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揚子江與黃河一樣,是一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曾孕育了古老燦爛的中國文化。但在日本侵略者的血腥屠殺下,江邊、江中,到處是無辜中國平民及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的屍體。一江血水,滿目屍首。
日軍第6師團所屬輜重第6聯隊的一名小隊長高城守一,12月13日隨部隊從中華門入城後,14日因去下關補給糧草,目睹了下關岸邊屍橫遍野的慘狀: 在汀線,屍體像漂流的木頭被浪衝了過來;在岸邊,重疊地堆積著的屍體一望無際。這些屍體差不多像是來自南京的難民,可能有幾千、幾萬,數目大得很。
死屍的情況活生生地說明,從南京逃出來的老百姓,無論是成人或兒童,他們一律遭到機槍、步槍的掃射,遭到殺戮。一路上枕藉著的屍體,連他們是中國老百姓還是士兵、是男是女也無法辨認,因為這些死屍遭到射擊後倒在地上重疊在一起,並被澆上汽油,點火焚燒。在焚燒過的屍體中,無疑也有許多想來是兒童的屍體。總之,幾乎都是老百姓。我從未見過如此悲慘的情景。
日本《朝日新聞》隨軍記者今井正剛則親眼目睹了12月15日發生在長江邊的血腥大屠殺,他在一篇證言中描寫道:
「我於12月15日夜間,在大方巷朝日新聞辦事處前面馬路上,看到數千人頭攢動,一望無際的中國人群,被趕赴下關屠場。我跟隨到那裡,在天色微明的揚子江畔,目擊了這樣一幕大屠殺的悲慘情景:在碼頭上,一片黑黝黝的屍體堆積如山,在屍山裡蠕動著人影,總有50人乃至100人以上,轉來轉去拖著屍體——微弱的呻吟、滴瀝著鮮血、抽搐著手腳——丟向江流裡去。他們不聲不響地忙個不停,就像在演啞劇。在朦朧中,漸漸可以看到長江的對岸,碼頭上到處像月夜泥濘一般,閃爍著微微的光亮,哇!那是血淵!過了一會兒,作業完結,苦力們被排列在長江岸邊,噠!噠!噠!一陣機關槍聲,只見他們仰面朝天,翻身撲地,騰空躍起——都跌落江中,被滾滾波濤捲走。據在場作業的一個日本軍官說,『這樣被殺害的中國人大約是兩萬人。』」
日軍第16師團步兵第20聯隊士兵東史郎,曾經參加對南京的攻佔,他於1937年8月至1938年9月的一年多時間內,寫有詳細的戰地日記。他在1938年1月23日的日記中,詳細記載了他由下關登船離開南京時看到的慘狀:
「運輸船起重機發出『哐啷、哐啷』的巨大聲響,天已經亮了。天一亮,一幅悽慘的景象就展現在我們面前。揚子江河岸上如小山般堆滿了被像牲畜一樣虐殺的散兵屍體。這些屍體已經變成瘮人的黑色,像被充滿了空氣似的腫脹起來。真像是肥豬的死屍。黃色的河水譁啦啦地衝洗著這些骯髒的黑屍。有些屍體,像圓木頭一樣在水面上蕩來蕩去。有的屍體成了交通船的肉墊。這些屍體一踩上去,如爛泥般惡臭的內臟就會流出來。士兵們踩著這些屍體,打了掌的靴子發出『咚咚』的聲音,跳上船去。」
有倖存者回憶,1937年12月發生在長江邊的集體屠殺事件規模較大的主要有: 12月15日,日軍將平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9000餘人,押往魚雷營,以機槍射殺。
12月16日,日軍將聚集在華僑招待所的難民5000餘人,押往中山碼頭用機槍射殺後,棄屍江中。
12月16日,日軍將大方巷難民區內青年單耀亭等4000餘人押往下關,用機槍射殺。
12月17日,日軍將從各處搜捕來的軍民和首都電廠工人等3000餘人,一部分在煤炭港至上元門江邊用機槍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燒死。
12月18日,日軍將圈禁於幕府山下的難民和被俘軍人共57000餘名,驅至草鞋峽,用機槍掃射,並以刺刀戳殺,澆油焚屍,將屍骸投入江中。
12月間,日軍將被俘軍人及難民28000餘人,在上新河地區用機槍掃射,或以柴草、煤油活活燒死。
12月間,日軍將解除武裝的中國軍人及難民50000餘人,以機槍射殺。 12月間,日軍在寶塔橋、魚雷營一帶江邊殺死無辜青年30000人以上。
無數的同胞就慘死在了日軍的屠刀下,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應該銘記那黑暗的時刻,為了祖國的明天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