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還是低?家長們可別被忽悠了

2020-12-23 小雪媽媽育兒

文/小雪媽媽

孩子的出生是一個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情,看著他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成長得非常健康,家長心裡是非常高興的。尤其是孩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父母會認為孩子比較聰明,智商比較高,心裡難免會拿其他孩子做比較。

那麼孩子學會走路早晚,能夠暗示智商高還是低嗎?家長可別被忽悠了。

案例

前些日子從小區廣場路過,聽到幾位阿姨在聊天,有一位阿姨非常驕傲地說:「我家孫子9個多月了,但是已經可以扶著牆走路了,現在都這麼聰明,學東西這麼快,將來肯定會非常優秀。」

其他家長也隨著這個話題聊開,有的炫耀自己家孩子還沒9個多月大,但是已經學會走路了,也有的家長則情緒稍顯低落,表示孩子都快一周歲了,但還沒有學會走路。

按照民間的傳統說法來看,似乎普遍認為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早晚和智商發育有關,那麼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無知的見解少聽一些,無聊的攀比少來一些

聽到他們的談話,我覺得生活好難,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各種比較,從長身體到智力到學習,再到今後長相工作,似乎非要比出個我好你壞。

有趣的是不論是比較什麼,最後家長都會覺得這是孩子智商比較高。也有的家長表示越早學會說話的孩子今後也越聰明,可是事實的真相併非如此,決定孩子走路早晚的主要原因與智商高低並沒有什麼關係,這種無知的見解,家長少聽一些。

影響孩子學會走路時間早晚的原因,主要看這幾點!

第一,腿部肌肉力量

孩子長身體是個循環漸序的過程,當孩子腿部肌肉發育到一定程度時,擁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起直立行走,孩子自然而然慢慢會學會走路。

而有的孩子身體發育得比較早,並且四肢協調有力,所以很早的就學會走路,其他的孩子腿部力量稍微差一些,所以更多的只能採取爬的方式。

不過家長不用擔心,不要覺得別人家孩子早一些日子學會走,而自己家孩子才會爬是一件壞事,其實孩子先學會爬,在爬行的過程中鍛鍊了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腿部肌肉,身體一樣非常健康。

第二,身體協調能力

人在行走的時候,是需要腿、胳膊、腳相互協調,有的孩子因為體質的原因,身體協調能力發育得稍微慢一些,所以學會走路的時間晚一些。而比較早學會走路的孩子,可以說協調能力會更好,但這與智商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第三,性格因素

不同的孩子性格也不一樣,有的孩子天性比較活潑,喜歡表現,所以只要父母稍加引導就能很快地學會走路。

而還有一種孩子他們性格稍微內向,學習東西謹慎,由於擔心害怕摔倒,學習東西往往時機不到不太敢嘗試。可這也不代表什麼,這些孩子到了時間慢慢就會自己學會走路,與智商並沒有什麼關係。

寶寶在什麼時間學會走路屬於正常範圍呢?

一般來講,在寶寶一歲左右的時候學會走路是正常的,不過由於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時間上多少有些出入,這也是正常的。而如果孩子到了一歲半還不會走路,那家長有必要帶孩子去醫院做個檢查。

因此說孩子一歲半之前學會走路,這都屬於正常情況,家長沒必要在乎爭論多一個月還是少一個月,太過於心急並不能讓孩子學會走路,拔苗助長反而會破壞孩子身體正常發育規律,這種事情家長一定不要幹。

孩子學習走路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到了一定年齡他的身體發育能夠支撐他做一些動作的時候,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完成,所以沒必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走路「早晚」,暗示智商的高低?家長們可別上當了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一個小中心,對父母們來說孩子的健康狀況和心理髮育十分重要,但是每個家長也同時希望自家寶寶健康的同時,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畢竟智商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的路,孩子智商高未來的成就大概率的就會很高,這樣長大後孩子們的人生就會更加順利,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 闢謠: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小玉有2個孩子,一兒一女,大的是女兒,一歲過1個月才學會走路,小兒子卻10個月就可以走路了。平時去樓下公園散步的時候,那些寶媽們總炫耀「我兒子還不到9個月就會走路了,這長大了肯定不得了,智商槓槓滴!」聽得多了,小玉也開始懷疑,孩子走路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係嗎?1、別傻了,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沒關係大約在孩子7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有行走的意願,有些孩子的意願會強烈到不願意坐著。
  • 伊可新課堂:孩子走路早晚暗示智商高低?醫生終於說了實話!
    如果誰家的孩子早早學會了走路,必然招來一大片豔羨的目光,因為在很多家長眼裡,寶寶走路早,說明智商高,走路晚或許是因為不如別人聰明。孩子走路早晚,真的暗示了智商高低嗎?對此,兒科醫生表示,決定走路早晚的主要因素,和智商沒什麼聯繫。只不過行走早的小寶寶,身體肌肉通常會更加結實。如果寶寶骨骼和肌肉發育未穩固,家長卻揠苗助長讓其過早學走路,反而易造成O型腿。
  • 最佳學步時間是這個月份,家長別被忽悠了
    李玫瑾曾經表示:寶寶走路的早晚與智商無關,家長不要被忽悠了。原來是寶寶一直不會走路,小夏起初覺得沒有什麼,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走路有早有晚也很正常,但最近她聽說「學步早晚和智商相關」。這不禁讓她心生擔憂,難道真的是寶寶太「笨」了,所以才走路慢?寶寶走路早晚和什麼有關?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
  • 6歲前有這3個「怪癖」,暗示寶寶智商高,家長別盲目去管教
    而在孩子6歲前,若是智商高的話,其實是會有一定的表現,不過這些表現在我們家長的眼中很有可能就變成了「怪癖」,像這4種「怪癖」其實是暗示孩子智商高,所以家長千萬不要盲目管教。怪癖二:喜歡光腳若是家長仔細觀察會發現你總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喜歡光著腳走路,每次給孩子穿上襪子,轉眼的功夫,孩子就會將它脫下來,對此很多家長都表示頭痛不已。
  • 孩子有這4種特點,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以下4種家長們眼中孩子的「壞毛病」,其實暗示了孩子智商比同齡人高,一起跟著來看看吧!01話 嘮「話嘮」的孩子特別讓老師頭疼,因為他們上課時總喜歡找同桌、前後桌講話聊天,影響老師上課、同學學習。相信有一個成天講話不停的孩子,家長會經常被老師「關注」吧!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出身」,家長們可別推卸責任
    對於家長們的震驚白巖松解釋:人際關係能力是孩子情商教育中最缺少的一門課,沒有這門課,孩子未來的發展會受限制。很多家長執著於提高孩子的智商與學習成績。面對家長們的想法,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直言:孩子情商的高低,跟自身聯繫很小,直接原因取決於他的家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家長的鏡子。
  • 孩子反應慢是因為智商低?研究證明:智商高的人往往反應更慢
    家長問一個問題,別的小朋友搶著回答,馬上脫口而出,慢慢想了一會,才緩緩開口。所以朋友就覺得,她兒子智商低,因為反應速度實在太慢了,都想改名叫快快了。聽到她這樣說,我想起心理學曾做過的一個調查分析,就是詢問普通居民所認為的高智力人都有哪些特徵。其中大家所公認的就是反應快、好奇心強、富有想像力、愛提問、善思考等。由此也可以分析出,人們普遍認為反應快就是智商高,事實卻不是如此。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孩子越早走路,就說明智商越高?不要過於糾結,醫生告訴你實情
    在閒聊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在誇獎誰家的孩子真聰明,沒幾個月就會說話走路了,長大了肯定有出息。把那些孩子一周歲還沒學會走路的寶媽嚇得夠嗆:我家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問題,難道長大後要成傻子了?嚇得寶媽連忙送醫檢查。寶寶走路的早晚真的跟智商高低有關嗎?
  • 愛因斯坦「智商200」?專家:都是假的!家長不必在意孩子智商測試結果
    但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陳浩昨天在公開講座中告訴在座的家長,家長不要迷信於智商測試的結果。智商的測定實際上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智力水平,家長也不必太過在意在外面的商業機構測定的孩子的智商的高低。關於愛因斯坦「智商200」也只是謠傳,根本不足為據。
  • 育兒心理學:智商高的孩子,身上會出現這十大跡象,家長別大意
    當孩子出生以後,家長對他的智商發育確實非常關注,因為智商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和智商緊密掛鈎,孩子以後能不能成材,其實也和孩子的智商有關聯。因此,不少家長就想著孩子幫助孩子提高智商,讓孩子在未來能贏在起跑線上,只不過要幫助孩子提升智商,卻也要了解智商為何物,這樣才能避免自己繞了一大圈子,反而沒起什麼作用。智商是什麼?智商在英文當中叫做Intelligence Quotient,同時也有人為了簡寫把它寫作IQ,指的是個體智力測試和同齡人測試成績相比後的指數,用來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
  • 孩子身上有這四種「癖好」,家長有福了,說明孩子智商高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認為這種現象不正常,於是趕緊制止。殊不知這些特殊的癖好其實暗示著孩子擁有較高的智商。而母親的阻止耽誤了孩子的發展,讓他長大很難有出息。
  • 孩子總拆家、搞破壞?智商高的孩子都有「怪癖」,家長不要亂管教
    我們讀書的時候就能發現,同樣是一個老師教,為什麼有些孩子就能輕鬆掌握知識,有些孩子即使課後花費十分的功夫,也追趕不上?可能這就是智商的差異性吧!畢竟普通人的智商都在80-115之間,人類平均智商也是100。
  • 孩子「太笨」是基因不好?智商高不高看這幾點,別再都賴遺傳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家長或是即將孕育新生命的準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孩子的智商如何?要知道顏值可以通過後天「修飾」,可智商可是天生自帶的。
  • 孩子有這4個「習慣」,可能暗示雙商都高,家長不妨對照一下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其實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他們情商和智商。而在生活當中,情商高和智商高的孩子總是能夠更加地獲得別人的青睞。正是因為如此,很多家長總是會從小的時候就去注重培養孩子的雙商。而孩子雙商到底高不高,從他的生活當中的小細節都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 寶寶出生時體重,暗示孩子智商高低?真相是……
    所以,也就需要額外的告知孩子的父母,新生兒的體重情況。寶寶越重就代表越聰明?首先要明確告訴大家,孩子智商發育好不好,出生體重確實很重要,但並沒有出生時越重長大後智商就越高的道理。體重高和智商高其實是一種並列關係而不是因果關係,不是「因為寶寶重所以寶寶智商高」,而是「因為寶寶營養充足所以寶寶的體重和智商都高」。
  • 孩子一年級家長就輔導不了,是家長的智商下降了,還是作業有問題?
    有些家長說:現在孩子剛上一年級自己就輔導不了了,是什麼阻礙了家長輔導孩子功課腳步,到底是家長的智商下降了還是作業有問題?答案很顯而易見,當然不是家長的智商下降了,難道智商還會隨著時間變化縮水不成嗎?
  • 教授發現:智商高的兒童,6歲前就有跡可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有個高智商的兒女,基本是所有父母的願望,但高智商談何容易,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孩子的智商高低40%取決於父母的遺傳,60%是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可能很多父母會有疑問,可能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判斷孩子遺傳智商是高還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