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要開徵「連結稅」!成為矽谷科技巨頭真正的監管者

2021-01-11 第一財經

伴隨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就新版權法達成改革決議,美國科技巨頭抵抗歐盟對數字版權監管兩年多的抗爭正式宣告失敗。

當地時間10日~13日,經過三天馬拉松式的爭吵,歐盟各成員國就新版權法修改問題達成一致,並保留了其中最具爭議性的「連結稅」和「上傳過濾器」兩項法規,強制谷歌、臉書(Facebook)等科技公司在未來抓取新聞全文時需付費,且要求優兔(Youtube)等內容平臺向原創作者支付更高的費用。

目前,該新版權法還需在5月歐洲議會選舉前,經過歐洲理事會和立法機構的正式批准方能生效,而由於美國本土在這方面立法緩慢,由此歐委會將成為矽谷巨頭真正的監管者。前述規定在實施後恐重創谷歌等搜尋引擎和內容類平臺,直接挑戰他們的商業模式。谷歌方面此前曾表示,這一新版權法「改變了我們認知中的網絡」。

提出該新版權法法案的德國籍歐洲議會議員阿克塞爾沃斯(Axel Voss)在歐盟達成決議後則感嘆:「網際網路上的狂野西部時代,結束了。」

「連結稅」讓谷歌前途未卜

在此次決議期間,該新版權法中最有爭議的第11條和第13條被保留下來。其中,第11條通常被簡稱為「連結稅」(link tax),要求網絡資訊平臺在抓取新聞全文時,必須向原創者付費。

具體而言,如果搜尋引擎和其他新聞聚合網站,在搜索時顯示的內容超過了一則新消息的「單個單詞或非常短的摘要」,則該內容的出版商有權要求搜尋引擎付費。受這項規定影響最大的科技企業即為谷歌。

這還意味著谷歌無法在搜索結果中顯示圖片,未來谷歌在歐洲的搜索結果恐回到十幾年前的無圖版時代,不過目前的法案文本中,對於究竟正文和圖片以及摘要到什麼比例需要付費,尚無更細緻規定。

在此前的兩年多時間裡,在遊說歐委會時,谷歌威脅若出臺此項條款,他們可能關掉在歐洲的谷歌新聞(Google News)服務,並出具報告顯示如果真的實行該條款,其搜索業務將受到巨大影響。這份模擬報告顯示,如果谷歌新聞在搜索中不顯示新聞片段,只提供標題和連結,原創者從谷歌新聞搜索中獲得的流量將下降45%。

不過歐盟對這樣的實驗報告並不買帳。一位德國法律界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在「連結稅」之外,真正要看到的是新版權法的出臺意味著德國國內法律在歐盟層面的延伸,而德國法律中對於「版權」和創作主體從傳統上而言是非常重視的,譬如德國記者是以「行」而非「字」來計費的,原因就是德國很多單詞非常長,跟英語構成不同,這樣對創作者更友好。該法律的最終版本也意味著歐盟層面上對版權所有者的考量,要超過對一些其他利益訴求的考量。

谷歌發聲明表示:「我們會研究歐盟版權法的最終內容,將花一些時間來決定未來的步驟。細節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也將同歐洲所有人繼續保持對話。」

「上傳過濾器」嚴懲侵權視頻

歐盟新版權法第13條則有關 「上傳過濾器」(upload filter)的條款,要求各內容網絡平臺要設置該過濾器,提前審查上傳文件,並阻止上傳者上傳受版權保護的材料,而不是在事後才通知這些上傳者及時刪除或提供一些向版權所有者付費的選擇。若該網絡平臺玩忽職守,未能有效發現侵權,則需為用戶的侵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在這條法規之下,優兔和臉書下的照片牆(Instagram)等平臺都將受到影響,且必須安裝該上傳過濾器。

優兔以及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對此條法規的擔憂主要是源於成本和技術上的。目前這些內容平臺已經有龐大的內容審查隊伍,但如果在上傳時就對用戶上傳內容進行掃描,將進一步加大這些企業的運營成本,不利於中小科技企業的存活,而如果在技術上使用算法進行審查,差錯率較高,如最終出現技術漏洞仍有可能被各級歐盟當局控告,這樣的事情在《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實施後屢見不鮮。

歐盟成為數據監管大佬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歐盟新版權法也照顧到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訴求。首先,成立未滿三年、年收入在 1000 萬歐元以下、且月用戶少於 500 萬的平臺企業可以免於安裝上述過濾系統;其次,一系列開源平臺、雲存儲平臺都可以得到豁免;第三,非營利性在線百科全書系統也可以得到豁免。

前述德國法律界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針對外界對於歐洲數據立法過嚴,傷害中小創業企業的看法,他並不認同,他不認為這將對科技進步造成損害,而監管跟上科技發展才是必須的。

不過,除了美國科技巨頭外,一些出版行業的人員本身也對這項法律表示反對,認為如果喪失了谷歌等重要渠道,這對出版商本身的流量和隨之的廣告收入均不利。

不過,前述德國法律界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個人認為,歐盟仍是一個對美國非常重要的、且高質量的線上市場,換而言之,博弈仍將繼續。

的確,以亞馬遜為例,德國和英國是排在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場。

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許可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從經濟層面來說,歐盟在全球的數字經濟市場中並不佔優勢,缺乏大企業。全球有三分之二的科技企業都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因此從統計層面上來說,美方也不可能出臺對企業嚴重不利的政策。

而這一切,則令歐委會變成了矽谷實質上的監管大佬。

相關焦點

  • 歐盟兩項法案直指美科技巨頭
    歐盟兩項法案直指美科技巨頭  □ 本報記者 陳潤澤  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法案》及《數字市場法案》草案,這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有分析指出,歐盟這兩項法案旨在進一步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反競爭行為,規範歐盟數字市場秩序。
  • 歐盟「數字憲法」亮相:多國新規劍指壟斷 科技巨頭迎來「強監管...
    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兩項與網絡服務有關的法案:聚焦不正當競爭的《數字市場法案》和聚焦線上非法有害內容的《數字服務法案》,目標是被稱為「看門人」的大型科技公司。事實上,除歐盟外,近年來全球不少政府監管機構都在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約束。
  • 歐盟兩項數字法案被指針對美國巨頭,歐美會否爆發數字貿易戰?--上觀
    有關對數字服務(主要是網際網路服務)的監管和徵收數字稅的爭端,是否會成為歐美貿易戰乃至新一輪全球貿易摩擦的引爆點?歐盟15日公布規範有關數字服務的兩項重要法案《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法案中對一些網際網路公司等數字服務巨頭進行更嚴格的規範和徵收數字稅的規定被認為是直接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公司。
  • 限制美國科技巨頭,歐盟出臺「史上最嚴」監管法案,不遵守或面臨年...
    ,這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和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該法案明確規定,覆蓋歐盟人口10%(即4500萬用戶)以上的網絡平臺不僅要承擔控制自身風險的特定義務,同時還須在新的監管機制下運作,歐盟委員會將有權直接處罰此類大型網絡平臺。 牽頭本次立法工作的歐盟競爭委員會委員瑪格麗特 韋斯塔格爾此前對媒體稱,兩項方案傳達的信息很明確:不能讓幾個公司的商業和政治利益決定歐洲的未來,歐洲必須建立起自己的條款和標準。
  • 歐盟出臺數字監管新草案 美科技巨頭被套上緊箍
    「全球許多司法管轄區都在努力應對新技術環境,並考慮是否要監管科技巨頭以及如何監管。歐洲已決定先行一步,成為數字平臺監管的先行者。」 ]  歐盟兩項重磅科技巨頭監管草案終於揭開面紗。  當地時間15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頒布《數字服務法》(DSA)和《數字市場法》(DMA)這兩項反壟斷監管草案,被視為歐盟20年來首次對網際網路規則的全面改革。
  • 全球收緊對科技巨頭監管
    今日主播孫昌嶽說:  據外媒報導,歐盟的一份新法規草案顯示,被歐盟視為「數字看門人」的科技巨頭,如果在市場中造成不公平現象或不履行某些義務,可能將面臨高達年收入10%的罰款。這些公司可能包括谷歌、亞馬遜和蘋果。
  • 歐美監管機構同時出手令矽谷巨頭直面史上最強逆風
    分析指出,歐盟的新規則以及在美國境內發起的一連串訴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對大型科技公司產生很大影響,但即將過去的這一周很可能被視為網際網路演變,以及社會如何監管科技公司行為的關鍵一周。騰訊證券12月19日訊,對於大型科技企業來說,這是艱難的一周。但對於社交媒體公司來說,自己則終於迎來了一些好消息。
  • 歐盟數字新法案即將出臺,給美科技巨頭再施「緊箍咒」
    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科技巨頭們在歐洲即將面對新法律《數字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和《數字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規定的監管。歐盟將結合不同標準來對「看門人」平臺進行定義,包括這家公司的收入、用戶數量、它對歐洲單一市場的影響以及它對競爭對手競爭能力的影響。歐盟監管機構將定期進行評估,以確定某個企業是否仍應被認定為「看門人」公司,或在歐盟市場中是否出現了新的「看門人」公司。據稱,平臺用戶超過4500萬的科技公司可能就被認定為這樣的公司。
  • 環球深觀察丨歐盟再出重拳 成了「靶子」的美國科技巨頭冤嗎?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數字市場法案》和《數字服務法案》兩部數字法草案。這是歐盟近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被路透社稱為「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監管措施」。儘管歐盟方面並未列出「看門人」公司的名單,但《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認為,新法案劍指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科技巨頭的意味顯而易見。因為根據法案內容,主要監管對象是擁有超過歐盟人口10%即4500萬用戶的大型在線平臺,而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寥寥無幾。
  • 歐盟的數字法案,對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影響幾何?
    文 | 陶短房當地時間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和數字市場法案的草案。這被認為是正式啟動對境外尤其是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強化監管的標誌性事件。新法的內容和宗旨早在2004年,歐盟就通過了世界上最早的《數字服務法》,從而成為全球首個對數位化市場、產品和服務實施立法與依法監管的大市場。
  • 外媒:歐盟擬立法嚴格監管數字平臺
    為了不背負實施審查的惡名,同時為了不讓措施變得過於複雜、難以實行,歐盟委員會排除了所有從上遊監管內容的做法。但歐盟委員會也不會再重拾所謂的「避風港原則」,即網絡平臺不對其用戶發布的內容承擔責任。布魯塞爾轉而打算強化舉報流程,要求平臺無論規模大小都要承擔「義務」,以確保不當內容能被迅速撤下。《數字服務法案》同樣要求電商要監控轉售商的身份。
  • 兩項數字法案各有側重 進一步限制美科技巨頭
    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有的法律在數字時代對存在壟斷及反競爭行為的強勢科技企業已無法進行有效監管,並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此次公布的兩項法案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並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分析指出,歐盟兩部數字監管法案的矛頭直指亞馬遜、蘋果、臉書和谷歌等大型科技企業。
  • 美科技巨頭攤上事了,被歐盟「圍攻」
    導讀:近日,歐盟頒布了一項近20年來從未在數字領域出現過的《數字服務法案》與《數字市場法案》。據路透社有關消息,這兩部法案的目的是為了限制美國科技巨頭在歐盟所存在反競爭行為,是對歐盟數字市場的再一次規整。
  • 科技巨頭回應全球反壟斷 蘋果Facebook互相指責
    當地時間周二,歐盟正式出臺了《數字服務法案》,這是代表27個成員國的集團出臺的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針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措施。由於對用戶隱私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擔憂,科技巨頭正在全球面臨空前規模的審查。根據歐盟出臺的最新法案,大型科技公司如果違反了相關規定,那麼懲罰力度將高達其全年收入的10%。對於史上最嚴厲的新規,科技巨頭予以回應。谷歌公司警告稱,新的規則可能會打擊創新和增長。該公司政府事務和公共政策副總裁Karan Bhatia表示:「我們擔心這一規定具有針對性,並且會使得一些被開發用於支持歐洲小型企業的新產品推出變得更加困難。」
  • 巨頭紛紛搬離矽谷,給大灣區為什麼啟示?
    然而,科技巨頭們的集體故鄉——矽谷正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近日看到智谷趨勢的一篇文章《美國的「廣東省」正在瓦解,特斯拉紛紛大撤離》,感到非常震驚,一長串大名鼎鼎的巨頭:特斯拉、甲骨文、Uber、迪斯尼……都在逃離加州矽谷。沒想到,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偶像——矽谷,居然也會面臨這樣的危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歐盟出臺「史上最嚴」監管法案,不遵守或面臨年收入10%罰款
    歐盟公布「史上最嚴」數字監管法案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的草案,這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和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知料|全球監管掀起反壟斷狂潮,陷入焦慮的不止是阿里美團騰訊
    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意見稿發出當天,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騰訊跌超6%。反壟斷,成為一眾網際網路巨頭繞不開的話題。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是孤例,反壟斷風暴幾乎在全球各大經濟體同時上演。
  • 英媒:美科技巨頭可能在歐洲面臨高額罰款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據路透社布魯塞爾消息,歐盟將於12月15日宣布新監管法規,亞馬遜、蘋果、臉書以及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可能需要改變在歐洲的運營模式,否則將面臨年營收6%至10%的罰金。
  • 歐盟給美科技巨頭套上「緊箍咒」:捍衛數字主權 出臺兩部數字法案
    外媒普遍認為,這兩部數字法案直接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公司,旨在進一步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市場行為,規範歐盟數字市場秩序。歐盟與美國的數字稅之爭持續已久,從此前法國、英國等國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到如今歐盟出臺法案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歐洲國家對美國科技巨頭念起「緊箍咒」,歐美間數字競爭日漸焦灼。
  • 歐盟反壟斷前途不明:窮追不捨的新規與伺機反抗的受懲者
    近期,科技巨頭正成為全球反壟斷的重點監管對象。11月10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12月14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知,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對阿里投資收購銀泰百貨、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和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的三個案子,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