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
歷史猶如一條浩瀚的江水,滾滾東逝!其中那些封建王朝的更迭轉換,正如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代表勞苦大眾的心願勇往直前。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悠歲月中,曾陡現一段只有六十年甲子數的三國歷史,雖說短暫,卻是那麼威武雄壯、那麼豐富多彩。以致於發生在三國時期的許多名人故事經過後期文人演繹,受到千年以下乃至今天人們的熱烈喜愛。這段歷史時期就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今天讓我們穿越歷史,重新走進東漢末年,去遊歷一回真實的三國歲月,領略英雄的風姿!
話說東漢到了和帝以後,朝綱混亂。因種種緣由,皇帝都是幼年即位,這樣就造成了外戚與宦官把持朝政,官府賣官鬻爵、貪腐成風;老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社會危機日漸加重。從東漢安帝到靈帝期間,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多達近百次,最終釀成了火燒燎原遍及全國的黃巾大起義。
當時在巨鹿,即今天河北平鄉縣,有個名叫張角的人。他思想活絡,雄心壯志,眼見百姓疾苦,便與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創立 「太平道」組織,他們通過替人治病,聯絡文人志士發展教徒,籌備秘密起義。那張角首先派遣手下八個重要弟子云遊四方傳教,經過十幾年時間,竟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發展了信徒十萬餘人。
於是,張角自稱「大賢良師」,把全國信徒分成三十六方,大方為上萬人,小方為六七千人,並設立大、小首領,統一歸張角領導,準備起義計劃。為了擴大影響,他們提出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同時約定在公元184(甲子)年秘密造反。接著,太平道信徒們還在京都及各地州郡的府署衙門上分別用白土題寫「甲子」字樣,擴大聲勢。同時,他們還聯絡朝廷內宮的一些宦官、侍衛,以便求得內應。
萬事俱備,甲子年姍姍而來,當起義軍準備工作全面就緒時,有個名叫馬元義的太平道大方首領開始奉命調撥荊州、揚州數萬信徒向鄴城(今天河北省臨漳西南)集中,並與朝廷洛陽宮中的宦官封諝、徐奉約好,在三月五日這一天,內外接應,即時起義!
(圖)黃巾起義
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此時起義軍中竟然出現了一個叛徒。此人名叫唐周,他向朝廷告了密,講述了起義隊伍的全盤計劃。隨後,馬元義被捕,慘遭「五牛車裂」之刑,宮中接應宦官也被告發,遭到殺戮,一時間京城內外信奉「太平道」的宮人、士兵與百姓被殺者多達千餘人。與此同時,朝廷還即刻下令冀州官員速速逮捕張角,以絕後患。
張角聞訊後,大吃一驚。他見形勢陡變,就立即通知各地義軍提前發動起義。這一年二月,「太平道」信徒們都以黃巾纏頭作為標誌,在全國七州二十八郡廣大地區同時起義。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與張梁分別自稱「地公將軍」、「人公將軍」,他們親率幾十萬大軍攻城拔寨、焚燒官署、開倉放糧,沒過半個月,全國各地勢如星火燎原一般紛紛響應,一時間中原大地恍若山谷激蕩,震醒了沉睡中的東漢劉家王朝!
漢靈帝一方面急急命令大將軍何進率領羽林軍防守洛陽京都,另一方面委任皇甫嵩、朱儁、盧植等大臣調集全國各路軍馬,形成合力態勢向黃巾軍進行瘋狂反撲。同時,各地的地主豪強勢利為了自身利益也紛紛組織人馬,配合官軍血腥鎮壓農民起義隊伍。
此時,張角率領的冀州黃巾軍雖然攻下廣宗(今河北威縣東),並大敗中郎將盧植,然而黃巾軍畢竟是匆忙起義,嚴重缺少戰鬥經驗,作戰時隊伍之間彼此不能有效配合,不久便開始陷於被動局面。後來張角發病猝死,群龍無首,起義漸漸挨到十月間,皇甫嵩率軍偷襲廣宗,張梁陣亡,其手下三萬多黃巾戰士慘遭殺戮,還有五萬多人壯烈投河赴死。官軍挖掘張角墓穴後,剖棺戮屍。張寶這時也兵敗下曲陽(今河北晉州西),在戰場上不幸陣亡,其手下十多萬戰士被殺害!
轟轟烈烈的黃巾主體起義就這樣在短時期內被鎮壓了,然而散落在各地的黃巾餘部恍若火種一般繼續在燃燒。其各處首領帶著勞苦大眾的農民隊伍仍然堅持戰鬥達二十多年。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經此一戰,迅速走向名存實亡。
(圖)張角(?-184年),鉅鹿(治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人。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天公將軍」張角曾在凌霄山(今河北邢臺)險要處建立大營,俗稱「中央寨」,寨內設有點將臺,點將臺後山石壁上刻有「大賢良師坐中巖」七個大字,至今古蹟尚存。另外,在今天河北定州市城西南的七級村,還有保存尚好的張角墓,墓丘長87米,寬70米,高3米。村中張姓人口很多,是村中大族,相傳就是張角兄弟的後裔。
縱觀黃巾大起義,歷時雖然短暫,然而卻狠狠的動搖了東漢朝廷的根基。更重要的是,起義過後,那些覬覦朝廷寶座的官僚與豪強紛紛開始稱霸一方諸侯,再經幾十年戰火的洗禮後,中原王朝終於重新大洗牌,最後漸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未完待續)
*作者:李廣,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由李廣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