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GES未來教育大會上,白巖松發表觀點:
缺少情商教育的家庭教育,就是白教。
這句話給了在場重視孩子智商的父母當頭一棒。
對於家長們的震驚白巖松解釋:
人際關係能力是孩子情商教育中最缺少的一門課,沒有這門課,孩子未來的發展會受限制。
很多家長執著於提高孩子的智商與學習成績。
在忽略了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後,還埋怨孩子不會與人相處。
面對家長們的想法,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直言:
孩子情商的高低,跟自身聯繫很小,直接原因取決於他的家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
言傳身教,教的不只是知識、還有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就體現了孩子的情商。
李教授表示,孩子情商低,家長最應該埋怨的就是自己。家庭教育讓孩子情商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家長要自己承擔。
01
這樣的出身家庭,影響孩子的情商:
【沒有尊重】
待人接物沒有尊重心的父母,經常會打著「我性子直」的口號評價他人。
而在家庭教育中,他們所採取的教育手段就是打壓式教育。
孩子出身於這樣的家庭,長此以往,共情能力受到影響。
待人接物時,孩子不僅掌握不好尊重的尺度,還不會換位思考。
情商十分低下。
【夫妻關係不和睦】
李玫瑾教授認為,經常發生爭吵的家長,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秉性。
出身於氛圍充滿暴躁情緒的家庭,孩子會模仿家長,用暴力解決一切。
這樣的孩子情商低下、不會與他人和平相處。
【溺愛】
老話常說:「慣子如殺子。」
孩子出身充滿溺愛的家庭,性格會變得極端自我。
情商需要人際關係來培養。
自私的孩子接觸不到友誼,會被同齡人遠離。
2019年,「重回課堂」現場中,馬雲提出了一個觀點:
孩子同時擁有情商、智商、愛商這三商,他的未來才會有成就。情商作為智商與愛商的基礎尤為重要。有情商的孩子才會作為健全的人去享受生活。
最後,馬雲對情商進行了總結。
他認為情商就是適應生活的能力。
智商是船、情商是帆,有船才能前行,有帆才能遠航。
英國曾經花費50年的時間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結果顯示:
童年期情商高的孩子多半會有成就,而情商低的孩子很可能舉步維艱。
在孩子破浪前行的的成長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揚帆起航。
02
家長的教育,揚起孩子情商的帆:
一、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網上爆紅的清華學霸倆姐妹馬冬晗與馬冬昕就有著同齡人達不到的高情商。
而提高他們情商的內在動力就是自控能力。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規定孩子娛樂的時間。
控制孩子集中於系統情商培養的教育中。
這樣孩子才會情商高。
二、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情商體現在孩子面對挫折的情緒。
《最強大腦》中李雲龍和安德烈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比拼。
比賽結果還沒有出場,李雲龍就因為自身的失誤在現場嚎啕大哭。
而安德烈直到最後失敗的結果下來,都保持了情緒的穩定。
李雲龍面對小挫折就失控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
家長們要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及時的鼓勵孩子勇敢面對自我。
勇於面對挫折的勇氣,才是提高情商的法寶。
三、提高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演員胡可曾經在某個平臺分享了安吉的故事。
6歲的安吉在練琴時,總是遭遇失敗。
年幼的他自己給自己打氣,最終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遇事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如李雲龍一般大哭小叫。
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家長們在面對孩子遇事情緒崩潰的情況,可以選擇帶領孩子去空曠的地方冷靜。
等待孩子情緒冷靜後表達自己的理解。
最後採取反問,例如:「你覺得你真的做不到嗎?」
用語言促進孩子進行自我思考。
最終提高孩子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促進情商發育。
我是小青,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