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數字憲法」亮相:多國新規劍指壟斷 科技巨頭迎來「強監管...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提出了兩項與網絡服務有關的法案:聚焦不正當競爭的《數字市場法案》和聚焦線上非法有害內容的《數字服務法案》,目標是被稱為「看門人」的大型科技公司。

事實上,除歐盟外,近年來全球不少政府監管機構都在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約束。

15日提交的兩部法案,是歐盟近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有德國媒體稱之為歐盟的「數字憲法」。

根據《數字服務法》,「看門人」企業需要提高網絡廣告的透明度,並加強對極端言論的監管。

根據《數字市場法》,「看門人」企業不得使自營產品在自有平臺上的排名凌駕於競爭對手,不能使用競爭對手的數據與他們競爭,「看門人」企業需要向監管機構告知較小規模的收購交易。

兩項法案界定「看門人」企業的標準是:公司在至少三個國家開展業務,在歐洲市場收入超過65億歐元,至少有4500萬月度活躍用戶。

儘管歐盟並未點名特定企業,但外界普遍認為,這兩項法案將適用於幾家美國科技巨頭,比如谷歌、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等公司。而在目前的歐盟境內,還沒有能達到上述標準的大型科技企業。

待這兩項法案通過後,歐盟監管機構將有權對違反有關法律的企業處以巨額罰款,最高可達其全球年收入的10%。

對於那些5年內被罰款3次、依然系統性地違反相關法律的企業,在沒有其他補救辦法可用時,歐盟將迫使其賣掉旗下部分業務,通過拆分、實施資產剝離的手段禁止不正當競爭。

目前,兩項法案剛剛進入討論細則的環節。歐盟委員會主管競爭事務的專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表示,她希望兩項法案可以儘快通過,但可能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得到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批准。

多年來,與其他全球大型經濟體相比,歐盟一直較為關注科技巨頭公司過於龐大、遏制小公司市場競爭的問題。不過,此次歐盟數字新規的出臺,卻可以稱得上是乘了某種全球性趨勢的「東風」。

就在歐盟委員會提交兩項法案的同一天,英國政府發布了醞釀已久的《在線安全立法》計劃,要求大型科技企業所擁有的在線平臺加強對非法內容的管控。

除此之外,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上周公布了另一項針對數字市場高科技企業的立法提案,根據該法案,違反英國數字市場競爭規則的科技企業巨頭,可能被處以數十億英鎊的罰款。

多年來,美國對大型科技企業的監管一直較為鬆弛,與歐盟形成鮮明對比。而隨著科技公司對國家與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監管者和立法者對此也越來越擔心。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12月14日宣布,要求九家大型科技公司共享有關如何收集和使用其用戶數據的信息。

不久前,FTC和來自48個州及地區的總檢察長聯合提交了兩份針對臉書的獨立反壟斷訴訟。今年10月,美國司法部曾起訴谷歌,稱其涉嫌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對手,這成為20多年來針對科技巨頭的最大反壟斷訴訟。

據了解,FTC從2019年開始便已對亞馬遜、蘋果、谷歌、臉書進行反壟斷調查。

此外,加拿大、日本等國,也於近期針對大型科技企業推出了類似的監管措施。而除歐盟整體層面外,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歐盟國家,還制定了本國的相關規定。

出於觸發了各國政府與民眾對其社會責任與經營壟斷的擔憂,大型科技企業正在進入「艱難時刻」。

數據顯示,自2017年至2020年8月10日,亞馬遜、蘋果、谷歌、臉書四家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共遭遇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84起反壟斷調查。

牽頭歐盟數字新規立法工作的韋斯塔格此前稱,兩項法案傳達的信息很明確:不能讓幾個公司的商業和政治利益決定歐洲的未來,歐洲必須建立起自己的條款和標準。

「不對稱監管」是歐盟兩項法案共同的監管思路。歐盟監管機構認為,相較於中小型企業,大型平臺需要承擔與其平臺規模相符的義務。有歐盟官員稱,法案的最終目標不是施加巨額罰款,而是採取補救措施、改變現狀。

有評論認為,歐洲一直沒有自己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因此,歐盟試圖在數字經濟中開拓空間,成為隱私權和數據保護的引領者。

此外,多數歐洲科技公司正處於成長期,加強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管控,將使歐洲科技公司在本地競爭和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從全球範圍看,過去幾十年中,法律更新的速度遠遠不及科技巨頭崛起的速度,公共機構對其的監管普遍難稱到位。由於巨頭壟斷會影響中小企業存活、創新,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各國強化反壟斷措施更有充足的動機。

另外,隨著「數字主權」越來越得到重視,沒有國家希望自己的信息市場被外國巨頭完全支配,這讓抵制國際網際網路巨頭成了一種新潮流。

來源:工人日報

相關焦點

  • 歐盟推出新數字法案,將會迎來一場數字監管變革嗎
    歐盟推出新數字法案,將會迎來一場數字監管變革嗎 腦極體 發表於 2020-12-22 14:10:53 如果歷史一再出現驚人的巧合,那一定有一些草蛇灰線可以被我們找到
  • 歐盟出臺數字監管新草案 美科技巨頭被套上緊箍
    「全球許多司法管轄區都在努力應對新技術環境,並考慮是否要監管科技巨頭以及如何監管。歐洲已決定先行一步,成為數字平臺監管的先行者。」 ]  歐盟兩項重磅科技巨頭監管草案終於揭開面紗。  當地時間15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頒布《數字服務法》(DSA)和《數字市場法》(DMA)這兩項反壟斷監管草案,被視為歐盟20年來首次對網際網路規則的全面改革。
  • 歐盟給美科技巨頭套上「緊箍咒」:捍衛數字主權 出臺兩部數字法案
    外媒普遍認為,這兩部數字法案直接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公司,旨在進一步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市場行為,規範歐盟數字市場秩序。歐盟與美國的數字稅之爭持續已久,從此前法國、英國等國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數字稅,到如今歐盟出臺法案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歐洲國家對美國科技巨頭念起「緊箍咒」,歐美間數字競爭日漸焦灼。
  • 外媒:歐盟擬立法嚴格監管數字平臺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導外媒稱,歐盟近日公布了讓網際網路恢復秩序的計劃,以對數字領域巨頭的種種濫權行徑進行有效監管。據法國《世界報》12月15日的一篇文章稱,負責內部市場的歐盟委員蒂埃裡·布雷東當地時間周二強調,「網際網路不能還處於『遙遠的西部』狀態」。
  • 歐盟推出新數字法案,會是一場「鋤強扶弱」的數字監管變革嗎?
    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封印了物理場景,線上網際網路業務都出現爆發式增長,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也同樣迎來歷史的高點。而到了下半年,美國、中國、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則先後展開對網際網路巨頭壟斷經營的調查。中美兩國不約而同地加強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壟斷審查和監管,其實都指向一個根本性的事實:網際網路的數字產品和服務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力已經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了。而歐洲對網際網路巨頭的監管就更加嚴苛了。
  • 歐盟數字新法案即將出臺,給美科技巨頭再施「緊箍咒」
    山雨欲來風滿樓,美國科技巨頭們在歐洲即將面對新法律《數字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和《數字服務法案》(Digital Services Act)規定的監管。歐盟的網絡數字市場一直處於亞馬遜和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等規模龐大的網絡公司壟斷之中,因此這些科技巨頭多年來一直受到歐盟監管部門的指責。歐盟監管機構官員表示,為了成功地打破少數幾家科技巨頭對歐盟市場數字生態系統的長期壟斷,歐盟需要出臺新的監管工具。
  • 歐盟兩項法案直指美科技巨頭
    歐盟兩項法案直指美科技巨頭  □ 本報記者 陳潤澤  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法案》及《數字市場法案》草案,這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有分析指出,歐盟這兩項法案旨在進一步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反競爭行為,規範歐盟數字市場秩序。
  • 歐盟兩項數字法案被指針對美國巨頭,歐美會否爆發數字貿易戰?--上觀
    近來,法國等多國還宣布要對美國巨頭徵收數字稅,就連美國的「小弟」加拿大也獅子大開口。儘管擔憂美國可能會對這些監管措施實施報復,但歐盟仍堅決出臺兩項法案。德國《世界報》15日引述歐盟主管內部市場的委員蒂埃裡的話稱:「這關係到歐盟的價值觀,也關係到歐盟數字經濟的未來。」
  • 歐盟步步緊逼 歐美數字競爭日趨激烈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周武英)多年來,美國科技巨頭始終處於反壟斷調查和處罰的風口浪尖之上。近日,歐盟和美國等又步步緊逼,尋求加大對美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力度,且態度更為強硬。分析人士認為,各國在數字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或將使歐美乃至全球貿易前景更趨複雜。反壟斷頻頻發力在剛剛過去的一周,外媒關於歐盟加緊對科技巨頭監管方面的消息十分頻密。
  • 歐盟公布兩部數字法案 旨在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市場行為
    歐盟委員會15日公布兩部新的數字法案,旨在進一步限制美國科技巨頭的市場行為,規範歐盟數字市場秩序。 歐盟於今年2月啟動《數字服務法》和《數字市場法》立法工作,並於6月開始向全球公開徵詢意見。兩部法案中《數字服務法》備受外界關注,因其更多地直接關係到普通消費者,該法案側重社會責任領域,旨在加強網絡平臺在處理虛假信息、恐怖主義、仇恨言論等非法內容以及假冒偽劣產品方面的責任,即科技企業須對用戶在其平臺上發布的內容負責,有義務第一時間刪除不合規的信息內容。
  • 環球深觀察丨歐盟再出重拳 成了「靶子」的美國科技巨頭冤嗎?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數字市場法案》和《數字服務法案》兩部數字法草案。這是歐盟近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被路透社稱為「全球範圍內最重要的監管措施」。儘管歐盟方面並未列出「看門人」公司的名單,但《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文章認為,新法案劍指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科技巨頭的意味顯而易見。因為根據法案內容,主要監管對象是擁有超過歐盟人口10%即4500萬用戶的大型在線平臺,而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公司寥寥無幾。
  • 圍剿科技巨頭!歐、美、英、中在行動……
    如今,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GAFA)等公司成為各國反壟斷訴訟中的「座上賓」,《謝爾曼法》依舊在發揮著力量,而歐盟、英國、日本等國也開始揮起自己的監管大棒,平臺治理和反壟斷正成為全球性的趨勢。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了《數字服務法》(DSA)和《數字市場法》(DMA)草案,這是兩項針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法案,被認為是歐盟20年來首次在數字領域的重大立法,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和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兩項數字法案各有側重 進一步限制美科技巨頭
    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有的法律在數字時代對存在壟斷及反競爭行為的強勢科技企業已無法進行有效監管,並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此次公布的兩項法案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並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分析指出,歐盟兩部數字監管法案的矛頭直指亞馬遜、蘋果、臉書和谷歌等大型科技企業。
  • 美科技巨頭攤上事了,被歐盟「圍攻」
    導讀:近日,歐盟頒布了一項近20年來從未在數字領域出現過的《數字服務法案》與《數字市場法案》。據路透社有關消息,這兩部法案的目的是為了限制美國科技巨頭在歐盟所存在反競爭行為,是對歐盟數字市場的再一次規整。
  • 歐盟立法強化數字監管 在線平臺須承擔起對非法內容審查義務
    輿論普遍認為,符合這些標準的正是谷歌、蘋果、亞馬遜、臉書等美國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根據歐盟此前發布的內部評估報告,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採取了設置不公平合約條款、收取過多佣金、在平臺上優待自營產品等行為,有違公平準則。對此,法案設置了一系列嚴格的監管規則,違規者將面臨最高達年營業額10%的罰款,甚至被完全禁止進入歐盟市場。
  • 歐盟的數字法案,對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影響幾何?
    文 | 陶短房當地時間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和數字市場法案的草案。這被認為是正式啟動對境外尤其是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強化監管的標誌性事件。但時過境遷,16年後的今天,全球網際網路巨頭——包括蘋果、Facebook、谷歌、亞馬遜等在內的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經常利用自己在市場的優勢地位,採用諸如通過惡意併購消除潛在市場競爭對手、藉助市場壟斷地位搜集用戶個人信息等手段,從而令對手難以與之競爭。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還利用歐美間稅率及監管的差異,見縫插針,規避稅收,牟取暴利。
  • 科技巨頭回應全球反壟斷 蘋果Facebook互相指責
    當地時間周二,歐盟正式出臺了《數字服務法案》,這是代表27個成員國的集團出臺的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針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措施。由於對用戶隱私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擔憂,科技巨頭正在全球面臨空前規模的審查。根據歐盟出臺的最新法案,大型科技公司如果違反了相關規定,那麼懲罰力度將高達其全年收入的10%。對於史上最嚴厲的新規,科技巨頭予以回應。谷歌公司警告稱,新的規則可能會打擊創新和增長。該公司政府事務和公共政策副總裁Karan Bhatia表示:「我們擔心這一規定具有針對性,並且會使得一些被開發用於支持歐洲小型企業的新產品推出變得更加困難。」
  • 限制美國科技巨頭,歐盟出臺「史上最嚴」監管法案,不遵守或面臨年...
    歐盟公布「史上最嚴」數字監管法案 12月15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的草案,這是歐盟20年來在數字領域的首次重大立法,旨在釐清數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和遏制大型網絡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 歐美為何急著嚴管「濫權的數字巨頭」?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丁會 青木】為強化內容監管、維護自由競爭,歐盟15日公布了草擬的規範有關數字服務的重要法案——《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這兩項法案被認為是直接針對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美國矽谷巨頭。
  • 歐盟要開徵「連結稅」!成為矽谷科技巨頭真正的監管者
    伴隨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就新版權法達成改革決議,美國科技巨頭抵抗歐盟對數字版權監管兩年多的抗爭正式宣告失敗。目前,該新版權法還需在5月歐洲議會選舉前,經過歐洲理事會和立法機構的正式批准方能生效,而由於美國本土在這方面立法緩慢,由此歐委會將成為矽谷巨頭真正的監管者。前述規定在實施後恐重創谷歌等搜尋引擎和內容類平臺,直接挑戰他們的商業模式。谷歌方面此前曾表示,這一新版權法「改變了我們認知中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