或者是否均衡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而且如果孕婦在懷孕的期間做很多過激的行為,例如抽菸、喝酒類的,那麼孩子就會受到影響,不僅不會智商高,還很容易一出生就智力低下或者身體畸形。
而懷孕期間營養均衡,生活健康的母親生下的寶寶就會更健康,所以準媽媽們可以在家中準備一副飲食平衡圖掛在家中,按著上面的飲食搭配進行營養的攝取。
(3)孕中胎教
孩子們在母親肚子裡5個月之後就會感受到外界的各種刺激,所以家長們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對孩子進行胎教,可以放一些音樂或者講一些故事,讓孩子接觸到外界的信息,會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讓孩子出生時的智商更高。而且孩子的大腦一直處於飛速發育的階段,可塑性非常大,但是這種可塑性在孕早期很小,所以不用過早地進行胎教。
(4)後天的飲食
雖然現在奶粉營養都很均衡,但是現在母乳價值還是更高一些,多喝母乳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好處。而孩子再大一些就會接觸到更加豐富的食品種類,垃圾食品、油炸食品、蔬菜含量少的飲食等都會讓孩子攝取不到有益於身體發育的成分。長期處於這樣的飲食狀態,孩子大腦就會受到影響,導致智力受阻礙,不利於智商的發展。
(5)生活環境
孩子們的智商後期的發育歸根結底是與後期的家庭環境有關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處事狀態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個家庭不和諧或者吵鬧的環境中,智商就不會高到哪裡去。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一定不能以工作忙或者壓力大為藉口來敷衍孩子的互動,應該經常與孩子進行親密的親子互動,讓孩子在一個積極有愛的家庭中成長,孩子才會更聰明,智商更高。
我是小青,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我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請多點讚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