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以希伯來根源解讀四福音書》特會 第四段 耶穌揭露文士以及法利賽人的律令

2021-02-19 預備耶穌再來

2018 《以希伯來根源解讀四福音書》特會 第四段 耶穌揭露文士以及法利賽人的律令

已獲得「末世先鋒(Kingdom For Jesus)」授權轉載。

末世先鋒 K4J 2018年9月24日發佈

文字:心如

邁克·儒德Michael Rood 在特會上提到,很多人很容易稱基督為主,為彌賽亞,但是又有誰真正願意去聽,去服從耶穌的話語,或去了解祂在做什麼,所以,我們應該去聽從並順服神的話語。以希伯來根源來解讀四福音書,就是讓我們知道耶穌到底說了什麼,到底做了什麼事。就好像在馬太福音5:20所寫到「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到底耶穌說的「你們」是誰?而又為什麼在登山寶訓上,以這個範例來教導天國的福音呢?

邁克·儒德接著講:

第七日,拿撒勒的猶太會堂裡,耶穌違反拉比的規定,並羞辱了猶太人的驕傲。耶穌在五旬節之後,離開耶路撒冷,他開始在加利利的會堂裡教導眾人。他的第一站就是在《路加福音》三章中所記載的。耶穌當時是在拿撒勒人的會堂裡,而且那一天剛好是在安息日。五旬節永遠都恰好落在禮拜日,就是一個星期的第一日。(路加福音4章記載)那個禮拜的第七日,耶穌就在拿撒勒的猶太會堂裡,因為那天是安息日,祂教導聖經。那是祂長大的地方。有人遞給祂《以賽亞書》,那是很大的一卷書,超過60章經文。他打開以後,找到一個地方,就在整個會眾面前讀出來:「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恩年。」讀完以後,他就將書卷合上,坐下來。

耶穌剛剛觸犯了法利賽人的三條會堂規定「三節經文」的規定。現在,在拉比當中就稱之為「三條經文的規條」。在猶太會堂上,任何人都可以讀經卷,妥拉、先知書、詩篇都可以讀。但是你必須將整節經文讀完,以免有人斷章取義。現代的猶太人說,你至少要讀三節經文。但是耶穌有意識地不去這麼做。耶穌就在第二句的當中「報告神悅納人的恩年」,祂就把經卷合起來,坐了下來。當時會堂裡所有人都看著祂,因為他們都知道法利賽人的規條,而耶穌就在那個會堂裡長大的,祂當然也知道那個規條了。可是他居然當著拉比們面前,就破壞了這個規條。當所有人的眼睛都轉向祂看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祂為何要停止在第二句的當中呢?至少也要讀完那一句的後半句「和我們神報仇的日子」吧?可是耶穌沒有讀下去,因為,「報告神悅納人的恩年」就是在祂宣讀的那一刻啟動了!就在那個禮拜的第一天就是五旬節。從那個五旬節開始,到祂復活升天以後,降下聖靈,澆灌聖徒們的那個五旬節,算起來剛剛好是一年。這個與禧年沒有任何關係。幾百年以來,以色列人甚至沒有守過七年一次的安息年,更不必說,五十年的禧年了。所以,在此處的經文翻譯成「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完全是外邦人的翻譯。所以,耶穌那時按照約書亞書中的經文來宣告,從那一天,一直到下一個五旬節,整整一年,就是「耶和華悅納人的恩年」。但是回到耶穌在約旦河中受洗,聖靈降在祂身上,顯出祂是神的兒子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到祂復活升天後的第一個五旬節時,降下聖靈與火,為信徒們行聖靈之洗為止,剛剛好是70個禮拜。70 X 7 = 490天。

然後下一件事祂做了什麼呢?就是羞辱猶太人的驕傲。路加福音4:23「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用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家鄉裡。」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耶穌的意思是說,我雖然是被耶和華神所膏抹,來宣告耶和華的恩年,而且要把福音傳講給你們聽,可是你們不會聽我的話的,你們也不會尊榮我的。所以我要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是,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卻沒有奉差遣往她們一個人那裡去,只奉差往她們中一個人那裡去,就是西頓的撒勒法城一個外邦寡婦那裡去是,拯救了她與她兒子。

當時就在那個拿撒勒的會堂裡,祂就舉了一個又一個舊約聖經中的例子,都是神差先知去特別拯救外邦人,不是以色列人。耶穌故意舉了這幾個例子來刺激猶太人的驕傲,使他們能夠覺醒起來。可是他們聽見這些話,都怒氣滿胸,起來趕他出城,帶他到山崖,就是他們的城所造之處,要把祂推下去。可是耶穌就像沒有看到他們一樣,直接從他們中間穿行過去了。

然後祂就下到迦百農,在安息日教訓眾人。聖經裡幾次都提到,迦百農「祂的家」,你可以要問一個問題,耶穌什麼時候在迦百農有個家的?讓我們先回頭看看,五旬節之前,祂在迦拿。還記得有一個貴族有錢人,來請耶穌去他家醫治他兒子,因為他兒子就要死了。可是耶穌沒有動身去,而是對他說,你回家去吧,你兒子已經得醫治了。為何耶穌不去他家呢?因為耶穌當時恰逢五旬節之前,他在迦拿,距離要步行去耶路撒冷守節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沒有時間親自去他家醫治他兒子了。但是第二天,那個貴族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得醫治了。那麼,下個禮拜過節時,他與他兒子都來到耶路撒冷守五旬節節,因為摩西律法規定每一個男丁都要去守節。那麼在耶路撒冷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就在五旬節的前一天,那天正好就是安息日。耶穌醫治好了那個癱瘓了38年的人。第二天,祂與一大群以色列男人聚集在聖殿山上時,就遇到那個貴族,他就對耶穌說:「這就是我的兒子,就是你在上禮拜醫治好的那個孩子。上禮拜,他還躺在床上快要死了,現在已經活潑亂跳地站在你面前了。你知道,我是有錢人,在迦百農有好幾棟房產,你可以隨便使用。」為何我要將這些細微的細節呢?因為這些都是拼圖碎塊,當你把它們都拼在一起,放在合適位置上的時候,就全都清楚了。所以,耶穌就去到迦百農住了。那時候是禮拜五的早上,有一個漁夫正在那裡整理漁網。我有好幾個朋友,都是加利利湖上的漁夫,他們也是用漁網來捕魚,但是如果你使用漁網來捕魚的話,只能在夜裡,即使是在滿月的夜裡也是不能捕魚的,因為有點光,魚群就能夠看見漁網,牠們就會趕緊遊開,不會鑽入漁網中了。這就是為什麼,當太陽從戈蘭高地升起時,漁夫們馬上就收網了,早上5點鐘,他們都回家了。那以後,他們就開始整理漁網。那時候,耶穌剛剛抵達迦百農,祂就對那個漁夫說:「來,跟從我。」於是漁夫就跟從了祂。他們就去到村莊裡。第二天就是安息日,耶穌去了猶太會堂裡教導眾人。此時,你猜明白,祂呼召那個漁夫是在禮拜五早上,因為到了日落時,安息日就開始了,他們就不能工作了,當他晚上,那漁夫就跟耶穌住在一起了。

安息日,耶穌趕鬼和醫治

隔天早上,耶穌帶著門徒也來到會堂裡,有一個被鬼附的人出現在那裡,那人當場就在會堂裡大喊大叫說:「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的時間還沒有到,你現在就來折磨我們嗎?」耶穌就對那鬼說:「閉嘴!從那人身上出來吧!」然後那被鬼所附的人,立即倒在地上,口吐骯髒東西,那鬼就從那人身上出來了。會堂裡的人都感到稀奇。其實,現代的基督教五旬節教派教堂裡,趕鬼的那種混亂場面,是從我們猶太人的時候開始的。我們也很不習慣,有被鬼附的人,在教堂裡彰顯,但是要仔細聽聽,耶穌是怎麼對那個人說的。因為耶穌嚴嚴地告誡門徒們,現在還不可告訴世人,我是彌賽亞,所以耶穌不讓這個汙鬼繼續講下去。

但是一個月之後,祂就問門徒們說:「人們說我是誰?」回答說:「有人說你是以利亞,是要來的一位先知,還有人說,你是施洗約翰從死裡復活了,...」耶穌看著彼得問他:「你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對他說:「彼得,你是有福的!這不是屬血氣指示你的,是我天父指示你的!」然後耶穌就巡視著每個門徒,一個一個地觀察他們每個人眼中的神情,並且吩咐他們說:「不要對任何人說出去!我必去到耶路撒冷,被交付到外邦人手中,然後被外邦人殺害。」

耶穌唯一一次主動告訴了一個人,說祂就是彌賽亞,那就是井邊的那個撒瑪利亞婦人。為什麼呢?因為耶穌第一次來到世上,目的並非作為君王來統治世界,讓世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的,而是來償付世人在血約上所欠的債。因為我們在西奈山的時候,觸犯了與耶和華訂立的血約,我們都應該死。而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幫世人償付那違背血約所應當死的代價。我目前所講的,只涉及到了《出埃及記》19章。耶穌來也應驗了摩西所說的,將要來的,像我的「那先知」,祂所說的話,你們必須聽從和遵守,在《申命記》18章。就像彼得在五旬節那天的講道說的,任何人,如果不聽從「那先知」的話,他就必須死。雖然很多人都非常容易地稱呼耶穌為彌賽亞,基督,但是誰來真正願意去專心聽祂的話,並且樂意去遵行呢?我們這些被稱為「基督徒」的人們,應該是去聽耶穌說的每句話,然後去遵守祂的話。這就是為何我現在要把耶穌在四福音書中所說、所行的,都按照時間、場景的順序來給你們講明的原因。光是剛剛那些事情,我就可以講一個小時。

當耶穌在迦百農會堂裡,趕出那個鬼以後,他們出了會堂,就去到西門彼得家裡。彼得的嶽母正在生病,耶穌就把她醫治好了。她就起來服事他們。有的人就開玩笑說,這就是為何彼後來要否認耶穌三次(中國人總是有婆媳關係問題,但是美國人總是與嶽母關係搞不好)。

馬可福音一章說,太陽落山了,很多人來到迦百農,帶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耶穌醫治好許多害各樣病的人,趕出各樣的鬼;又不許鬼魔說話,因為鬼魔認識祂。第二天早上,天未亮的時候,耶穌去到曠野禱告,伯賽大是個很空曠的地方。彼得和同伴們追了去找到祂,非常興奮地對祂說:「主啊,不要在這裡待著了,趕快回來吧。有一大群人都在等著你,復興已經開始了,我們的事工要大大地展開了!」可是耶穌卻對他們說:「我不跟你們回去。你們要來跟從我!你們要來跟隨我,到各城各鄉去教導天國福音。」可是他們卻不想去。你可以看看每卷福音書的記載,比較以後,你才會發覺,門徒根本就沒有去。耶穌自己就在那兩個禮拜中間,走遍了那些會堂,教導眾人。

下一次的記載就看到這樣的場景,祂已經下到加利利海邊,有一群人已經跟隨祂在後面,漁夫們在那裡整理漁網。兩周之前,當耶穌呼召他們的時候,他們還繼續待在自己的船上捕魚。但這一次,他們都已經下了船,正在整理漁網。耶穌對彼得說,我們上船,將船劃到遠一點的地方,我可以對眾人講道。你們知道嗎,就那個地形來講,那個海岸線的彎曲度,如同一個天然的劇院的影響效果,耶穌可以坐在船上,對著岸上的人群,以正常聲音說話,透過水面所傳達的聲音,幾千人都可以聽得清楚。

教導完之後,耶穌對彼得說,現在開船吧,拿出你的漁網來,我們要開始捕魚了。此時,彼得就打算好好給耶穌上上捕魚的課程:「耶穌啊,我知道,你不是個漁夫,對於打魚的事情一點不懂。我們整夜打魚,什麼收穫也沒有。而現在,太陽已經高掛天空了,魚兒們都看得見漁網,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耶穌說:「只管下網打魚!」彼得的態度是:「好吧!既然你堅持,我也不跟你辯論了。我就下網,看看到底誰說得對。」於是彼得從船上很多漁網當中,拿出一張小漁網出來,隨便向水面上撒出去,然後開始收網。可是沒有想到,魚太多了,他都拉不動了,喊來其他人來幫忙,漁網都要裂開了,整整裝滿了兩條船的魚。那時候,彼得就對耶穌說:「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他為何要將這句話呢?因為在兩個禮拜之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跟從我,我需要你們幫助,可是他們對耶穌說:「我們確實想要跟從你。可是我們還有家庭要養活。」所以,他們沒有去跟從祂。可是現在,他們看到剛剛一個漁網所打上來的魚,相當於一位漁夫一年所能夠獲得的魚,拿到市場上賣掉,足夠供養你們家庭一整年了。當彼得看到這個,就意識到自己是個罪人,不相信耶穌。就在那個時候,漁夫們,才真的相信了耶穌,放棄了手中漁網,去跟從耶穌了。因為他們心裡再也不做難了,無論耶穌去到哪裡,我們都跟從祂。他們離開了家族事業,自己的財產和依靠為生的工具,就跟著耶穌了。

首次登山寶訓,只對門徒講

這是登山寶訓的精華,耶穌把法利賽人所制定的規條,從摩西所傳的純正律法妥拉當中,去除掉了。告訴他們說,天地都要廢去,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去。如果一加添,一刪減,就等於是廢除了耶和華神的律法。

當時雖然有很多人跟隨耶穌,但是祂登到山頂時,只有門徒跟著祂的時候。「登山寶訓」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才能夠明白耶穌到底在說什麼。「你們的義若不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文士和法利賽人是無法進入天國的,因為他們在摩西所傳的妥拉律法上,添加了幾千個規條,又除去了好幾百條。並且教導百姓要按照他們篡改以後的條文來遵行。凡是我們在福音書看到耶穌說的:「他們說.」但是「我說.」都是祂在糾正他們的錯誤。文士和法利賽人教導你們要這樣禱告...,但是我告訴你們要這樣禱告...;當文士和法利賽人禁食的時候這樣做...,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效法他們那種做法,而是要這樣做...。

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教導門徒明白天國的福音是怎樣的。祂在登山寶訓中,清楚地指出來,摩西是怎麼說的,我說的,藉此將法利賽人所說的揭露出來。

現在,我帶領你們來到耶穌最後一次,在聖殿山上講的,是祂上十字架之前的兩天。

和合本翻譯:《馬太福音》23:1-3「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遵行(與耶和華律法不同的地方也要遵行嗎?),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這個翻譯有很大問題!來看看《古希伯來文抄本》是怎麼寫的:

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因此凡他(摩西)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魔鬼撒但太狡猾了,在翻譯時悄悄篡改神的話的原意)

每一個猶太會堂裡,都有一個座位,稱為「摩西的座位」。當首席拉比坐在那個位置上,創造一個新的法律規條時,他們就對會眾說,這個新規條,與摩西的律法,有同等權柄和效用。這就是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拉比們所教導的。無論何時,當他們如此製造一個新的規條的時候,就是法利賽人頒布的改變或廢除了聖經律法的律令某處(與妥拉不一樣)的時候,他們就稱之為「TAKANOT」。

這些拉比們教導會眾說:「當他們坐在摩西的位置上,來制定這個TAKANOT的時候,即使是全能的耶和華神,都必須遵從他們所制定的TAKANOT。」(他們公然抵擋耶和華)

耶穌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就是指他們假設自己有摩西一樣的權柄,但事實上,他們根本就沒有這種權柄,可是他們假裝自己擁有這種權柄。可是為何現代聖經版本上都翻譯成:耶穌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遵行」呢?

這使我感到困惑,心說:「這就奇怪了,怎麼耶穌會說話與自己之前的教導相互矛盾呢?」這就成為一個「聖經難題」了。18年前,我就去問一位猶太希伯來聖經學者(尚未信耶穌的人),問他說:「耶穌不可能這樣說啊?」那人對我說:「為何你認為不會呢?」我花了三個小時,給他看耶穌在四福音書中的所行、所講,都顯示出,祂一直在對抗文士和法利賽人的TAKANOT啊?甚至祂還有意教導門徒去違抗那些TAKANOT。這位猶太希伯來聖經學者就對我說:「讓我來找找看,研究研究看。」結果這件事情,花了14年時間,他找到了18個古代希伯來文《馬太福音》的抄本。你們知道這些手抄本是從哪裡找到的嗎?大多數手抄本都藏在猶太文士們家裡的儲藏室裡,根本沒有人知道。當我們發現了耶穌當年說的真相的時候,我們就要去全世界,把這個重要的真相公佈出來。

和合本翻譯:《馬太福音》23:1-3「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這個翻譯有很大問題!來看看《古希伯來文抄本》是怎麼寫的:

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因此凡他(摩西)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在《古希伯來文抄本》清楚寫道:「你們不可遵行文士和法利賽人所制定的TAKANOT」,因為都是違背摩西從耶和華神那裡領受的教導。

既然文士和法利賽人是假裝自己有摩西同樣的權柄,所以,這裡翻譯不應該是「他們」,而是應該是「他」,你們不可遵行法利賽人所制定的TAKANOT,也不要按照他們所行去做。耶穌說,他們完全沒有權柄!(任何說假話的人都是毫無真實權柄的)

《馬太福音》23:15「你們這些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你們看看這是23:1-3節那句話的後文,就應該知道,耶穌前面那句話的意思了。祂怎麼會前後自相矛盾呢?祂絕無可能,讓大家都遵守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教導的!

23:7-8耶穌說「他們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就是彌賽亞;你們都是弟兄。」「拉比」並不是「老師」的意思,而是「那偉大的一位」。「Rab」是極大的意思。所以耶穌告訴他們,那偉大一位,只有一位,就是我——彌賽亞。你們全在一個水平之上,都是弟兄,在你們中間,沒有人是「最偉大人」

在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系統之內,的確有階層之分,最上面的那個人,就是你們認為的最偉大的人,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如果你們誰想要作最大的一位,就到最下面去,把最小的扶上來,你才能稱為「最偉大的」。

23:9,耶穌又說:「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在你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應該被當成宗教最高權柄的人(沒有教皇,或教宗、神父)都沒有!如果你們不習慣我說的,就去按照外邦人的系統做吧。

現在我們回到登山寶訓。7:26「凡聽見我這些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打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的很大。」如果你聽了他的話,卻不想去做,就等於在沙灘上建造你的帝國,定會垮下來的。

登山寶訓之後,利未人馬太,他是祭司支派的後人,是受過訓練的文士,他很有記載的訓練。但是約翰福音是一位文士,叫徘別斯,他幫助約翰寫的。徘別斯說,馬太其實使用希伯來文寫的《馬太福音》,後來被很多人翻譯成別國的文字。尤西比主教說,他親眼看過,馬太用希伯來文寫的《馬太福音》,但是他無法閱讀。誰是尤西比主教呢?主後336年,他是君士坦丁的主教,甚至連他也無法閱讀希伯來文。他就是創造了耶穌服事是三年半之久這個理論的人。就是從他那時代,我們基督教就開始從羅馬體系傳下來了。在他之前的300多年中,從沒有一個人認為,耶穌服事的時間是三年半。尤西比主教否認了300多年以來的說法,創造了三年半的說法。我自己的一生也在研究這個,認為這是人所能夠想出來的最愚蠢的主意。因為尤西比主教這樣做的動機,是因為他試圖解讀但以理書9:27 預言。他解釋說,耶穌服事的三年半,就是對照但以理書的「一七之半    」。

現在,我已經按照耶穌服事的時間表,每一天都詳細展開說明了。如果按照尤西比主教的三年半服事的說法,這裡面就會有兩年的完全空白。一點道理都沒有。只因為是主教或教皇,人們就得承認他是對的。所以,君士坦丁大帝就把不同意他這個說法的人,都殺了。

我告訴你們,耶穌的實際上的服事,是70個禮拜,70X7=490天。你們不同意的話,我也不會殺死你們。我真的是花了20年時間,才找到希伯來文的馬太福音的抄本。

「第二個安息日」的矛盾

《路加福音》6:1 月朔之後的第二個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有幾個法利賽人說:「你們為什麼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呢?」(欽定版KJV中文翻譯)

「有幾個法利賽人」他們真的是那種斤斤計較的法利賽人,在今天這個世代,拉比們也說當時的那些人太過於吹毛求疵了。他們去質問耶穌說:「為什麼你的門徒在安息日違反條例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我那個時間表裡面,到底是哪一天?在第五章時,說過,在利未人馬太家裡,有一個大筵席,耶穌與很多法利賽人都被邀請去參加了。至今,在加利利境內,還有很多當初羅馬人所建的道路,當初羅馬人所建造的橋梁,到今天,在義大利,卡車還可以開過去。這些道路四通八達,把加利利全境都連接起來了。如果你要做買賣,要經過哪些公路的話,每一站都要付稅。即使馬太是一個受過訓練的文士,但是他還不得不另找一個工作來做,就是來到收稅站收稅。只因為法利賽人更改了妥拉,使得利未人沒有受到以色列人的照顧,反而是法利賽人受到了好處。即使到了今天,以色列這種情況仍然存在。因為真正屬於利未祭司的後代,他們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服事。因為法利賽人籍著他們宗教的權柄,把利未人所應當得到的奉獻金都拿走了。

那天晚上,耶穌被邀請到了利未馬太家裡吃大筵席。什麼叫做大筵席呢?指的是第四個月的第一天,就是新月出現的日子,按照以色列人的傳統,那一天就會有筵席。當馬太離開他從前的那個稅關以後,他再也沒有回去,就成為了耶穌的文士。所以,你們看到,KJV版的《路加福音》6:1 上所說的,「月朔」就是每個月的第一天,就是從月初算起的第二個安息日。我讀了幾百年以來,外邦人所寫的解經書,他們在這裡全都寫錯了。他們不曉得是哪一天。我精心地比對以後,才知道到底耶穌是在哪一天做的那些事情。

那些法利賽人,他們指定了一個規條,如果你在安息日裡走進麥田,如果你掐了麥穗,就算是你在收割了,也就算作是作工了。如果你又把麥穗放在手心裡,搓一搓,又吹走外殼,也算是作工了。放在嘴巴裡咬,也算是作工。

妥拉明確規定說,安息日裡,窮人可以到任何葡萄園裡,或是麥田裡,都可以吃飽。我在以色列的時候,我就做過這種事。當我感覺很飢餓時,我去到某個人的葡萄園裡,摘下葡萄吃了。他們問我:「你為何要這麼做?」我說:「我沒有錢,但是我很餓。妥拉上面允許我這麼做。」他們反而尊重我,感謝我說:「你還按照妥拉律法做啊?你可以盡情吃飽。」但是由於法利賽人所制定的這個條規,使得窮人在安息日,被剝奪了這一個吃飽的機會。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訓。

這就是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我們看到,耶穌說的「他們說...」但是「我說...」。他們法利賽人說:「為什麼你的門徒在安息日違反條例呢?」可是你要去對比《妥拉》上耶和華給摩西的原本的規定,才能確定是否違反了規矩。所以說,耶穌有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門徒肚子餓了,就掐了麥穗,用手搓著吃,完全沒有違反妥拉的規定。耶穌的意思是,不論你們法利賽人篡改了多少《妥拉》上耶和華給摩西的原本的規定,神還是定意要照顧貧窮的人,在安息日裡要有吃的東西。

然後耶穌挑戰反問他們說:「你們自己TAKANOT為何要違反妥拉規定呢?」耶和華的律法是永存的,而且不是難守的,祂的律法照顧窮人,同時也供應富有人,不應該有任何人,自己制定規條,來超越神的律法。所以,當你們再讀新約聖經時,有人質問耶穌與門徒違反安息日的律例的時候,你就非常清楚地知道,耶穌只是違反了法利賽人的規條TAKANOT,但是絕沒有違反耶和華神的律法妥拉。所以,耶穌質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要籍著人的遺傳TAKANOT,廢掉神的律法妥拉呢?」

需要了解最新信息,請關注  末世先鋒  公眾號

相關焦點

  • 2019年6月13日 聖安多尼 福音分享
    引領人的生命,在天主的旨意中生活。「德」,是聽了天主的話而去用生活常態化的實踐。  今天的福音,主教訓我們,要求我們的義德,必須超過經師和法利賽人的義德。這是為何?我分享一下我的感悟。經師法利賽人,守的是他們自行篡改,夾雜了他們自認為的「義」而偏離了來自天主的「義」的【義】。
  • 耶穌升天節|「升」的解讀
    證道主題|「升」的解讀 一、升旗——基督徒的立場「德敖斐羅,我在第一部書中,已論及耶穌所行所教的一切,直到祂藉聖神,囑咐了所選的宗徒之後,被接去的那一天為止。「是那些藉洗禮加入基督奧體的人,他們組成天主的子民,因此他們各按自身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者的職務,依各自身分奉召執行天主賦予教會在世界上要完成的使命」。(CCC871條)升旗是一個儀式,是一種標榜,是一聲宣言;做一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三觀,更不應該丟了自己的立場。
  • 榮撒卡使徒:揭露孤兒的靈
    牠促使人陷入不信。當信徒感覺自己像個孤兒,他們很容易得出結論,神的應許跟他們無關。他們認為別人的禱告會被應許,而自己不會。別人會得到祝福,自己不會。實際上,他們看到別人得勝蒙福時很難一起喜悅,因為有一種空虛感或「孤兒感」在他們裡面。這真是一種折磨。必須用神的真理來對抗這個謊言。加拉太書4:5說:「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
  • 承認耶穌 vs. 棄絕耶穌?
    在3:13-14節那裡,彼得說到以色列人在彼拉多面前棄絕了耶穌,又說他們棄絕了那聖潔公義者。「棄絕」這個詞的英文「disown」抓住了我的心。因為在查考使徒行傳前,團契是查考約翰福音,在約翰福音的13:38那裡,當彼得說願意捨命跟隨耶穌時,主耶穌告訴他,「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在那裡,「不認」也是用英文「disown」。
  • 耶穌的包皮
    關於耶穌包皮的記載,主要出現在《敘利亞嬰兒福音》(Syriac Infancy Gospel):當他被包皮環切的時候來臨,即法律要求的男孩在出生後第八天必須進行割禮,他們在一個山洞裡給孩子割了包皮。希伯來老太太拿起包皮……把它包在一個雪花石膏盒裡,裡面裝滿了陳年穗甘松油。
  • 聖經原文串珠註解(四)
    何西阿書 8:7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的是暴風;所種的不成禾稼,就是發苗也不結實;即便結實,外邦人必吞吃。馬可福音 4:14【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馬可福音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約翰福音 4:37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
  • 書評:舊約先知書概論
    VanGemeren, 1943-)著《舊約先知書概論》(Interpreting the Prophetic Word, Zondervan, 1990),麥種系列2013中譯本。他揭示眾先知是神永世救贖的代言者,深願人聆聽先知呼聲,強調先知教訓適於今時,有助靈命成熟。如猶大餘民,信徒要受警戒:若違背神與民所立聖約,祂必審判。
  • 【光明節信息】希伯來文的:光明節・獻上 חנוכה
    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猶太人會過八天的「光明節」,點上八天的蠟燭。為什麼會過這個節呢?《馬加比書》曾經被收錄在聖經中,發生在新約與舊約之間,整個猶太民族都會慶祝這個節日,當然也包含作為猶太人彌賽亞的耶穌!中文新約聖經曾經記錄到「修殿節」,就是「獻上」的節日,也就是哈努卡節:「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 (Feast of Dedication),是冬天的時候。」
  • 外邦人說亞蘭文?──「阿爸」隱喻與基督徒的屬靈經驗
    要回答這問題,下文會將研究轉往兩方面:1. 這個詞的一般用法;2. 這個詞在新約聖經中的特定用法。 在一般用法中,「阿爸」的字根極可能來自希伯來文的「父親」( ba' )一字。從希伯來聖經可以見到一點,就是神作為父親,以及耶和華作為以色列的神,兩者有一種甚為罕有的關連;這種關連之所以存在,源於以色列是神的兒女(參出四22;耶卅一9等)。
  • 聖依納爵.羅耀拉【當人注視耶穌的人性時】
    1、福音內容福音(他從那裡得到這樣的智慧和奇能呢?他不就是那個木匠的兒子嗎?)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數點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過錯(上)
    第23章中文版分成兩段,標題是:譴責文士和法利賽人、為耶路撒冷哀哭。第一段是個長段,第二段則是個短段。下面先介紹第一段內容: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
  • 林思川神父 主日福音注釋
    1【經文脈絡】馬爾谷報導耶穌在加裡肋亞海邊招收首批門徒之後(一16-20),立刻更換敘述故事的時間和地點,報導耶穌在一個安息日,在葛法翁會堂中所發生的事件(一21-28),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這段故事。雖然看起來「驅魔事件」是這段經文中最生動的情節,但整段驅魔過程並沒有成為真正的重點;相反地,這裡顯示對耶穌後來的工作更重要的主題:祂的名聲遠播。這正是馬爾谷福音有關耶穌在加裡肋亞公開 生活報導的特色。
  • 臺灣特會 | 直播預告
    主題:在人人都被擄掠時,特要有定見經文:《雅1/6-8》講員:朱志山牧師    當假新聞、假消息充斥全世界,人的心思意念不斷的被擄掠,信徒們有否屬靈的警覺心?當世人都在議論那些內容才確實可信之時,信徒更要回到聖經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