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85歲當道士,一念之差錯過仙緣

2020-12-22 勤志服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唐詩現代人都很熟悉。其作者為盛唐時的大詩人賀知章。

賀知章是浙江紹興人,他年少成名,擔任過太子侍讀等官職。太子即皇帝唐玄宗的兒子,後來的唐肅宗。作為侍讀官,賀知章無疑等同於太子的老師。因此賀知章的仕途較平坦,後來還擔任了秘書監這樣的高官。這比起自詡「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要順利得多。

李白的外號「謫仙人」正是賀知章崇敬地奉上。對待這個年輕後輩,賀知章青眼有加。他和李白同屬一個號稱為「仙宗十友」的小圈子。仙宗十友之中,還有道教茅山宗的祖師司馬承禎--這是唐朝的三朝帝師,中國道教史上宗師級人物。

有這樣的朋友,想來賀知章很早就萌生了要當道士的想法。無獨有偶,詩仙李白同樣做了道士。這裡且不說他,只說賀知章。賀知章在朝中深得皇帝寵信,那時候也沒有到點退休一說。因此直到85歲的時候,賀知章實在幹不動了,才向皇帝申請退休。

這時候的賀知章身體和精力都已經不濟,他在向皇帝申請退休時還提出了另一個要求:求度為道士,將自家的府第舍為道觀。道教是唐朝的國教,皇帝自認太上老君為皇族的始祖。唐玄宗更是道教發展的強力推動者。看到老臣的請求,唐玄宗多半說了句:「朕很欣慰」。

這當然是揣測之詞。不過唐玄宗御製了《送賀知章詩》,又親自題寫了道觀名:千秋觀。並將賀知章老家紹興鑑湖中剡川部分劃出,改稱為鏡湖,一併賜給賀知章。有千秋道觀有鏡湖春水,可謂相得益彰。從這些恩典中,看得出唐玄宗的欣喜之情。

回到家鄉的時候賀知章年紀已大。幾十年宦海相隔,家鄉已經顯得那麼陌生。「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個「笑問」,比「哭號」更慘一些。雖然上了年歲,賀知章當道士卻是認真的。

當道士的終極目的為啥?答案是修仙。賀知章當道士這一年,茅山派祖師司馬承禎已經羽化近十年。想要修仙,卻不得修持之法。這是普通修煉人的煩惱,也是賀知章的煩惱。正當賀知章為此煩惱的時候,有人向他介紹:有個賣藥的王老先生,年歲雖大卻爽朗如孩童,看上去是一位修道高人。

賀知章聞言大喜,帶上一顆大明珠作為禮物,興衝衝去拜會王老。兩人在街上攀談了一會,賀知章也沒覺得這個王老先生有什麼高明之處。正好這時有個賣餅的人走了過來。王老先生隨手用大明珠換了一個大餅。賣餅的人愣住了,傻傻地將珠子託在手上,眼睛都直了。

賀知章也怔了一下,臉上不由得露出不舍和不高興的神態。一顆大明珠能換一輩子都吃不完的餅,莫不這王老先生是個傻子?賀知章非常不爽的神情,都被王老看在眼裡。王老先生默默地將餅退還,同時將明珠遞還給賀知章,遺憾地說,「您老慳吝之心未除,不適宜修道。」賀知章一聽這話,馬上醒悟這來:這只是一次試探。他後悔不已,可是來不及了。

仙緣在一念之間錯過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不久之後,賀知章便去世了。過了幾年,當初的學生--太子即位當了皇帝,還專門寫詔書追封賀知章呢。

相關焦點

  • 賀知章:道德功業完善的詩人,極盡榮寵,功成名遂身退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他已經79歲,改官為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4、金龜換酒——與李白成為忘年交公元742年,賀知章已83歲高齡;李白41歲,來長安謀取功名。6、榮歸鄉裡,功成身退當他八十五歲的時候,臥病數日。人年紀大了,往往都希望落葉歸根。他病好後,上書請求剃度為道士,並回歸故裡,唐玄宗同意了。他請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皇帝詔書把鏡湖賜給他。辭京日,唐玄宗親自率領皇太子和文武百官來到長安東南門(長安城東南門青色,故又稱青門)餞別,並寫了贈別詩送給他。
  • 賀知章86歲寫了一首詩,簡單直白,卻直戳遊子淚點
    賀知章直到86歲,突然想家,就向皇帝遞交了辭呈,要說,86歲,也確實應該退休了。賀老先生的情感來得突然,是那種潛藏後突然湧出來的那種,是潛意識,」天寶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裡,舍本鄉宅為觀。「這不知是什麼梗,有些神秘主義。回鄉後,他閒坐門裡,擔風攬月,靜下來的時候,對人世進行了總結,寫了兩首《回鄉偶書》,也稱《回鄉偶卷》。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賀知章《詠柳》
    賀知章生於貞觀之治(627一649年)後的第十年659年,大唐經濟繁榮,朝廷內外一片生機勃勃,度過了整個"開元盛世"(712一741)這一大唐最繁榮的時期,85歲告老還鄉,744年在家鄉逝世。大唐因「安史之亂」(755-763年)而走向衰落時候,賀知章已經不在人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讓孩子愛上古詩詞:修真的賀知章,與李白是酒友,皇帝親自賜名
    賀知章其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 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 19 首。賀知章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
  • 賀知章:初心永終守,山河念故人
    君臨天下三十餘載的唐玄宗收到老人的辭職報告後,望著他佝僂的身姿,滿頭的銀髮,以及滿臉堅定的憔悴面容,終於勉強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讓太子李嶼組織百官設宴,為他已經86歲的老師賀知章送行
  • 唐傳奇中的道士形象
    盧照鄰、王勃、賀知章、李白、張籍、李益和李商隱等唐代詩人都曾慕道、訪道、入道,並為此寫下不少詩篇。其餘被道教思想浸潤、或筆下涉及道教的唐代文人更是數不勝數。作為唐傳奇主要創作群體的文人士子,自然將道教的影響帶進了他們的小說中。      道教本身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並且擁有較為完備的修煉方法和神仙譜系,故唐傳奇可以直接從中擷取素材。
  • 莫逆之交——李白與賀知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目空一切,才華橫溢的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子,楊貴妃為他研磨,在玄宗皇帝面前可以大醉如泥,面對權貴,如此不屑,但是在忘年之交賀知章的面前卻低調、含蓄、內斂。「金龜換酒處 ,卻憶淚沾巾」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就是從「金龜換酒」開始,賀知章比李白大11歲,當李白45歲的時候他來到都城長安求職,可是滿身才華卻無人賞識,大喝悶酒,酒醉大酣之際,老狀元賀知章登門求見要看李白的詩,當他看到李白剛寫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時欣喜若狂,大讚李白的詩宛如是天上的神仙所作,於是就給李白起了一個稱號「謫仙人」。
  • 仙緣:出馬仙弟子的仙緣是怎麼來的?
    ▇ 仙道貴生 ▇天道無親  常遇善人公眾號:守微閣很多弟子都被人告知有仙緣,但是仙緣何來這個問題, 告知者通常的解釋不能讓人滿意。以筆者為例,沒有任何弟子給筆者的答覆是正確的。追溯自家祖先,在已知(150年)範圍內,筆者家族沒有一個人是出馬、出黑弟子,家族從未供過保家堂,仙緣何來?
  • 賀知章用一生寫下的悲劇,「少小離家老大回」,你真的讀懂了嗎?
    八十六歲告老還鄉,旋逝。屬於盛唐前期詩人,又是著名書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現僅存二十首。世人皆知賀知章的文採,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賀知章的書法。他是一個書法家,草書寫得特別好,和「草聖」張旭經常在一起切磋書法,世人稱張旭為「書癲」,他被人稱為「書狂」。賀知章的書法代表作品就是其代表作草書「孝經」。
  • 賀知章86歲時,寫下一首家喻戶曉的詩,道出了久別故鄉的心酸
    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給自己起個綽號「四明狂人」,聽起來有些自大,但實際上他有驕傲的資本。在那個著名詩人云集的唐代,賀知章的才華和名望不容小覷。儘管一些才華橫溢的才子在寫詩都寫得很好,但他們不擅長科舉考試,仕途也因此受到壓抑。賀知章不一樣。科舉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
  • 《回鄉偶書二首》,這組流傳千古的名詩,是賀知章落葉歸根的情懷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86歲高齡的時候,還寫了一組流傳千年的經典詩歌,也就是《回鄉偶書二首》,其一還是無數人小時候的啟蒙唐詩。可見哪怕人都老得精神恍惚了,也不能阻擋一個詩人對詩歌的熱情,更不能阻擋他源源不斷的才思。賀知章寫完這組詩不久之後,就去世了,足見當時的他有多蒼老了。
  • 「少小離家老大回」,86歲的賀知章重返故鄉,已是落葉歸根時
    不過賀知章也有自己的考量,有人選擇抱著金大腿平步青雲,也有人選擇腳踏實地默默無聞,賀知章就是後者,雖然過於穩定,但幸運也就幸運在穩定上。當別人追名逐利不幸付出生命代價的時候,賀知章還能夠一盅小酒笑撫春風,這麼說來賀知章的選擇也並非沒有道理的。
  • 仙緣問題:自身怎麼去判別,到底帶不帶仙緣!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這是一些經歷和認真去悟去思考得出的結論,有仙緣是躲不掉的緣分,沒有仙緣隨便套症狀會套上不是自己的緣分,所以先確定自己是不是有仙緣,在確定自身的仙緣是什麼緣分是特別重要的!11自己也遇見過很多次有人說自己帶有仙緣,結識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帶有這方面緣分的人!12經常性衝撞到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尤其是在清明節和七月和十月這三個月!
  • 少小離家老大回——漂泊半生,八十多歲的賀知章終於踏上了回鄉路
    唐天寶三年,百官列陣,玄宗寫詩相贈,竟是為86歲的賀知章餞行。36歲離開家鄉,賀知章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去,竟是50年。證聖元年,賀知章進京趕考,高中狀元,此後人生一路開掛。從武則天到李隆基執政,縱使風雲變幻,賀知章卻未受影響,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
  • 李白和李泌 都是唐朝的道士和隱士 誰的結局更好 說明情商很重要
    他是道士,看他的裝束就知道了,他喜歡隱居修道,常常隱居在終南山,但是只要皇帝一紙召令,立刻道士下山。李泌的智商顯然沒有李白高,他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章,最有名的是那首《長歌行》……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智商怎麼能跟李白比呢,李白比他大20歲,李白出道的時候,他還穿開襠褲呢。
  • 《詩狂賀知章》開機 重現詩人賀知章波瀾人生
    7月15日,浙東唐詩之路源起地系列文藝作品《詩狂賀知章
  • 仙緣和鬼堂
    很多弟子都被人告知有仙緣,但是仙緣何來這個問題,告知者通常的解釋不能讓人滿意。
  • 「異類」詩人賀知章:一舉成名衣錦還鄉,一生從未遇到坎坷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低下,古人的壽命都不是很長,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盛唐時期就有著壽命很高的詩人,像唐代大曆年間的詩人李益,他一生就活到了八十多歲,但是在唐朝詩人中壽命最久的是賀知章,活到了八十六歲。
  • 86歲的賀知章寫下的這首詩,僅短短4句,千年來卻打動了無數人!
    而這其中,以賀知章為代表的久居他鄉的詩人就為我們留下了兩篇回鄉之後發自肺腑的緬懷之作:《回鄉偶書二首》。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其中一篇,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篇:《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出道弟子如何正確對待仙緣症狀
    仙緣症狀是帶仙弟子特有的,但是由於個人經歷不同緣份不同其外在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箇中苦辣酸甜只有弟子本人最清楚。 客觀來看帶仙弟子在沒有出頭之前,即得益於身後老仙好多甚至有時會救弟子的生命,而同時仙緣不順也會給弟子帶來諸多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