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鍛鍊肱三頭肌時候很容易犯錯,一起來看看這些錯誤你有沒有?
肱三頭肌有3個頭,分別是:肱三頭肌長頭、內側頭和外側頭,3個頭通常會同時收縮用力。
所以,要想孤立刺激其中1個頭,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通過手臂角度的變化,可以把訓練重點集中到不同的頭上。
很多健美運動員不知道,不同訓練動作對肱三頭肌的刺激有什麼差別,他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訓練重點集中到肱三頭肌的外側頭上,而忽視了長頭和內側頭的刺激。
繩索下拉(掌心朝下握杆法)著重鍛鍊肱三頭肌的外側頭。
當你採用掌心朝下握杆法,勞動者掌心相對握杆法,並且手臂始終位於身體兩側時,肱三頭肌的外側頭就會得到最多的刺激。比如,通常的拉索下拉動作就是如此。
當你採用掌心朝上握杆法,並且手臂始終位於身體兩側時,肱三頭肌的內側頭就會得到更多的刺激。此外,不論手掌的位置如何,肱三頭肌的內側頭在任何手臂充分伸直的訓練動作中,都會起主要協助作用。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肱三頭肌的內側頭,你應該安排一些掌心朝上握杆的下拉動作,並且在所有的肱三頭肌訓練動作中,都充分伸直手臂。
肘關節位於頭頂的訓練動作,對肱三頭肌長頭的刺激效果最好。
當肘關節移動到身體前方或者頭頂的時候,訓練重點就會轉移到肱三頭肌的長頭上。其中,肘關節位於頭頂的訓練動作,對肱三頭肌長頭的刺激效果最好。因此,在你的肱三頭肌訓練計劃中,應該安排一些肘關節位於頭頂的訓練動作。
雖然,肱三頭肌訓練順序怎麼安排都不算錯,但有些排序方法會導致訓練效果大打折扣。我們的建議是:在訓練的最開始,也就是你的體能最充沛的時候,先做大重量的複合訓練動作,再做孤立訓練動作。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採用預先疲勞訓練法則訓練,也就是先做孤立訓練動作。
複合訓練動作,如雙槓臂屈伸、窄握距臥推等,應該最先做。
隨後做雙臂同時用力的槓鈴或啞鈴臂屈伸動作。
最後以單臂訓練動作,或者使用拉索的訓練動作結束訓練。
你可以偶爾改變上述順序,不過,在大多數時間,都應該堅持上述順序。
很多健美運動員過於依賴不同的下拉和拉索臂屈伸動作。比如,有些人會在同一次肱三頭肌訓練中,分別做四組V字型手柄和拉索手柄下拉。其實,這兩個動作對肱三頭肌的刺激幾乎毫無區別,訓練重點都是肱三頭肌的外側頭。
每次肱三頭肌訓練,至少安排一個複合訓練動作,也就是在刺激肱三頭肌的同時,也能刺激胸部和肩部肌肉的訓練動作,例如窄握距臥推、雙槓臂屈伸等。
每次肱三頭肌訓練,至少安排一個使用曲柄槓鈴或者啞鈴的臂屈伸動作。例如仰臥曲柄槓鈴臂屈伸、頭頂雙臂啞鈴臂屈伸、頭頂單臂啞鈴臂屈伸等。
如果你一次訓練安排兩個拉索下壓動作,最好是一個動作採用掌心朝下,或者掌心相對的方式握住手柄,以便重點刺激肱三頭肌的外側頭;另一個動作採用掌心朝上的方式握住手柄,以便重點刺激肱三頭肌的內側頭。
要想把訓練負荷聚焦到肱三頭肌上,你需要在動作過程中,保持肘關節鎖定在固定位置。如果你把肘關節向前後、或者身體外側移動,就會把部分訓練負荷轉移到肩膀上去。雖然這樣做可以使你使用更大的訓練重量,完成更多的次數,但卻會使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在整個動作過程中,嚴格保證肘關節處於固定位置,直到肱三頭肌達到力竭。比如,做拉索下壓動作的時候,你可以把肘關節緊貼在身體兩側,確保它們在動作過程中不移動。
在採用嚴格的動作規範達到力竭之後,你可以稍稍降低動作質量,再接著做幾次半程動作,以便加深對肱三頭肌的刺激。當然,不規範動作只能作為一種補充,決不能喧賓奪主。
在所有的身體部位中,肱三頭肌可能是最容易被過度訓練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多數健美運動員都知道,肱三頭肌的增長潛力大於肱二頭肌,於是,為了使手臂變得更粗壯,很多人認為,如果肱二頭肌練12組,那麼肱三頭肌至少練18組。
此外,與肱二頭肌不同(肱二頭肌只在背部訓練中被附帶刺激),肱三頭肌在胸部和肩部的訓練中,都會受到強度很大的附帶刺激。如果你把胸部、肩部和肱三頭肌安排在一周的不同時間訓練,就很容易導致肱三頭肌因為沒有充分的恢復時間而被過度訓練。
肱三頭肌是一個相對較小的肌肉群,一般來說,練12組就足夠了。如果你把肱三頭肌的訓練安排在胸部或肩部訓練之後進行,就應該減少肱三頭肌的訓練組數。
在安排一周分化訓練計劃的時候,應該使胸部或肩部訓練與肱三頭肌訓練之間,至少有48小時間隔,最好是安排72小時間隔。
1、每次肱三頭肌訓練,都應該全面刺激到肱三頭肌3個頭。
2、一般來說,你應該先做複合訓練動作,接著做使用雙臂的槓鈴或啞鈴訓練動作,最後做使用單臂的拉索訓練動作。
3、每次肱三頭肌訓練,都應該安排使用槓鈴或啞鈴的訓練動作。
4、在整個動作過程中,確保肘關節鎖定在固定位置,直到肱三頭肌力竭。
5、每次肱三頭肌訓練不要超過12組。在胸部或肩部訓練與肱三頭肌訓練之間,至少需要間隔2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