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句扶——巴中籍「蜀漢後五虎上將」

2021-02-13 美麗巴中

東漢末年,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三國戰場上,有一位來自蜀國益州巴西郡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巴州區)的猛將,他作戰勇敢、忠勇寬厚,為鞏固保衛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與王平、馬忠、張翼和鄧芝並稱為「蜀漢後五虎上將」,他就是左將軍、宕渠侯句扶。

句扶畫像

句(音gōu)扶(?—249年),字孝興,出生於蜀漢巴西郡漢昌縣大姓之家,東晉史學家常璩在《華陽國志·卷十二·序志常璩道將》載:「果壯:左將軍、宕渠侯勾扶,字孝興,漢昌人也。」

句姓在當時漢昌縣是首屈一指的大姓豪族,《華陽國志·巴志》載:「漢昌縣,和帝時置,大姓句氏。」

勾姓同句姓,古為同一姓,「勾」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於《山海經》:「困民之國,勾姓。」宋代史學家、目錄學家鄭樵在《通志卷二十九·氏族略第五·去聲》說:「勾氏,舊去聲,今平聲。《蜀志》左將軍宕渠侯勾扶。巴西人。今蜀川多此姓。」不管是《華陽國志》還是《通志》,都提及到句(同「勾」)扶為漢昌縣人氏。

清代著名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載:「澍按:句氏,季漢有句安、句扶為大將軍,晉有句方、句鑰為參軍,皆蜀人。是蜀有句姓,不始後唐也。」

作戰勇猛,被徵招蜀漢軍隊

三國時期,巴西郡屬於賨人的主要聚居地。賨人因剛強勇猛、天性勁勇、崇尚武力、銳氣喜舞,以木板為楯,精通弩射,善長狩獵,戰鬥力超強,衝鋒兵戰,號為「神兵」,聞名於世,被後人贊為「東方斯巴達人」。

蜀漢自221年建國,至263年國亡。四十三年裡,主要國策是一統中原。從劉備、諸葛亮到蔣琬、費禕、姜維,各個時期的執政者都非常重視與強調軍事力量,無論是北伐戰爭,還是防禦戰爭,蜀漢政權一直將軍事力量的增強看作是一項基本國策。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蜀漢政權必須依靠勇猛善戰的土著人不斷充實增強其軍隊戰鬥力量,以鞏固保衛蜀漢政權或北伐一統中原。

蜀漢政權除了徵召蜀地漢人從軍,還以大量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軍隊,蜀漢由少數民族組成的「夷兵」中,以巴西郡「賨兵」和南中「青羌兵」勇猛善戰而知名,成為蜀漢軍隊的精銳勁旅和中堅力量。

除徵少數民族為兵卒外,蜀國還在巴西郡宕渠、漢昌、閬中一帶徵募或招降了一些武藝高強,並具有軍事謀略才能的土著士人或原屬劉焉、劉璋的部將作為蜀漢將領,如鎮北大將軍,安漢侯王平(宕渠人);左將軍,宕渠侯句扶(漢昌縣人);師友從事、儒林校尉周群(閬中人);尚書郎黃崇(閬中人);車騎將軍、育陽侯黃權(閬中人);鎮南大將軍、彭鄉亭侯馬忠(閬中人,曾任漢昌長);左將軍屬、州書佐、別駕從事馬勳(閬中人);車騎將軍參軍、尚書馬齊(閬中人);蕩寇將軍、關內侯張嶷(南充人)等蜀漢政權的重要軍事將領,籍貫在巴西郡的勇將不斷湧現,成為了蜀漢武將的搖籃。

蜀漢後五虎上將中同屬巴西郡的有王平、句扶、馬忠。句扶與王平並稱,兩人均為蜀漢猛將,都是賨人中的佼佼者。

句扶從小胸懷大志,立志報效家國。自幼勤習操練武藝,練就了一身過人的武功,在舞槍弄棒的同時,閱看兵書。長大成年後,他加入了蜀漢軍隊,開始了戎馬生涯。他敢於擔當,忠勇兼備,勇中有謀,剛中帶柔,果斷英勇。身經百戰,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除了在戰場上驍勇善戰,浴血疆場,戰功卓著,數次榮立顯赫戰功,立下汗馬功勞。面對刀與槍、生與死的考驗,對蜀漢忠心耿耿,忠勇愛國。他處事溫和,寬厚仁義,與人為善,待人公正謙虛。與士兵同甘共苦,善待愛護士卒,深受蜀軍將士們的喜愛與擁戴,在蜀漢軍中名望甚高,享有盛譽,功名爵位略低於鎮北大將軍王平。《三國志·蜀書十三》載:「初,平同郡漢昌句扶忠勇寬厚,數有戰功,功名爵位亞平,官至左將軍,封宕渠侯。」

後來,張翼、廖化分任蜀漢的左右車騎將軍。時人:「前有

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可見句扶在蜀漢的地位之重要。常璩在《華陽國志》稱讚:「馬德信、王子均、句孝興、張伯岐建功立事,劉二主之世,稱美荊楚。」

蜀漢建興三年(225)三月,南中之戰爆發,句扶與王平、馬忠、李恢、張翼、關興(關羽次子)等蜀漢名將隨同丞相諸葛亮南徵,東、西、中三路蜀軍平定越嶲郡(治今四川西昌東南)、牂柯郡(治今貴州貴陽附近)、益州郡(治今雲南曲靖、保山一帶)、永昌郡(今雲南西部)「四郡」蠻夷叛亂。蜀軍斬殺高定、朱褒等幾個首先反叛的首領,一路追擊加入反叛的彝族首領孟獲進入滇西,降服孟獲,七月平定南中諸郡。在南中之戰中,句扶馳騁疆場,身先士卒,以萬夫不當之勇,衝鋒陷陣,勇猛直前,所向披靡,令敵膽顫,屢建奇功,以功封亭侯。諸葛元聲《滇事紀略》云:「建興三年五月,武侯渡瀘水,進徵益州,從徵自趙雲、魏延外,如張翼、王平、句扶及雲長少子關興即關索,尤以驍勇前驅,多建奇功。」

建興十三年(235),魏明帝曹睿親領15萬大軍,兵分五路犯蜀國邊境,句扶與王平、張翼、鄧芝、馬忠、馬岱率軍共同抗擊魏軍。句扶多次設計,誘魏軍深入,充分利用險要地形,率領蜀軍精卒出奇匿伏,迅速襲擊魏軍。在戰場上,句扶拔馬奮擊,衝入敵陣,奮勇交戰,斬敵無數,魏軍皆畏之其驍勇強悍,爭恐避之,向後潰退。蜀軍在句扶的引領下,成功擊潰並殲滅大量魏軍,大獲全勝,取得輝煌戰績。

延熙十年(247)丁卯,左將軍、特進、顯明亭侯向朗病逝,句扶繼向朗擔任蜀漢左將軍。

句扶雖然與王平齊名,但是未像王平那樣立傳,史書中記載句扶的資料也不多,具體事跡少見於史志,《三國演義》也無句扶,只在《三國志》和《華陽國志》的王平傳後簡單提及了這位巴中籍蜀漢後五虎上將的零星介紹,句扶成為被埋沒和被忽略的三國蜀漢名將。

(來源:無線巴中)

詩意山水 五彩巴中

形象廣告虛位以待

聯繫電話:15082725637

點擊「閱讀原文」開始《慈善法》知識競賽,抽取萬元大獎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美麗巴中

    

相關焦點

  • 句扶——巴中籍「蜀漢後五虎上將」
    東漢末年,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英雄輩出的三國戰場上,有一位來自蜀國益州巴西郡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巴州區)的猛將,他作戰勇敢、忠勇寬厚,為鞏固保衛蜀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與王平、馬忠、張翼和鄧芝並稱為「蜀漢後五虎上將
  • 蜀漢「五虎上將」眾人皆知,如果排列一個「小五虎」,誰會上榜?
    蜀漢有"五虎上將"的概念,雖然是小說家提出的,但是也沒有什麼毛病。關羽、張飛"為世虎臣";馬超"因窮致泰";黃忠、趙雲"並作爪牙",五個人合列一傳,和所謂的"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出自陳壽的總評。"五虎上將"基本上在東漢末年到蜀漢初年就陸續凋零了,最晚的趙雲也是在蜀漢建興七年(即公元229年,一說建興六年)去世。
  • 三國殺:都知道蜀漢開國五虎上將,可是蜀漢後期小五虎您知道幾位
    這些以一當百的將軍們在我們「智絕」諸葛丞相的靈活運用下更是生龍活虎,為蜀漢政權打下了一片基業。其中武將中最優秀的當屬如雷貫耳的開國「五虎上將」。這五虎上將在三國殺移動版中也是為他們出了一版又一版,畢竟實力和特點太過耀眼,怎麼讚美都不為過嘛!其實在蜀漢的後期也存在一個「小五虎」,只是他們的實力沒有前面那樣強悍,但這五人也是為諸葛丞相治下的蜀漢立下過汗馬功勞。
  • 《三國演義》中蜀漢五虎麾下副將都是誰?
    三國人氣最高名氣最大的名將組合當屬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無疑,五人武力冠絕三國。「一呂二趙三典韋」三國武力榜最強的七人中除了呂布和典韋就是五虎稱雄了;領兵打仗和衝鋒陷陣五人各有所長,演義中他們其實都有各自的副將,那麼五虎上將麾下副將:關羽副將關平,黃忠副將嚴顏,其他三人呢?我們來說一說。
  • 三國後期的蜀漢五虎上將都是哪些人?
    蜀漢的五虎上將家喻戶曉,為蜀漢立下蓋世功勞。可惜隨著關羽殞命江東,張飛遇刺而亡,黃忠馬革裹屍,馬超不久亡故。
  • 蜀漢五虎上將軍銜並不高,而下面這三位,第一位僅次於皇帝
    在我們了解歷史當中,不管通過什麼方式肯定會多多少少的都知道,蜀漢的五虎上將他們分別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5個人都特別的忠心,他們效忠於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但是他們卻沒有陪著劉備走到最後,甚至作為這樣幾位有功勞的上將連專職都沒有給予到他們猜歌的位置,不過他們卻都是劉備本人的心腹
  •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那麼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
    首先,蜀漢沒有五虎將這個說法,即使是按照民間傳說中的關,張,馬,黃,趙這五個人來說,張遼可以頂下趙雲,而且排名應該還在黃忠之上,五虎將中關羽張飛的地位是鐵打的,誰都動不了,馬超是一方諸侯,世代簪纓,身份貴重,黃忠是荊州籍武將的代表,隨劉備入川「數有戰功」,在漢中陣斬曹魏主將夏侯淵,居功至偉,而趙雲的條件就遜色多了,在正史中,趙雲從來沒有過陣前斬將的經歷,也沒有獨立帶兵負方面之責
  • 蜀漢五虎上將,論實力該怎麼排名?榜首卻不是馬超
    拿蜀漢的五虎上將來說,如果憑實力說話,他們的排名會是怎樣?三國時期著名的五虎上將是指跟隨劉備一起徵戰四方,最後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士,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據悉五人最初並無「五虎上將」這個稱號,只是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人們才將五人合稱為「五虎上將」。這五人的實力如何?位居實力排行榜第一的究竟又會是誰?我們來一一分析。
  • 「前有王、句,後有張、廖」,聊一聊蜀漢中後期的名將
    提到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很多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五虎上將"。畢竟他們跟隨劉備創業的事跡太著名了,又有小說家為其增飾、渲染。然而"五虎上將"只活躍於東漢末年時期到蜀漢初期,最晚去世的趙雲,也是在蜀漢建興七年(即公元229年,一說建興六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三十多年的時間。在蜀漢中後期,同樣有一些名將,不過相比於"五虎上將"來說知名度顯然不能同日而語。
  • 三國時期的「蜀漢五虎上將」,最終結局都是戰死的嗎?
    蜀漢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以及黃忠。但是,這五人並不全部都是戰死的。關羽:兵敗被殺關羽出身於耕讀家庭,早年因犯事而逃離家鄉,期間以販棗為生。在黃巾之亂時,關羽曾來到幽州涿郡。也正是因為如此,關羽才和劉備,以及張飛相識。隨後,關羽和張飛在劉備的率領下起兵打黃巾。早期,劉備雖徵戰四方,但是並沒有一塊固定的地盤。
  • 蜀漢武將職位最高的人,為什麼不是五虎上將其中一人呢?
    受《三國演義》與民間傳說的影響,在談及蜀漢名將的時候,論者往往以五虎上將為首,雖然歷史上並沒有「五虎上將」這個說法,但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這五人的實力與功績,在劉備集團裡,的確是相當巨大的。但是,在劉備集團(蜀漢集團)裡,武將的最高職位,卻並不是五虎上將中的任何一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在劉備尚未稱帝之前,其最高職位是為漢中王,所以,受制於自己的名位,劉備任用手下武將的最高級別,是為前後左右四將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呢?
  • 五虎上將能力排行,誰才是蜀漢最強?
    根據官方的歷史,劉備建立的蜀漢沒有「五虎上將」一詞,但小說《三國演義》按「關張馬黃趙」的順序提出了「五虎上將」這個概念。在《三國志》中,陳壽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列為「關張馬黃趙」傳,五位蜀漢最厲害的將軍並列為一傳,可以說是官方認證的「五虎上將」。先說關羽作為五虎的頭,他曾威震華夏。
  • 如果蜀漢的五虎上將圍攻呂布,呂布能不能跑得掉?
    呂布被圍攻的次數很多。在虎牢關之戰中,張飛和呂布對戰五十餘合而不分勝負。在看到呂布非一人可勝後,曹操隨後命令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以及樂進等五人前去助戰。
  • 三國時期,如果張遼加入蜀漢,五虎上將應該踢出去誰?
    三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較為強大的武將,其中,蜀漢有被後世稱之為「五虎上將」的關、張、馬、黃、趙五人,而曹魏也有被稱為「五子良將」的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總體來看,似乎五虎上將比五子良將的質量要高一些。很多人按照戰功,將張遼列為五子之首,那麼,如果張遼加入蜀漢,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呢?
  • 按單挑能力排名,蜀漢五虎上將最強的是張飛趙雲,還是關羽馬超?
    最近有些讀者留言:曹魏五子良將、蜀漢五虎上將、江表十二虎臣團戰,如果一擁齊上,那麼江表十二虎臣佔便宜,如果一對一單挑,能打贏蜀漢五虎上將的人幾乎沒有,如果五虎上將內部單挑,結果又會如何呢?有讀者說:如果五虎上將舉辦內部挑戰賽,那麼關羽可能打不過張飛黃忠,趙雲能否打過馬超,是一個問題;按單挑能力排名,蜀漢五虎上將最強的是張飛趙雲,還是關羽馬超,這也是一個問題。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根據《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戰績,來看一看五虎上將「內部友誼賽」會打出什麼結果。
  • 蜀漢五虎將去世後,蜀中再無大將?且看劉禪的十大良將
    三國時期,曾出現過很多實力強悍的人物,而曹操身邊就有五子良將這樣的威猛虎將。不過當時比五子良將更厲害的還有幾位,那便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了。他們的存在使得曹操沒法迅速擊敗劉備,從而很好地推動了蜀漢政權的發展壯大。然而,蜀漢五虎將去世後,蜀中再無大將?且看劉禪的十大良將。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羅貫中:虎牢關五虎將了解一下
    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英將;河北四庭柱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正史上有記載的名將,除此之外,羅貫中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還虛構了一些武將,這些虛構的武將也有一個組合,就是咱們網友戲稱的虎牢關五虎將。
  • 蜀漢軍銜最高的武將可不是五虎上將,而是這三人,看看都有誰?
    蜀漢軍銜最高的是「五虎上將」,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他們雖然地位最高,卻不是蜀漢軍銜最高的武將。蜀漢軍銜最高的武將是這三個人,他們分別為蔣琬、費禕、姜維,分析如下。
  •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
    因為在這個時代,湧現出了太多的英雄豪傑,比如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江東有「十二虎臣」。筆者忽然間想到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哪一方的能力更強呢?關羽1、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的來歷先看看蜀漢的五虎上將,這個概念是由《三國演義》提出來的。不過追根溯源,還多虧了陳壽。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並在一個傳中。
  • 蜀漢五虎上將,其中三人都被封神了,為什麼另外兩位還是凡人?
    蜀國五虎上將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渲染,讓這五位將領成為三國時期最受歡迎的名將。五虎上將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一直到明清時期,還有不少將領以五虎上將為榜樣。蜀漢五虎上將,其中三人都被封神了,為啥另外兩位還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