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低大多是父母的原因,6歲前培養還來得及

2020-12-23 鄧朝芬說歷史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面對各種壓力時,各種繁瑣的事情時會表現的力不從心,不知所措。其實呢,這並不是其他原因,而正中情商低的下懷。情商對於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它表現在人與人的交際方面,處理家庭棘手的問題上面,為人處事的行為途中。

一個情商高的人在這個社會中更容易立足,更容易討得別人的喜歡與理解,也會獲得更好的人脈,有了良好的人脈,在通往成功的這條道路上也顯得尤為容易。李玫瑾,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

孩子的情商高與低實際上與父母是有關的,比如,自己平時在家中或者在外面是否會有如下行為呢?

總是斤斤計較。情商低的人總是因為一件事情喋喋不休,斤斤計較,生怕別人呢,會佔上自己的便宜。殊不知斤斤計較的人往往都是會吃虧的。情商高的人大多數都會有一種大度寬廣的心,他會去包容別人的過錯,理解別人的難處,為人處事中會為他人著想。

若孩子在這種寬廣大度的範圍中成長起來,他的情商難道還會低嗎?情商低的孩子不會討人喜歡,也更容易被人所排斥,與情商高的孩子而言,他好像輸在了起跑線上

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與坎坷,都會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這時當我們去發洩情緒時,要注意一點,你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應該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你是否應該克制自己發洩的行為舉止?

李玫瑾說:隨意發火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有些家長在發脾氣時會禍及到孩子,把脾氣發在孩子身上,孩子無緣無故的受了一頓責罵。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對於家長來說是無能的,你的這一次隨意的發洩,可能會造成孩子一生的影響,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發洩方式,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生的必修課。

整天怨氣滿滿。在這個紛擾的社會中,我們難免會感覺到不公平,從而想發洩怨氣,弄得自己一身的負能量。如果在家中你去發洩這些負能量,孩子是可以看到的,也是會去學習的。當孩子在你的身上看不到積極的態度,很顯然這個家庭是不幸福的,這個孩子也很容易形成一種負能量的磁場,久而久之他就變得不自信

以上種種行為,都可以歸結為是情商低。經常與這樣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當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情商也不怎麼高,這時你是否會再次抱怨呢?

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其實並不是很難,孩子的智商可以是先天形成的,但孩子的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形成的。下面我來舉一些例子,讓你分辨自己的孩子是否是情商低。

媽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來我們家玩,你總是對他很好?媽媽,小明今天在學校搶走了我的布娃娃,他為什麼要搶我的東西,那不是他的東西。媽媽,我為什麼一定要讓著弟弟?媽媽,我想要那個玩具,你為什麼一直不給我買?

相信每一位父母到了孩子一定年齡階段時,都會經歷以上這種情況。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總是會去喜歡找別人的原因,而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愛抱怨。從小生活在負能量的環境下,孩子的這一特點會尤為變大,尤為明顯,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消極,情商高有可能嗎?

當自己的孩子到了要上一二年級的時候,你會發現,他的一些行為很極端。比如,有的男孩子他會與小夥伴打架,有的女孩子,他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時自己的孩子看似很乖巧,卻總是很容易與他人產生爭執。

其實這是孩子的情緒在作怪,一二年級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他的心裡正處於萌芽期,還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此時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各位家長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自身出發間接的提升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各種情緒體驗對他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恐懼,擔心,羨慕,生氣,無助,等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利的。管理情緒是一門學問,對於我們大人來說,也是必不可學的一個課程,與其讓孩子長大之後,再去管理自己的情緒,還不如早一些讓孩子接觸到這一方面的教育。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中,一些動物們的小故事可以對孩子起到啟蒙的作用。關鍵是這本繪本有中英雙語兩種樣式,不管是對於單純的讓孩子學習情緒,還是學習英語方面,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可以作為睡前故事書講給孩子去聽。在孩子3~6歲之前培養起孩子睡覺前聽故事的習慣,用故事中的情節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從而養成良好的性格。

書本中有10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剖析講解不同的故事。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不會傾聽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6、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孩子,往往缺少包容心和同理心,也容易給人留下沒有教養的印象,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太低,父母大多也是如此,怨不得旁人
    一個高「雙商」的人,在當今社會很受歡迎,尤其是「情商高」,會說話,處處受歡迎。那麼,這些情商高的人天生就是這樣的嗎?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情商不同?對此,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不妨好好應對,好好反省,對被招的人迅速做出改變,以救孩子,怨天尤人。李玫瑾教授說,一般來說,孩子的情商與家庭和父母密切相關。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出身」,家長們可別推卸責任
    在忽略了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後,還埋怨孩子不會與人相處。面對家長們的想法,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直言:孩子情商的高低,跟自身聯繫很小,直接原因取決於他的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待人接物就體現了孩子的情商。李教授表示,孩子情商低,家長最應該埋怨的就是自己。家庭教育讓孩子情商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家長要自己承擔。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而李玫瑾教授在講座時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們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都很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並且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出路。
  • 李玫瑾坦言: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老人家經常說「窮養兒,富養女」,儘管許多家長教育孩子都很平等,但很容易會被老思想影響。養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不注意的話,你的孩子將來很容易沒出息。心理專家說過:孩子的性格養成,在3歲就完成了60%,到6歲完成80%!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父母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研究多年的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就曾說:「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孩子身上產生的諸多問題,其實在6歲前就已經埋下了根源。因此,6歲前父母們到底該管孩子什麼?這成為很多家長的困擾。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同樣身為父母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答案。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李玫瑾教授直言: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會幹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不少家長會追著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認為作為父母的,本就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可偏偏父母這份工作要求很低,誰都可以為人父母。
  • 李玫瑾:9歲前孩子有這些「臭毛病」,多半情商高,快看看自家娃
    以前上學時,班裡總會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各自身上都有著獨特的「毛病」。最近見到十幾年前的班主任,她跟我聊起了那幾個有著「臭毛病」的孩子,還感慨道:想不到當初的淘小子們混的還不錯!經過一次講座我才了解到,那些有著「臭毛病」的學生,往往在班級裡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
  • 李玫瑾教授坦言:小時候都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都很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並且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出路。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 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有以下特點,藏不住的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她曾經在講座上提出很多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她認為孩子情商高低,我們從他小時候就能看出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是奠定未來情商的重要階段,所以,細心的家長可以從孩子日常表現,就能看出情商的高低。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6歲前這幾方面要「狠心管」,別不捨得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小時我就是聽著這句詩長大的,直到如今已為人母,才懂得,那種打心眼裡盼望孩子有出息的心情!只是想要孩子有出息,這個事兒說起來很抽象,很多新手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我聽到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感覺受益匪淺!李玫瑾教授表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性格,而非智力!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李玫瑾教授: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以前狠心管,將來更懂事
    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都是滯後的,當你發現孩子很難管的時候,其實問題早就出現了。」所以,李玫瑾教授一直有一個理念: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是6歲前。那麼,6歲前該管什麼?怎麼管呢?
  • 孩子3歲前到底該不該看電視?李玫瑾坦言:看與不看,差別很明顯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個小故事,上周去同事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她3歲的兒子在看電視,她在廚房忙著做飯,老公在玩手機,看見我來後趕緊讓孩子和我打招呼,但後面吃飯、聊天過程中,孩子眼睛始終緊隨著電視,目不轉睛的觀看。孩子長期養成這樣看電視的習慣,家長又疏於管教,不僅導致孩子會視力下降,還會產生其它方面的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坦言:3歲之前,看與不看電視,差別很明顯。
  • 李玫瑾坦言:家有男孩,要教會他4種能力,最好不要晚於6歲
    李玫瑾教授:家裡有男孩,在他6歲前,一定要教會他「四種能力」!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道:教育男孩,宜早不宜遲,這4種能力, 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教會他。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發表過一個關於育兒講話,讓我受益匪淺: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尤其是男寶寶,宜早不宜遲,在這個關鍵期,孩子長大以後會擁有什麼樣的性格,基本上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決定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小時候孩子迫於無奈,沒法反抗,因此只能聽從父母的話,丁女士看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後,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控制孩子,可是等孩子到了12歲之後,丁女士發現,無論自己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