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念之差改變歷史,否則三國鼎立不會出現

2020-12-26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不難發現歷史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再強大的人物最多也只能影響發展的進程。正因如此,人們看待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才會覺得一切都是順其自然,即部落聯盟進化為奴隸社會,私人財產不斷積累,促進生產力發展,進而邁入封建社會,然後政府財富積累引發兼併戰爭,中央集權制度成型。

▲三國鼎立形勢圖

在中國歷史上,文明制度的升級是大勢,非人力可以逆轉。然而促進歷史發展的「天命」落到誰身上,卻是可以人定,即誰有能力肩負歷史責任,就可以成為推動歷史發展的大人物。在這種人力可以操作的「小勢」中,人的作用會被無限放大,一些小人物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徐州陳登,幫助曹操扭轉戰局擊敗呂布,重新奪回兗州根據地;東吳將領馬忠,設伏抓獲關羽,蜀漢失去荊州;這兩人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前,鮮為人知,但他們聲名顯露時,直接影響三國歷史的走向。今天子淵要向大家介紹的刺客劉平,就差點兒使三國歷史發生重大轉折,如果他狠心一點,或許不會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

▲黃巾起義劇照

劉平,東漢末年平原縣地主,家中有萬貫錢財。秦漢時代有一風氣,財多必求名,劉平就常常以仁義君子標榜自己,說自己平生最厭惡假仁假義之徒。正是因為如此,劉平和自己本家的劉備產生了矛盾,當時劉備因為鎮壓黃巾起義和平定盜賊有功,被朝廷委任為平原縣令,後又任命為平原國相。在平原縣,劉備時常宴請鄉賢,幫助縣民解決生計問題,仁義之名很快傳播開來。對此,劉平十分不滿,他認為劉備實際上就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用卑鄙手段搶走自己的仁義之名,這樣的人罔為縣令。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本來就存在競爭關係。劉備或許無意得罪劉平,但是他取得仁義之名,就直接侵犯了劉平的利益。有人為錢財可以殺人越貨,而劉平則會因為名聲選擇除掉劉備。自命清高的劉平認為,派出家奴或者門客刺殺劉備有損自己的名聲,於是決定僱傭刺客。不久後,劉平便聯絡上當地一位綠林高手,花費重金請他接下刺殺人物,不過這位「刺客」的姓名並未記載於史冊。

▲三國戰場劇照

刺客接下任務後,就前往縣衙做準備工作,伺機刺殺劉備,但當時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貼身護衛,刺客根本近不了身。經過數天潛伏,刺客終於摸清了劉備三人的作息規律,同時也對劉備有了不一樣的看法。通過這些天的觀察,刺客發現劉備並非劉平說的假仁假義,而是真正的仁德之人,既不貪汙錢財,也不欺壓百姓,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但尊重職業道德的刺客,還是決定趁午休刺殺劉備。經過一番潛行,刺客進入劉備的臥室,掏出手中的匕首準備向劉備心窩扎去時,刺客心軟了。

▲東漢三國營帳繪畫

人心都有一桿秤,刺客最終被自己的良知喚醒,他丟掉匕首,叫醒劉備告訴了他實情。聽完刺客所述,劉備嚇出一身冷汗,隨即加強了縣衙的警衛力量。這一次刺殺堪稱劉備最危險的時候,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刺客稍微狠心,蜀漢政權可能就不復存在了,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就可能一戰定乾坤,華夏重新進入大統一的局面。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資治通鑑·卷六十九至七十·魏紀一、二》

相關焦點

  • 假如諸葛亮加入曹操的陣營,可能不會有蜀國,也不會有三國鼎立?
    諸葛亮的目標和曹操不同,在諸葛亮眼裡,曹操就是一屆莽夫,一個貪財好色之徒,庸人一個,縱然他統一了北方也好,打敗了諸多軍閥令人聞風喪膽也罷,在他眼裡,也不過是一個小人物。而諸葛亮的氣質,他的骨子裡更喜歡劉備這樣的人,虛心謹慎,虛懷若谷卻胸有大志,放到今天,就是一個人目標很高遠,但是從來不會把改變世界放在嘴邊。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那曹操開局就應該直接跟袁紹混。他袁家天下仲姓,他弟弟是天下出名的冢中枯骨,都還需要曹劉呂孫堪稱全三國最頂陣容圍剿。
  • 歷史鉤沉:三國鼎立
  • 什麼小人物在歷史上曾經改變過歷史的進程?
    什麼小人物在歷史上曾經改變過歷史的進程?許多改變歷史的大人物,在他們成功地改變歷史之前,都是小人物。在鼓動戍卒起義之前,陳勝吳廣就是一個即將面臨失期當斬的小卒。於是大澤旗杆一豎,就成了動人心弦的人物!再加上一個李自成,一個被撤職而失業的驛卒小首領~總而言之,真是不勝枚舉。微不足道的人,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在人類歷史中留下了記錄,是歷史的構造者。能夠進入史冊記載的小人物,都是與歷史進程時代巧遇。
  • 中國歷史知識點記憶口訣之三國鼎立
    中國歷史知識點記憶口訣之三國鼎立     (一)     200年時戰官渡,曹、袁力量有懸殊,     曹操用了許攸計,統一北方定根據。     (三)     赤壁之戰定大局, 魏蜀吳國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陽打魏旗,     次年劉備亦稱帝, 定都成都漢業繼,     二二二年孫稱王, 定都建業吳旗舉。
  • 我國歷史上有多次三國鼎立,但魏蜀吳並不是最常見的模式
    三國鼎立,在我國歷史上指的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魏、蜀、吳。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於中原(洛陽)。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於巴蜀(成都)。魏蜀吳三國鼎立因此,在這個最為世人熟知的三國時期,是中原、江南、巴蜀的三足鼎立,但這並非我國歷史上最常見的三足鼎立模式,因為江南和巴蜀之地均無法單獨與中原抗衡,只有二者聯合才能與中原並立
  • 三國鼎立《徵三國》再戰江湖
    三國鼎立的江湖爭鬥永遠是歷史上廣為傳唱的史詩,在如今遊戲市場如火如荼的爭鬥當中,由【星凝互娛】獨家代理的《徵三國》在玩家心裡早已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考究的歷史建築,精細還原的歷史故事,在當今端遊的快餐市場當中,可謂是精益求精。
  •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及格局分析
    曹孫兩家合作,共同擊敗關羽,吳方奪了原蜀漢方控制的荊州地域,劉備伐吳,夷陵戰敗,於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後來比較穩定的鼎立局面。鼎立形成期,也就是初期的結束,三國各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曹魏以曹丕去世為結束,孫吳以陸遜火燒連營為結束,蜀漢以白帝城託孤為結束。
  • 《大秦賦》第一集:改變歷史的,往往都是一些小人物
    這個打開城門的士兵,他就是電視劇《大秦賦》中出現的第一個小人物。如果沒有他,秦異人和呂不韋就不可能逃出邯鄲。也就不會出現後來秦異人成為秦王,而嬴政成為始皇帝的故事。改變歷史的小人物,此時再次出現。在《大秦賦》第一集中,第二位改變歷史的小人物,就是此時出現的一位帶著差不多一百名士兵的百夫長。
  • 假如三國鼎立中,劉備一統天下,會封諸葛亮關張趙為王嗎?
    假如三國鼎立中,劉備一統天下,會封諸葛亮關張趙為王嗎?小編查閱了不少的資料,表明不會封自己的親信為王。其原因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死後會形成,強臣弱主的局面,擔心自己的一手建立的江山會拱手讓人。歷史上的確有很多權臣篡位幼主的事情,但是這些大多數都是在三國之後,兩個高峰期一個是南北朝。一個是五代十國,都是在三國之後,宋朝之前,三國之前臣篡君的例子不算太多。置於說皇帝要剷除權臣,好像就有劉邦把。
  • 司馬家雖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卻差點讓整個漢族滅亡,功不抵過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傳承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太多,有無比的輝煌,同時又有沉重的苦難,自從秦始皇奮六世之餘力掃平六國,徹底的統一了華夏族群開始,中國就進入了長達200多年的封建專制國家,這兩千多年來,雖然分分合合,但是所有華夏人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我們都是華夏子孫,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 他是三國時期最勇猛的武將,後卻被一名無名小將害死
    說到三國的世界歷史,可能大家都特別了解了,並且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我們的國家處於一個十分動蕩的情況,而且三國鼎立的格局是十分穩固的,之所以在當時有那樣穩定的生活的格局,也正是因為各位同志都有著十分強勁的手下,可以說,一個有能力的將領,就需要更多人來輔佐自己,如果不是因為當時的魏蜀吳都有著自己十分厲害的手下,那麼可能在當時三國鼎立的格局就會形成。
  • 三國大將張遼的祖宗是西漢一個小人物,卻差點改寫漢朝歷史
    張遼,是三國時代曹魏一方的首席名將,不僅位列「五子良將」之首,即使放在整個三國時代來說,也足以穩居第一流水準。關羽雖然名震華夏,比張遼的名氣要大得多,但從二人的戰績來比較,張遼的軍事水平絕不在關羽之下,而且他一生低調謹慎,還沒有關羽驕傲自大的諸多缺陷。
  • 三國時代只有一個?錯!中國歷史上至少存在八個三國時代
    在很多人心中,三國時代只有一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歷史上不僅有漢末三國時代,還存在著其他七個三國時代。 第一個:曹魏、蜀漢、東吳(公元220年——公元263年)
  • 為什麼說蜀漢的文盲將軍王平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王平在三國是個特殊的存在
  •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為什麼都統一不了中國?
    東漢末年,戰爭頻仍,人口劇降,經濟凋敝,國力衰微,即便發展到三國鼎立時期,魏蜀吳三國都還沒有擁有這樣的"綜合實力"來完成統一霸業。主要原因如下:(至公元236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綜合實力對比表)一、魏蜀吳"綜合實力"比較。
  • 漢獻帝身邊一個保鏢,讓呂布鎩羽而歸,一句話改變三國歷史走向
    不過,漢獻帝雖然窩囊,但他身邊的一個保鏢,雖然默默無聞,他的名字都沒幾個人知道,卻在無意中扭轉了三國歷史走向。此人名叫棗祗,一個非常怪異的姓氏,外加一個非常怪異的名字。但他的知名度雖低,卻是對三國歷史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關鍵人物。
  • 古代出現的「蝴蝶效應」,改變中國歷史,更甚者改變世界格局
    所以,從一個歷史愛好者的角度,小編發現很多歷史大事件的發生,還真不是由大人物決定的。反而是由於一些小人物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整個時代整個世界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巨變,改天換地。本篇文章小編就會講幾個故事來證明我這個觀點。我們將時間撥回到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這一年強秦先後滅掉了韓國和趙國,燕國成為了秦軍的下一個目標,太子丹孤注一擲,派刺客荊軻刺殺秦王。
  •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改變了歷史走向,然後突然消失了?
    原標題: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改變了歷史走向,然後突然消失了?先問個問題,在重要歷史事件中出現的那些,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人,都是名人嗎?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不管他們是正面還是反面,畢竟在成百上千年後進入了我們的眼裡。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
  • 三國鼎立之數字貨幣交易所的進化之路(下)
    三國爭霸焦點在打造完整生態閉環,實現基本交易規模的基礎上,交易所獲得穩定發展。三國鼎立局面由此穩定,然而隨著數字貨幣行業發展,交易所除了面臨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外,還要面對更多不穩定因素。不穩定因素很多都有可能成為交易所未來發展的真正關鍵,因此,交易所目前的爭霸表面看是生態構建以及產品設計,項目發展等,但是實際上決定生死的是不穩定因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