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的含義和來源是什麼?

2021-02-13 負反饋電池
01 介紹

公元前207年秦國統一九州,建立了嶄新的中央集權制度,從此中國一直以整體示人,這是中國領先世界一直到近代的關鍵原因。

古中國能維持大一統,政治體系功不可沒。這個體系由秦始皇建立,經劉邦、漢文帝、景帝改進,再由漢武帝完善,直到隋朝「三省六部制」建立才消亡,歷經7、8百年時間,可見組織之合理、結構之穩定。

我們經常聽到的「三公九卿」,就是這個政治體系中央政府的部門長官,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公九卿一詞,最初來源夏商,但含義與後世不同,政治制度上的「三公九卿」正式確立於漢武帝時期,始載於《史記》。

「三公九卿」是一種約定叫法,並不固定。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為「三公九卿」定了調,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

這些名字,很熟悉,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含義。今天講講這些官職的含義和來源,很有意思。

02 三公

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政府首腦。分別看一下「三公「的名字由來和職位管轄範圍。

一、 丞相,文官首長,總管行政,相當於現在的總理

字面意思,」丞」指「副、貳」,「相」也指「副手」。所以,「丞相」就是「副官」。

誰的副官?皇帝。因為皇帝很難管理一切,所以行政事務由丞相代管。

還有一個詞叫宰相,跟丞相有什麼關係?其實丞相跟宰相不是一回事。

封建時代最重祭祀,祭祀往往宰殺牲牛,宰牛的人是祭祀的主持,「宰」就是「管」。

具體來說,在內管家稱「宰」,出外做副官稱「相」,所以宰相是皇帝的管家。

皇帝有兩個家,一是皇室,二是天下。隨著疆域擴大,天下事越來越多,宰相就沒工夫管皇帝的小家了;皇帝也不敢把身家性命交給一個人,所以綜合考慮,將皇室的事分到了御史那邊,於是宰相變為主管天下事。

丞相是正式官職,宰相不是。按照政治傳統,只要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都可以稱宰相:秦漢是丞相、隋唐是尚書令中書令、宋朝是同平章事、明朝是內閣大學士。

二、 太尉,為武官首長,管軍事,相當於軍委主席。

「太尉」一詞來自呂氏春秋。「尉」是軍官,後面九卿中還有職位包含這個字,太尉,是「級別最高的軍官」,即軍事首長。

太尉雖與丞相併列,但只管軍事,不管其他政事;中國自古又「以文制武」,所以太尉不如丞相尊貴。

因為皇帝知道軍事力量的重要,所以經常把太尉管轄軍事的權力收歸己有,太尉就逐漸成為一個虛銜或榮譽稱號。

三、御史大夫,掌監察,相當於紀委主席

御史這個詞,開始的意思是史官。我們中國人喜歡講「以史明鑑」,所以史官中就有部分人專門提意見,這就是御史,專門監察百官、監督君主。

御史首領即御史大夫,秦漢有不成文的規定,只有當御史大夫,才能升任丞相,所以御史大夫也是副丞相。

前面說過,丞相沒法管皇帝的家事,所以皇帝在御史大夫下,專門設「御史中丞」,駐在皇宮幫皇帝管理家事。

在這裡說說「中」的意思,在古代,官職帶有「中」的,都指皇宮之中

魏晉南北朝時期,經常聽到「都督中外諸軍事」,這個「中」就指皇宮中,「外」指皇宮外,「都督中外」,指總管皇宮內外所有的軍事力量。

皇室事情歸御史中丞管,而御史中丞又是一名政府官員,所以他還負責皇帝與政府之間的溝通。皇帝有什麼事,交代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報告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轉丞相;丞相有什麼事,由御史大夫轉中丞,再轉告皇帝。

因為與皇帝近,所以御史中丞的權力越來越大,反而蓋過了上司,到了東漢初年,御史中丞代替御史大夫而成為執法和監察機構的首領,御使大夫卻變成虛職。

再說個好玩的,「三公」最早來自《尚書》,《尚書》中的三公司徒、司馬、司空,按照文字意思,其實能跟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對上。

「司」,指管理,「徒」指百姓、勞役,所以「司徒」指管理百姓,對應丞相;

「馬」在古代指軍隊,因為軍隊由馬拉戰車組成,「司馬」就管理軍事,對應太尉。

「司空」意思對不上,「司空」實際是「司工」,管理工程、水利、建設,漢成帝時為了對應古文,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因此後世就用「司空」指監察。

03 九卿

九卿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分別看一下含義和職權。

一、    太常

秦代叫「奉常」。「常」本為「嘗」,古代祭祀祖先鬼神,依四時奉獻食物,讓祖先鬼神時時嘗新,故稱「奉嘗」,是管祭祀儀式的人。

古代最重祭祀,所以九卿第一卿太常,就管祭祀,職權範圍為皇家宗廟和祭祖;同時太常也兼管文化教育,因為古代學術教學都是在宗廟進行。

相當於現在的「宗教管理局局長+文化教育部長」。

二、    光祿勳

「勳」本為「閽」,指門房。「光」是「大」的意思,「光祿」即「大麓」,山坡。

古代風水講背山面水,君主居山而住,房門就設在山麓上。

所以光祿勳,本意為山麓上的門房,引申為為皇帝看大門的人,皇宮裡的侍衛歸他管,負責貼身護衛。

同時,光祿勳也逐漸負責皇帝的顧問參議、傳達招待,相當於「中央辦公廳主任」。

三、    衛尉:

光祿勳負責皇帝的貼身保衛,衛尉負責宮城護衛和軍隊,是一個武職,相當於「首都衛戍區司令」。

四、    太僕:

『僕』指趕車,《論語》說 「子適衛,冉有僕」,孔子去衛國,冉有是趕車的。太僕呢,就是為皇帝趕車,是皇帝的司機。

司機都是關係非常親密的人擔任,比如深圳某一把手的黃姓司機,就掌握了一把手的很多資源和財富,一把手落馬後,他搖身一變成為「新加坡富商」,還娶了趙小姐。

太僕本來管皇帝的車馬,後來連帶國家的所有交通和畜牧業都歸他管,相當於「交通部長」。

五、    廷尉:

唐初經濟學家顏師古說:「廷,平也,治獄貴平。」所以廷尉就是管法的軍官,犯了法,歸他管。

北齊時,改廷尉為「大理寺卿」,我們在電視中經常聽到的三法司會審,指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其中刑部管刑法政令,相當於「最高檢+公安部」;都察院管督查,相當於紀委。

大理寺,負責審理覆核,相當於「最高法院」,廷尉就是最高法院院長。

六、    大鴻臚:

「臚」的意思是「交接」,古人講禮,大人物都不直接出馬,而是派人向別人傳遞信息,以臚指使節、信使。

「鴻」同「大」,大鴻臚就是指全國負責接待的最高級官員,相當於「外交部部長」。

七、    宗正:

管皇帝的家族,包括同姓本家及異姓親戚。

以上七卿,本意都是皇帝的私人管家,後來皇帝家跟天下融為一體,原來管皇帝家務,就到政府管理國家去了。

還有兩個卿,是管錢的。

八、    大司農:

司農,顧名思義,管理農業,負責糧食庫藏、物資供應、物價調節、國庫出納、皇帝親耕等事務,漢武帝以前稱「治粟內史」。

古代以農業立國,糧食是全國最重要的稅收來源,所以大司農也管田賦稅收,相當於「農業部長+半個財政部長」

之所以是半個,因為還有一個官職可以收稅。

九、    少府

大司農管政府財政,少府則替皇家收錢。

按照古代規定,皇帝無權動用政府資金,大司農的錢他用不了。為了供養皇室,就委任少府替皇室收稅,主要是工商業稅收,比如海鹽、礦產,同時也替皇室運作產業。

部分朝代少府還管鑄錢,所以權力相當於「半個財政部長+央行行長」。

相關焦點

  • 三公九卿是什麼意思?三公九卿具體工作是什麼
    三公九卿是什麼意思?據史記記載「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採。」
  • 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漢時期中央官僚制度的核心,這一制度確立於秦朝建立之後,後為漢朝所繼承,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為三省六部制度所代替。到唐朝時,三公成為榮譽性官銜,九卿則成為具體事務性官僚機構。一、三公九卿制度的起源一般認為,三公九卿制度起源於商朝,形成於周朝。
  • 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具體職責是什麼?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僕、宗正。據史料記載,三公九卿制最早用於夏朝,《禮記》:「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惟其人。言使能也。」),殷亦三公九卿,(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通寒暑。」)。
  • 三槐王氏和三公九卿
    二、三公九卿和三槐九棘        1、三公九卿        傳說從夏朝開始,中央官制分為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商朝類同。據目前最早可知的資料《周禮·秋官·朝士》記載:「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 曾經位高權重的三公九卿,到清朝時演變成什麼職務?
    從夏朝開始,三公九卿就成為一個國家地位最高、權勢最重的官職。《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顯而易見,在夏朝的文武百官裡,三公屬於頂尖級的官員,九卿緊隨其後。在他們之後,才是大夫和元士。
  • 「三公九卿」中的「三公」,究竟是哪三個官員?
    本       文       約   2526  字閱       讀       需       要                                                                            7 min中國古代的制度中,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名詞:「三省六部」和「三公九卿」
  • 「周朝三公」和「漢朝三公」有什麼不同?同為三公,卻是天差地別
    相信喜歡中國歷史的朋友們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有兩套行政制度,一套是「三公九卿制」,另一套則是「三省六部制」。而「三公九卿制」大部分人或許聽到過,畢竟中國歷史耳燻目染,可是真實卻不一定知道他是什麼樣的,而且這套制度自從「三省六部制」上臺之後逐漸被廢除了,故而很多人也不一定能夠說得上所以然來。
  • 「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出現前,這套權力體系當中居於次要地位的大多數時候都是著名的"三公九卿",一般而言,三公的地位是除皇帝外最尊貴的,而他們的正式官名則分別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這三人當中,丞相主要負責掌管行政權,太尉主要處理軍政事務,御史大夫則負責對官員進行監管,從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衡。
  • 袁紹為什麼被稱為「四世三公」?
    《三國》裡的袁紹在很多東漢末年的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袁紹被人稱讚為 "四世三公",那麼這「四世三公」 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國》孫堅贊袁紹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中的「四世」不難理解,指的是袁紹往上四代人,即袁紹的父親、祖父、曾祖、高祖。
  • 袁紹「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誰可以詳細解答一下?
    袁紹的家族為何稱為「四世三公」,三公是什麼官?袁紹的家族的確是「四世三公」,袁紹的高祖父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期擔任司徒,曾祖父袁敞在漢安帝劉祜時期擔任司空,祖父袁湯在漢桓帝劉志時期擔任太尉,袁紹的父親袁逢在漢獻帝時期擔任司空,叔父袁隗擔任司徒,是從袁紹的高祖父到父親這四代,都出現了擔任三公職務的人,袁紹的家族在當時是非常顯赫的。
  • 立冬和冬至什麼區別含義 先立冬還是先冬至
    許多朋友會將冬至和立冬兩個節氣搞混,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時間含義不同】立冬  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故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為冬季。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這些古代的官職究竟都是負責什麼事務的
    #歷史#除了利用郡縣制治理國家外,秦始皇還設立了三公九卿的制度,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再厲害。 他也不是全能的,如果什麼都要秦始皇親自去操作的話,那還不得把秦始皇給累死啊。從秦朝開始設立的三公九卿具體都是履行哪些職責呢?
  • 東漢末年袁紹所謂的「四世三公」究竟是怎樣一種家世背景
    與地方的郡縣制改革同時進行的是對中央官制的改革:秦朝中央官制的核心內容就是三公九卿制度。所謂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顯要職位。丞相設左右二員,作為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作為丞相的副手,掌監察百官。
  • 2018什麼時候打春幾點 打春有什麼含義打春傳統習俗
    那麼2018年什麼時候打春啊?2018年打春時間是幾點?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打春要注意些什麼?在周代,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東郊迎春,祭祀。唐宋時,有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明清以來,有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具有濃厚的傳統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  打春是什麼意思 一、打春的含義  1、立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
  • 麒麟臂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麒麟臂的含義來源內容介紹
    最近,網絡熱詞麒麟臂出現的概率可不是一般的高呀,麒麟臂是什麼梗?還不明白的網友們趕緊來看看網絡熱詞麒麟臂的含義,這可是同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語呢!麒麟臂是什麼梗:  麒麟臂可以說是一個有內涵的梗了,具體的用法以及含義要看當時的環境,這個詞還有兩層意思呢。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導語:「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官僚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在2000多年的官僚體系之中,「相」則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不過在不同的王朝中,這一官職也在稱呼上比較不同,比如今天我們所最熟悉的兩個就是宰相和丞相,那麼這兩個「相」僅僅只是一字之差,其中又有什麼區別呢?弄懂它們,往後才不會鬧出笑話。
  • 三公、三師和丞相,都是什麼樣官職?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出身:四世三公,門多故吏。 那麼,到底什麼是四世三公? 根據《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描述:袁安在漢章帝劉烜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
  • 這對三公制度有何啟發?加強皇權
    什麼是中朝、外朝?設立原因是什麼?1、中朝又被稱為內朝。漢武帝是個喜歡折騰的皇帝,其實任何一次小小的改革都能夠引起帝國巨大的變化。漢武帝卻不厭其煩,總是喜歡挑戰沒有做過的事情。三公制度的確立和三公並重的實現。1、歷代三公的各種形式,其實並不相同。三公在周王朝時期,指的是太師、太傅和太保。
  • 中國古代皇帝後宮嬪妃的封號有什麼意義?她們收入有多高?
    中國古代皇帝一般擁有眾多配偶,在民間中傳言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後宮佳麗三千」等說法,這些後宮之人在宮中有著不同的封號,如昭儀、婕妤、美人、八子等等,這些封號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秦始皇以後除了王后改叫皇后外,後宮嬪妃都有著不同的封號,這些封號除了代表著這些嬪妃在後宮的地位外,還和她們的待遇息息相關,歷朝歷代的后妃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秦朝後宮皇后待遇等同皇帝,二等的夫人待遇等同公爵,三等的美人秩2000石,和九卿待遇相同,五等的八子秩有千石,比一個大縣的主官收入還高。
  •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出自哪部電視劇
    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下面來看一下。  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是一種禁言術通常用來評論不準他人說話,大都是玩笑意思,通常指:你瞎說什麼大實話,給你用藍氏禁言。藍氏禁言是什麼意思含義來源介紹 藍氏禁言出自哪部電視劇  近日來,陸續網友發現,大家似乎喜歡在每條評論下留言「藍氏禁言」,所以這四個字就這樣在評論區刷屏了。不過,不少網友並不知道它的意思以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