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與物》:特立獨行的福柯

2021-02-19 思者王斌二世

我一到下午是看這本書——《福柯的生死愛欲》,先不是這位怪異的、極端自我的(大學時期多次自殺未遂)特立獨行的人物對死亡本身的狂熱迷思,以及酷愛,不可遏止(明知會蹈入死亡——愛滋病的的迷宮)地要踐行他的死亡衝浪(嗣後,他的確死於在美國加州同性戀浴室的瘋狂運動),僅說他在世時驚世駭俗的思想創見,就足以讓人驚嘆了。

《詞與物》是給當時還年輕的他帶來盛名的著作,也是從某種程度上一舉終結了此時影響甚廣的薩特式的存在主義的一本書。

如果說,薩特是鼓勵大眾負起自身責任的去選擇自由和發現人生意義的話,那麼福柯則走的是一條反向之路徑——他間接地否認了薩特虛妄而非真的,且出自道德理由的涉關個人的責任與自由之論,以雄辯的言辭消解了薩特的存在思想,而從被時代鄙夷與漠視、遮蔽的的反面——即非道德化(邪惡)的人性根基上去重構關於人是什麼的認知。

在書中,福柯一語驚人的宣告人的死亡——人,行將消失,撲哧一聲無影無蹤,就像襯衫上的皺褶被熨鬥燙去一樣。

當然,《詞與物》階段的福柯還是一名結構主義者,受當時也影響頗巨的列維-史特勞斯、拉康與他的老師阿爾都塞的影響,而他們又不約而同的隸屬結構主義大師。的確,從結構的角度看,人,具體的一個個人,的確是統統歸屬於語言結構內部的文化符號,他作為個體的存在性,又是可以從語言結構的意義上被任意替換或抹除的,所謂人,是被人類的文化、語言、習俗禮儀、社會規定或定義了人,而非相反,這在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中被揭示的淋灕盡致。但現在,1966年,一個更年輕,更富創見的年輕學者橫空出世了。他的名字叫福柯,繼尼採(他毫不諱言他自稱是一名尼採主義者)宣布上帝已死之後,他站了出來(通過他的《詞與物》宣告人之死。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米歇爾.福柯》
    福柯的效應遍及人文科學,他在哲學、歷史、社會理論、文學、藝術、政治學、法學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福柯寫出的是完美之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無論是領域還是材料;無論是對象還是構造本身。他參閱了大量的文獻――但是這些文獻如此地陌生,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學院的視野中。他將這些陌生的文獻點燃,使之光彩奪目,從而成為思考的重錘。
  • 鄧皓琛評《米歇爾·福柯傳》︱福柯的法國,法國的福柯
    我們了解福柯(1926-1984),甚至還多於了解法國。畢竟,思想家的鋒芒確實會銳利過某時某地的人與物。可這並不是一口斷定,思想無非是概念間的冰冷推演,全然和現實無涉。按照慣常的學科劃分,福柯的名字頻頻出現在文史哲和諸門社會科學的熱烈討論中,焦點有時細緻到一個章句、一次對談、一份演說。但也許越是這樣的條分縷析,我們就越需要一個整全的視野。
  • 福柯的「話語與權力」及其傳播學意義
    由於福柯所從事研究的階段性,這使得諸多對福柯話語理論的理解和引用僅局限於「話語實踐」,把話語看成一個生產主體和社會現實的機器,無視「非話語實踐」(或權力)對主體性和社會現實的微觀建構。本文將採用歷史實證主義的方法,通過對福柯的「話語與權力」思想的文獻進行分析,強調福柯的話語和權力是不可分離的,「話語和權力」的互動是理解現實秩序建構的關鍵。
  • 喬姆斯基與福柯之辯:人性、公正、權力
    根據假設,一個人把大部分精力投於到整體結構的轉換上,(註:「轉換」一詞也不知是如何譯出的)也許還投入到知識的特殊內容上,這是從他零散的、有限的經歷中最後得到的。掌握一種語言的人通過學習明晰、具體的模式便擁有了這種學問,它起著某種類似於法典的作用(「法典的作用」的表述有些含糊)。
  • 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作者:Ansel排版:Anna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書名:性概念史作者:福柯福柯曾被稱為是恐怖主義知識分子正如福柯提出那句振聾發聵的話一樣,由同性間的親密行為漸漸地轉變成了對「性少數群體」的認定指南。對行為的確認變成了對身份的確認,從而概念也就因此在知識和權力的架構中被豎立起來了。
  • 現代性的生死斷裂:1976年福柯與鮑德裡亞視野中的生死邊界
    從對社會死亡現象的探究,尤其是對文化和社會邊界的理論思考來看,《象徵交換與死亡》不僅與福柯的《「必須保衛社會」》在時間、主題和內容上具有相似性和可通約性,而且在方法論上與福柯形成互文借鑑和對照關係。例如,鮑德裡亞在第五章《政治經濟學與死亡》的「死人的引渡」部分就直接轉引福柯的《瘋癲與文明》。
  • 特立獨行的天津話,天津人的標誌
    天津話這棵特立獨行的方言之樹的根,並不是在海河兩岸土生土長的,而是從外鄉漂浮來的。方言島,是語言學上的一個術語,即由於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使外來的方言勢力佔據了原有的某方言區,形成被原方言區包圍著的獨立的方言區域。天津話就是這樣一個來源於移民的方言島。
  • 無睡意哲學 | 結構/後結構:索緒爾、李維史陀、阿圖塞、福柯、德希達 - EP92'
    PHILOSOPHY香港01哲學授權發布原文連結: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57896/結構/後結構:索緒爾、李維史陀、阿圖塞、傅柯、德希達結構/後結構:索緒爾、李維史陀、阿圖塞、福柯
  • 人終將被抹去,如同大海邊沙地上的一張臉——福柯語錄
    ——福柯只要我們不斷校正自己的行為與真理的關係,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哲學家。——米歇爾·福柯人終將被抹去,如同大海邊沙地上的一張臉——福柯吸引力,並不依靠任何魅力。它不會打破個人的孤寂,或者去建構任何確實的交流。吸引力只能處於裸露而無深度、無保護或保留的外界之外。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特立獨行的豬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自己做好了十足的心理準備,可是知道的那一刻,還是會被揍得鼻青臉腫,手足無措。小胖笑嘻嘻地回應道,即使我是豬,也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不像你這隻老實牛。高中小胖在省城經常給我來信,把省城的所有東西都描繪得天花亂墜,像什麼步行街的瀘州燒餅,天鵝湖面的飛鳥,大蜀山頂的電線桿。在大學的那幾年,小胖倒是不經常來找我了,說是是工作忙了,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圈子,只是偶爾會一起出來喝酒,還有小哀。
  • 入鄉隨俗 oder 特立獨行?
    但是我們記德語單詞繞不過去的一關就是詞性,那麼對於這些「打入德語內部」的外來詞,大家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的詞性呢?今天優優德語的姜一楠老師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多數外來詞都是中性。
  • 你的性格是屬於循規蹈矩還是特立獨行呢?
    人的性格分為很多種,但是概括的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循規蹈矩型的,這類人從不敢違背規矩,按部就班;而另一類就是:特立獨行類型的,這類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敢於創新!當然這兩種性格完全相反,你屬於哪一類人呢?一起來測測吧?超準!1、你最喜歡下面哪個場所?
  • 福柯《規訓與懲罰》片段試譯及翻譯斷想
    感悟:閱讀福柯時我們不得不跟著他用一般的語言概念去摧毀我們那些有偏見的語言概念,這就是為什麼他的定義有時嚴謹,有時寬泛。有時自相矛盾。有時很混亂。他沒辦法象電腦程式那樣精確,規定好!要看我們自己的悟性,不糾結於詞語又要警惕詞語。只可悟出他想幹什麼,不可糾結於,斤斤計較與他的論述過程。那是一個新的沒有地圖的靈異的領域!
  • 從福柯權力理論看陳凱歌最喜歡的電影作品《孩子王》
    而從福柯的權力理論看《孩子王》中的文化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更清晰的看到社會教育的病症:影片一開場是一個固定機位的長鏡頭,村長把煙丟給畫外的老杆,老杆唯唯諾諾的應和村長的談話,直到老杆接過教師的委任書,村長的話語態度轉變,叫幫忙照顧下自己的孩子,老杆拿起委任書就走,態度和言語也強硬了起來。
  • 福柯管電子監控,尼採做HR:這是一家不太正常的公司
    馬基雅維利知道權力為何物。他以前是美第奇的顧問,現在,他在思考公司的老闆身邊工作可不是偶然的。 03 電子監控和安全負責人:福柯
  • 網絡流行語科普 伊物降依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伊物降依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7-08 19:48   來源:天暢手機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伊物降依物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有看到最近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吧,這個詞就是伊物降依物那麼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 特立獨行,不做隨波逐流的人
    潘石屹認為:成功本就是一種與眾不同,因此想要成功的人必須做一頭特立獨行的獅子,而不是一頭順應大流的綿羊。潘石屹就是一頭特立獨行的獅子,他從不隨大流,總是喜歡玩些新花樣,將所謂規矩與規則的藩籬踏碎。「永遠不做大多數。如果是大多數,那我應該還在甘肅天水的土地上種地呢,哪來今天的潘石屹?」這是潘石屹在一次座談會上說的話。
  • 阿城《孩子王》|當與主流價值觀不一致時,妥協還是特立獨行?
    02《孩子王》水到渠成,我體會到一個詞:職業操守。養育孩子,父母要有操守;教育學生,老師也要有職業操守。但文革時期,教學系統一度癱瘓,大家都在為教而教,認認真真走著過場,育人的職業操守已成昨日黃花。03當與主流價值觀不相符時,是妥協還是特立獨行?這個半路被拉來的赤腳老師給了我們答案。如果一定要教,就教些能用的吧。
  • 特立獨行的人,為什麼普遍都沒朋友?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所以即便人類很早進入文明社會,人依然過著群居的生活,一旦人離開了社會群體,就會脫離了社會,從而被孤立或者變成特立獨行的人。那麼,脫離了社會的人,或者變成特立獨行的人,為什麼普遍都沒有什麼朋友呢?被孤立是被動,特立獨行的人卻是主動選擇這種方式。這兩種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遍沒有什麼朋友。原因很簡單,「道不同,不相為謀」!試想一下,一個人說著一些你不關心的話題,完全聊不到一塊去,那麼自然也就生疏不再來往。所以,特立獨行的人通常都很孤獨。如果說特立獨行的人是有意為之,甘於寂寞,我行我素是不想跟其他人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