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才子對出下聯,讓人稱讚

2020-12-26 趙趙的期待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產之一,它起源於秦漢時期,歷史十分悠久,直至今日,仍是人們過年時必備的慶祝節日方式之一。

別看對聯好像很好編寫的樣子,其實它的講究可多了呢。作為一種對偶文學,它對編寫者的要求比較高,對聯的內容必須要通俗易懂,對仗要整齊,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

也正是因為對聯的編寫對人們的文學功底十分具有挑戰性,多年來,一直是一些文人墨客之間的「文學小遊戲」之一。

今天要講的故事,也與中國對聯有關。源於宋朝時期的一次文人墨客的聚會上,就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人給出一句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問在場有誰能夠接出下聯,就可以免喝三杯酒。大家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時間沒有人能回答這句上聯。

這副上聯是一個合字聯,想要對出,並非是一件易事。有的才子對「一人是人,二人是從,三人是眾」,這副下聯看似是好對,實際上犯了對聯的錯誤,上聯有一、二和三,那麼下聯就不能再次出現這些數字,這其實是語義重複,對仗並不工整。

但是在場的才子,都是以「一二三」作為下聯,很多人都犯了相同的錯誤,紛紛喝酒自罰。這時候有一個才子,他靈機一動,想出了絕妙的下聯,只聽他吟出了下聯:「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

這副下聯巧用數字,而且與上聯並不重複,意境上也十分的匹配。此聯一出,堪稱經典,妙不可言,眾人叫好,紛紛拍案叫絕,都稱是千古絕對。

歷史經典值得我們學習

由此也可看出,中國的對聯文化博大精深,雖然是短短的幾個字,卻包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其中。還是由衷地希望,中國的對聯文化能夠更好地流傳下去,不要被歷史的潮流所湮滅。

古人的一些話語和故事,無不涵蓋了現在生活的一些縮影,同時還能窺見到一些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常常讀古人古事,一定能從裡面獲得大量的智慧,而且很多俗語中還有一些古人對年輕人的勸誡。

學習古人的智慧,方法途徑比較明確,除了一輩輩人的口口相傳,就是從典籍中翻閱。相對於前者,後者更為系統全面,而且還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在眾多古籍中,系統全面的當屬明朝成文的《增廣賢文》。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裡面句句都是經典!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增廣賢文》的內容十分廣泛,從為人處世、禮儀道德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其中有許多關於社會、人生方面的內容,經過千錘百鍊,成為警世喻人的格言。

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而且看完也會發現很好理解,而且獲益良多!這其實也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看格言和諺語的原因。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往往讀到的卻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生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於比較繁忙,但又需要及時總結的中年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閒暇的時間,下班坐車或者睡前,都可以讀一下《增廣賢文》,充分地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還能增長見識與智慧,豈不是一舉兩得。

《增廣賢文》僅需49元,讓自己擁有人生大智慧!還能代代相傳!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的下聯真妙
    有一上聯十分流行,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這就讓網友們按捺不住了,很多位網友對出下聯,好比這個下聯:單木是木,雙木是林,三木是森。還有個網友的下聯更為經典: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看到這些網友的下聯,讓人不禁感慨真妙啊!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一出,成為經典佳對
    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 先有劉邦大一統,後有劉備以德服人,最後再加一個劉德華。劉德華是上個世紀香港四大天王之一,而且為人處世特別隨和,總是在被人危難之時伸出援手,雪中送炭。 此三人組成的上聯可謂是牛氣沖天,那麼怎樣的下聯才能對的上這麼霸氣的上聯呢?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是什麼
    曾經有一個人出了這樣一副對聯,被稱為千古絕對!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有人說下聯太絕了,你知道是什麼嗎?宋朝時期的蘇東坡是一個清心寡欲的詩人,尤其喜歡吟詩作賦和遊山玩水,雖然世事艱難,但心境依然坦然。在被貶官後,別人都是傷心難過,而他卻研製出了東坡肉,靠味覺的滿足來撫慰自己靈魂的不安,這樣的自在心態值得壓力大的現代人學習。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的下聯堪稱絕對
    自唐宋以來,唐詩宋詞盛行,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可以想像到這樣一種場景:「在大年初一的晚上,人們用新桃把舊符換下的場景,表示辭舊迎新的意思。」
  • 乾隆出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紀曉嵐連忙對出下聯
    在王安石的元日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在大年初一歡呼雀躍的場景,在詩中除了寫了人們歡快的場景也描寫了人們用「新桃」換下「舊符」的場景,這主要就表現為辭舊迎新的意思。在唐朝有一位叫做乾隆的皇帝,他和他的一位大臣紀曉嵐都非常的喜愛對對聯,留下了很多讓人津津樂道樂道的妙對,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吧!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非常的喜歡對對聯,每次在南巡的時候看到好看的風景和一些有趣的事情都會對出一些非常絕妙的對聯。通常乾隆都會帶上紀曉嵐,等到想要對對聯的時候就叫紀曉嵐來幫忙對出合適的下聯。每次乾隆微巡私訪經過古寺廟時都要題詩一首。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寫數個下聯卻犯大忌
    所以不少對聯迷便找了一個看似簡單的來對,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副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這個上聯是不是看上去是不是挺沒水平?其實就是拿漢字:日、昌、晶3個字來說事,但它卻讓不少對聯高手犯了對對子的大忌。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一出震驚四座
    例如:人們題給彌勒佛的對子: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這幅對聯就表達了彌勒佛為人豁達不予人僅僅計較,告訴世人為人處世的道理。要對出好對子並非輕而易舉,要對出佳聯絕對更是「吟安一個字,拈斷數根須」。古代普通老百姓對對子純粹是消遣娛樂,博眾人一笑。而文人墨客對對子不僅要對得上,還要對的美、對得妙,若是意境達不到,則不能彰顯自己的才華鰲裡奪尊。對對聯從單純的天對地、奇對偶、動對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古人在酒桌上飲酒的一個遊戲,可見對聯受眾之廣。
  • 「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網友對下聯,太有才
    在清朝乾隆時,當時的文人中,對於對聯研究最深和運用最純熟的就要數大學士紀曉嵐了,紀曉嵐是出了名的才思敏捷,據說有一次乾隆賞賜了和珅一幅對聯,上聯是「君恩深似海」,下聯是「臣忠重如山」。和珅非常高興地把這對聯給貼到了和府的門前,自己也大擺宴席,請同僚們來自己家吃飯,紀曉嵐也名列受邀的名單上。
  • 上聯: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下聯堪稱經典,真是千古絕對
    請對出下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路呢?小編在這就給出一種答案吧:水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也許大家沒有看明白為何如此對,小編就在這解釋一下。百千萬三字,各取自「丁香花」中。繁體字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頭正好是百、千、萬!如此對出下聯,是不是非常工整呢?說起這個對子那也是大有來頭,相傳這是乾隆皇帝所作出的對子!
  • 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
    文/鏡子標題:女子出上聯「日月為明明日月」,唐伯虎妙對下聯後,成千古絕對在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文化當中,出現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們都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寶藏。正因為這樣,我們更需要仔細的揣摩他們的詩詞,從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優秀文化。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產生不少的有趣故事,而唐伯虎就是這麼一個非常有趣的才子。相信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對唐伯虎並不陌生,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放到現在就是江蘇省蘇州人。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家境就比較富裕從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這種想法很顯然是不成熟的,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其實最主要還是要看對聯的意境是否高遠,所講的道理能不能給人啟發。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的對聯,不由自主想到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頓悟,這才是一副好對聯。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但是這個稱號有很多人嫉妒,那些嫉妒之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比解縉還要高超,於是就故意地找茬,試探解縉的才學。
  • 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才子對出下聯後,女子臉紅逃走
    這種想法很顯然是不成熟的,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其實最主要還是要看對聯的意境是否高遠,所講的道理能不能給人啟發。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的對聯,不由自主想到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頓悟,這才是一副好對聯。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但是這個稱號有很多人嫉妒,那些嫉妒之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比解縉還要高超,於是就故意地找茬,試探解縉的才學。
  • 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一副妙對,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一出,人人稱讚,這是怎樣的一副精彩下聯呢?一、對聯的基本常識與詩詞相比,對聯在對仗與平仄上有較高的要求,尤其一些比較「正規」化的對聯,更需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 才女出上聯:「王不出頭誰做主」,才子的霸氣下聯令才女臉紅
    如果意境不相匹配,上聯說的是風景,下聯對出人物,雖然語法規整,但卻是為了對而對,失去了對聯文化的靈魂了。歷代有關對聯的趣事很多,早在北宋時期,蘇軾就善於對對聯,很多野史和民間故事裡均記載蘇軾與佛印二人的對聯故事,很多都被列入經典,至今品讀依舊讓人忍俊不禁。明代是對聯普及和廣泛應用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就有在門前張貼春聯的習俗。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的電影當中,就有唐伯虎對對子的橋段,對穿腸出的上聯是「圖書裡,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這副上聯說的是唐伯虎在圖書館裡,沒有任何大作為。唐伯虎文思泉湧,對的下聯是:「棋盤裡,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也是暗中諷刺有些人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卻是草包一個。
  • 才女徵婚上聯「王不出頭誰做主」,大才子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如果意境不相匹配,上聯說的是風景,下聯對出人物,雖然語法規整,但卻是為了對而對,失去了對聯文化的靈魂了。歷代有關對聯的趣事很多,早在北宋時期,蘇軾就善於對對聯,很多野史和民間故事裡均記載蘇軾與佛印二人的對聯故事,很多都被列入經典,至今品讀依舊讓人忍俊不禁。明代是對聯普及和廣泛應用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就有在門前張貼春聯的習俗。
  • 才女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一才子給出下聯,才女傾心而嫁
    比如,宋朝一位才女出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一才子給出下聯,才女傾心而嫁。那麼,這女子何故要出此上聯呢?原來,她是在以對聯尋夫君。在古代,有很多這樣的活動,但是大多都是富家之女才「玩」的起這樣的浪漫。在西遊記一片段中,唐僧的母親不就是拋繡球認識並嫁給了陳光蕊嘛,其實這以對聯尋覓夫君的形式與那拋繡球差不多,只不過一個重天定的緣分,一個重人定的緣分。
  • 深閨美女上聯:點燈登閣各攻書,才子一下聯抱得美人歸
    當然即便它整體相對較簡單,但想要對出一個眾人都認可的上聯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幅千古絕對,因為這幅對聯一個才子最終抱得美人歸。相傳在宋代時期,汴梁城中有一個富豪,他想盡了一切辦法,但終其半生只有一個女兒,到了不惑之年,他也徹底放棄了想要兒子的念頭。
  • 女子徵婚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紛紛對下聯,到底誰贏了?
    所謂吟詩,就是以某種物品或是風景為主題,然後每個人寫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詩中的內容如果能引發大眾的共鳴,就會成為千古名句。而所謂的作對,可不是我們常說的那個人與我們作對(敵對),這裡說的作對就是對對聯。對聯就是由上聯和下聯組合而成,上聯叫對句,下聯也叫出句。
  • 世界歷史上的殘暴之人,一名中國人上榜,最後一位令人氣憤
    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都看過《暮光森林》,而《暮光森林》中男主角的原型就是弗拉德·德古拉伯爵。當然,他不是真的吸血鬼,只是由於統治殘暴、脾氣暴戾,尤其是對待敵人非常殘忍,所以被敵人稱為「吸血鬼」。但是在他的殘酷統治下,國家竟然無比的強大,百姓們將他視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