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閱讀】《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2021-02-13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導讀:在很長時間裡,人們無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這些被冒著生命保存下來的猶太兒童的圖畫,曾被久久冷落,沒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沒有人懂得這些兒童畫的價值。

Willygroag說:「隨著時間的流淌,他們懂了。」

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不能和父母和大人們在一起。當時,有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她放棄了可以出逃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開始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

在浩劫中,一萬多個孩子最終只留下了一百多人,但他們留下了四千五百張畫和一個叫《先鋒》的雜誌,這些記錄歷史,讓人感動的畫作今天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猶太人博物館」中。上世紀90年代,雜誌得以出版,書名叫《我們也是一樣的平常孩子》。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畫,就是來自這些孩子,簡單稚氣的畫面,卻蘊含著所有的夢想和希望。

《特萊津的房子》 哈娜•科赫諾娃

1941年12月4日,哈娜從布拉格被遣送到特萊津。那時她剛滿十歲。1944年,她被轉送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那裡她被納粹殺死,還沒到她13歲的生日。年齡小的孩子很難在集中營倖存下來,因為納粹覺得他們還不能幹活兒,活著對納粹「沒有用」。

這張畫是哈娜用水彩顏料畫在一張比較光滑的紙上的。她不可能用水彩紙,因為在集中營沒有水彩紙。可是,她還是畫出了水彩的感覺。她是一個有藝術感覺的孩子。她畫著特萊津的房子,忘記了現實的醜陋。她虛化了眼前的世界,把視野和心靈都推向遠方,遠方——有家的遠方。


《特萊津》 魯特·薩赫苔洛娃

魯特是個女孩,她出生在1930年8月24日。1942年3月19日,在她十一歲半的時候,她被遣送到特萊津。一1944年5月18日,她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在那裡,納粹殺死了她,她還沒到十四歲。

這是一張上色的剪貼作品,用了當時作廢的表格紙,貼在一張發亮的黃色紙上。這張剪貼作品的構圖、變化和虛實處理都很好。這是藝術化的特萊津景觀。

《有著架子床的房間》 埃麗卡• 陶西戈娃

  

埃麗卡是個小女孩,7歲的時候被遣送到特萊津。在她留下的十六張畫裡,其中一張還題寫著是送給她的藝術老師弗利德的。在距她10歲生日還有12天的時候,她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這張畫裡,埃麗卡記錄了自己的生活,也畫出了一個小女孩的憧憬。她們的居住環境始終是擁擠的,埃麗卡卻把架子床「推「得遠遠的,也把現實生活遠遠地推開。她在畫面前留出了很大很大的空間,在這個她留給自己的空間裡,小埃麗卡放上了特萊津所沒有的鮮花,她讓蜜蜂圍繞著花朵。美麗的花瓶上,刻上了她對生活愛的印記

《帆船》 莉莉•博巴肖娃

  

莉莉是個女孩,現今查閱不到她的具體情況。可是,這是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畫。每次看到它,總能讓人想起一個特萊津孩子對藝術教師弗利德的回憶。弗利德在教她畫畫的時候,對她說:「你要用光明來定義黑暗,用黑暗來定義光明。」這張畫似乎在告訴我們,特萊津的孩子們,從集中營猶太民族最傑出的的人那裡,究竟學到了一些什麼。

《特萊津的住處》 哈娜·格龍費爾多娃

哈娜是個很小的女孩,她出生在1935年5月20日。1941年12月14日,被遣送到特萊津時她才6歲半。當時她住在特萊津第六街區。1944年,她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只有9歲。這張畫就是在她死去的那一年畫的。畫的右上角註明了姓名日期等,字跡老練,可能是因為她太小,由老師來替她寫的

《夜空》 海倫娜·曼德洛娃

  

海倫娜是個女孩,她於1930年5月21日出生在布拉格。1941年12月17日,她被遣送到特萊津,那時她才11歲半。她住在L410的二十八號房間。她是藝術家弗利德的學生。1943年12月18日,她十二歲半的時候,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

海倫娜的鋪位也許是在窗邊,能夠透過窗戶看到特萊津的夜空。她和她的同伴們,許多人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裡,唯有窗外的夜空讓她暫時忘卻可怕的現實。  

這是一張上色的剪貼作品,用了當時作廢的表格紙,貼在一張發亮的黃色紙上。這張剪貼作品的構圖、變化和虛實處理都很好。這是藝術化的特萊津景觀

《檢查蝨子》 赫爾加·維索娃

赫爾加是個女孩,1929年11月10日,她出生在布拉格。12歲的時候,她被遣送到特萊津。在那裡,她是孩子們羨慕的對象,因為她是和爸爸媽媽一起被送來的。赫爾加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在來到特萊津的時候,她也已經有了很好的繪畫基礎。因此,她沒有參加兒童的繪畫課,而是獨自練習繪畫,經常寫生。

《院子》 巴維爾• 松嫩申

巴維爾是個男孩,他出生於1931年4月9日。1942年4月8日,他從捷克的布爾諾(Brno)被遣送到特萊津,那是他11歲生日的前一天。 1944年10月23日,他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死在那裡。

他在特萊津用墨水和水彩顏料,在一張用過的紙上,畫了《院子》這幅畫。這不僅是一張特萊津現實場景的描繪,他也畫出了自己對特萊津封閉、壓抑的感覺

義大利導演羅貝爾託-貝尼尼的《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猶太父親故意不讓孩子看到集中營死亡的故事,這個故事與弗利德的經歷頗相似。

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

1944年9月,弗利德的丈夫巴維爾與其他5000名男囚徒,一起接到了將在28日被遣送的通知。弗利德立即來到決定名單的委員會,要求與丈夫同行。被拒絕之後,她再次堅決地要求把自己補進下一批的遣送名單。

朋友們都勸她留下,她也有充足的高尚理由留下――孩子們和工作需要她。可是,她愛自己的丈夫,她要和巴維爾在一起。她的要求被批准了。離開前,她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和Willygroag一起,小心地包好所有孩子們的畫作,抬上閣樓,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巴維爾離開9天之後,1550名囚徒,都是婦女和兒童,被裝上運牲畜的悶罐車送走,日夜兼程。兩天以後的中午,她們到達奧斯維辛。第二天一早,1944年10月9日,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被送入毒氣室謀殺。其中,就有46歲的女藝術家,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

二戰剛剛結束的1945年,8月底的一天,倖存下來的L410宿舍的管理員Willy groag,提著一個巨大的手提箱,來到了布拉格的猶太人社區中心。箱子裡是4500張弗利德的孩子們的繪畫。那些畫作的主人,絕大多數已經被謀殺在納粹的毒氣室裡。

在集中居住區時期,弗利德停止了在自己的畫作上簽名。可是,在她的要求下,這4500張畫作,每一張,都有孩子自己的籤名。

在很長時間裡,人們無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這些被冒著生命保存下來的猶太兒童的圖畫,曾被久久冷落,沒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沒有人懂得這些兒童畫的價值。

Willygroag說:「隨著時間的流淌,他們懂了。」

本文選摘自《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9月出版)

作者:林達

關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及時獲取公益項目進展,結伴「她公益」之路!

長按圖中二維碼

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關注婦基會公眾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婦基會公益項目,關愛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女性們!

相關焦點

  • 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那些兒童畫作
    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那些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不能和父母和大人們在一起。 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
  • 被遺忘的童話:猶太集中營的兒童畫遺作,像自由一樣美麗
    但這4500張畫作,絕大多數,都有孩子自己的籤名。 這些孩子,成千上萬的孩子,再也沒有能夠長大。可是,這些詩和畫的存在,給我們講述了那個令我們無法迴避的、真實的故事。 人們一直熟誦著那句名言:在奧斯維辛以後,寫詩是殘酷的。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無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
  • 納粹德國集中營孩子留下的4500張畫: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不能和父母、大人們在一起。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的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
  • 納粹德國集中營裡1萬名孩子最後只剩下100人,卻留下了4500張畫,都是他們的希望
    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在浩劫中,一萬多個孩子最終只留下了一百多人,但他們留下了4500張畫和一本叫《先鋒》的雜誌,這些記錄歷史,讓人感動的畫作,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猶太人博物館」。上世紀90年代,雜誌得以出版,書名叫《我們也是一樣的平常孩子》。
  • 波蘭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自傳漫畫《鼠族》和歐美「圖像小說」
    之所以這本漫畫中的猶太人全部被畫成了老鼠的樣子,是因為弗拉德克講述自己的經歷時,說希特勒曾說過,猶太人確實是一個種族,但不屬於人類。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就像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即使是現在也一樣……猶太人弗拉德克(Vladek)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倖存的經歷——《鼠族》節選《鼠族》第一章:「酋長」19世紀30年代,波蘭琴斯託霍瓦,猶太人弗拉德克風華正茂一表人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夥子
  • 另一個「辛德勒」,納粹集中營的指揮官居然是猶太人?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給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留下慘痛的記憶,對當時被關押在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來說,殺氣騰騰的黨衛隊看守絕對是夢魘。然而,在二戰結束後的拉脫維亞,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撲朔迷離的事件,一個集中營的黨衛軍指揮官,居然自稱他是猶太人。一個猶太人,穿上了黨衛軍軍官的制服,管理著一個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太不可思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納粹德國集中營裡10000名孩子最後只剩下100人-玩藝家
    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在浩劫中,一萬多個孩子最終只留下了一百多人,但他們留下了4500張畫和一本叫《先鋒》的雜誌,這些記錄歷史,讓人感動的畫作,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猶太人博物館」。上世紀90年代,雜誌得以出版,書名叫《我們也是一樣的平常孩子》。
  • 和《美麗人生》一樣感人的電影,透過小孩的眼睛看戰爭
    孩童視角下的戰爭《喬喬的異想世界》並非是第一部以孩子的視角展現二戰的電影,在《美麗人生》裡我們看到在集中營裡父親為孩子營造的一個安全的"童話世界",在《穿條紋的男孩》裡我們看到德軍將領的孩子與集中營的男孩成為了朋友,卻不幸被當成猶太人送進集中營的悲劇故事。
  • 你知道兒童畫的價值嗎?真相超出你的想像!
    01、兒童畫的歷史價值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當時,有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她放棄了可以出逃的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開始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在浩劫中,一萬多個孩子最終只活下來了一百多人,但他們留下了四千五百張畫和一個叫《先鋒》的雜誌,這些記錄歷史與讓人感動的畫作今天都被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猶太人博物館」中。
  •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猶太人倖存者的自傳漫畫《鼠族》
    1、圖像小說《鼠族》和他的作者阿特·斯皮格曼《鼠族》的作者是阿特·斯皮格曼,出生於1949年、1951年隨父母移民美國,他的父母是波蘭籍猶太人難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先後被關押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和德國慕尼黑附近的達豪集中營,最後雙雙倖存下來。
  • 猶太人在二戰集中營裡經歷了什麼,都是你不知道的事
    從公元3世紀開始猶太人就因信仰不同而受到基督教徒的迫害,到二戰期間,希特勒又對猶太民族進行了一次次大屠殺,1000萬左右的猶太人,有600萬人被殺害,包括100萬兒童。希特勒為關押猶太人建立了一座座集中營,而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
  •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此後,1942-1944年間先後又在當地的冶煉廠,礦山和工廠區修建了39所集中營,以便納粹德國很好地利用這些免費的勞動力。1945年初納粹德國面臨失敗,為消滅罪證,這些大規模殺人裝置被炸毀。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當時集中營內只找到7650名倖存者,其中包括130名兒童。
  • 奧斯卡獲獎作《美麗人生》重映 它到底經典在哪?
    當他聽到影片獲得最佳外語片時,他像片中的圭多一樣蹦跳起來,滑稽,帶又帶著勝利者的姿態。他也正是在片中以這樣的模樣贏得女主角多拉的芳心與愛意。《美麗人生》還拿下包括坎城評審團大獎等70多個國際獎項,至今位列國內豆瓣TOP250榜單裡的第六名。影片上映之初,媒體綜合評價並沒有這麼高,MTC評分僅 59分。
  • 那些從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歐洲超過600萬猶太人成為希特勒屠刀下的屈死鬼,其中還包括100萬兒童···殘忍程度令人髮指!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英國收容了1000名納粹集中營的兒童倖存者。其中的300人被安置到英國溫德米爾。但忘掉何嘗容易······《溫德米爾兒童》豆瓣評分7·3,由真實人物和時間改編而成。它焦距一群集中營倖存兒童的心靈重建。雖然沒有慘烈、刺激、震撼視覺的戰爭場面。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猶太人紀念碑被殺的猶太兒童牆一角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於1936年8月建成,是納粹黨衛隊頭目希姆萊被希特勒任命為警察頭子後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它的建造者是德國西部埃姆斯蘭地區集中營的囚犯。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是個正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製營房呈扇形分布其間。
  • 二戰死亡集中營一個猶太人的善惡寓言:給老虎嘴裡取刺的白鶴的故事
    當我們生活在善惡選擇的邊緣時,請聽這樣一個故事,他出自於一個猶太人在死亡集中營的口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最受歧視的民族可能就是猶太人,他們受的苦難很多人難以想像,當時幾乎所有人,一提到猶太人集中營,心裡所生出的第一個詞彙恐怕就是
  • 消失的1945,地獄中的天堂,集中營的電影
    集中營,絕對是一個黑暗的地方,它會讓大多數人絕望,失去了自由、尊嚴以及生存下去的勇氣。但總有很少的那麼一些人,無論他置身於何處,就算是在地獄中,但有他在的地方,就仿佛是身處於天堂。太陽帝國這部電影以獨特的角度,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使得影片顯得更加真誠、坦率,並且帶著敏感和脆弱的感情來客觀地審視了這場戰爭。
  • 納粹死亡集中營中的生死絕戀:陰影中,仍有人性的燦爛光輝
    導語希特勒統治期間,建立了許多納粹集中營,用於關押反對納粹的人。數百萬猶太人死於集中營中,那是猶太民族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即使在死亡的籠罩之下,愛情還是突破了凍土,開出了美麗的花朵。機敏善良的猶太姑娘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瑪拉,生于波蘭的布熱斯科,頗有語言天賦的她精通德、法、英、俄、波蘭等多種語言。1942年7月22日,馬拉在從猶太人聚會回家的路上被德國人逮捕,後被押往集中營。
  • 大師和兒童畫
    包括他在景德鎮畫在瓷器上的仕女,畫的盤子等。在客廳的朝西的牆壁上,中間掛了一張線條流暢的女子肖像,他告訴我是趙無極畫的他女兒。西壁牆下釘了半張報紙,一看是六月一日解放日報,我彎下腰來,原來刊登的是上海兒童的繪畫作品,林先生馬上湊過來對我說:你看小孩子的畫,畫得多好啊!
  • 楊明義:大師與兒童畫
    西壁牆下釘了半張報紙,是6月1日的《解放日報》,我彎下腰來仔細觀摩,發現原來刊登的是上海兒童的繪畫作品。林先生馬上湊過來對我說:「你看小孩子的畫,畫得多好啊!」林先生早年留法,用中國水墨畫中的韻味和簡練的線條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中國繪畫的全新世界,他對藝術追求十分嚴格,從來不會隨便稱讚別人的作品。但對兒童的畫卻從不吝惜溢美之詞,常常大加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