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先後入局 社區團購大戰「一觸即發」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繪圖:楊佳

大雪節氣過後,全國各地氣溫越來越冷,但是,手機買菜的熱度卻是越來越高,特別是以社區團購模式快速發展的手機買菜,更是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日前,有消息稱一直在社區團購方面遲遲未見動作的京東,也計劃通過重金收購的方式入局,讓社區團購在這個冬天火上澆了一把油,而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先後「落位」,社區團購的「百團大戰」似乎也正「一觸即發」。

社區團購劉強東要帶隊親自下場?

久未露面的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日前因為社區團購又站上新聞頭條。消息顯示,日前在京東集團的高管早會上,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而就在劉強東「親徵」消息傳出不久,又有傳聞稱京東內部主攻下沉市場的京喜剛剛完成一輪調整,由原來零售集團下面的事業部直接升級為京喜事業群。

在京東內部頻頻傳出為社區團購做出調整以外,京東對外部的投資併購似乎也同步在展開。「京東對生鮮電商平臺美菜網旗下子品牌美家買菜開啟2億美元收購」的消息近期也不脛而走,雖然隨後美菜網方面回應稱傳言的「2億美元收購美家買菜」信息並不屬實。但到底是傳聞中的「2億美元收購金額」還是「收購」本身不屬實,美菜網方面並沒有作出進一步回應。

在美團推出美團優選、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盒馬鮮生推出盒馬優選後,作為國內主要電商平臺之一的京東卻遲遲沒有動作,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就指出,社區團購及其背後的生鮮電商賽道「我們肯定會做,不會放棄。」但廖建文同時表示,該賽道的仗才剛剛開始。當下所謂的社區團購併非簡單的團購概念,而是一個新的基於中國獨特生活場景的業務創新。因此,當前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供應鏈難以復用、品類擴張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

在業內人士看來,遲到的京東「起跑」比對手們都要晚,著急的劉強東要親自下場也不足為奇了,但是對於社區團購行業而言,這也代表著有更強大的參與者加入,讓本來已經處於混亂的「戰局」再添變數。

社區團購為何引巨頭「競折腰」?

從美團CEO王興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多次提及社區團購業務,再到劉強東要親自下場,與簡單的手機下單買菜相比,社區團購又有何吸引力會讓這麼多的網際網路巨頭「競折腰」呢?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與以往手機下單然後配送員配送上門的生鮮電商模式不同,社區團購以生鮮品類切入,由社區團長把小區裡的鄰居拉進社群,群成員通過小程序下單購買,然後團購平臺將貨品送到團長家裡或店裡,再由社區團長通知群成員過來自提或送貨上門,是一種基於熟人和半熟人關係賣貨的模式。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就認為,通過「預售+次日達+自提」模式,社區團購減少了倉儲和配送成本,這是其最明顯的優勢。「買菜可能三五十塊錢,但是它本身的配送成本又很高。採用社區團購的方式把小包裹變成大包裹,或者集中採購,一次十個、二十個,這就有利於降低它的成本。」

從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布局來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的落腳點也不盡相同,以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平臺往往將主戰場放在了一二線城市,但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則更加注重在下沉市場的布局。據《新經銷》與開源證券研究所的綜合數據顯示,目前四線以下城市的社區團購團長數量達到了46%,三線城市的團長數量則為24%,超過70%的社區團購團長都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部分城市的用戶正是目前電商需要尋找的增量市場。

據拼多多副總裁陳秋介紹,拼多多的社區團購業務將優先發展農產品需求旺盛,但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的地區。「在一線城市,消費能夠輕鬆買到來自全國各產區的農產品,而且價格普遍比較實惠。但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以及鄉鎮地區,受限於本地農產品的流通基礎設施,以及流通成本,消費者的選擇範圍相對來說很有限。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海量需求有效地傳遞給相關農產區和種植戶,再通過我們投資的倉儲配送,在較短時間內送到城市居民的樓下,就能進一步創造農產品上行的增量市場,不僅能有效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也能帶動農產區的農戶實現進一步增收。」

「別的實物商品的網絡滲透率大概是25%左右,但是生鮮、蔬菜的滲透率大概也就6%。社區團購未來一定會存在下去。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不便、痛點槽點,可能會慢慢地改變。」李勇堅表示:「現在我們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呢?第一個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可靠,第二個質量要可靠,這個對於社區團購來說是一個生命線。再者,你要更好地做好消費者的服務工作,怎麼用技術把配送的速度提高,把成本降下來。」

■相關報導

社區團購給消費者帶來了什麼?

在這個冬天,大量的社區團購平臺的湧現讓消費者應接不暇,社區裡更是多了很多「團長」,消費者也因此被拉入一個又一個的團購群。社區團購真的這麼火?團長怎麼看這門生意?消費者又是如何選擇的?

團長

每天推薦各個平臺的產品

算上這兩天新籤的同程優選,陳力已經是5個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了,手上的客戶都在一個微信群裡,每天陳力就通過這個群推薦各個平臺的產品,以及提醒客戶取貨。

由於小時候一場風溼病,陳力落下殘疾,只有小學文憑的他平時沒有其他工作,就幫著在父母經營的社區百貨店看看店,直到今年10月,陳力多了一個身份——多多買菜的「團長」。

拼多多業務員找上門遊說陳力做「團長」的時候,還要他們的營業執照和身份證,陳力一家人還以為遇到了騙子,「現在哪能隨便給你身份證信息和營業執照啊,我們當時沒有答應下來,後來自己去查是否有這個平臺,看之前是不是有人做過團長。」經過一周時間的了解和認真考慮,陳力才答應下來這「團長」的工作。之後陸陸續續對接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平臺,現在陳力對於這份工作已經輕車熟路了。

每天下午兩點左右貨物就送到,陳力就開始通知客戶來店裡拿,「多是五六十歲的人,年輕人也有。」據陳力介紹,現在他的業務裡,拼多多的單比較多,差不多每天能有七八十單,其他平臺比較少,僅十多單。

「現在每天大概能賺七八十塊錢,也不多,不過兒子有個事兒可以做就挺好的。」陳力的父親說,老人家不懂網際網路,團長的業務都是陳力在做,「單量是在逐步增長的,比如多多,最開始就十多、二十單,現在有七八十單。」陳力表示看好社區團購的未來。

消費者

在多個買菜APP中精挑細選

「如果突然想做點什麼吃,會用盒馬和叮咚買菜,他們配送比較快,如果只想買很小份的蔥蒜等配料會用美團、餓了麼,其他平臺不好買小份,就容易浪費,如果主要想買日用品順便買菜會用天貓超市或者京東超市。」周婷是個畢業沒幾年的程式設計師,有空喜歡做點吃的。對買菜APP周婷如數家珍,不同的場景都搭配好了不同的APP。

美團優選是周婷最近體驗的一款新的買菜APP,「同事發給我的連結,應該有那種拉新優惠,我就嘗試了一下。」但她的體驗並不太理想,所以也沒有繼續用了。

同樣在多個APP裡精挑細選的還有李華,一邊要上班一邊要帶娃的她「時間太寶貴了」,於是早在兩年前就放棄到菜市場買菜了。「錢大媽、南方優品、京東、鄉下生鮮、本來生活、多多買菜我都用過。」李華說,「平時上班忙,就一般在錢大媽上下單,晚上老公回家順便就拿了。如果是周末,就在小區生鮮群裡,圈幾樣蔬菜,滿38老闆就送貨上門。」

雖然備選的APP很多,但是也有主次之分。錢大媽是李華最近最常用的平臺,「目前我們小區還沒有那種配送到家的,錢大媽相對來說比較方便,品質比較穩定、菜品也比較多的,算是比較好的選擇了。」李華說,疊加優惠以及分時段打折,錢大媽的價格對李華來說可以接受,「質量最重要,其次是方便,最後才是價格」這是李華對買菜APP的要求。

對於周婷來說,盒馬和叮咚買菜是最常用的平臺。「配送到家,而且配送服務很好,這點我喜歡,而且品質不錯,裝蝦的袋子很細心地充了氧氣,送到家裡還是活蹦亂跳的。」周婷說,「但是價格也確實比別平臺貴,排骨什麼的一般都得50多塊一斤。」雖然看重品質和方便,但是價格對周婷也有吸引力,她表示如果多多買菜、橙心優選折扣真的大,之後也會考慮去嘗試一下。●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周中雨

(備註:陳力、周婷、李華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燒錢入局社區團購
    目前社區團購的風頭正盛,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美團、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幾乎你所能想到的都在入局社區團購。 不難看出,對於社區團購,大佬們都沒有退縮的意思,網際網路巨頭在奮力搏殺,而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普通消費者薅羊毛的時候。 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周伊  新冠疫情的突襲 讓社區團購成為繼團購 外賣 出行等之後的又一量級風口 原本劇情的走向似乎是朝著更加轟轟烈烈的方向發展 然而 近日的一則評論 則將社區團購捲入漩渦之中  12月11日 人民日報發表了 社區團購爭議背後 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評論,直指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資本逐利的方向,並表示,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這則評論發表後,網絡上湧起軒然大波。有傳聞稱,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紛紛表示退出社區團購業務。不過,上述公司暫未對此作出公開發聲。
  • 社區團購:人民日報狠批網際網路巨頭,網上賣菜到底是不是偽創新?
    價格補貼戰開打 對於此次賣菜成為媒體熱點和行業風口,當然少不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傾情參與,本次賣菜補貼大戰,多家巨頭投入大量資源在全國跑馬圈地,媒體更號稱這是中國最後一塊億萬級的消費風口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原創 葉菁 曉說通信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
  • 社區團購硝煙四起,網際網路巨頭到底要什麼?
    目前,阿里、京東、蘇寧、美團、拼多多、物美等相繼入局社區團購。阿里宣布控股高鑫零售,併集結盒馬、菜鳥、餓了麼、零售通等多路大軍入場;劉強東親自帶隊,戰略入股興盛優選,收購美家買菜、退出京東優選;蘇寧推出「蘇小團」;美團發力「美團買菜」,上線美團優選APP;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物美推出「多點拼團」;滴滴上線「橙心優選」;而快手也被傳出即將入局社區團購。
  • 網際網路巨頭重倉的社區團購遭點名批評
    12月15日,資本邦獲悉,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點名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文中寫道,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的社區團購,如何進行品類組合?
    社區團購必定是其中之一。阿里收購十薈團,騰訊投資興盛優選,美團成立「優選」事業部,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甚至滴滴、字節跳動和快手這些「門外漢」也不例外。滴滴上線「橙心優選」,字節跳動準備推出「今日買菜」,快手已經在長沙展開調研。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燒錢大戰與搶人大賽: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一輪接一輪的融資正是今年社區團購的最真實寫照,作為最熱的行業之一,社區團購已經集結了美團、阿里、拼多多、京東、滴滴等網際網路巨頭,資本正向風口瘋狂湧入。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統計,今年社區團購平臺整體融資規模已經突破百億。今年以來,社區團購頭部企業獲得多輪大額投資,圖源:申萬宏源報告資本加持下,各平臺擴張瘋狂。
  • 解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惦記的不是那幾捆白菜
    就在不久前,一篇批評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奪走賣菜小商販生計的自媒體文章也曾火遍全網。一時間,質疑社區團購的聲音越來越大。社區團購是當下競爭態勢最為火熱的賽道之一。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今年以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紛紛親自下場,布局相關業務。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的影響和終局
    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親自下場角逐社區團購業務,要是再算上投資興盛優選的騰訊,社區團購已經集合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大半。巨頭為什麼要進入社區團購呢?會有什麼影響呢?結局會如何呢?本文從如下5個問題解答你的所有疑惑:巨頭為何入局社區團購,闡述社區團購大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這場大戰的性質是什麼,分析這場大戰的內在規律和原理。這場戰爭的戰略、戰術和戰略思想是什麼,指出各方行動的準則。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但橫亙在網際網路公司「賣菜」道路之上的,還有熟諳低線市場遊戲規則的社區團購土著們。圍繞團長、資金、供應鏈……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與本地土著們的開城大賽戰況正酣。「圈地運動」社區團購的開城大賽早已緊鑼密鼓地開場。網際網路公司中,看起來與社區團購關係最遠的滴滴率先入局。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最近社區團購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加持讓這個賽道充滿了燒錢的味道,許久未現江湖的補貼大戰好像又回到了我們的視線當中,由於我們已經歷過數次「先薅平臺羊毛-後被平臺收割」的慘痛輪迴,所以這次巨頭們故伎重施大多數的我們好像並不買帳,從自媒體痛斥巨頭「搶奪菜攤生意」,到官媒現身勸告巨頭們「別老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這讓巨頭和這個賽道陷入了爭議之中
  • 滴滴,美團血拼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近身搏戰,屠龍勇者終成惡龍
    網際網路血拼社區團購的這場巷戰,到底殺得有多兇殘呢?時間到了2020年;今年的社區團購大戰那真是「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阿維和阿興」,三年裡面的第四場對決。這「社區團購」到底是個什麼生意?社區團這個一直發育不良的鹽鹼地,也因此一個季度被催熟了整整十歲,成了平臺在線下獲取用戶的一大利器。隨著這兩年,線上流量統統開發殆盡,這過去都不願斜看一眼的「社區團購」這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垂涎若渴」的新大陸。
  • 網際網路不應該沒有邊際,巨頭們入局社區團購威脅著1.42億人的生計
    編輯導讀:自從疫情後,社區團購成為一個最火爆的賽道之一,各大巨頭也紛紛入局。前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一文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揭示了背後更深層的問題。本文作者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 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為何火熱?
    今年下半年以來,一批網際網路巨頭跑步進入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業內人士表示,社區團購目前還處在探索期,尚未找到理想的商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企業也需要不斷提升物流、營銷服務、平臺管理和自我迭代等能力。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來源:宋清輝網際網路巨頭盯上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幾天,網際網路巨頭們追逐社區團購風口之舉,就上了熱搜。而這背後的關鍵主線是,社區團購已從商業創新模式變成了與民爭利的工具。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社區團購瘋狂擴軍,跳出流量生意,網際網路巨頭不惦記幾捆白菜
    社區團購瘋狂擴軍,跳出流量生意,網際網路巨頭不惦記幾捆白菜 2020-12-13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巨頭補貼不講武德,社區團購耗子尾汁
    一路蒙眼狂奔的社區團購,最終在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文章面前,不得已踩了一腳重剎。相比較過去高層批評一些現象業態時的語氣,這次對於社區團已經是十分緩和,更多的像是呼籲和勸導,讓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