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國內首艘萬噸級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雙燃料貨櫃船「湘水運26」輪,在洋山港海事局交管中心的遠程監控下,安全靠泊洋山港盛東貨櫃碼頭1泊位。
為保障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雙燃料船舶航行作業安全,海事執法人員第一時間登輪開展檢查,重點對船舶的燃料供應系統、緊急切斷系統等關鍵設備以及船員對LNG動力系統的操作能力進行詳細檢查,同時向船方介紹了洋山港區的水域情況和航行注意事項,提醒船方規範操作船舶燃料動力設備,加強燃料圍護系統的保養,落實相關安全要求和主體責任。
據悉,「湘水運26」輪總長118.9米,載重噸10289噸,單次最多可裝載653標箱,採用新型雙燃料(LNG/柴油)發動機,LNG總體替代率達75%,航行期間可減少85%的氮氧化物、99%的硫氧化物與顆粒物排放,具備低排放、低能耗等特點。該輪本航次裝載502標箱貨物,12月10日從湖南城陵磯新港起航,順江而下,期間掛靠武漢陽邏等港口,於12月17日抵達洋山港。
液化天然氣(LNG)作為船舶燃料在碳排放和氮排放的降低方面優勢明顯,且幾乎沒有硫和顆粒物的排放。船舶採用柴油、LNG雙燃料動力後, 柴油的平均替代率達到60%-70%,可實現硫氧化合物減排85%-90%,二氧化碳減排15%-20%,同時噪聲汙染、煙塵、廢油水排放也大大降低,是理想的船舶動力替代燃料,將發揮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等多重功效,為江海直達航運綠色發展提供新動能。
但雙燃料(LNG/柴油)船舶由於其特殊的燃料供應系統,在船舶布置設計、材料管路、消防通風以及人員操作等方面的要求均與其他船舶不同,除了存在傳統的安全風險外,還面臨特有的低溫損害、火災爆炸和洩漏等風險隱患。
針對轄區不斷出現的新型船舶,洋山港海事局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對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相關法規要求和潛在風險進行探索研究,編寫《LNG燃料動力船安全監督檢查指南》,緊緊圍繞船舶新業態發展,科學制定配套檢查方案,從而切實保障船舶和港口的安全高效運營。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