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美國電動汽車新勢力SF MOTORS入市研判

2021-01-21 換個角度看車市

當全球汽車產業掀起新一輪新能源化變革的時候,越來越多的「跨界車企」向汽車製造這個傳統工業發起衝擊。憑藉筆者長時間對行業的觀察可以發現,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玩法無非幾種,第一種是收購海外成熟汽車平臺,或自身投入開發,可以說是手握製造技術及上下遊資源,但苦於沒有生產資質無法量產或直接找人代工的;第二種是有成熟的造車技術,同時也獲得了生產資質,但受制於研發投入的限制,苦苦融資的;而第三種則情況較為惡劣,在既沒技術也沒資質的情況下,通過PPT講故事,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從中獲取利益,而說的直白一些,這些公司更像打著新能源車企的幌子只為融資。

不過時間是把試金石,當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神話破滅,無論是曾經跟風追買股票的股民,還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似乎都如夢初醒。說大浪淘沙也好,說前車之鑑也罷,總之經過幾年的野蠻生長,想要輕鬆進入新能源車製造領域,顯然已是行不通的事情。不過無論處於哪個時代,一個領域總有新血液的加入,當越來越多實力薄弱的新晉造車者被淘汰,後來者的加入才更顯靠譜,就像今天筆者要研判一番的美國矽谷智能電動造車新勢力——SF MOTORS公司(後續簡稱為SF公司)。

SF公司於2016年在美國矽谷成立,主要從事智能電動汽車的設計、研發、製造、銷售等,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支前特斯拉主電機工程師為代表的、長期服務於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知名汽車品牌的全球化精英技術團隊。

以筆者多年從事新能源領域報導的經驗來看,一家沒有掌握電池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可以說其命運始終處於被別人掌握的狀態。不過SF公司對此早有考慮,並100%收購了美國InEVit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利用該公司在鋰電池技術上的突破,使得其在智能電動汽車發展領域如虎添翼。目前InEVit已獲得奧迪金額為30萬歐元的設計開發訂單,並開始與戴姆勒股份公司、大眾汽車公司和雷諾汽車集團接洽合作意向,這對於SF公司不久即將量產的產品而言,無疑起到了良好的背書作用。

著眼於未來的發展布局,身處矽谷創新高地的SF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更具有前瞻性。目前,SF公司與密西根大學合作並成立了聯合研究中心,開設了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測試互聯和自動駕駛車輛技術的虛擬場景,來推動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坐落於美國安娜堡市的密西根大學—SF MOTORS互聯和自動駕駛聯合研究中心,正在合作研發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技術。令人拍手稱讚的是,今年1月 SF公司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目前已開始在加州和密西根州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

技術研發的全面創新,是全新產品能夠面向市場的重要保障。3月28日,有備而來的SF公司將在矽谷舉行全球發布會,正式發布其在智能、電動領域的全球領先技術;同時還將帶來SF公司的三款全新SUV車型,全面展示其在研發布局的強勁實力以及成熟完善的技術應用表現。據了解,今年將在美國市場正式投放一款智能電動SUV,預計在2018年年底實現量產上市,量產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產品的落地不僅代表著SF踏實幹實事的決心和魄力,更預示著其在新能源造車領域有著明顯的成功可能性。

想要在智能造車領域茁壯成長,生產資質關鍵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是否能夠蓬勃發展,生產資質被視為車企的命根,它代表一家車企獲得了生產新能源車的國家批准,沒有它也就相當於沒有準生證,即使孩子出世了,恐怕也是一個沒有合法身份的「黑戶」,這也是全球眾多車企全力爭奪生產資質的原因。當然了,生產資質並非簡單的一紙批文,獲得這份國家批准的背後,則是企業更多的產品落地的實質性推進。

即將正式出徵的SF公司顯然對此也早有準備,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其在生產製造方面的布局同時覆蓋美國和中國,這種大手筆的獨立建廠操作模式不難讓人感受到SF公司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志在必得的決心和魄力。2017年11月,SF公司在美國本土完成了對AM General民用汽車工廠的收購交割,通過筆者的了解,該工廠此前曾是悍馬H2和奔馳R級等車型的美國製造基地。雙方正式交割之後,SF公司將額外投入整改資金對AMG民用汽車工廠生產設備及工藝進行全新改造升級,用於生產其正在研發的高端電動車型。這將構建其在美國發展智能電動汽車的業務閉環,全面提升新車型的製造水平和產品品質,滿足美國、歐洲市場需求,從而進一步獲取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 

沒有高調的發布會,也沒有漂亮的洗腦PPT,SF公司在智能電動汽車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紮實的向前推進。在SF公司成立的一年後,其創始投資方小康股份便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企業,未來在中國,SF公司將使用小康股份全新投資建造的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進行生產,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中美雙方生產資質的獲得,使得SF公司稱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在兩國擁有工廠的智能電動車公司,這也成為SF公司領先其他新勢力的一大核心優勢。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人都會有所質疑,為何一家來自美國的新能源車企可在中國獲得新能源車生產資質,簡單來講,這主要和中國不同於世界其它國家的新能源車支持政策有關。當中國政府停止傳統燃油車企的資質審批後,新能源車資質將更多的得到開放,而將這些新能源資質發放給傳統車企,則有悖於政府新能源資發放的用意,對於所處視角更高的政府而言,更需要新鮮血液引入新能源行業,而這對於SF這樣的公司而言是極大的利好,當然SF公司所擁有的完善的產業布局也正是政府希望的結果。

 

筆者有話說

通過筆者的研判發現,SF公司對於智能電動汽車可以說布局較深,並有著詳細的產業布局和規劃,尤其是中美兩地製造基地的布局,高度體現了SF公司定位智能汽車全球企業的目標。

不過,造車不同於任何行業,重資本投入是其能否將產品落地的重要保障,就像筆者在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第二種情況,沒有持續且穩定的資金投入便涉足汽車製造領域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變數。而對於SF公司而言,這最後一層障礙也被一掃而清,其創始投資方小康股份可以為SF公司提供持續而穩健的資金來源,事實上自SF公司成立以來就連續獲得了小康股份的多次增資支持。2018年3月,SF MOTORS再次獲得主要創始投資方小康股份的增資支持,此次增資共3000萬美元。本次增資完成後,SF MOTORS的資本金為20,000萬美元。本次增資是為了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滿足新能源汽車板塊未來發展的需要,有利於增強 SF Motors 的資本實力,有利於其與境外機構戰略合作。

當然落在實際來看,SF公司從技術團隊構建、電池核心技術的掌握、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以及最重要的生產資質的落地以及資本支持,可以說其在新能源車製造上破解了諸多難題和短板,避免了硬實力當中任何一環不能補強都將成為造車變現致命打擊的後果。低調務實、放眼全球的SF公司,會如何向公眾展現其硬實力?筆者認為,3月28日的這場全球發布會非常令人期待。

歡迎加入宋楠的「換個角度看車市」公眾號(leningrander2408)第一時間獲悉全球系能源行業情報分析匯總


相關焦點

  • SF MOTORS,推動智能電動技術新浪潮
    文 |
  • 專訪SF Motors張正萍:打造智能電動汽車的兩大原則是什麼?
    這是SF Motors的造車理念,也是SF Motors創始人張正萍所堅持的商業精神,更是造車新勢力應遵循的兩個最基本原則。 當新能源汽車新進入者紛紛崛起,當網際網路汽車概念紛紛落地,再到量產車型開始交付,以往汽車製造的規則正在被打破,然而這種改變,究竟隱藏著多少隱憂,目前並沒有確切答案。
  • 電動汽車造車新勢力老總成「大嘴」,懟完馬斯克,又懟豐田老總
    豐田章男解釋稱,如果所有汽車都是電力驅動,那麼日本到夏天時將發生電力短缺的情況。另外,向電動汽車全面轉型所需要建立的基礎設施將使日本花費14萬億至37萬億日元(1350億至3580億美元)。在日本這樣一個主要依靠燃煤和天然氣發電的國家,豐田章男認為電動汽車對環境並沒多大幫助。
  • 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已來,如何看造車新勢力的未來
    除了當紅炸子雞特斯拉在全球各大汽車消費市場的火爆之外,中國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也是在國內掀起購買熱潮,蔚來、威馬、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訂單量暴增,比如威馬汽車11月銷量3018輛,同比激增174.6%,已連續9個月實現環比上漲。新能源汽車日益被消費者親睞,尤其是近期五菱宏光Mini EV的單月銷量破3萬輛,更是成為「神話」。
  • 美國電動皮卡亂戰「江湖」
    所以無論亦如通用、福特般的傳統美國汽車巨頭,還是亦如特斯拉、Rivian般的新勢力車企,紛紛發力電動皮卡的具體誘因還是由於該細分板塊的龐大銷量與可觀利潤。不知為何,總覺得美國電動皮卡「風口」下的眾多入局者,與幾年之前選擇純電SUV作為切入點的中國新勢力造車極為相似,也可將其分為幾個不同梯隊。而這其中,位於頭部影響力最大、熱度最高的當屬特斯拉近期發布的Cybertruck電動皮卡。根據馬斯克公布的預售情況,Cybertruck訂單已經超過50萬輛,總訂單金額超200億美元。
  • SF Motors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金菓EV首秀,壓倒特斯拉的極可能會是它!
    繼3月28日在美國矽谷發布引起業界轟動之後,以推動汽車能源變革,創享智慧移動生活為使命的SF Motors,身處矽谷智能高地,藉助矽谷創新精神快速迭代,在自動駕駛、人機互動、三電系統、車輛設計、車輛工程等各領域
  • 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過去的2017年已開啟科技界新的大運10年
    時間回到2007年1月9日,在美國舊金山的馬士孔尼會展中心舉行了一場普通的科技產品發布會。這天站在臺上的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賈伯斯發布了第一代iPhone,並隨後在2007年6月29日正式發售。當時還是諾基亞的天下,N系列讓諾基亞的風光一時無兩,不少諾基亞高層都在嘲笑蘋果這款沒有鍵盤的手機能怎麼樣,但誰也不會料到這是開啟新歷史的一天。
  • 小米造車是假, 電動汽車新一輪擴張是真
    更重要的是,經多年扶持後,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湧現出不少有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的企業,甚至出現了不少爆款車型,如比亞迪旗艦車型漢、上汽通用五菱的宏光MINI EV等。新勢力造車三強:產能翻倍近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新勢力造車三強,陸續傳出擴產消息。
  • 電動汽車「新勢力造車」廠商市值排行(2020年最新),佔全球十大最有...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在全球颳起了新勢力造車風,這兩年理想、蔚來、小鵬等在資本的支持下得到了高速發展。那麼,他們的市值現在有多少呢?TewedncTewednc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全球多個汽車廠商當前布局的主要業務,這類型公司的價值也不斷的上漲中。據彭博社報導,電動汽車公司突然佔據了全球十大最有價值汽車製造商總市值的一半。
  • Lucid Motors耗資7億美元建造的電動汽車工廠長啥樣?
    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ucid Motors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在等待在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市的一家嶄新工廠的破土動工。在獲得了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的10億美元融資後,該公司終於有望實現其目標。而不是像法拉第未來曾經希望在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以外建造的那樣光鮮亮麗的旅遊勝地,這座建築看起來更適合於一家汽車初創公司的需求,該公司試圖希望其豪華電動轎車(Lucid Air)在明年下半年投入生產。Lucid Motors不擁有將要建立工廠的土地;相反,皮納爾縣購買了近500英畝的土地,並將其出租給這家電動汽車初創公司,目的是最終將其移交給它。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92期:新仇舊恨!中美「造車新勢力」領...
    中美「造車新勢力」隔空「互懟」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宣布下一代汽車將使用雷射雷達。馬斯克在推特評論稱:「他們有特斯拉軟體的舊版本,並沒有我們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廣汽埃安攜手南方電網在松山湖打造智慧能源汽車體驗中心11月18日,由廣汽埃安攜手中國南方電網首創的電動汽車新零售示範店——「南方電網松山湖智慧能源汽車體驗中心」正式落成。
  • Via汽車國際公司和吉利新能源商用車有限公司宣布合資
    「GCV」)在中國和美國聯合開發一款中型的綠色物流商用卡車, VIA將其擁有的軟體和控制系統技術對GCV進行獨家授權。通過新成立的合資公司,VIA將提供技術、工程和管理團隊來支持吉利新能源商用車加速成為全球領先的商用車公司,並協助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進入北美和拉丁美洲市場。」   「VIA汽車很榮幸與吉利商用車合作。通過這一協議,VIA可以擴大產品組合,推出一系列搭載先進驅動系統的車輛,實現VIA的戰略」,VIA汽車執行長Peter Guile評論道。
  • 新能源汽車品牌知名度TOP20:6家新造車勢力位居前列 - 第一電動網
    「除了特斯拉外,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還有哪些?」「我想買電動汽車,哪個品牌和車型最受歡迎?」不少消費者在買車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針對消費者的這些疑問,我們根據百度搜索指數,列出了近3個月來,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知名度TOP20和銷量排名靠前的新能源車型
  • 中國造車新勢力市值超越寶馬奔馳 新能源汽車暴漲真的只是泡沫嗎?
    自誕生之初,造車新勢力就不缺乏話題,在政策和資本的催化下,一個個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然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市場環境變差的影響,造車新勢力們在今年提前迎來了洗牌季。優勝略汰的叢林法則往往能誕生出王者,逃出生天拿到入場券的幾位玩家,最近格外活躍。
  • 汽車智能化:LizMotors研發邊緣計算設備 可連接車輛監控駕駛員和...
    隨後該案的聯邦法官將此案提交給美國檢察官辦公室,這也被看作是對 Levandowski 行為進行刑事調查的開端。04自動駕駛布局頻遭波折,Uber要退場?Uber自2015年入局自動駕駛領域以來,一直是位「激進派」,積極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更是一度領先業內,似乎無法將共享自動駕駛技術與Uber劃上等號。出乎意料的是,美東時間上周三,Uber執行長達拉·科斯羅沙希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摩根史坦利技術、媒體和電信2020年會上表示,該公司對使用競爭對手的自動駕駛技術持開放態度。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什麼情況?電動汽車扎堆出事
    電動汽車扎堆出事 問題花樣百出近期,電動汽車事故突然密集發生,包括特斯拉、理想、小鵬在內的「造車新勢力」。其中,特斯拉Model 3疑似再次發生失控事故,理想ONE則繼5月後「斷軸」,小鵬G3也是重現了此前的自燃事故。8月9日晚,一輛特斯拉Model 3突然失控衝入位於上海楊思路上的一個加油站內,造成2人受傷,4車受損。
  • 為什麼特斯拉殺不死中國造車新勢力?
    電動汽車品牌的集體狂歡 特斯拉沒有殺死造車新勢力。2020年,Model 3在國內累計銷量為137459輛,穩居新能源汽車銷冠。中國市場強勢爆發,幫助特斯拉將全球銷量從36.6萬輛提升到50萬輛,特斯拉的市值也因此坐上了火箭。然而,Model 3銷量一家獨大,並沒有壓制同一戰場的造車新勢力。
  • 智己汽車:解讀「什麼是國家隊的造車新勢力標準」
    2021年1月13日,定位高端豪華純電動汽車品牌的IM智己,在有著上海第一高樓之稱的上海中心正式發布新車。就在兩個月前的 11月26日,同樣是在這裡,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三方聯合打造的這項高端純電動汽車項目智己汽車剛剛拉開了啟動的序幕。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個姍姍來遲的智已汽車。
  • 馬斯克後院起火 美電動汽車創企Lucid Motors挖走特斯拉生產副總裁
    【TechWeb】7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周一,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Lucid Motors表示,它已聘請特斯拉弗裡蒙特工廠前生產副總裁彼得·霍霍丁格(Peter Hochholdinger)擔任製造副總裁,該公司希望很快能投入生產。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
    截至2016 年,我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65%達到40.9 萬輛,公共類充電機建設同比增長118%達到141254 個。根據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