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2020-12-03 第一財經

在棒球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紀錄片《棒!少年》裡的孩子們已經成為這一運動領域的佼佼者。

這支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棒球隊成立於2015年,去年參加五次全國性的賽事,獲得四次冠軍、一次亞軍。球隊創始人孫嶺峰曾是中國棒球國家隊的隊長和主力,2008年,他帶領國家隊參加奧運會獲得第八名,那是中國棒球隊一次歷史性的突破。負責球隊訓練的是孫嶺峰的師傅張錦新,他一生摯愛棒球,從事棒球培訓40多年,為國家隊輸送了60餘名國手。

這支擁有全國頂尖教練的隊伍,選拔隊員的標準卻不是過人的體能。這些孩子來自天南海北的邊遠村落,從寧夏西海固到四川大涼山,身後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和一段令人揪心的過往。他們是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子女……那些沒有辦法在原生家庭健康長大的孩子,都有進入這支隊伍的可能。

從最開始的十餘人發展至今近60人,起初只有男孩,現在也吸納了一批女孩。數年訓練之後,他們中的一些核心成員已經達到一流水準,「他們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球員」。孫嶺峰很自豪,他的目標是將他們培養成世界棒球界頂級的球員。

過去三年,紀錄片導演許慧晶幾乎將全部精力投注在愛心棒球基地的這群孩子身上,記錄他們的成長。一年半跟拍,一年半剪輯,700多個小時的影像凝結成108分鐘的《棒!少年》。該片獲得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和觀眾選擇榮譽獎,組委會頒獎詞寫道:「流暢的剪輯、超越線性的時間敘事與完備的電影技術的高水平融合,在動人又誠摯的成長故事中,彰顯了人性的溫存與希望。」近兩個周末,影片通過大象點映在全國各地舉行首映禮。12月11日,影片將正式公映。

這些十來歲少年青澀稚嫩的笑容、心碎的淚水,令人動容,也賦予人們希望和力量。據了解,《棒!少年》電影版之外,還將製作六集的劇集版,明年上半年將在愛奇藝上線。

漂泊的童年

2017年10月,一直關注鄉村議題的紀錄片導演許慧晶走進了當時位於北京昌平的愛心棒球基地,坐在角落裡的小雙吸引了他。「訓練結束之後,很多小朋友圍著教練玩,他一個人坐在休息區的破沙發裡,玩著一個黃色的小恐龍。」那種憂鬱和傷感的眼神打動了許慧晶,他開始跟拍小雙、大寶、海鑫這些基地的孩子。

許慧晶第三次去基地的時候,隊裡來了一位新成員馬虎。因為他特別想當「老大」,攝製組都叫他「虎哥」。

這個來自寧夏的孩子和小雙有著截然相反的個性。他肆意張揚,時常對著鏡頭突然表演起來。他的到來,活躍了整個基地的氣氛,也給教練和隊友不斷帶來新的麻煩。一個內斂沉靜,一個活潑奔放,小雙和馬虎的故事構成了影片的主線,二人也從最初的敵對成為後來的兄弟。

一次激烈的爭執之後,馬虎從管理他們生活學習的老師郭忠健那裡得知了小雙的身世,他的一句「你爸爸掛在那」引發了小雙的憤怒,因為父親在他出生前就突發腦溢血去世了,母親在他出生幾天後也離家再也沒有回來。

小雙剛出生的時候非常瘦小,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在勉強活下來之後,親人迫於經濟壓力想把小雙送人,但人家看到他長得太小了,就把哥哥領養走了。小雙先是由大伯撫養,他很喜歡大伯,大伯去世後由姑姑接著養,沒過幾年姑姑也去世了,最後交給二伯,二伯還撫養著一個火車站垃圾堆裡撿來的養女。

2015年,孫嶺峰去河北淶源接小雙的時候,他哭著不願意離開,以為二伯拋棄了他。在電影裡,小雙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就好像在講述別人的,他似乎對身世看得很淡,幾乎是笑著說:「差點兒被埋了」。

在拍攝這群孩子的過程中,許慧晶覺得自己真正領悟了一名父親的責任,他也慢慢理解了這些孩子內心深處的創傷,缺失親情與陪伴的童年,在他們身上投下了不同的陰影。許慧晶欣賞馬虎身上的張揚和包容,也懂得他「刺兒頭」背後的脆弱。「他的內心有柔軟的部分,柔軟變成脆弱,他要像刺蝟一樣把自己包裹起來。」他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

2019年,棒球隊在美國比賽失利,作為主力投手,小雙哭得很傷心。回國後半年,他從基地偷跑回了老家,令所有人困惑。許慧晶想到小雙不斷被親人接管、與親人告別的童年,也理解了他突然離開基地的選擇。

「小雙的童年太過坎坷。這麼小的年紀是最需要關愛的時候,他所承受的可能是普通人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的。」在許慧晶看來,這或許是孩子的一種自我調節的方式,去釋放內心長久以來積累的情感和壓力。「小雙可能就是想逃避一下,回到他熟悉的地方。他能去哪裡呢?回到他的家,他的秘密基地,那裡有他喜歡的石頭、喜歡爬的樹,喜歡抓的魚,還有可以一起玩的小朋友。」

15歲前一直生活在農村的許慧晶,一直關注著農村各個面向的問題。「無論是這些小朋友還是我們,都在不停地跟親人在告別,從鄉村到城市,不停地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你會發現鄉村可能離你越來越遠了。」許慧晶希望,人們可以像以前一樣,好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地方,「農村裡已經沒有多少家庭,能夠長期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有這麼多留守兒童」。

棒球治癒人生

自創立以來,愛心棒球基地實際上一直遭遇著外界的質疑和信任危機。「大家都不相信會有人願意做這麼一個費力不討好的事,也不相信你會無償培育孩子。」孫嶺峰說。隨著孩子們陸續入隊,他們又面臨資金短缺、場地搬遷問題,然而一次次都挺了過來。

孫嶺峰覺得,這件事沒有辦法半途放棄。「孩子進入基地以後,我們等於給了他們一個家,承諾要把他們培育成人。但如果你告訴他不行了,要把他們都送回去,孩子們可能會認為世界上都是騙子。這種事我們承擔不起,只能扛著。」今年,基地在一位企業家的資助下搬至通州,孩子們的生活和訓練條件比過去有了顯著提升,馬虎成了一個各項能力拔尖的運動員,而小雙也順利歸隊,回到日常訓練當中。

關於球隊和孩子的未來,孫嶺峰有更宏大的目標。在他看來,這些孩子的起跑慢一點,但他相信,有一天他們能超過絕大多數人,甚至向世界證明中國棒球的實力。「他們會變成有能力創造價值的人,變得有信心,有夢想。不管未來是不是打棒球,或者到任何領域,他們都有爭勝的欲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中國,棒球運動還處在小眾狀態。產業太小、受眾太少,是棒球產業和紀錄片產業面臨的相似困境。拓展棒球的群眾基礎,吸納更多的人群參與,在不久的將來意味著產業壯大,首先能夠增加這些孩子就業的可能性。

相似的發展路徑,曾經在棒球史上有過成功案例。1968年8月,一支由中國臺東偏遠山區學童組成的紅葉少年棒球隊,以兩戰全勝的戰績擊敗一支來自日本的少年棒球隊,使得臺灣各地掀起少年棒球的熱潮。這些孩子是當地的原住民,喜歡戶外活動和打獵,於是學校和政府幫助他們成立了一支棒球隊,自此開啟傳奇般的紅葉旋風。

假如沒有棒球和社會援助,這些孩子的人生或許會走上另外一條道路。許慧晶覺得,儘管任何一個機構都不能代替家庭彌補親情的陪伴,但愛心棒球基地從生存到職業發展,給孩子們的未來提供了更多可能,而運動本身就有治癒的力量,棒球更是如此。

張錦新經常說一句話,「棒球比賽,勝利不是常態,失敗才是。」在許慧晶看來,這群孩子未來真正走向社會,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棒球可以幫助這些孩子獲得自信、勇氣、堅毅和不怕失敗的能力。在這裡,他們可以學會接受失敗,懂得如何自我保護,然後主動拼搏,接納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接納自己。」

許慧晶希望,這部影片能讓更多人理解這群孩子的處境,關照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真正改變命運。對於孩子們來說,每當他們懷疑和否定自己的時候,能夠想起這部影片,想起曾經為了贏得比賽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想起自己的勇敢、堅定和無所畏懼。

在許慧晶的設想中,他想持續跟蹤這群孩子的成長,直到他們長大成人,記錄他們成為專業運動員,成為大學生,或者成為一名棒球教練,抑或從事別的職業,「一直記錄這些小朋友到他們18歲」。

相關焦點

  • 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 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原標題:一群野草般生長的困境少年,用棒球叫板命運治癒人生   在棒球
  • 豆瓣8.8:一群「不拼爹媽」的少年,靠棒球叫板命運
    一群背負著沉重生活包袱的少年,又是怎樣通過棒球面對自己、走出困境,甚至闖出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呢?電影的背後,其實遠不止於一群棒球少年的夢想,亦或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逆襲,它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深刻、更具體、也更感人......
  • 少年》:這群困境少年叫板命運談何容易
    少年》:這群困境少年叫板命運談何容易 少年》。家附近的電影院都沒有排片,專程開車去了比較遠的電影院。入座後發現幾乎滿座,感覺甚是欣慰。 這是一部記錄成長的電影,記錄困境少年成長曆程的電影。我想,稱它為「年度最佳紀錄電影」正是實至名歸,我和孩子說,豆瓣、知乎上評分都蠻高,老二來了句:「我給它評10分!」
  • 這部年度最燃的紀錄片,一群困境少年用棒球改寫命運
    少年》記錄了一群少年學習棒球的經歷。棒球是世界上最受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賽事觀眾人數每年超過20億。但在國內,棒球運動頗為小眾。作為「中產運動」,棒球對場地、規則、人員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這讓它離普羅大眾更為遙遠了。
  • 少年》上映:一群「沒有爹媽可拼」的少年,如何叫板命運
    但在北京西郊,一個叫做「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的地方,卻聚集著一群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底層少年,在前中國棒球國家隊長孫嶺峰的帶領下,試圖通過棒球獲得與命運叫板的力量,以此改變窮苦的人生。他們的故事,既精彩又震撼。文丨周瀅瀅 編丨Travis最近,正在熱映的紀錄片《棒!少年》,引來了很多關注。
  • 少年》導演許慧晶:用棒球「叫板命運」,需要給困境兒童一...
    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今年是愛心基地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男子棒球隊,到如今新增的女子棒球隊,基地已經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其中,有68個孩子在基地接受著系統而艱苦的棒球訓練和文化教育。
  • 當夢想照進現實,叫板命運,《棒!少年》!
    少年們的故事和命運,熱血、淚目、直擊人心。是一部少年逆風揮棒,叫板命運的真實寫照!01少年的棒球人生和「師爺」拳拳之心《棒!少年》一部關於棒球少年成長的一部紀錄片,滿屏都是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故事,還有我們無法想像小小棒球少年經歷過家庭的生活境況!電影講述講述北京市郊,一群困境兒童在70多歲老教練的帶領下練習棒球。叛逆少年馬虎的到來打破了寧靜,他在隊中淘氣打鬧、拉幫結派,成了隊員和教練的眼中釘。
  • 【棒球人生】不甘平凡的少年們逆風揮棒 與命運叫板
    也許正如導演許慧晶所說「如果沒有棒球,沒有外力的介入,這些孩子們的人生或許是可以預見的,很多孩子初中就會輟學,然後駐留原地或進城務工,他們會帶著創傷的心靈在未來的生活中惡性循環」 可有這樣一個地方,改變了這些孩子的人生。
  • 少年》導演許慧晶:紀錄困境孩子「叫板命運」
    許慧晶梁正雙馬虎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一顆小白球,承載的是孩子們不屈服命運、奔向更遠未來的大夢想。正如電影《棒!少年》海報上所寫,這群孩子正在做的,無非是「叫板命運」。歷時三年,積攢了七八百個小時的素材,導演許慧晶與他的團隊將這個愛心棒球基地的故事搬上了大熒幕——《棒!少年》。
  • 「叫板」命運 口碑佳作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12.11
    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電影聚焦一群因家庭環境而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
  • 聚焦困境兒童生活現狀,和《棒!少年》一起叫板命運
    當知道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悲傷的童年以及在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困境時,我們沒辦法把他們和眼前這群非常朝氣的孩子劃等號。如果說不知道他們的背景,也許你會認為他們是一群在學習棒球文化,準備出國留學的富家子弟。——紀錄片導演許慧晶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隨著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一群棒球少年進入公眾的視野。
  • 紀錄困境孩子「叫板命運」
    馬虎孤兒、留守兒童、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殘疾人子女……在北京的市郊,一群來自於大山裡的困境少年被選入到了一個名為「強棒天使隊」的愛心棒球基地。今年是這支球隊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從最初的男子棒球隊,到如今新增的女子棒球隊,愛心基地已經累計救助困境兒童80多名,其中,有68個孩子則在基地接受著系統而艱苦的棒球訓練和文化教育。
  • 少年》行走在時代邊緣的少年,擁有叫板命運的勇氣
    導演許慧晶,將視覺放在一群普普通通又追尋夢想的棒球少年身上,他們普通,平凡,唯一共有的特點就是貧窮,而棒球則是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存在。影片以兩個主人公雙線並存的敘事方式為視角,圍繞著馬虎和梁正雙在愛心棒球訓練基地的成長史,為我們揭示了從留守兒童到棒球少年團,人是如何在絕境之中綻放出更大的力量。
  • 這群叫板命運的棒球少年或許可以顛覆你對紀錄片的...
    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電影展示了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直到有一天,少年們終於迎來了機會,他們將飛往美國,代表中國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圖說:《棒!
  • 少年》:野草一般的孩子向陽生長
    少年》是一部熱血少年體育片,大概有一群孩子喊著「必勝」,刻苦訓練,由弱變強,最終捧回冠軍——這是一種經典敘事。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在腦中復盤,卻發現這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沒有渲染過一次冠軍時刻;就連片中的小高潮之一,孩子們遠赴美國參加比賽,也是大比分1:11,強棒天使隊1。
  • 少年》:野草一般的孩子向陽生長
    少年》是一部熱血少年體育片,大概有一群孩子喊著「必勝」,刻苦訓練,由弱變強,最終捧回冠軍——這是一種經典敘事。看完電影走出影院,在腦中復盤,卻發現這部近兩個小時的紀錄片,沒有渲染過一次冠軍時刻;就連片中的小高潮之一,孩子們遠赴美國參加比賽,也是1∶11,強棒天使隊輸了。
  • 少年》定檔
    少年》拍攝歷時兩年,剪輯耗時近三年。電影展示了一卷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一群背負沉重生活包袱的困境少年,被選進一個特殊的愛心棒球基地,接受前奧運國手孫嶺峰、70歲傳奇教練「師爺」張錦新的魔鬼訓練。棒球帶給他們久違的熱血和夢想,少年們也希望棒球能改變他們的命運。等待他們的,是重重困難。
  • 揮棒擊碎困境吧,少年!(影視熱點)
    少年》劇照出品方供圖一個是來自寧夏西海固地區、父母角色缺失的問題少年馬虎;一個是來自河北淶源深山裡的孤兒小雙——2020年歲末,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留守兒童,因為紀錄電影《棒!少年》走進廣大觀眾的視野,以在公益少年棒球隊揮棒改變命運的真實經歷,向人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殘酷與善良、困境與奮進的故事。
  • 少年》|洞見棒球場上的曙光
    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聚在北京市郊愛心棒球基地,不同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環境,相似的顛沛流離和破碎童年,置於同一訓練環境成長,帶著孤勇跟銳氣,逆風揮棒、叫板命運
  • 少年》:年度最佳紀錄片!燃與苦的交織,棒球與人生之味
    少年》,是因為它在今年的FIRST獲得了超高的口碑評分、拿下了年度最佳紀錄長片獎,被一票影迷譽為「年度紀錄片黑馬之作」。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紀錄片,它還關乎於生存處境與人生選擇。《棒!少年》為什麼能觸發不同層級的觀眾相同的共鳴?起初,我的猜想是棒球少年們意氣風發的那一番「燃」。畢竟本片選擇將鏡頭聚焦於北京市郊的一座棒球少年訓練基地,標準的體育題材紀錄片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