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等病毒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侵襲人類?

2020-12-22 澎湃新聞

遺傳學研究正在改寫疾病歷史。

天花(smallpox)的絕跡日期很明確。在20世紀奪去3億多人性命後,1978年的最後一位受害人為其畫上了句號。兩年後,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大會宣布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被徹底根除。

不過,這種駭人病毒的起源並不清楚。如今,遺傳學證據開始揭露天花侵襲人類的最早時間。

瑞典厄蘭島埋葬的一具天花病毒攜帶者的遺骸,年代在公元800年至1050年之間。來源:The Swedish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近日,多年來一直在古人類遺骸中尋找病毒DNA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報告稱,早在公元600年,就有人類攜帶天花病毒了。他們的分析還顯示,天花病毒可能更早之前就在人類中傳播了——至少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當時正值西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動蕩時期,歐亞大陸許多人群都在遷徙。

這項研究將關於天花的DNA證據又向前推了一千年。2016年,研究人員曾通過從一具立陶宛木乃伊中提取的DNA,將天花出現的時間定格在17世紀。「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再早1000年的維京時代,天花病毒已經在歐洲大量傳播了。」哥本哈根大學演化遺傳學家Martin Sikora表示。

過去十年間開展的古DNA分析,一夜之間改寫了許多傳染病的歷史 ,天花只是其中一例。

今年早些時候,一項研究報導稱,曾被認為在9世紀左右在人類中出現的麻疹病毒,可能在公元前第一個千年就跑到人類身上了;該麻疹病毒的序列似乎也在同期與感染牛的近緣牛瘟病毒(現已根除)分化開來。2018年,Sikora的團隊證明B肝從5000年前的青銅時代就開始感染人類了;2015年,該團隊曾報告鼠疫的起源也較早——鼠疫是由鼠疫耶爾森菌(Yersinia pestis)導致的疾病。

並非所有的遺傳學研究都會將疾病起源往前推:2014年,德國領導的一支團隊報導稱,肺結核感染人類的時間還不到6000年,遠非公認的12000年,更不要說之前提出過的70000年了。

這些發現正在動搖研究人員對於疾病如何在歷史進程中影響人類種群的認識,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鼠疫史學家Ann Carmichael說。DNA證據顯示,鼠疫和B肝這類疾病與大規模史前遷移事件有關——現在看來,天花病毒似乎也是如此。究竟是遷移將疾病帶到了新的地區,還是疾病出現致使人們背井離鄉,是一個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遺傳學家都希望能回答的問題。

DNA證據還為了解古代天花的毒力提供了線索。比如最新研究顯示,維京人攜帶的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天花病毒譜系,與現代毒株很不相同。下一步工作是將遺傳學與歷史和考古學相結合,丹麥奧爾胡斯大學考古學家Søren Sindbæk說。「我們可以開始在人類尺度上確定這些事件了,」他說,「接下來,高時間解析度對於改寫人類歷史至關重要。」

古病原體基因組

在古DNA技術革命開始前,研究人員必須檢驗骨架或是偶爾通過木乃伊尋找關於疾病的有形證據,比如發現麻風或梅毒的明顯跡象,並與歷史記錄交叉對照。但是,許多感染並不會在骨骼上留下可見的印跡。其他能顯示某些疾病年代的間接線索來自於對人類保護性突變的年代和地理分布進行估計:比如紅細胞缺少「Duffy抗原」的人對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從1990年代起,研究人員能夠發現殘骸中的病原體DNA片段。過去十年裡,新一代DNA測序儀可以讀取大量短片段,這種方式適用於為經過幾十萬年破壞的DNA重新測序,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重建古代病原體的全基因組。2011年,科學家發表了第一個此類基因組——鼠疫耶爾森菌的基因組。該基因組提取自倫敦一墓地發掘的四具骸骨,該墓地埋葬了14世紀數千名死於黑死病的感染者。

這是位於英國牛津的一處維京時代大型墓地,在其中一名埋葬者中發現了天花病毒的DNA。來源:Thames Valley Archaeological Services

上述天花研究組成員、英國劍橋大學演化遺傳學家Eske Willerslev說,現在篩查古人類遺骸中的已知病原體已經是慣例了。剛開始,這種篩查只是研究維京人群在公元第一個千年晚期遷徙項目的一個分支,沒想到最後發展成頗具規模的一類分析了。

研究人員篩查了生活在32000年前至150年前歐亞大陸和美洲的1867例個體的DNA,並在26例個體中發現了類似現代天花毒株的DNA片段 ,其中13例能追溯到原始遺骸,研究人員通過目標捕獲技術提取了更多的天花病毒DNA——該技術利用實驗室合成DNA識別骨骼或牙齒中的相似DNA鏈。(研究人員的焦點集中在顳骨巖部(petrous bone)——顱骨靠近耳朵的部位,這裡被認為是古DNA的很好來源,因為它是最緻密的哺乳動物骨骼,能很好地保存人類DNA。但病原體出現在牙齒中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流經牙齒的血液更多,Willerslev說。)

這其中的11例個體可追溯至公元600年至1050年左右,與維京時代重疊,這些個體來自今天的斯堪地那維亞、俄羅斯和英國。其中一例發掘自英國牛津的一座大型墓地,被認為死於1002年的聖布萊斯日大屠殺(St Brice’s Day Massacre)——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Ethelred the Unready)下令將丹麥人趕盡殺絕。

4例維京時代個體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病毒DNA,足以重建出近乎完整的天花病毒基因組。這些基因組再被用來與現代天花病毒序列做比對。沒有想到的是,感染維京時代樣本的病毒譜系並不是19世紀和20世紀譜系的直接祖先。「這是另外一條演化軌跡,在某個階段絕跡了,據我們所知,如今已經完全不在了。」Sikora說。

研究人員利用「分子鐘」的方法對該譜系樹進行溯源:他們測量了古代和現代譜系間的差異,再根據遺傳學差異的積累程度計算出距離兩種譜系分離已經過去了多長時間。分析顯示,它們的最近共同祖先大概出現在1700年前(見「古代天花」)。 

來源:B。 Mühlemann, M。 Sikora & T。 Jones

不過,該項目成員、柏林夏裡特醫院和英國劍橋大學的計算生物學家Terry Jones表示,這不意味著當時人類就已經感染天花了,這只是迄今採樣過的所有不同種類的一個合併日期。Willerslev說他認為他的團隊已經篩選了青銅時代、新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公元前15000年至1200年左右)的足量個體,都沒有發現天花病毒,說明天花在3000-4000年前大面積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其他研究人員推測,天花病毒早在1700年前之前就開始感染人類了。歷史記錄顯示,一種類似天花的疾病已經伴隨人類超過3000年之久,甚至可能是公元前12世紀年輕法老拉美西斯五世(Rameses V)的死亡原因——但沒人能確定他得的是不是天花,或是即使他得了,最後是不是死於這種病。最新的DNA證據沒能為這些說法提供任何線索,但是埃及一項分析皇室木乃伊DNA的項目預計將於2022年公布結果。

這項工作給沒有參與其中的科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篇新論文顯示,有些譜系完全被我們忽視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Michael Worobey說。不過,參與了2016年天花研究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古遺傳學家Hendrik Poinar認為,維京時代和現代譜系之間的巨大差異顯示出一種可能性:維京人並沒有像我們想的那樣得過天花。

Jones認為那可能是真的。比如,有些證據顯示,天花病毒中積累的基因失活會讓它的毒力更強。他說:「我們還不確定,但一種很有力的說法是,天花在17世紀前只是地方性流行病,並不嚴重。」

改寫疾病史

對鼠疫、B肝和天花這類古病原體的研究已經證明,在沒有任何疾病跡象的遺骸內,仍有可能檢測到病原體。因此,科學家不用將研究對象限制在掩埋在鼠疫坑內的遺骸了。這為研究病原體對古代世界的影響提供了一幅更加完整的畫面。

病原體基因型的分布以及它們隨時間發生的改變,或能為研究古代人類的遷徙提供新的線索。例如,從東歐大草原來到歐洲的顏那亞(Yamnaya)牧民的牙齒殘骸中發現了鼠疫耶爾森菌,讓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理論,即這些入侵者曾在新石器時代農耕社會中傳播鼠疫,加速了該社會在公元前3500年後的衰亡。但這個看法存在爭議,因為有考古學證據顯示,早在顏那亞牧民抵達前的1000年裡,這種衰亡已經開始了,德國萊布尼茨考古學研究所的考古學家Detlef Gronenborn說。

至今測序過的完整古病原體基因組大概只有200個,對應到每種病原體只有幾個,因此從系統發生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有限的。即使是在當前的大流行中,分析的新冠病毒SARS-CoV-2基因組動輒幾萬,研究人員依然會對其傳播途徑得出錯誤結論。Poinar說,回溯得越久遠,樣本就越稀少,過度解讀的風險就越大。

研究人員表示,考察病毒的演化歷史對於將來保護人類或也有作用。「我們很難預測病毒演化的走向,」該論文另一位作者、哥本哈根大學病毒學家Lasse Vinner說,「但能了解演化的過去,就能更好地掌握各種變化的可能性。」曾研究過天花的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家Andrea McCollum認為,想知道剩下的天花疫苗庫存對於近緣天花病毒有多少抵抗力,這類譜系樹可以提供很多信息。

與此同時,疾病史學家也意識到新的問題正在等待他們解答。「我們真的要重新開始了。」Carmichael說。2011年證實鼠疫耶爾森菌是黑死病的罪魁禍首,平息了關於這場大流行起因的爭論。由於黑死病時期的毒株與現代鼠疫耶爾森菌十分類似,史學家又拋出了一個新問題:為何前現代社會的鼠疫比現代社會的更為致命?共病和生活方式可能是一種解釋,但還不夠明確。「這是個歷史問題,而不是遺傳學問題。」她說。

相關焦點

  • 奪走上億人生命的古代病毒,禍害人類3000年,現被封在實驗室中
    自從人類有記載的文明以來,人類與大自然的鬥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疾病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面臨的最大生存問題之一。很多疾病無論人類科技如何進步至今依然困擾著人類的生活。今年新年伊始,一場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悄悄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從2019年12月發現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開始,至今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爭依然沒有停歇。
  • 天花-歷史上最可怕的病毒是怎麼被消滅的
    從古至今病毒都是很恐怖的存在,特別是極具傳染性的病毒,致死率非常高。特別是在古時候醫療條件不發達的年代,更是讓人們談之色變。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在人類歷史上[2],天花和黑死病、霍亂等瘟疫都留下了驚人的死亡數字。
  • 美洲原住民的悲歌,致命的瘟疫「天花病毒」
    瘟疫(疾病)的傳播方式並不僅僅局限於動物對人類的感染。曾有一次更大的瘟疫,伴隨著早期歐洲人的殖民腳步席捲美洲大陸,造成幾個輝煌文明的隕落。瘟疫通過殖民者侵襲美洲大陸這樣的後果就是,造成了當時擁有大量人口的美洲大陸90%的人喪生。
  • 8歲男孩"消滅"天花 源自中醫種痘法——從"人痘"到"牛痘" 人類是...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因為感染者在發病時全身都會布滿紅疹,然後結痂,最後會在臉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稱麻子,故而得名天花。致命的病毒在人類肆虐了多年,以史為鑑,天花肆虐時,曾使得皇帝都束手無策,兩位清朝皇帝被奪去性命。面對瘟疫,中國醫生最早發明了「人痘法」,啟發了疫苗在全球的普遍運用。最終,天花被打敗了,而給予它最後一擊的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
  • 從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看「群體免疫」的是與非
    讓人不由得想到了當年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天花病毒對印第安人的毀滅性打擊,應該是思考「群體免疫論」的一個很好的歷史性樣本。天花病毒肆虐人間,可能有上萬年的歷史。天花病毒可能造成了幾十億人的死亡,僅在20世紀估計就有3至5億人因天花病毒而死亡。記載最早的天花疫情,是發生在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與西臺王國戰爭期間。
  • 病毒如何漂洋過海:新舊大陸交換了梅毒與天花
    舊大陸畜牧業傳統悠久,人類在長期和豬、牛、羊、馬等家養動物接觸的過程中,促使不少細菌病毒發生了跨物種傳播,這些能跨越物種的病原體往往尤其兇殘,人類至今仍然深受禽流感、豬流感、愛滋的侵擾即是明證。相比而言,美洲的印第安人當時只是偶爾養養羊駝。因此相對「骯髒」的舊大陸,新大陸可謂是一片疾病稀少的「淨土」。
  • 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一種病毒,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在那個科學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很多時候把天花看成是上天的震怒,或者上天的懲罰。然而,在今天我們都已經知道,天花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最初是在動物之間傳播,後來,由於烹飪或者不合理的飲食,才導致這種病毒在人與人之間肆虐。科學證明,凡是沒有患過天花的人,都有患天花的風險,即使僥倖存活,天花造成的後遺症也是極其恐怖的。
  • 從天花說起,人類如何用科技對抗疾病
    可是,天花來襲,打破了原有的歡樂樂章,16歲嬌美新娘染病並在預定婚禮日期的第二天10月15日不幸逝世;同時,莫扎特一家的房東金匠施馬勒克的三個孩子們也感染了天花。17日,莫扎特爸爸帶著11歲的小莫扎特迅速離開房東家;23日,莫扎特全家逃離了這座病毒正在吞噬的城市。全家北上捷克,但是26日,小莫扎特還是出現了天花早期症狀,在發病最嚴重的九天裡小莫扎特什麼都看不見,姐姐南妮兒也隨後發病。
  • 41年前,天花被人類消滅,它是如何消失的?這個國家貢獻很大
    天花這種病毒是人類歷史上很可怕的一種病毒之一。在古代的時候天花基本是不治之症,一個人如果得了天花,那麼基本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活不活得了只能看自己的免疫功能強不強。但是天花有一個特點是以前得過天花的人,以後就不會被傳染了。因此古代的大戶人家即使得了天花,也可以找一個曾經有天花的人來照顧起居,不至於被活活餓死。
  • 歐洲人把天花患者用過的毛毯送給美洲土著,來使他們感染病毒
    「18世紀,天花在美國可能被當做特工用於生物戰。許多軼事表明,歐洲人試圖通過給美國原住民使用天花患者使用過的毛毯,來使他們感染天花病毒。」以上文字出自美國學者洛伊斯.N.瑪格納所著的《傳染病的文化史》,該書中文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史丹福大學教授:在大數據背景下,人類應對病毒的前景是樂觀的
    但是,鑑於人類與病毒的共存關係,只要有人類存在,病毒末日就永遠不會來臨。如同地球自然風暴永遠存在,病毒風暴也將永遠存在。但是,隨著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傳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斷增加,防治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進步,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人類應對病毒風暴的前景是樂觀的。
  • ​格鬥數千年,人類才「消滅」了一種傳染病:天花覆滅啟示錄|草地...
    見過康熙的外國傳教士就寫得更清楚了,法國傳教士在給路易十四的報告中就這麼寫道,康熙「威武雄壯,身材勻稱,而比普通人略高,五官端正……鼻尖稍圓,略帶鷹鉤狀,雖然臉上有天花留下的痕跡,但並不影響他英俊的外表」。 滿清發跡於白山黑水,寒冷乾燥,原來沒有天花,但實力雄厚,不斷南下,開始與明朝爭天下時,得天花的日漸多了。
  • 天花病毒曾經導致90%印第安人死亡,為什麼現在美國人不害怕了
    天花病毒今天嬰兒的死亡率非常低,可是在古代大多數嬰兒都躲不過致命的傳染病,不論他們攜帶了多少智力的基因。我們已知的病毒大概有5000多種,這些病毒使我們患上幾百種疾病,從流行感冒到普通感冒,包括人類歷史上死亡率最高的流行病天花。天花以瘋狂的形式繁殖,用來製造更多的天花病毒,從而大量生長。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還要可怕,死亡率超高,令人膽寒!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發展一直都比較平緩,但最近這幾百年人類的腦子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多新科技的出現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都聚在一起,也難以準確預測出未來的情況。
  • 1979年天花被人類消除,這個讓數億人死亡的傳染病是如何被消滅的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了一種烈性傳染病,這種傳染病感染性很強,而且還有7-17天的潛伏期,在感染初期,只是會出現高燒、頭疼、心跳加速,一般出現這種症狀,人類也很難判斷是否感染了天花。
  • 丹麥科學家發現最古老天花病例,將出現時間前推11個世紀
    據英國《衛報》7月23日報導,丹麥科學家宣布,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天花病例。這一發現將天花病例最早出現的時間向前推了11個世紀。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遺傳學家埃斯克·威勒斯列夫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人類最早感染新華病毒病例發布,起源於義大利
    檢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結果將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號病例提前到2019年11月份。英國皮膚病雜誌發表文章稱,在2019年的後幾個月裡,對還沒有得到非典型皮膚病樣本患者進行了檢測。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出現的症狀是皮膚出現紅色斑塊,在該患者半年之後的檢測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這是人類目前最早發現新冠病毒的病例,直接否認了新冠發源於我國的說法。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馮瑋:「天花」亂墜談「虎」色變的日本
    在以狩獵和採集為謀生手段的史前時代,原始人類居住在稀疏分散的定居點,細菌或病毒難以擴散,疫情即便發生,其影響範圍也非常有限。在主要以種植和養殖為謀生手段的農業時代,病毒開始通過宿主在聚居的人群中蔓延。在以機械化為重要特徵的工業時代,人們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時,病毒細菌也藉機和人類有了更親密接觸。在資訊時代,交通便利使地球的規模日益縮小。「地球村」一詞出現頻率很高,全球化」為人們津津樂道。
  • 人類和病毒鬥爭了幾百萬年,最終會在一場超級病毒中滅亡嗎?
    在人類歷史上,天花導致了超過5億人的死亡,鼠疫導致一億多人死亡,1918年大流感至少導致5000萬人死亡,愛滋病已經導致超過3500萬人死亡,無論這些病毒有多厲害,總有人會倖免下來。之所以人類能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和病毒做鬥爭,是因為人類有著對付病毒幾乎萬能方法,也就是免疫系統,尤其是其中的特異性免疫,可以針對不同的病毒產生特異性抗體。
  • SARS、伊波拉、新冠肺炎背後,是人類和病毒的一場持久戰!
    琴納又給他種天花痘,不出所料,孩子沒有出現天花病症。康熙皇帝感染天花的140多年後,世界上第一個疫苗誕生。人體的免疫細胞會存儲如何識別和擊敗病毒的信息,受到同樣病毒的二次攻擊時,會產生抗體。人類學會了通過注入微量病毒或戰鬥力不強的同類病毒,讓人體預先產生抗力,預防病毒感染。長久的束手無措後,人類以這種方式第一次向病毒發起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