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家族進士名錄

2021-02-09 琢玉成軒

歐陽家族進士名錄

唐朝五代篇


歐陽稚,字子琟,長沙人,開元十八年(730)登進士第,湖南第一位進士,官至商州刺史。 

歐陽詹(755—800),字行周,泉州晉江人,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袞(800—875),字希甫,福建閩縣人,寶曆元年(825)登進士第,終侍御史。 

歐陽秬(795—844),字降之,泉州晉江人,唐文宗開成年間(836—840)進士及第。 

歐陽澥(820—885),字沙章,號潘湖,福建晉江人,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進士。(註:《唐登科記考》未列其人)。 

歐陽薰 ,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唐懿宗或唐僖宗朝進士(待考)。

 歐陽琳,字瑞卿,歐陽袞之子,福建閩縣人,鹹通七年(866)進士及第,又中宏詞科,授秘書省正字,累遷侍御史。

 歐陽玭,字沙寶,琳之弟,福建閩縣人,鹹通十年(869)進士及第,終書記。

 歐陽持,字化基,江西高安人,天復元年(900)進士及第。

 歐陽儀,字象之,歐陽修伯祖,南唐保太年間進士,官至屯田郎中。

兩宋篇


歐陽程,又名歐陽和,歐陽澤弟,道州營道(今寧遠)人,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 。

 歐陽正,廣東連州(今連縣)人,端拱元年(988)進士。

 歐陽回,福州長樂人,端拱元年(988)進士。

 歐陽載(959—1026),字則之,歐陽修堂叔,吉州廬陵縣(今吉安縣)人,淳化三年(992)進士,拜監察御史。

 歐陽澤,道州營道人,鹹平二年(999)進士,官至節度推官。

 歐陽觀(952—1010),一名德儀,字仲賓,吉州廬陵縣人,鹹平三年(1000)進士,終泰州判官,因歐陽修追贈崇國公。

 歐陽陟,廣西賀州人,鹹平三年進士。

 歐陽曄(958—1037),字日華,修叔父,吉州廬陵縣人,鹹平三年進士甲科,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

 歐陽穎(962—1034),字孝叔,吉州廬陵縣人,鹹平三年進士,仕至尚書職方郎中。

 歐陽豫,廣東連州人,鹹平三年進士,累官監察御史。

 歐陽冕,道州(今湖南道縣)人,鹹平5年(1002)壬寅科進士。

 歐陽企,廣東連州人,景德二年(1005)進士。

 歐陽哲,廣東連州人,景德二年(1005)進士。

 歐陽皋,廣東連州人,大中祥符元年(1008)進士。

 歐陽寅,吉州廬陵縣人,天聖五年(1027)進士。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廬陵縣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甲科,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

 歐陽乾曜,吉州廬陵縣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

 歐陽賓,字國華,臨江軍新喻縣(今新餘市)人,景祐元年(1034)以明經科登第,仕至員外郎。

 歐陽宗越,臨江軍清江縣(今江西樟樹市)人,慶曆六年(1046)進士。

 歐陽乾度,吉州廬陵縣人,慶曆六年(1046)丙戌年進士。

 歐陽願,興化軍莆田縣人,慶曆六年(一作皇祐元年)進士。

 歐陽成,臨江軍新喻縣人,嘉祐八年(1063)進士,歷官朝散郎、知信州。

 歐陽粲,吉州廬陵縣人,嘉祐八年(1063)進士,歷澶州通判。

 歐陽棐(1047—1113),字叔弼,修公三子,吉州廬陵縣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乙科,初授陳州節度推官,終朝奉大夫、直秘閣、知蔡州。

 歐陽震,吉州萬安縣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

 歐陽紳,漳州龍溪縣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

 歐陽伸,興化軍莆田縣人,熙寧六年(1073)諸科進士,官古田縣令。

 歐陽發(1040—1085),字伯和,修公長子,吉州廬陵縣人,神宗熙寧八年(1075)特賜進士出身,累遷大理丞、殿中丞。

 歐陽經,廣東連州人,熙寧九年(1076)進士,仕至朝散大夫、知封州。

 歐陽中立,吉州廬陵縣人,元豐二年(1079)進士。

 歐陽震,廣東連州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歷知興慶府(今廣東肇慶)。

 歐陽知晦,吉州安福縣人,元豐八年(1085)進士。

 歐陽吾,廣西柳州人,元祐三年(1088)進士。

 歐陽獻可,廣東連州人,元祐三年(1088)進士。

 歐陽天奉,臨江軍清江縣人,元祐六年(1091)進士。

 歐陽闢,字晦夫,疑為盛公後人,桂州(今桂林)靈川縣人,元祐六年(1091)進士,歷雷州石康縣令。

 歐陽光,廣東南雄州保昌縣(今南雄市)人,紹聖四年(1097)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榮,福州長樂縣人,紹聖四年(1097)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翼,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聖四年(1097)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言,字如愚,四川筠州(今宜賓市筠連縣)人,崇寧二年(1103)進士。

 歐陽琚,吉州安福縣人,崇寧二年(1103)進士。

 歐陽戩,吉州安福縣人,崇寧二年(1103)進士。

 歐陽子槐,郴州宜章縣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累拜參知政事。

 歐陽珣,字全美,吉州廬陵縣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乙科,

授忠州教授,以朝請郎、將作監丞使金,遇害,

 歐陽識,吉州安福縣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

 歐陽珏,南雄州保昌縣人,大觀三年(1109)第二甲進士。

 歐陽瑰,字光國,臨江軍新喻縣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復中宏詞科,為太學博士。

 歐陽方,廣西柳州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遷善,衡州衡陽縣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盼,歐陽伸之子,興化軍莆田縣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燾,廣南西路(廣西)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琛,吉州萬安縣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然,臨江軍清江縣人,政和二年(1112)進士。

 歐陽表,臨江軍新喻縣人,宣和三年(1121)進士。

 歐陽孝儀,吉州萬安縣人,宣和六年(1124)進士。

 歐陽言,字鳴道,道州營道人,建炎二年(南宋高宗1128年)進士,

歷知遷江縣,仕至員外郎。

 歐陽穎士,建州鷗寧縣(今南平建鷗市)人,建炎二年(南宋高宗1128年)進士。

 歐陽敷言,南雄州保昌縣人,建炎二年(南宋高宗1128年)進士。

 歐陽方,伸子,興化州莆田縣人,建炎二年(南宋高宗1128年)準敕文推恩,附特奏名進士第,授桂陽縣尉。

 歐陽曄,興化軍莆田縣人,建炎二年(南宋高宗1128年)特奏名進士第,紹興間任惠安知縣。

 歐陽佑,廣東連州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

 歐陽庠,臨江軍新喻縣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

 歐陽清卿,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終建寧府府學教授。

 歐陽三英,南雄州保昌縣人,紹興五(1135)年特奏名登進士第,

歷邵州文學。

 歐陽亶,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五(1135)年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迪,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八年(1138)進士,歷監潭州南嶽廟。

 歐陽充,字彥美,吉州廬陵縣人,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終官宣教郎。

 歐陽孚,廣東連州人,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

 歐陽皤然,字達可,歐陽萬公13世孫、歐陽鄠公8世孫,吉州安福縣人,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終攸縣丞。

 歐陽元亨,汀州長汀縣人,紹興十二年(1142)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柄,循州龍川縣(今河源龍川縣)人,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累遷容州(今廣東普寧市)通判。

 歐陽文起,字景蘇,臨江軍新喻縣人,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第四甲第68人。

 歐陽愨,漳州龍溪縣人,紹興十八年(1148)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椿,字永年,袁州分宜(今新餘市分宜縣)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以奉議郎致仕。

 歐陽旦,汀州長汀縣人,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終知蒼梧縣(今廣西梧州市)。

 歐陽汝從,臨江軍清江縣人,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

 歐陽渭卿,興化軍莆田縣人,紹興三十年(1160)特奏名進士。

 歐陽杲,吉州永新縣人,隆興元年(1163)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寅卿,興化軍莆田縣人,乾道五年(1169)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樸,字全真,臨江軍新喻縣人,乾道八年(1172)進士,歷知衡陽縣。

 歐陽光祖,字慶嗣,建寧府崇安縣(今武夷山市)人,乾道八年(1172)進士,仕至江西路轉運使幹辦公事。

 歐陽昌邦,臨江軍新喻縣人,乾道八年(1172)進士,累遷知衡陽縣。

 歐陽俞,漳州龍溪縣人,淳熙五年(1178)進士。

 歐陽實,福建福州人,紹熙元年(1190)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綰,江西袁州人,紹熙四年(1193)進士。

 歐陽士龍,吉州廬陵縣人,慶元五年(1199)進士。

 歐陽仁政,臨江軍清江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

 歐陽必泰,臨江軍新喻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

 歐陽缽,更名方,湖南道州人,開禧元年(1205)進士。

 歐陽偉,歐陽盼玄孫,興化軍莆田縣人,嘉定元年(1208)進士。

 歐陽煥然,南康軍星子縣(今廬山市)人,嘉定四年(1211)進士,歷麻城縣尉。

 歐陽曄,南康軍建昌縣(今江西撫州南城縣)人,嘉定七年(1214)進士。

歐陽賡,吉州安福縣人,嘉定十年(1217)進士。

歐陽林,南康軍都昌縣(今九江市都昌縣)人,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歷瑞州參軍。

歐陽傑,湖南道州人,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 

歐陽頤,撫州崇仁縣人,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

歐陽衡,衡一作衢,湖南道州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

歐陽文龍,吉州廬陵縣人,端平二年(1235)進士。

歐陽叔思,吉州安福縣人,嘉熙二年(1238)進士。

歐陽起鳴,字以都,福州閩縣(今閩侯縣)人,嘉熙二年(1238)進士。

歐陽子熙,吉州安福縣人,淳祐元年(1241)進士。

歐陽守道,字公權,初名巽,吉州廬陵縣人,淳祐元年(1241)進士,授雩都縣(今贛州于都縣)主簿。

歐陽夢皋,吉州安福縣人,淳祐元年(1241)進士。

歐陽大黻,吉州永新縣人,淳祐四年(1244)進士。

歐陽居義,臨江軍新淦縣(今吉安新幹縣)人,淳祐七年(1247)進士。

 歐陽一麟,韶州曲江縣(今韶關市曲江區)人,淳祐十年(1250)進士。

 歐陽燾,韶州曲江縣人,淳祐十年(1250)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熹,韶州曲江縣人,淳祐十年(1250)特奏名登進士第。

 歐陽炎起,吉州吉水縣人,寶祐元年(1253)進士。

歐陽應星,汀州長汀縣人,寶祐元年(1253)特奏名登進士第,歷寧都縣主薄。

 歐陽祖傳,道州江華縣(今永州江華縣)人,寶祐元年(1253)特奏名登進士第,曆象州巡檢。

 歐陽應馬,饒州(今上饒)鄱陽縣人,寶祐四年(1256)進士。

 歐陽慶祖,吉州安福縣人,開慶元年(1259)進士。

歐陽文虎,南康軍星子縣(今廬山市)人,景定三年(1262)進士。

 歐陽夢旂,吉州吉水縣人,鹹淳四年(1268)進士。

 歐陽性可,臨江軍清江縣人,鹹淳七年(1271)進士。

 歐陽化龍,袁州分宜縣人,鹹淳十年(1274)進士,官登仕郎。

 歐陽夢皋,吉州永新縣人,鹹淳十年(1274)進士。

 歐陽慶瑞,湖南道州人,鹹淳十年(1274)進士。

 歐陽汝作,道州永明縣人,登進士第年代失考。

元明清篇

歐陽玄(1273—1357),字原功,號圭齋,湖南瀏陽人,元朝延祐二年(1315)第二甲第二名進士,修遼、金、宋三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去世後封楚國公。

歐陽南,江西建昌(今南城縣)人,元朝延祐五年(1318)進士,官錄事。

歐陽朝,江西萬載人,元朝至順元年(1330)進士,歷通山、龍南兩縣尹。

 歐陽儀,江西上饒人,元朝至正五年(1345)進士。

 歐陽俊,江西泰和縣人,明朝永樂二年(1404)進士,二甲十九名,授庶吉士。

 歐陽和(1387—1428),字永和,江西泰和縣人,永樂十年(1412)進士,三甲六十一名,初授監察御史,升雲南副使。

 歐陽哲,字廣哲,江西泰和縣人,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官浙江僉事,洗冤誣之獄,民生祀之。

 歐陽洙,字廣洙,江西泰和縣人,永樂二十二年(1424)進士,三甲十一名,歷監察御史,官至參政。

 歐陽湯,江西泰和縣人,宣德二年(1427)進士,三甲第六名

歷官刑部員外郎。

 歐陽正,字正楷,江西吉水縣人,正統七年(1442)進士,三甲五十七名,入新昌縣籍,歷官主事。

 歐陽復,郴州桂陽縣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二甲59名

終官泉州知府。

 歐陽熙,江西泰和縣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三甲五十二名

歷官副使。

 歐陽復,湖南郴州安仁縣人,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三甲21名。

 歐陽旦(?—1515),字子相,江西安福縣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三甲三十名,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

 歐陽晳,字子履,江西安福縣人,成化二十年(1484)進士,三甲四十四名,歷官僉事。

 歐陽鵬,字時振,江西泰和縣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三甲五十二名,選庶吉士,歷官知府。

 歐陽介,江西安福縣人,弘治六年(1493)進士,三甲168名

歷官員外郎。

 歐陽瓊(1463—?),字汝玉,江西上饒鉛山縣人,弘治九年(1496)進士,三甲23名,初授知縣,終官至主事。

 歐陽雲(1471—?),江西泰和縣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三甲4名,官至監察御史。

 歐陽光,字東之,湖南永明縣(今江永縣)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三甲32名,授知長洲縣,後調永新。

 歐陽誥,字賜之,號飭庵,江西泰和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二甲24名,初授南京工部主事,官至山東鹽運使。

 歐陽恂,字誠之,江西安福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二甲43名,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歷肇慶、常德知府,終兩淮鹽運使。

 歐陽祿,字萬鍾,湖南永明縣(今江永縣)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二甲53名,官南京戶部主事,司榷淮鈔(大運河淮關收稅)。

 歐陽申(1472—?),字相周,江西安福縣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二甲86名,歷官僉事。

 歐陽席(1481—1543),字崇珍,號西洲,江西泰和縣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二甲54名,官至福建布政使。

 歐陽重(1483—1553),字子重,號三崖,江西廬陵縣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二甲5名,初授刑部主事,歷應天、雲南巡撫。

 歐陽鐸(1487—1544),字崇道,號石江子,江西泰和縣人,正德三年(1508)進士,三甲36名,官至南京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卒後贈工部尚書。

歐陽嵩,字汝仲,江西泰和縣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三甲四十七名,歷官知州。

 歐陽昆,江西泰和縣人,正德六年(1511)進士,三甲一百五十一名。

 歐陽選,字汝魁,湖南郴州安仁縣人,歐陽復之子,正德九年(1514)進士,三甲68名,初知望江(安徽),後知筠連(四川)。

 歐陽必進(1491—1567),字任夫,號約庵,江西安福縣人,正德十二年(1517)進士,二甲71名,歷浙江布政使、巡撫,累官工、刑、吏部尚書,政治家、科學家,發明人力耕地機。

 歐陽德(1496—1554),字崇一,號南野,江西泰和縣人,嘉靖二年(1523)進士,二甲11名,理學家,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歐陽衢,江西泰和縣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一甲探花,歷官鴻臚寺卿。

 歐陽塾,字崇儒,號橫溪,江西泰和縣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二甲70名,官至南京工部右侍郎。

 歐陽清,江西上饒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二甲69名

歷四川僉事。

 歐陽(?),生平籍貫待考,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二甲24名。

歐陽建(1501—?),字參可,別號篁濱,廣東新會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三甲127名,授福建清流知縣,遷禮部郎中,詩人。

 歐陽震(1501—?),字起叔,江西泰和縣人,四川巴縣民籍,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三甲31名,歷官監察御史。

 歐陽穀,江西安福縣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二甲81名,歷官四川副使。

歐陽模,字宏甫,號八山,泉州南安人,抗倭英雄歐陽深長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三甲52名,官至廣西按察使。

 歐陽一敬,字司直,號柏庵,九江彭澤縣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三甲94名,官至太常寺少卿。

 歐陽柏,字惟承,號茂野,江西安福縣人,安徽潛山縣民籍,隆慶二年(1568)進士,三甲197名,歷官副使。

 歐陽勁,字梅州,廣東從化人,萬曆十四年(1586)進士,三甲118名,官福清知縣。

 歐陽東鳳,江西安福縣人,湖北潛江籍,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三甲97名,歷官知府。

 歐陽學啟,字省微,湖南長沙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進士,三甲61名,授河南中牟知縣。

 歐陽充材(1581—?),字隆棟,號豫喬,江西泰和縣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三甲134名,初授推官,歷鳳陽知府。

 歐陽調律,江西安福縣人,四川合州籍,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三甲98名,歷官太僕寺卿。

 歐陽照(1576—?),字文白,號成原,江西泰和縣人,湖北竹谿縣民籍,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三甲141名,歷官南京戶部郎中、副使。

 歐陽主生(1604—1685),號醒庵,江西廬陵縣人,崇禎七年(1634)進士,二甲53名,初授南兵部主事,歷湖廣副使。

 歐陽鉉(1605—?),號節庵,江西龍泉縣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三甲46名,初授知縣。

 歐陽烝(1606—?),號繫庵,江西安福縣人,湖北潛江縣籍,崇禎十年(1637)進士,三甲204名,初授知縣,歷吏部員外郎。

 歐陽璧,湖北黃岡縣人,生平不詳,清朝順治九年(1652)進士,三甲293名。

 歐陽光縉,江西分宜防裡村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三甲293名。

 歐陽焯,湖北沔陽(今仙桃)人,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三甲212名。

 歐陽動生,江西安福縣人,湖廣籍,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二甲59名,康熙八年任寶坻(天津市轄區)知縣。

 歐陽鼎,湖北景陵縣(今天門市)人,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二甲88名。

 歐陽克鋏,江西泰和馬市鎮蜀江村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三甲122名。

 歐陽齊,江西廬陵縣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三甲97名。

 歐陽瑾(1706—1780),號予石,江西分宜松山防裡人,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三甲182名,歷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僕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順天府尹,戶部侍郎。

 歐陽正煥(1709—1760),字瑤岡,號慕耕,湖南衡山縣人,乾隆十年(1745)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監察御史,1757年聘為嶽麓書院山長。

 歐陽欽,籍貫生平待考,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三甲132名,初以教職即用。

 歐陽新,江西安福縣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二甲52名。

 歐陽士椿,字南岑,貴州天柱縣人,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三甲86名。

 歐陽健,籍貫生平待考,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二甲29名。

 歐陽厚均(1766—1846),字福田,號坦齋,湖南安仁縣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曾任陝西司郎等職,1816年出任嶽麓書院山長。

 歐陽俊,字鍾廬,湖南邵陽人,嘉慶七年(1802)進士,三甲19名,授羅城知縣。

 歐陽敬(1764—1806),江西松山防裡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三甲9名,授廣東連山知縣,英年早逝。

 歐陽瑚,生平待考,嘉慶十年(1805)進士,三甲82名。

 歐陽山,福建漳州南靖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進士,三甲81名。

 歐陽光,湖南衡陽清泉(今衡南縣)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三甲31名。

 歐陽泉,字省堂,安徽來安縣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進士,三甲104名,授蘇州府教授。

 歐陽柱,廣東佛山市三水區歐陽村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三甲110名。

 歐陽豐,雲南劍川縣人,道光十二(1832)年進士,三甲72名。

 歐陽時,字竹齋,湖南新化人,道光十五年(1835)進士,歷官湖北竹山知縣、永州府教授。

 歐陽山,廣西柳州馬平縣人,道光十八年(1838)進士,三甲90名。

 歐陽藜照,字炳壘,湖南新化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安徽太平知縣,卒於任上。

 歐陽雲,江西彭澤縣人,鹹豐三年(1853)進士,二甲13名,授翰林編修,官河南道監察御史。

 歐陽保極,字用甫,湖北江夏人,鹹豐十年(1860)進士,一甲第3名(探花),初授翰林院編修,曾任河南、廣西學政,官至侍讀學士銜、詹事府贊善。

 歐陽廷景,貴州遵義餘慶縣人,鹹豐三年(1853)進士,三甲50名,官陽朔縣令。

 歐陽燾,字九雲,江西彭澤縣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三甲74名,曾任山西沁水縣知縣。

 歐陽煊,江西宜黃縣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二甲41名。

 歐陽銜,江西安福縣人,同治七年(1868)進士,二甲104名,曾任四川鹽源縣知縣。

 歐陽泰(1835—1873),又名歐陽傳向,號平叔,福建閩侯縣人,同治十年(1871)進士,三甲76名。

 歐陽繡之(1841—1906),字扆堂,號蘊璞,河南周口項城市人,光緒三年(1877)進士,三甲118名,歷官刑部主事、範縣知縣、兵馬司正指揮、直隸井陘知縣。

 歐陽鈞,廣東江門市新會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三甲38名。

 歐陽熙,父歐陽雲,江西彭澤縣馬當鎮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二甲50名,父子均為翰林編修。

 歐陽鼎,字劍南,廣東順德均安倉門人,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二甲117名,官至工部主事。

 歐陽紹祁,字棣香,新餘市分宜縣人,光緒三十年(1904)進士,三甲27名,授中憲大夫,1909年清廷官派留日,民國時任萍鄉縣知事兼檢察官。

 歐陽寨,福建晉江石獅人,明萬曆十四年(1586)武進士,任南澳副總兵。

 歐陽璿,字澤祥,號華堂,廣東順德均安倉門人,同治七年(1868)武進士,授花翎侍衛。

(整理髮布:陽光球)

相關焦點

  • 明朝曾氏家族進士名錄
    長按關注世界曾氏宗親了解更多文/曾昭演宗長根據明清朝進士題名碑記石刻、《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整理而成,共131名。下一步將考證所錄進士隸屬房系以及衍徙淵源,請知情宗親提供資料。或在文章最下方留言!曾玉,湖南永州,洪武十八年乙丑科(1385年),三甲61名。
  • 尋根 ▋百家姓之--歐陽氏 家族起源族譜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伏羲氏時期。每個人一出生就傳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代號,也是血緣關係的符號。據歷史文獻《寧遠縣誌》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圖招安歐陽氏義軍。而歐陽氏全軍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詔令誅滅歐陽氏家族,歐陽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為單姓「陽氏」以避其災。
  • 進士梁必強與海南梁氏家族
    進士梁必強與海南梁氏家族(馮汝常 / 文)正如「一個民族及文明的誕生,都曾歷經千萬年的沉澱與衍化,但它的消失,有時卻僅僅只需要歷史的一瞬,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更短的時間。」(郭小冬《失落的文明——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研究》)所言,文明的誕生需要歷史的積澱,而消失卻只需要歷史的「一瞬」。
  • 震古鑠金的歐陽氏
    本支屬於歐陽修直系後裔的霖公世系:    第1世/歐陽萬(唐進士,安福縣令)→2世/歐陽和→3世/歐陽雅→4世/歐陽效→第5世/歐陽託→6世/歐陽郴(南唐)→7世/歐陽偃→8世/歐陽觀(進士)→9世/歐陽修(唐宋八大家)→10世/歐陽發(賜進士)、歐陽奕、歐陽奜(進士)、歐陽辯四子。
  • 清代江西進士的姓氏分布
    通過這個數值,可以大致上判斷進士姓氏分布的集中度,由此可以發現進士的家族分布狀況。比如上表中的南昌府,這個數值為5.2,在江西各府中最高,進士的家族分布傾向更明顯。第二種情形:覆蓋率低,進士姓氏比高,說明進士分布明顯朝某些姓氏集中,家族分布特徵顯著。第三種情形:覆蓋率高,進士姓氏比低,說明地區進士姓氏分布的集中度弱,因而家族分布的情形不明顯。第四種情形:覆蓋率、進士姓氏比均低,則說明地區在進士分布上處於弱勢,比較可能較少或沒有家族分布現象。
  • 莆田林氏進士名錄
    莆田林氏進士名錄自唐貞元七年(791)林藻中進士成為閩人進士之始,至清光緒廢科舉止的1145年中,莆田一邑中進士者多達2000多人,其中狀元11人,又有武狀元11人。一、文進士名表序號 姓 名 年  號 登第榜 官  職1 林 藻 貞元七年(791年) 尹樞榜 殿中侍御史2 林 徽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蔡齊榜 秘書丞
  • 「中國現代戲劇之父」歐陽予倩與其家族瀏陽歐陽氏
    歐陽安時十二世孫歐陽勳,字大猷,五子歐陽聖文、歐陽富文、歐陽遺文、歐陽萬文、歐陽勉文,衍為仁、義、禮、智、信五房,長子聖文由馬渡遷瀏邑西之鎮頭濚波港,次子富文偕其兄弟遺文、萬文、勉文由馬渡遷瀏邑北之洞陽塅,今之大塘邊、三堂屋、灣裡、田坪、石下皆四公之裔。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勳公祠於瀏陽洞陽之田坪。
  • 吉安先賢:文天祥的嶽父歐陽守道,跟歐陽修是什麼關係?
    南宋時期,瀧岡村歐陽修的後人,重修了歐陽文忠祠。當時的廬陵歐陽家族代表人物歐陽守道,撰寫了《重修六一先生祠堂記》。 文天祥作為廬陵歐陽家族最有名的女婿,也為歐陽文忠祠題寫了門坊。歐陽文忠祠門坊上的「柱國冢宰」四個字,原筆跡就是文天祥所題。
  • 中國歷代進士名錄-夏侯氏
    姓名 科目 朝代 帝王 年號 公元籍貫1夏侯絢 制舉唐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六年壬辰632亳州譙縣2夏侯銛 制舉唐唐中宗(李顯)景龍三年己酉709 3夏侯審 制舉唐唐德宗(李适)建中元年庚申780 4夏侯孜 進士科|普通唐唐敬宗(李湛)寶曆二年丙午826譙5夏侯澤 進士科|普通唐唐懿宗(李漼)鹹通十五年甲午
  • 吉安市永豐縣被譽為歐董名鄉,歐是歐陽修家族,董是哪個家族?
    歐陽偃兄弟五人,個個都是學霸。歐陽偃的三弟歐陽儀,金榜題名高中進士。歐陽修的祖父輩兄弟五人,個個都是南唐士子,他們奠定了瀧岡歐陽氏的望族地位。圖為歐陽修雕像,拍攝於瀧岡村歐陽文忠祠北宋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000年。瀧岡歐陽氏同一天出了兩個進士,一個是歐陽觀,一個是歐陽曄。
  • 明朝時期臨海的三大進士家族:秦、金、王
    但是資料中提及的了王錫爵,卻沒有提到當時狀元也是後來的首輔申時行,這個資料就是有問題的,查證之後發現王錫爵等人是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當時狀元還叫徐時行,他是考上狀元之後才皇帝申請改回原姓的,主考官是袁煒。嘉靖四十四年的時候之主考官是首輔高拱,臨海在這一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進士。然後發現其中三家非常有意思。
  • 嶽武穆王后裔進士考略
    (《明清進士題名錄索引》民國武進《嶽氏宗譜》)嶽映鬥  陝西三原人。字匡六。號朋海。嶽飛十七世孫。崇禎十六年進士,三甲第二百十九名。官翰林院學士。順治十五年補選選庶吉士。著有《瓠園詩集》。(《明清進士尟名錄索引》、民國武進《嶽氏宗譜》)嶽峻極  山西澤州人。順治四年進士,三甲第四十三名。
  • 歐陽氏家族簡介
    據歷史文獻《寧遠縣誌》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在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初安天下,曾意圖招安歐陽氏義軍。而歐陽氏全軍上下拒降,明太祖大怒之下詔令誅滅歐陽氏家族,歐陽氏族人被迫分散逃亡,改為單姓「陽氏」以避其災。
  • 麥氏歷代宗賢名錄查詢(一)
    麥氏歷代宗賢名錄(一) 麥土旺收集整理隋朝,麥鐵杖,嶺南麥氏始祖,南雄百順人,右屯衛大將軍、光祿大夫、宿國公元朝,麥明遠,順德人,進士,秘書學士。元朝,麥春芳,南海人,進士,官提學僉事。元朝,麥貴華,新安人,靖康鹽場大使。元朝,麥潤,新安人,禮部郎中。明朝,麥志德,連山人,進士,署理工部尚書,三品。明朝,麥    揮,香山人,武進土。明朝,麥而炫,高明版村人,進士,上海等縣知縣。
  • 宋朝「學霸」方姓最多 莆田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
    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河南商報記者徐方方漢末外遷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
  • 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威武!
    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
  • 長興古代人物名錄(7.北宋)
    長興山水秀麗,地靈人傑,古往今來名人輩出,筆者嘗試梳理長興人物名錄,並將與長興有關的少數客籍名人附錄其中。
  • 長沙金井鄭氏:95年間,「一門八進士」
    近兩百年間,鄭氏人才輩出,單1808年至1903年這95年裡,一門出了8個進士,「鄭家塅四十八棟花屋」因此聲名遠揚。若不是中斷百年的族譜續修,這春往秋來的家承恐怕早已被人遺忘。我們找到鄭氏十五世族人,通過家譜從中找尋這星辰大海般浩瀚的家族奮鬥史。得窺那湖湘文化歷史裡的點滴關聯。
  • 瀏陽的這個家族厲害了,明代祖孫兩進士並且官拜尚書
    末齋今天說的瀏陽人物,是歷朝歷代瀏陽僅有的祖孫兩位進士,明萬曆間進士,崇禎年間的兵、刑二部尚書胡應臺和他的祖父嘉靖間進士胡廷黼。胡應臺,字徵吉,號泰六,兵、刑二部尚書,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年二月二十四日卯時生,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舉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趙秉忠榜第三甲第71名同進士出身,授中書舍人,擢兵科給事中,轉吏科。
  • 英雄再臨:林劫家族太神秘,歐陽家道出真相,沒想到是這樣
    有一次冬雪兒被家族強迫聯姻,對象是歐陽家,林劫上門去決定把她帶回來,遇到了歐陽家主的阻攔,於是他開始攻擊林劫,想把林劫殺掉,可他的全力攻擊都被輕鬆化解,實在是太震驚了。幾招之後,歐陽家主顫抖地說:「你......不,您......,是古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