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現代網絡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的形象有很多,其中一有表示自然物之「和」人類社會之「和」,因為雄為鳳雌為凰,漸漸人們把鳳凰在一起稱呼,表達了愛情、和諧、團結等美好寓意。古人司馬相如就有一首著名的琴曲《鳳求凰》;把鳳和雄性的龍結合在一起,與龍並駕齊驅,有著圖騰般的高度,被炎黃子孫世代敬仰崇拜,創造出豐富燦爛的龍鳳文化嗎,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
其二有成語『鳳凰涅槃』,涅盤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後有重生之意,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鳳凰在大限到來之時在烈火中新生,在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中達到升華,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這便是為「鳳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義無返顧、勇於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這也可以形象的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精神。
其三百鳥朝鳳的神話故事:鳳凰一直非常勤勞,不像其他小鳥一樣貪玩,每天都從早忙到晚,勤勞收集果實,一直不辭辛苦地忙碌著,而其他鳥兒吃飽了就去玩。但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都沒有食物快支撐不下去了,是鳳凰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食物分享給眾鳥。旱災過後,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製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給鳳凰,並一致推舉它為鳥王,從此鳳凰便有了世上最漂亮的衣服,每逢鳳凰生日的時候百鳥都要來朝拜鳳凰。鳳凰是人們想像人們心中觀念的產物以及禮儀的圖騰,它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最後成了人們心中驅邪禳災、納福迎祥之鳥,被成為「百鳥之王」。其中也代表了炎黃子孫擁有的樂善好施的精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其四民間常言飛到枝頭變鳳凰,指本來一樣平凡的,大家同樣的地位、財富等,忽然有一天飛上了枝頭,就變成身價百倍的鳳凰 。寓意是飛黃騰達、一鳴驚人。因為《尚書·虞書·益稷第五》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但如今民間多指女性。
鳳凰的形象和龍一樣,隨著時間的漸進而演變,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封建時期鳳凰是王道仁政的象徵。
龍鳳降臨就是寓意國家太平吉祥風調雨順等。「鳳凰銜書」為帝王受命立業的瑞應,「鳳凰求儀」是天下安寧、君有仁德的體現,「丹鳳朝陽」則比喻賢才遇時。曾經我們炎黃子孫又以龍代表皇帝,以鳳代表皇后、皇太后,於是鳳又為帝王或皇家重用,如「鳳邸」為帝王即位前的舊居,「鳳車」、「鳳輦」都是帝王乘坐之車,「鳳冠」為皇后之冠,皇帝詔書為「鳳詔」,治國的人才會聚之所稱為「鳳穴」,得知不易的稀世之才或珍惜之物稱為「鳳毛麟角」等。
民間視鳳凰為吉祥的象徵,稱夫妻和諧、生活美滿為「鸞鳳和鳴」。在古代鳳凰的石材雕刻作品數不勝數,現在更是被石雕工匠演繹的淋漓盡致美輪美奐,放在工廠、公園、庭院、客廳等處是美的享受亦是美好的祝福。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徵和審美形式的集中體現,至今我們的雕刻題材無論是浮雕、線雕、圓雕等多處會用到鳳凰圖案形象。不僅石雕石材界就連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火炬都有以鳳凰的形象標誌設計,將鳳紋與祥雲優美的結合在一起,傳播著中國傳統文化。
文章《莊子·秋水篇》裡寫道鳳凰與梧桐,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這裡的「鵷雛「就是指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遇到梧桐才會落下。古人常常把梧桐與鳳凰放在一起,便有了「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的句子。寓意做好準備迎接機會的到來。
鳳凰歷來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瑞鳥,有天下太平、太平盛世的象徵,亦有靈性、力量、高貴的意思。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徵玉器和青銅器上,後世又逐步成為皇家獨佔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器皿、服裝等中,只有皇室才能使用。隨著社會的進步,鳳凰的象徵意義也發生了部分變化,人們把它當作民族文化的象徵。
道家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而鳳凰最迷人的還是代表了愛情,詩經大雅卷阿:『鳳皇於飛,翽翽其羽』,李白詩:「重傅侯玉潤之德,妻以其子,鳳凰于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等詩句詩歌均在中國文學中常將鳳凰比喻為純真的愛情。
相關典故
由於鳳凰是多民族文化中的神鳥,關於它的典故較多。較被人熟知的有以下:
梧桐棲鳳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鳳凰的這種君子風範在姜子牙、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們在沒有遇到「梧桐樹」前寧願做一個平凡的釣者耕者。
得鳳之象
傳說中鳳凰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誌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朓《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鳳求凰
鳳、凰分開,有稱「雄鳳雌凰」。西漢辭賦作家司馬相如貧困之時,到四川臨邛尋訪好友縣令王吉,時有當地首富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馬相如在卓王宴會上當眾彈奏琴曲《鳳求凰》,以此挑動卓文君。卓文君在宴會廳窗外偷窺,見司馬相如容貌英俊,才華洋溢,當夜隨其私奔。後比喻男女相愛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徵對美滿幸福的姻緣嚮往和歌頌。
鳳還巢
《鳳還巢》裡「錯中錯」兵部侍郎程浦告老還鄉,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醜陋;妾生女雪娥,美麗聰慧。程浦喜愛少年英俊的穆居易,欲將雪娥嫁與他,夫人卻要先嫁親生女雪雁。程壽誕之日,穆居易前來拜壽,被留宿書館。深夜雪雁冒雪娥名去書館,穆居易見其貌醜,行為不端,誤以為受騙,連夜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離家赴任。皇族朱煥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機冒穆居易名來程家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計以雪雁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啞子吃黃連--有苦難言。程浦平定賊寇,接雪娥到軍中,穆居易從軍也在此,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記前事,堅決拒婚,但元帥與監軍強制主婚。洞房中,穆見雪娥貌美,驚喜異常,連連賠罪,誤會消除,花好月圓。
鳳鳴鏗鏘
春秋戰國時期,陳國大夫懿氏佔卜把女兒嫁給陳歷公之子陳敬仲,他的妻子佔卦,曰:「吉,是謂『鳳皇於飛,和鳴鏘鏘,……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和鳴,即雄雌聲音相和,響亮和諧,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後世強大無比。
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裡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隻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卷阿》也有句曰:「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鳳凰涅槃
鳳凰涅槃是天方國的傳說,鳳凰涅槃中的鳳凰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鳳凰而是指火鳳凰,神話中的不死火鳥,相傳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 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引申的寓意: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 練後它們才能得以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
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將軍桓溫也以「鳳毛」一語稱讚丞相王導的第五子王敬倫:「敬倫風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鳳毛。』」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麟角」,和鳳毛一樣,也形容少而珍貴。「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現常用來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
鳳凰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
吹簫引鳳
春秋時代,秦穆公費盡心思為女兒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夢見一少年騎鳳吹簫,秦穆公乃派人尋找吹簫少年,知吹簫少年名叫蕭史。秦穆公非常欣賞蕭史的才華,便把弄玉許配給他。蕭史和弄玉婚後幸福美滿,因蕭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長留人間,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飛上天去。後以「吹簫引鳳」來喻示著簫管樂律方面的極致,現引申至「築巢引鳳」,用於創造條件招商引資、納賢聚士。
鳳止阿房
先說民謠兩句:「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鳳皇鳳皇,何不高飛還故鄉?無故在此取滅亡?」
然後再說個傾國傾城的美男子慕容衝:慕容衝(359年—386年),前燕時期被封為中山王、大司馬。
前秦當初幾乎統一了北方,吞併前燕後,燕國主無奈下只有把自己的妹妹清河公主和弟弟慕容衝做為禮物送入宮。二人同時被苻堅所納,寵冠後庭,王子落難成孌童。後經王猛勸諫將慕容衝送出宮外做了平陽太守,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於淝水之戰大敗。384年,慕容衝之叔父慕容垂在河北叛變,此時慕容衝在河東起兵,後與慕容泓一同入長安。慕容泓被殺,慕容衝被擁護。385年,慕容衝即位於阿房,恰巧阿房處處都是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食竹填腹。於是,有歌謠傳唱:「鳳皇鳳皇止阿房」。而慕容衝這位絕世帥哥的小字,喚作「鳳」。之後,慕容衝攻陷長安,苻堅在逃跑中被叛臣所殺,慕容衝終洗刷了自己畢生恥辱。鳳皇」即是「鳳凰」的通假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