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蜀漢的文盲將軍王平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

2021-02-13 說三國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

ID:shuosanguo

王平在三國是個特殊的存在,身為蜀漢名將,他有過兩次投降,一次是跟隨他所在的部落首領一起投靠了曹操,成為曹操手下的代理校尉,一次是在漢中之戰結束後投靠了劉備,成為劉備手下的牙門將軍。

如果說王平的第一次投降是迫不得已的話,那麼王平的第二次投降則是自主選擇,王平選擇了跟隨蜀漢,這樣就可以經常回到家鄉,因為王平是巴西宕渠人,這裡是劉備的勢力範圍。

王平投靠劉備後,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直到諸葛亮的北伐,如果不是諸葛亮,估計王平不會在史書上留名,因為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任命了王平為馬謖的副將,當時的馬謖是諸葛亮最器重且培養的對象,王平與馬謖一起鎮守街亭。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馬謖在鎮守街亭時擅自違抗諸葛亮的命令,捨棄城池上山紮營,當時身為副將的王平很快看出馬謖的部署有很多的問題,多次苦勸馬謖,但是馬謖是主將,不聽王平的建議,王平沒有辦法,只得帶領自己手下一千多士兵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緊守城池,以阻擋魏軍。

當時魏軍將領是張郃,張郃在街亭之戰時圍住駐紮在山上的馬謖 ,並切斷了馬謖的水源,人三天不喝水就挺不住,所以馬謖軍隊很快就潰敗了,張郃準備乘勝追擊時,王平出現了,率領手下一千多士卒敲鑼打鼓,迷惑魏軍,張郃因此不敢繼續前進。

之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馬謖失守街亭而落敗,蜀漢上至諸葛亮, 中到馬謖、張休、李盛,下到普通士卒,大多都受到了懲罰,比如諸葛亮自降三級,馬謖、張休、李盛被斬殺,只有一個人反而受到了嘉獎,這個人就是王平。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為何只有王平一個受到了嘉獎?他不就是阻擋了張郃的進軍嗎?怎麼能說改變了歷史呢?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得懂一點地理知識和軍事常識,街亭在哪?在祁山道的最北邊的地方,是今天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45公裡的隴城鎮,街亭當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關中通往隴右的唯一適合大軍團行進的交通要道,同時是祁山道向北的重要據點。

當時諸葛亮率領的蜀漢主力軍還在隴右攻打隴右五郡(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廣魏郡和安定郡),魏軍想要救援隴右五郡,就必須從街亭通過,而馬謖和王平就守在這裡,同時魏延和高翔也在附近協助馬謖,只要馬謖在街亭擋住了張郃,那麼諸葛亮就能成功收割隴右五郡,只要諸葛亮成功收割隴右五郡,那麼第一次北伐就算成功了。

但是馬謖在街亭戰敗了,張郃率軍長驅直入,便直接進入了隴右,只要張郃率領魏軍主力進入隴右,諸葛亮想要佔領隴右五郡的目的就會失敗,因為諸葛亮是攻城戰,再加上張郃來了,沒法攻打隴右,就只能撤軍,所以諸葛亮在聽到馬謖戰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撤軍。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圖

這裡最重要的就是王平,因為王平在街亭以南擋住了張郃,使張郃不能繼續沿著祁山道南下切斷諸葛亮的退路,看看地圖就會明白,街亭向西是隴右,往南是祁山道,祁山道是諸葛亮從隴右撤退回到漢中的必經之路,如果王平沒有擋住張郃,讓張郃切斷了祁山道,那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軍的主力將被切斷退路,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全軍覆沒,所以說王平拯救了諸葛亮整個蜀漢主力,保證了祁山道南端還在蜀軍手中,這樣就改變了歷史。

這就是王平第一次改變了歷史,也成為王平高升的開始,這之後,王平開始被諸葛亮重用,王平被封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拜為討寇將軍,封亭侯。

王平第二次改變歷史就是發生在公元244年的興勢之戰,這個時候王平已經是漢中太守,鎮北大將軍,負責鎮守漢中,與當年魏延一樣,鎮守漢中,而在公元244年,發生了由曹爽率領十多萬魏軍大舉進攻蜀漢的戰事,也就是興勢之戰。

諸葛亮北伐圖

當時曹爽的魏軍有十餘萬人,而王平鎮守漢中的軍隊總數不足3萬人,王平得到魏軍進攻的情報時,已經差不多快兵臨城下了,蜀軍主力在成都根本來不及救援,王平一面向成都救援,一面主動出擊派出軍隊守住各條進入漢中的道路,埋伏在險要的關隘,同進親自率軍在漢中東北方向的興勢(今陝西省洋縣八裡關鎮)迎戰魏軍。

因為王平巧妙地運用了地形地勢阻擋魏軍,魏軍無法前進,死傷很多,同時蜀漢援軍正從成都日夜兼程趕往漢中,費禕還在駱谷截擊了魏軍,魏軍死傷慘重,狼狽退回關中,興勢之戰以蜀漢的完勝告終,而此戰前期就是王平率軍成功阻擋了魏軍,王平應該算是最大功勞。

想想看如果讓魏軍進入漢中,以漢中的3萬蜀軍是無法抵擋十多萬魏軍的進攻,那麼魏滅蜀之戰就提前上演了,當時還有人建議王平應該收縮兵力,進入漢樂二城固守待援,但是被王平拒絕,王平選擇了主動前出搶佔有利地形迎戰敵軍,如果固守待援,讓魏軍進入漢中,將是一場災難,很可能會讓蜀軍陷入被動,所以在興勢之戰中,王平保住了漢中,改變了歷史。

一次街亭之戰,一次興勢之戰,王平兩次改變了歷史。

商務合作

微信號:rs803803
QQ:12241454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王平改變了三國歷史走向?
    王平屬於蜀漢後期武將中的第一序列。即使與姜維相比,前者敗多勝少,王平卻少有敗績。王平的軍事能力,強於姜維。王平最出彩的,有三次作戰——街亭之戰、興勢之戰第一次是街亭之戰。馬謖是主將,王平是先鋒。馬謖要去山上駐守,只有王平反對。
  • 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無名小將,卻至少三次改變了歷史進程
    這個說的其實是王平,這個問題咋一看,讓人心裡不免充滿了疑惑,什麼意思啊?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後來二蛋查了《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書,才明白,這句話的確有其道理,我想大家或許會跟我一樣懵,所以呢,在這裡我也會寫出前因後果,跟各位嘮嗑嘮嗑。
  • 王平是「牙門將」,魏延是「牙門將軍」,二者有什麼區別?
    在漢末三國時期,王平和魏延都是蜀漢的大將,並且都擔任過漢中都督一職。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
  • 歷史上重名的兩大名將:王平
    共和國開國上將王平、三國時期蜀漢大將王平,是重名的一對歷史人物,而且都很厲害。一、共和國開國上將王平:開國上將王平知名度比較小,對比王震、許世友、楊得志等名將顯得絲毫沒有一點名氣,這主要跟他的職務有關,整個軍旅生涯幾乎都是擔任政委的職務,並沒有親自指揮過戰鬥,但這不能說明王平將軍能力不突出,57名開國上將中,王平將軍位列十四名,屬於靠前的位置,足見其職位和能力都不一般。
  • 三國殺:都知道蜀漢開國五虎上將,可是蜀漢後期小五虎您知道幾位
    這些以一當百的將軍們在我們「智絕」諸葛丞相的靈活運用下更是生龍活虎,為蜀漢政權打下了一片基業。其中武將中最優秀的當屬如雷貫耳的開國「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在三國殺移動版中也是為他們出了一版又一版,畢竟實力和特點太過耀眼,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嘛!其實在蜀漢的後期也存在一個「小五虎」,只是他們的實力沒有前面那樣強悍,但這五人也是為諸葛丞相治下的蜀漢立下過汗馬功勞。
  • 三國一樁離奇的刺殺案,讓蜀漢走向滅亡之路
    文:鼓浪隱士在中國歷史上,專諸、聶政、荊軻、施劍翹等等刺客傳奇故事,令不少後人驚嘆。而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同樣也少不了刺客的身影,有的人甚至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而蜀漢的歷史,同樣被一位刺客改變了。話說公元253年春節當天,蜀國大將軍費禕舉行歲首大會,正當文武大臣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時,有位叫郭修(或郭脩、郭循)的人乘著費禕酒醉之際,拿起利刃,將大將軍刺殺。而他很快也被蜀國將士逮捕殺害。但費禕之死,卻讓蜀國的大戰略發生了改變,從原來的休養生息,轉為了激進的北伐。
  • 蜀漢後期大將王平後來去哪了?最終結局如何?
    投入蜀漢陣營前期他也沒有受到重要,他當時投到了趙雲的帳下。趙雲聽了他對曹軍的建議,讓趙雲驚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若曹操聽從了王平的建議,漢中一戰的結果都尚未可知。其實相信大家是有疑惑的,王平在歸順蜀漢後也並未創下大業,為何他的建議能改變漢中之戰的戰局呢?不過王平是有這個實力的,他雖然不識字但是喜歡讓部下講古書給他聽。
  • 三國後期的蜀漢五虎上將都是哪些人?
    第一位,魏延  魏延其實和關羽張飛齊名的將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這是一位悲劇英雄,其實三國後期此人獨撐蜀漢之大廈。他的死也對蜀漢政權產生了不小的衝擊,給當時軍隊造成的損失更是巨大的。  第二位,姜維  和魏延對諸葛亮有所不滿外,姜維這位降將卻處處表現了對諸葛亮的忠誠。姜維文武雙全,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 蜀漢的漢中攻略:魏延王平防守反擊大獲全勝,姜維的戰略失誤亡國
    蜀漢的漢中攻略:魏延王平的防守反擊大勝,姜維的戰略失誤亡國在三國時期,魏蜀吳彼此攻伐
  • 句扶——巴中籍「蜀漢後五虎上將」
    東漢末年,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三國戰場上,有一位來自蜀國益州巴西郡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巴州區)的猛將,他作戰勇敢、忠勇寬厚,為鞏固保衛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與王平、馬忠、張翼和鄧芝並稱為「蜀漢後五虎上將
  • 人物 句扶——巴中籍「蜀漢後五虎上將」
    ,為鞏固保衛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與王平、馬忠、張翼和鄧芝並稱為「蜀漢後五虎上將」,他就是左將軍、宕渠侯句扶。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鄭樵在《通志卷二十九·氏族略第五·去聲》說:「勾氏,舊去聲,今平聲。《蜀志》左將軍宕渠侯勾扶。巴西人。今蜀川多此姓。」不管是《華陽國志》還是《通志》,都提及到句(同「勾」)扶為漢昌縣人氏。清代著名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載:「澍按:句氏,季漢有句安、句扶為大將軍,晉有句方、句鑰為參軍,皆蜀人。是蜀有句姓,不始後唐也。」
  • 蜀國除了五虎上將,還有另外五大名將支撐蜀漢
    蜀國在三國中,雖然是實力最弱的,但卻有最強的文臣武將。文有諸葛亮,法正,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上將。在二十四名將中,這幾位也是名列前茅,在歷史舞臺上閃閃發光。鎮北大將軍王平,字子均。王平初為曹操帳下一員戰將,通曉漢中地理,在漢中之戰時被任命為徐晃的副將,因受徐晃排擠而投降駐紮漢水的趙雲,趙雲將王平引薦給劉備,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後隨諸葛亮徵伐南蠻,多立戰功,北伐時被任命為牙門將,和馬謖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後馬謖被斬,王平受到嘉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多次受命執行任務,表現十分活躍。
  • 在蜀漢前期毫不起眼的馬岱,為什麼有比五虎將更尊貴的爵位?
    在我們討論三國時期蜀漢武將的時候,最先被提及的一定是大名鼎鼎的蜀漢五虎將,他們每個人都武力超群,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實際上,在蜀漢歷史上,獲得最高爵位的武將卻是在蜀漢前期名不見經傳的馬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三國時的兩次「漢中之戰」:一次眾所周知,另一次則被忽略!
    為此,劉備和曹操兩大勢力,圍繞著漢中之地,展開了一場持續數年之久的大戰,這也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次漢中之戰,可謂眾所周知。但是,第二次漢中之戰,則被很多喜歡三國歷史的朋友所忽略。在三國中期,曹魏大將軍曹爽率領10多萬大軍猛攻漢中。雖然這場戰役較少被人提及,但是,其影響和意義卻是不可小覷的。
  • 魏延死後,除大將軍姜維外,蜀漢還有多少大將?
    有「五虎上將」,打下蜀漢江山。後有「平安三侯」,拱衛蜀漢安全。「平安三侯」是蜀漢中後期重要的軍事將領,他們的出現與蜀漢政權獨特的地緣環境和國防戰略有關。蜀漢立國,三大戰略(武侯祠)自關羽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然坐作古。
  • 三國時的三位「討逆將軍」:除了孫策,另外兩人分別是誰?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主要分為雜號將軍和重號將軍這兩個類型。其中,重號將軍雖然地位較高,但是數量有限,主要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等。因此,由於重號將軍的名額相對較少,所以自西漢時期開始,朝廷就冊封了大量的雜號將軍,以此授予立下戰功的武將。到了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 蜀漢「五虎上將」眾人皆知,如果排列一個「小五虎」,誰會上榜?
    小編先說一下個人心中的名單:魏延、吳懿、王平、廖化、張嶷。這個名單肯定不能照顧到所有人,也不能代表蜀漢名將的最高水平和地位。首先姜維就沒有排列進來,因為他已經脫離了"五虎上將"這個範疇,與諸葛亮、蔣琬、費禕是對標的,儘管他做得不夠好,也沒有上述三人的資源。然後是蜀漢史料缺失問題。
  • 趙雲在蜀漢官至「鎮東將軍」,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從而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也即成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甚至超過了曹魏的五子良將。在蜀漢五虎上將中,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 曹操錯過的將才,被趙雲挖走,普通小兵當上蜀漢大將軍
    徐晃不聽王平良言相勸,貿然開兵,結果大敗虧輸,回來後徐晃將責任推卸到王平身上,還要殺王平滅口。王平知道後,趁夜命令軍兵火燒徐晃營寨,帶兵投奔在對岸駐防的趙雲,趙雲認為王平不可多得,於是王平又被趙雲引薦給劉備。 劉備聽聞王平熟知漢中地理,心花怒放,當場提拔王平為偏將軍,讓其留在軍中。劉備在王平的幫助下,盡得漢中之地。
  • 漢水之戰,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為何使得徐晃狼狽而逃?
    「徐晃要殺王平,王平一怒放火,使得徐晃狼狽而逃」一說出現在三國演義,而在三國歷史中,王平是隨曹操出徵漢中,在被劉備擊敗後,王平直接投降於劉備。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宕渠,也就是後來張飛和張郃對戰的地點。王平當時因為熟悉漢中地理,又精通當地的方言,就被曹操任命為徐晃的副將,以作嚮導。到達漢水之後,徐晃急忙令前軍渡水列陣,想以馬軍來破蜀軍。但是,熟悉漢中地理的王平卻不同意,他知道漢水雖然不湍急,但是大軍在漢水前列陣的話,如果被蜀軍擊破的話,那撤退時必將會自亂陣腳,對己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