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來了丨導讀德勒茲《差異與重複》

2021-02-18 拜德雅Paideia

導讀德勒茲《差異與重複》

[澳]喬·休斯 著

廖鴻飛 譯

德勒茲的傑作《差異與重複》中譯本終於在去年由六點圖書推出。這是當代哲學的一部經典之作,它不僅是對再現的精彩批判,也是對其起源的精妙闡述。後者使德勒茲早期的哲學史研究得以系統化,並為他後期與加塔利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我們的「思想家和思想導讀叢書」準備了兩本《導讀德勒茲〈差異與重複〉》,一本的作者是喬·休斯、譯者是廖鴻飛,另一本的作者是亨利·薩默斯-霍爾、譯者是鄭旭東。這兩本導讀均是上乘之選,各有其側重點,互為補充,相信可以比較好地幫助我們理解德勒茲這部重要的作品。

今天要重點推薦的就是喬·休斯這本,它剛剛在我們微店上架(亨利·薩默斯-霍爾那本已在編校流程中,會儘快推出)。

識碼購書

本書為這部極為重要又極難讀解的經典之作提供了一份深入淺出的導讀。它尤其適合首次接觸德勒茲及其《差異與重複》的讀者,為此,本書主要提供四個方面的導讀:1.哲學背景和歷史背景;2.主題概述;3.文本閱讀;4.接受與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作者喬·休斯(Joe Hughes)是德勒茲研究專家,著有《德勒茲與再現的起源》(Deleuze and the Genesis of Representation)、《德勒茲之後的哲學》(Philosophy After Deleuze)等書;而本書譯者廖鴻飛亦是我們《導讀德勒茲》一書的譯者。

今日推送本書書摘【歡迎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拜德雅微店購買此書,感恩大家的支持】。

《差異與重複》結論第一部分的標題就是「對再現的批判」。這是一種很好的作總結的方式,因為這個短語所蘊含的東西貫穿整本書。假如你第一遍閱讀《差異與重複》所能夠得出的結論就是「對再現的批判」,那麼你就已經理解了一切。前提是你懂得兩樣東西:「再現」這個詞語的意義,以及「批判」這個詞語的意義。這就是困難的部分。因為德勒茲是一個不將術語轉化並常常重新發明其意義,就不會使用該術語的哲學家。

「再現」在《差異與重複》這本書裡有數不清的意義。有時候再現可以等於「同一性的形式」,有時候它等同於「概念」的形式。有時候它能夠被劃分為「四重根」。德勒茲會將再現等同於「知識」、「命題」、問題的解決方法、意識、觀念和判斷。這個清單很長,但是所有這些例子都指向一個東西:客體。

德勒茲說的客體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問題在1968年的一篇題為「戲劇化的方法」的談話中形成,它與《差異與重複》的最後兩章內容有很大的重合。德勒茲以提問「什麼是事物?」作為開始:

首先我想提問:什麼是普遍事物的特徵或顯著特點?這種特徵具有兩面:它所擁有的性質或各種屬性,以及它所佔有的外延[……]總而言之,每一個事物都處於兩種綜合的重疊之中:一種是性質上的或特殊性的綜合;另一種是部分的、組成的或組織上的綜合。

客體具有兩面:它擁有性質,並且,它佔據一定的空間外延。而且,德勒茲很清楚地在他的談話裡提到,他說的「普遍事物」就是指對事物的再現。德勒茲是一個不斷地重新發明傳統的哲學家,但他在此卻驚人地(幾乎是令人不適地)傳統。自亞里斯多德以來,客體至少具有兩個方面:每一個客體均由原初的屬性——空間形式——組成,而且所有的客體還具有第二層的(更容易消逝的)屬性,比如顏色這樣的屬性。

德勒茲在《差異與重複》裡堅持了這種定義。他在此說到,由「現成的性質與外延」充溢的「感官世界」,並且說「再現的元素」不過就是「性質與外延」。普遍客體就是位於性質與外延重疊處的一種再現。反之,「再現」就由這兩種「元素」組成:性質與外延。這兩種再現的元素是德勒茲在這本書裡提到的所有其他再現形式的基礎。它們組成了「同一性」的形式。客體是被「概念」縈繞的東西。它是意識「知曉」的東西。它是判斷所巡視的關於某物的客體。

「批判」這個詞又是怎樣的呢?我們說《差異與重複》是對再現的批判,並不是說這本書是一些平白易懂的句子的集合,是要宣揚對再現的一種模稜兩可的反對,而且伴隨這種反對意見的是對某種事物更為晦澀的賦值,是比「根莖的」要更晦澀的「生成」或「差異」。相反,德勒茲早在寫《尼採與哲學》(1962)時就發展出了對批判的特定理解。德勒茲認為,批判必須既「完全」,又「積極」。它必須是完全的,意思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逃脫它」。它必須是積極的,意思就是當它限制或破壞某個事物的時候,它也揭示了其他方向或釋放了其他可能性。《差異與重複》對再現的批判就同時在做這兩件事情。再現必須訴諸批判,而這種批判必須同時揭示思想的非再現面向(一種重複差異的「潛在主體」)。然而,這還不是德勒茲關於批判的全部定義。

為了完成對批判的定義,或者說為了讓批判變成一種「激進的批判」,它必須展示尼採在《論道德的譜系》裡做的事情(或者甚至是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裡做的事情),即事物的起源就已經是被批判了的。德勒茲不斷地強調這一點。一種真正激進的批判並非對位於過去的、空心化的批評對象的批判。一種真正的激進批判要展示批判對象在起源處已是被批判過了的。它令人信服地展示對象的形成,以至於它已經取代了批判揭示的新元素。批判「是激進的、有根據的,它執行著[批判所揭示的面向的]發生,同時也執行著[批判所破壞的面向的]發生」(強調系原文所加)。因此,作為一種對再現的批判,《差異與重複》要做三件事情:(1)它超越再現;(2)它發現積極的元素(一種重複差異的「潛在主體」);(3)它同時展示差異與再現如何產生。與此同時,《差異與重複》慶祝再現的虛無化,同時也必要地詳細展示再現的起源。

相關焦點

  • | 德勒茲
    德勒茲的思想並非來自某個完美的永恆居所,最為理想的應該是去關注德勒茲生平與其作品中的那些創造、遭際和生成。德勒茲是非常具體的存在,而其具體化又十分艱辛,一次又一次地不斷誕生於其文本、遭際和友誼之中.——Frida Beckman什麼是生成?
  • 李 震 鍾芝紅丨無器官身體:論德勒茲身體美學的生成
    德勒茲和加塔裡在《千高原》中將植物學概念轉換為自己的哲學概念,以此針對形上學的傳統哲學思維方式——樹狀思維。「樹狀」,從形象上來理解,指的是一棵樹穩定的生長形態,有根、有莖幹、有枝葉,莖葉全部都從根生發而來。德勒茲認為傳統西方哲學具有這種樹狀的知識構成方式「:心靈按照系統原則和層級原則(知識的分支)來組 織關於現實的知識(由鏡子所提供的),而這些知識都紮根于堅實的基礎(根)之上 。」
  • 巴丟:致德勒茲的信|德勒茲逝世20周年紀念
  • 德勒茲 | ​無器官身體
    ,也是德勒茲思想中的核心術語和最難捉摸的概念之一。德勒茲的身體美學向來被看作是一種特別的美學論述,而無器官身體佔據著德勒茲身體美學的核心地位。在德勒茲那裡,身體是生成的、流動的、永不停息的,這勾勒出無器官身體的特徵。需要明確的是,「無器官身體」並非德勒茲首創,它來自於法國先鋒戲劇大師安託南·阿爾託(Antonin Artaud)的說法。
  • 現代電影中的時間:德勒茲《電影2:時間-影像》
    雖然德勒茲沒有用電影拍攝的年代劃分電影,但很多現代電影屬於時間-影像。 1 德勒茲給出了三種時間-影像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回憶-影像。這類電影常用閃回鏡頭對時間進行分岔。 陸川導演,姜文主演的《尋槍》就用了多次閃回鏡頭,來講述丟槍的警察回憶參加婚禮的過程。
  • 吉爾• 德勒茲和實驗電子音樂( 二)
    相反,正如那些古典極簡音樂家說的,這樣的重複產生一種從來沒有存在過的關於時間的獨特感知,它並不廣泛(有方向的,進步的,有目的的)卻強烈(靜止,懸浮,沉浸,流動),沒有量卻有質:時間的持續 。規則的律動短路了聽者聆聽形式、結構、或者發展的欲望,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聲音、事件、強度從一刻到另一刻的出現和消失上。這樣,重複強調的是差異。
  •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預告丨《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新書發布會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北差異丨「我們不一樣」
    南北方不僅隔著秦嶺淮河一線更隔著千山萬水的差異當一個南方人遇上一個北方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團團將通過大壯與小明兩位同學來聊一聊南北差異吧大壯是北方人小明是南方人兩人通過網絡認識成為了好朋友每天都和對方分享著自己的生活
  • 啟微新書三本限量5.5折!更有限量毛邊本驚喜放送丨今晚直播
    啟微新書三本限量5.5折!更有限量毛邊本驚喜放送丨今晚直播 2020-08-07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阿金)動物將感知器官與大腦相連形成通路來感知周圍環境。阿金)金絲雀鳴唱出的「歌曲」包含重複的音節,其構成的短樂句順序則遵循遠距離規則。補體蛋白水平的性別差異可幫助解釋為何C4等位基因對男性影響較大,女性患SLE和乾燥症候群的風險較高,而男性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較高。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
    三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可將旁系同源基因分為兩類:功能差異和功能重疊。該結果表明複製基因的進化軌跡受到功能和結構糾纏因子共同影響。阿金)Cohesin通過擠壓DNA環來組織真核生物基因組,介導姊妹染色體結合。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圖片來源:Kirsten Levandowski and Heather Zaniewski (導讀 阿金)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行為和認知能力方面差異巨大
  • 除了故事,我們一無所有|一周新書推薦
    本書作者擅於從當時的人物尤其是使團官員、朝鮮知識分子等入手,從個體的想法和故事出發來探討朝鮮人的華夷觀。雖然對明清來說,朝鮮只是邊陲小國,對壬辰戰爭的記載也不過寥寥數語,但是對朝鮮來說,中國的方方面面都值得記錄。近年來,對朝鮮外交使團來訪中國王朝的體驗敘事中「燕行錄」的研究已經蔚為大觀,不過,這方面的通俗讀物並不多。
  • 新書推薦丨《由理解到創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新書,浙江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褚樹榮老師是這樣評價的:在滿屏都是「高富帥」「白富美」的今天,《由理解到創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的作者程載國簡直就是一個農民。不但人像農夫,手中「農活」也拾掇得整整有條。他經營的田園,風光旖旎,一派豐收在望的樣子。
  • 一周新書快報:兩位大神和8位精品作者新書,是時候來一波收藏了
    一周時間又過去了,大家一起來看看本周(2.8~2.14)有什麼新書上線吧?不過在分享本周哪些新書上線的時候把上周三本遺漏的新書也給大家匯報下。古軒站在宗門三清殿前看著高高在上的三清畫像低聲咬牙切齒:苟富貴,勿相忘,說好的發達了提攜兄弟的,量劫都過了幾次了,怎麼到現在還沒來。古軒登錄於女媧娘娘剛剛造人,巫妖大戰之前,路邊一根草放在後世都是頂尖靈藥,也是到處都是上古遠古級別兇獸異獸的洪荒之中,作為一個可以不斷復活的不正常玩家,該如何悶聲發大財?
  • 都說吱吱的新書《表小姐》風格變了,對比《庶女攻略》的確有差異
    花姐這個人一下沒啥眼光,投資啥虧啥,就連投資新書也是虧的,多賺的少。反正撲街王徽章,我是在慧眼如炬徽章之前拿的,代表我投資眼光之差。所以到了後來,花姐基本上就只投資大神的書,保證穩賺不賠。換個角度來看,這也算是一投資就火吧,雖然借的並不是花姐這點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