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臨海的三大進士家族:秦、金、王

2020-12-14 司馬j

寫在開篇:在前幾天查找秦鳴雷的相關資料的時候,根據某百科資料顯示,秦鳴雷曾做主考官擔任嘉靖四十四年的會試主考官,錄取了後來的首輔王錫爵等。但是資料中提及的了王錫爵,卻沒有提到當時狀元也是後來的首輔申時行,這個資料就是有問題的,查證之後發現王錫爵等人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當時狀元還叫徐時行,他是考上狀元之後才皇帝申請改回原姓的,主考官是袁煒。嘉靖四十四年的時候之主考官是首輔高拱,臨海在這一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進士。然後發現其中三家非常有意思。

自廣文博士滎陽鄭氏,被唐玄宗稱為「詩書畫三絕「鄭虔被貶來到臨海之後,臨海文教開始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臨海一共擁有進士358人:宋代217人,元代7人,明代125人,清代9人。明朝中期臨海科舉達到了一個高峰,嘉靖二十九一科就出了6個進士,其中核心就是三個家族就出現了14個進士,其中一個還是狀元。他們分別是秦文、秦武、秦禮三兄弟和他們後代秦文兒子秦鳴夏、秦武兒子秦鳴雷(秦文養大);金家是金賁亨,以及兒子金立敬,金立相,金立愛;王家王宗沐,兒子王士崧、士琦、士昌,侄子王士性(父喪,由王宗沫養大)。王家之前在明朝已經出了三個進士是王宗沐的高祖王穩,祖父王景。這三家在百年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同鄉同學再加上姻親已經是捆綁在一起了。

在學術上三代都有相對穩定的承繼關係,秦文帶出了金賁亨,金賁亨教授了秦鳴雷、王宗沐,然後秦鳴雷之後在臨海二十年,又帶出下一批進士。其中金賁亨成就最高被稱為理學家,繼承宋代的程氏理學,是當時台州儒學的執牛耳者,《四庫全書》收入了他的《臺學源考》和《道南錄》,《臺學源考》記錄了從徐中行到方孝孺等台州籍貫大儒學術發展歷程。

理學家金賁亨

在官職上秦家走的翰林編修一直處於中央,王家是地方任職一把手,軍政一把抓,金家走提學督學教育一路,三家互補。金賁亨曾在江西福建任職,重修白鹿洞講學,在王宗沐到江西任職也重修了白鹿洞。金立敬也曾擔任福建提學。王宗沐曾擔巡撫宣大一線,後來王士琦也到宣大轉了一圈。這幾家當中最後職位或者歷史價值最高的應該是王士琦了,這也是現在這幾家當中最有名的,在日本入侵朝鮮的時候,他帶著劉挺和兩萬人入朝,是當時朝鮮作戰中文職最高者之一。

在政治上最簡單了,期初因為反嚴嵩走到一起,團聚在上海人徐階門下,後來在徐階兩個學生高拱和張居正當中,選擇了更親近的高拱,成為反張居正一系列。最有意思的是秦鳴雷,當中張居正的學生萬曆上臺,張居正當上首輔之後的第二年(實際不過半年),也就是萬曆元年的正月十九,才開始開衙辦公沒多久,就被罵「只顧嗜酒,不顧廉節」直接回了老家,而金立敬根據《金存庵集》記載「九年京察,入朝面斥江陵挾私報復,即日上疏乞休。結廬龍固山,閉門著書,偕秦鳴雷、應大猷、何寬、王宗沐、吳時來諸子修香山洛社故事。撫按疏薦,終不起。萬曆十九年卒於家。」比張居正早死了一年。而王士性也在科舉當中罵張居正作弊錄取了他自己的兒子。

為什麼這三家都會是反張居正的呢?看當時政策就知道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觸及了原本士紳的根本利益,作為大地主的代表怎麼會贊同呢,同時他們又是徐階高拱一系列的中堅官員。比如王宗沐、金立敬平時往來的都是,比如後其中愛寫「瞎唐詩」的李攀龍、王世貞等人,全部都是地主鄉紳階級,從來沒有背叛自己利益的階級這個決定了他們的政治取向。以致後來評述金立敬「其沾染七子之習,詩終不免膚熟,文嫌疲沓,臺之先賢高步闊論、精見獨出之風已漸失矣。臺之文風數變,自立敬而後,大都難追比前賢名家。」意思就是說他和後七子那些人相交久了,沾上文風膚淺浮誇,拖沓疲軟。導致台州文風大變,在他之後就沒有比追的上古人了。

而姻親就更複雜了,有記載的是王宗沐的女兒嫁給了金立敬的兒子,王士性娶的是金家的女兒,秦家和王家也是幾代結親。

這三大家族在台州、在臨海聯結在一起,在早期其實都是已經被發覺,在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的鐵桿譚綸就當上了台州知府,另外的軍事鐵桿戚繼光就受到張居正舉薦當時浙江都指揮使,兩年後負責寧波紹興台州事,和譚綸一起主持抗倭。而當張居正倒臺之後,王家就出了王士琦、王世昌兩大巡撫。

王士琦墓

三大家族後人在臨海綿延至今,在臨海各處還有當初他們的痕跡,比如秦鳴雷的狀元第,王士琦墓,還有大量他們的碑刻書畫傳世等。

相關焦點

  • 明朝曾氏家族進士名錄
    長按關注世界曾氏宗親了解更多文/曾昭演宗長根據明清朝進士題名碑記石刻、《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整理而成,共131名。下一步將考證所錄進士隸屬房系以及衍徙淵源,請知情宗親提供資料。或在文章最下方留言!曾玉,湖南永州,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年),三甲61名。
  • 宋朝「學霸」方姓最多 莆田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
    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於河南一帶,默默無聞。直到西漢末年,他們逐漸東遷,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時,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們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 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威武!
    今年3月,全球方氏後人齊聚禹州方氏祠堂祭祖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於河南一帶,默默無聞。直到西漢末年,他們逐漸東遷,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時,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們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
  • 臨海周氏支派:之叔道公--逢行公祖系
    臨海周氏支派:之叔道公--逢行公祖系 叔道公--逢行公祖系是臨海周氏較大支派之一,其後裔分布較廣,後代子孫支衍在市區有牌門周、虎龍街、城隍街、三臺坊等地,還有西鄉下峙、荷蓮地、三君王、大路周,裡田山、後山,東鄉燕頭、日山後、大坑、后庄、下洋周、大田橋等地。史上一直瓜瓞綿綿,人丁興旺,英才輩出。
  • 唐山董氏家族,得到過明朝清朝九位皇帝的封誥
    河青新聞網訊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唐山豐南的董氏家族的故事。董氏家族是明清時期在唐山地域範圍內的著名家族。
  •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
    嘉靖皇帝是明朝開國以來的第11位帝王,在這之前,明朝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使得各方領域都發展的趨於穩定,特別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一下子冒出了許多頂級人才,這些才子多數是經過寒窗苦讀十餘載,才考得功名。所以嘉靖時期的狀元、進士、榜眼、探花、秀才等人才非常之多。
  • 歐陽家族進士名錄
    歐陽家族進士名錄唐朝五代篇歐陽稚,字子琟,長沙人,開元十八年(730)登進士第,湖南第一位進士,官至商州刺史。  歐陽戩,吉州安福縣人,崇寧二年(1103)進士。 歐陽子槐,郴州宜章縣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累拜參知政事。 歐陽珣,字全美,吉州廬陵縣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乙科,授忠州教授,以朝請郎、將作監丞使金,遇害, 歐陽識,吉州安福縣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
  • 萊陽明清時期「五大世家」
    抗日戰爭時期,趙疃是地雷戰的主戰場,湧現出了全國民兵英雄趙守福。明朝天啟乙丑(1625年)、崇禎庚辰(1640年)宋應亨、宋璜父子分別考中進士,宋琬家族的科舉成就遂成為宋氏家族及萊陽科舉史上的佳話。明朝末年宋繼澄兄弟兩家四人考中進士,移居萊陽城裡。宋繼澄父子三人考中舉人,移居今山前店鎮萬柳村。之後這一家族科名、文名、仕宦不絕如縷。左氏世家,家族以「忠貞」傳家。 始祖左原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由章丘縣左家道口遷至萊陽城裡居住。家族繁衍遍及今萊陽、萊西、平度、遼寧鐵嶺、開原等地。
  • 金氏家族簡介
    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之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今浙江地區的金姓人家,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源流一出自少昊金天氏。
  • 明朝開國第一考 120名進士中居然有一個歪果仁
    明朝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有一個章節叫《開國第一科》,簡單介紹了明朝開國第一考的情況。 必須加大後備幹部的培養和選拔,於是,洪武四年,明朝開國後的第一次科考拉開了帷幕。
  • 大府井村:航拍明秦愍王朱樉墓
    在西安市長安區東南,少陵塬、鴻固塬和鳳棲塬上,分布著明朝13代秦藩王的家族墓地。
  • 中國主要朝代的國號來源:明朝的國號的確來源于波斯明教
    在商朝時期,周人在關中地區經營農業,他們推行了比較規範的井田制,商朝人看到後,就稱為周人。「周」在甲骨文中就如同井田的形狀,代表齊整的農田。秦朝的名字源於秦邑。西周時期,東夷嬴姓中的一支遷徙到了關中一帶。周孝王時,嬴姓首領非子因養馬有功而受封,附庸「秦」邑。於是他們就開始被稱為「秦人」,東周初期,被封為秦國。
  • 進士梁必強與海南梁氏家族
    進士梁必強與海南梁氏家族(馮汝常 / 文)正如「一個民族及文明的誕生,都曾歷經千萬年的沉澱與衍化,但它的消失,有時卻僅僅只需要歷史的一瞬,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更短的時間。」(郭小冬《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所言,文明的誕生需要歷史的積澱,而消失卻只需要歷史的「一瞬」。
  • 【方志四川•人物】袁露 ‖ 長寧縣17歲進士侯啟忠
    鳳凰,百鳥之王,頭頂華冠,羽披百眼,後來引申為有聖德的人;雛鳳更是以鳳的幼鳥,比喻才華橫溢的年輕人。鳳凰山和鳳凰嶺的得名,很可能是因為17歲的進士侯啟忠。東漢末年,長寧縣雙河鎮北門之下發現了鹽脈。唐代建城以後,朝廷為了牢牢掌控鹽業經濟命脈,加大對這一區域的開發,江蘇、浙江、福建等來自全國各省的官員和各行各業的建設者開始源源不斷地奔赴長寧。
  • 《太古神王》竟然和《青雲志》神似,秦問天簡直就是「張小凡」?
    《太古神王》竟然和《青雲志》神似,秦問天簡直就是「張小凡」? 近段時間,《太古神王》這部電視劇正在火熱播出,改編於淨無痕的同名小說《太古神王》,主要角色是秦問天,身份為太古時期羿王朝四大家族之一的秦氏家族之養子,講述了他經歷了各種磨難與情感糾紛之後,輔佐太子成功重振羿國的故事。
  • 金氏家族總譜(2021更新)
    2、源於匈奴族,出自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屬於帝王賜姓為氏。3、源於改姓,出自五代時期吳越國劉氏一族,屬於因諡改姓為氏。4、相傳古有金國,國人以金為氏,伏羲臣金堤為其後(見《姓考》)。5、賜姓而來。明代蒙古王子也先土幹,元人額森圖克、阿爾哈特實哩等受賜金姓;清乾隆帝賜臺灣土著七姓有金姓。6、改姓或其他。
  • 戰國時期的楚才秦用
    秦楚兩國從春秋時期就經常進行政治聯姻,史書記載3次,兩次是楚國國君娶秦國公主,一次不詳。戰國時期,這種聯姻格局出現變化,秦國國王多娶楚國貴族女子。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楚人在秦國發跡呢?1號人物:甘茂甘茂人物像甘茂是戰國時期楚國下蔡人(今天的安徽潁上甘羅鄉),戰國中期秦國名將,曾擔任秦國左丞相。學習過諸子百家,由張儀、樗裡疾引薦給秦惠文王。
  • 【汪氏】家族簡介
    十二世紀末,淨州以北的邊牆建成,汪古部主攝叔、阿刺兀思剔吉忽裡兄弟相繼為金朝守邊,稱北平王。《遼史》、《金史》、《元史》以及《李朝實錄》等書中,都記載有不少女真姓,多為多音節的姓,女真人進入中原地區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開始將女真語姓改為漢字姓,這其中就有將古裡申氏、汪古氏等改為漢」族汪姓的。《續通志·氏族略》載:元時翁觀,即汪古,亦作黃摑、雍古部人以汪為氏。元代汪世顯家族就是汪古部落之汪姓。
  • 金姓族譜
    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還有一系金氏是由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 家族徵文 | 周朝時期的鞏伯家族
    鞏氏家族徵文活動參賽作品精選之07周朝時期的鞏伯家族一一《鞏氏溯源》的讀書筆記讀了梅園先生的《鞏氏溯源》,深受啟發和教育。梅園先生在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典籍,佐證了周朝時期的主要歷史事件,鞏氏一族在歷史的變遷中經歷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的動蕩,一直堅毅不拔,巍然屹立。閒暇之餘,與族親們一起,懷著對先祖的無限崇敬,沿著先祖足跡,共同追憶歷史,願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