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後,日軍為何不進行大屠殺?岡村次郎:不殺人,改誅心

2020-12-18 騰訊網

本文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讓武漢人民歸順;第二部分,為日後作戰準備;第三部分,防止輿論,演戲給國際看;第四部分,暴行並未完全絕跡。

正文

在侵華戰爭中,我國發生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經歷了徐州淪陷後的種種暴行。飽受災難後人民的反抗意識才大大激發。隨後在長沙第三次戰役時,日軍才被打得相當慘,但日軍一些指揮官馬上改變了對淪陷區的相關策略。

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在攻陷武漢後,廢除了以往的高壓政策,採取了一系列的安撫措施。在他的命令下,日軍大部隊在郊外安排宿營,特意派遣一支紀律嚴明的小部隊進入市區處理有關事宜。

而且岡村三令五申:一不許軍隊慶祝勝利和舉行入城儀式;二不許打擾各國在武漢租借地的大使館;三不許破壞武漢以及三鎮的一切建築物。他還下令對古代廟宇,大學和圖書館進行保護,同時承諾在市區內建難民營。

這些措施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奇怪?難道一頭窮兇極惡的狼真的那麼好心,一瞬間變成了一個為武漢人民看家護院的狗?其實他另有目的。

一、讓武漢人民歸順

岡村寧次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對武漢人民懷有善意。恰好相反,他深深地憎惡這裡的百姓,但是他清楚越對百姓實行暴力,就會越激起人民的反抗決心。

岡村之所以對武漢人實施不打擾的政策,就是讓普通老百姓變成溫順的良民,安分守己做事,不幫助抗日隊伍對付他們,以便於他管理武漢無後顧之憂。

二、為日後作戰準備

武漢自古被稱為「九州通衡」,距離各大城市如北京、廣州、西安、成都都只有千裡之遙,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並且水運、陸運都相當發達,控制了武漢,就等於控制了當時的物流的走向。

當時日軍經歷了多年窮兵贖武的戰爭,國內已經資源枯竭。日軍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武漢,就能在以後的戰役中,掌控方方面面資源的調撥。岡村甚至早已經把武漢部署成了新大型駐軍基地,試圖以武漢為大本營向西、向南進行攻陷。

三、防止輿論,演戲給國際看

南京的大屠殺的暴行讓日本備受譴責,國際社會紛紛對日本表示不滿,而對我國的增加了支援力度。為了扭轉對自己的不良影響,日本還特地找了替罪羊,將施暴軍隊高層松井石根和長谷壽夫免職,並且將華中方面軍改組。

岡村正是改組後華中派遣軍的司令,他自然會吸取前任的教訓,不會做太過分的事,以免造成國際不良影響。因為有了前車之鑑,他自己也明白,施暴的下場好不了哪裡去。

四、暴行並未完全絕跡

儘管岡村寧次下達種種命令,但是並沒有完全阻止住日軍的暴行。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武漢,日軍設立了「公娼區」,裡面不僅有隨軍的日本慰安婦,更有大量的搶掠來的武漢女子。

「慰安婦」事件被報導出來,當地人們仇日情緒加重,不斷實施破壞。岡村不得不採取相應措施以平民憤。他把一些參與搶掠的士兵以強姦罪名進行逮捕,但實際上他抓的人只有幾個。

因為根據岡村規定,必須受害人自己親自前來告發,強姦罪才能成立。而實際上,被掠走的女子要麼被關在暗無天日的牢房,不可能跑出來進行告發和哭訴;要麼就是礙於自尊心和羞恥感躲藏起來,岡村笑呵呵地擺出一副有心無力的態度。

岡村在回憶錄裡拼命為自己洗白,說日本總部和自身在武漢一地採取了克制態度,沒有發生屠殺暴行。而且實施「不友好」行為的士兵並不是正規軍人,是從社會上臨時招的「派遣工」,並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和教育的不良人士。岡村的潛在臺詞就是:一切和他無關,並且搬出一副恬不知恥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日軍最強師團,曾製造南京大屠殺,為何最後餓得只剩一千多人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那麼,這支師團最終的結局是怎樣呢?第六師團又叫做熊本師團,成軍於1888年。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抗日戰爭時期,在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等一系列大戰後,日軍雖然接連攻佔上海、南京等民國重鎮,但是日漸擴大的戰爭規模卻令日本內閣政府不堪重負。為此日本內閣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搶攻武漢以此來逼迫民國政府妥協,儘快結束戰爭,武漢大會戰由此爆發。
  • 南京大屠殺:為何明知是死,中國人卻不反抗?還對日軍說「謝謝」
    但由於中國清朝皇族的盲目自大,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脫軌,而落後的國家就會挨打,所以中國人民經歷了一段無比黑暗的時光,列強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劫無惡不作,甚至還有日本人將殺人作為一個競賽,比誰殺得更多,那段時光不僅黑暗,更是侮辱。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大批中國人的雙手被綁在身後,用繩索牽著,被日軍帶入江邊進行殺戮,槍殺或者挨個刺死。
  • 南京大屠殺元兇全軍覆滅,一仗被斃7000人,一桶汽油下去日軍慘叫
    作惡多端,終將逃不出正義的審判!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師團——日軍第6師團就是如此。在南京大屠殺當中,第6師團可謂是無惡不作,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6多萬人。師團長谷壽夫還親自上街姦淫婦女!也就是這支被中國人稱為「惡魔」的第6師團,卻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全軍覆滅,師團長谷壽夫也被中國政府逮捕,於1947年被槍決。真可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 南京大屠殺,為何連德國納粹都感到驚駭?原來日軍幹了這事兒!
    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在中國製造的一場慘無人道的大慘案,30萬中華兒女成為日軍的刀下鬼,成為中國人民永遠抹不掉的傷痛,至今日本也沒有正式認罪,而是一再推諉死不認帳。
  • 南京大屠殺,被俘的軍人百姓為何不反抗?老兵回憶:日軍太狡猾
    很多人就容易產生疑問,怎麼這些人不知道自己要被處死嗎?如果知道自己必死的情況下,為什麼不選擇反抗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淞滬會戰之後,戰場上退下來的士兵加上在南京補充的新兵,差不多是八萬餘人,這就是當時守衛南京的全部力量,不僅人數稀少,他們還缺乏武器彈藥,山炮僅僅百餘門,炮彈還不一定夠,戰車不足幾十輛。
  • 抗日戰場中國軍隊最兇惡的兩個敵人「北岡村,南橫山」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給中國軍隊造成嚴重損失,並且欠下中國人民血債最多的兩個日軍將領,正確評價應該是「北岡村,南橫山」,也就是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以及直屬派遣軍指揮的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兩個人都堪稱罪行累累。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原本前三次長沙會戰均有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負責,但是這一次畑俊六卻決定親自下場指揮,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破長沙城。而畑俊六為了準備第四次長沙會戰已經到了癲狂的程度,就連戰役發起的日期都要精挑細選,最終選定了日本所謂的海軍節。
  • 屠殺南京的日軍主力師團,雖然皆被悉數殲滅,卻不夠大快人心
    只是,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日軍能得到善終嗎?其實不然。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第6師團,曾經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還在1928年4月份,假借保護日本僑民為藉口,阻礙北伐軍攻入山東,並且製造了恐怖的「濟南慘案」。後來在1937年8月份,這個軍團被派往中國華北地區作戰,而師團長正是谷壽夫中將。
  • 徐州會戰,日軍投入24萬兵力,我軍投入60萬,戰況為何僵持不下?
    一九三八年一月,日本侵略者為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企圖將南北戰場連接起來,同時,中國軍隊為消滅日軍,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作戰,由此拉開了徐州會戰的序幕。這次戰鬥中,日軍投入了近24萬的兵力,中國的參戰人數達到了60萬,雖然中國軍隊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日本軍隊在科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方面,在整體實力上,還是比中國軍隊強。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日軍為何將屠刀揮向南京?|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朝香宮|抗日...
    南京大屠殺是國人心中一道難以磨滅的創痕。日本侵略者血腥暴虐的本性當然是屠殺的主要原因。不過整個抗日戰爭中,發生在南京的暴行尤為慘烈,日軍如此殘暴地對俘虜和平民進行大屠殺,這在近代以來的世界戰爭史上是極少見的。人們不禁要問,大屠殺為什麼發生在南京?下令屠殺的元兇是誰?這名元兇最後為什麼沒有受到正義的審判?
  • 武漢會戰(上)-長江前哨戰
    武漢衛戍司令部乘徐州會戰緊張之際,在武漢外圍構築防禦工事,並整編,補充軍隊,加緊備戰。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隨後以3個精銳師團兵力沿隴海路西進,在蘭封擊破國軍後;準備以主力由豫東平原與皖北地區直壓平漢線,席捲鄭州、開封,南下陝西,佔信陽後;再與華東派遣軍預備使用於長江方面的一個軍夾擊武漢;同時另以一部威脅西南大後方四川。
  • 上高會戰,薛嶽為何不太上心?勝利後,蔣介石又給出了什麼獎賞?
    也就是說江西爆發戰爭之後,薛嶽並不太在意,他一貫不注重江西戰場,除此之外,陳誠和羅卓英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對於第十九集團軍的事,基本上不怎麼插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上高會戰的謀略完全出自於第19集團司令部。
  • 抗日戰爭武漢淪陷,國軍被迫撤入西南,前線日軍為何卻悶悶不樂?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接近尾聲,雖然日軍並未全面突破武漢外圍的國軍防線,但是餘漢謀駐守的廣州已經岌岌可危,一旦廣州淪陷日軍便可以切斷粵漢鐵路。其實早在武漢會戰爆發之前,蔣介石就意識到武漢很難堅守,為了避免讓武漢變成第二個南京,於是便要求民國統帥部提前下達了撤退命令。
  • 軍事三部曲/詹瑋:黃廣會戰(節選)(1)武漢會戰的前奏
    --題記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月在中國內地武漢三鎮附近,中日雙方共出動了140餘萬的兵力進行了歷時四個月的血腥搏鬥,其殘酷性、規模性和長期性是八年中日戰爭最空前絕後的一次。會戰結果以日軍佔領武漢三鎮而告結束。至此,日軍的侵略勢力及作戰範圍又擴展到了中國的腹地,中國的抗日戰爭遂進入了一個更加艱苦的階段。
  • 《血戰大武漢》:紀實描寫武漢會戰歷史
    武漢會戰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同外敵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在這次會戰中,日軍動用了12個師團,近40萬兵力,而中方投入的部隊有120個師,110萬人,戰爭在廣袤的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展開,時間長達5個月之久。
  • 南京大屠殺時,為何婦女的遭遇最悽慘?日軍老兵們說出了原因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隊在侵華戰爭期間,犯下的最不可饒恕的罪行,我30多萬同胞在僅僅六周的時間裡,倒在了日軍各種滅絕人性的暴行之下,無論是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還是無辜的平民百姓,都成為日軍屠殺的對象,1937年,攻入南京城的五萬多日軍,已經形同野獸一般,將金陵古城變成充滿慘叫的人間地獄。
  • 武漢會戰,最悲壯一幕,中國騎兵衝向日軍坦克,帶頭的連長是蘭州人
    騎兵科這些甘肅子弟,是不是唐謙在甘肅學院的同學,現在就弄不清了。血戰臺兒莊,連長戰死,唐謙火線升職       唐謙從小苦讀,在甘肅學院兩年更是學到了不少知識,在軍校學起軍事來比較輕鬆。鄉親們說,唐謙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回了一次家,在家裡待了沒幾天,就接到戰事緊張讓他迅速歸隊的通知。臨走時,他對家裡人說,他回去就要上抗日前線了,不打走日本鬼子他絕不回來。
  • 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岡村寧次告訴你答案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