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部隊實力與日軍相比差距有多大?岡村寧次告訴你答案

2020-12-11 騰訊網

抗日戰爭中,要想打敗日本軍隊,中國軍隊得付出多少倍的兵力?來看看岡村寧次的回憶錄。

1938年6月,日本大本營為準備武漢會戰,特成立11軍,其11軍司令部位居華中派遣軍和下屬各師團之間,專門用於調度指揮各師團。其司令官就是54歲的陸軍中將岡村寧次。

(配圖)

戰前,有下屬聽說他書法好,向他討書法一幅,岡村寫下「敵非敵,地形是敵,徵戰我不愛山水」一幅字,令部下不解。

這個老謀深算的中將說,汝等不知,中國兵力再多我從不放在眼裡,九江之戰最大的擔心地形和天氣。地形,湖北江西山連山,敵人伏擊我被動,十分不利;天氣,酷暑武漢,堪比蒸籠,難保不會中暑折兵,這是我10年前隨孫傳芳當參謀時就知悉的。

屬下說,中國軍隊在長江北岸現在已增至30個師,南岸也達10幾個師了,我們11軍現在才有第6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加上波田支隊和支援的炮兵,也遠遠不抵中國軍隊,我們能勝算嗎?

岡村說,「我少壯時代經常駐中國,深知中國軍隊的素質。根據當時參謀本部內對中國軍隊的習慣看法,一般是我一個聯隊,足抵禦蔣嫡系部隊的一個師;我一個步兵大隊,足抵蔣非嫡系地方軍的一個師。」

(鬼子配圖)

岡村所說的日本聯隊,其標準整編大概在3800人左右,而蔣嫡系的一個師大概1萬人左右,一個日本步兵大隊更少,800至1500人。

日本軍部就是以這樣的比例來安排部隊的,日中雙方的兵力人數比例,1:2.6,1:6,甚至1:12,對他們來說已經是穩操勝券了。

反過來說,中國想要在戰場上打敗日軍,最少的比例也接近3個比一個,甚至10幾個比一個。而歷史上歷次會戰也正好印證了這一數據。

(鬼子配圖)

八一三淞滬會戰,中國累計投入70多萬,日軍累計投入39萬,最後我軍傷亡30萬人,成為1937年全面抗戰以來,8年傷亡最多的一次會戰。1個多月後失敗。

南京保衛戰,我方守軍約11萬,日軍圍攻者近10萬,結果18天京城淪陷。

臺兒莊戰役,我方投入近20萬兵力,而日軍僅兩三萬人,中國各路軍摒棄前嫌,同仇敵愾,拼死奮戰,終於痛殲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主力1萬餘人,取得抗日戰爭以來最大勝利。

也因此,臺兒莊大捷後,當日軍以30萬大軍反撲徐州時,中國60萬軍隊不得不放棄了徐州。

(鬼子配圖)

有人曾不屑於戰場上撤退,稱之為「跑」。然而特殊情況下,「跑」是必須採取的,不跑全殲,跑則保存實力。

一組鐵的數據告訴你冰冷的現實:七七事變時,中日空軍總數8:1,海軍13:1,工業產值4.4:1,鋼鐵145:1,石油129:1,唯有陸軍人數5.7:1,兩國總人口5.1:1,國土面積131:1。

這樣的條件下硬拼日帝海陸空,後果可想而知。戰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跑」出的運動戰、遊擊成功消耗了世界勁敵日帝軍隊,取得了時間換空間的歷史轉折,這何嘗不是中國智慧?

(鬼子配圖)

臺兒莊戰役,中國人以傷亡5萬比日軍傷亡1萬的比例,靠自己的力量在日軍進攻戰中擊退敵人,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壯舉震驚中外。

淞滬會戰羅店戰役中,中國人高喊「用血肉的長城,來抗拒敵人犀利的火器!」

南京之戰中,259旅易安華負傷堅守光華門,誓言「我是堂堂的中國軍人,絕不忍偷生而負國負民,我誓與將士門同生死,與陣地共存亡」,南京淪陷前夜三面受敵,中彈殉國。

(中國抗日戰士)

臺兒莊援軍滇軍任嚴家訓團的連長黃人欽,身上揣著新婚妻子的手帕,寫下「萬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誤」的遺囑,帶隊戰死鳳凰橋。

雨花臺旅長朱赤率領部隊損失殆盡,最後一刻,他命士兵打開手榴彈箱子,串聯起導火索,待日軍攻來時引爆手榴彈,彈盡力竭與敵人同歸於盡……

一寸山河一寸血,無數抗日英烈用忠骨鋪就中華大地,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愛這個國家。

相關焦點

  • 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雙方參戰總人數高達28萬餘人,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戰敗,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 為了支撐湘西戰役的發動,崗村寧次在1945年4月開始從各地抽調兵力,此次抽調兵力八萬餘人,中國抗日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大型作戰——湘西會戰被發動。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活82歲,子女下場悽慘
    在侵華日軍之中,岡村寧次的名氣頗大,他算得上是一個「中國通」,1884年5月,岡村寧次出生在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從小就開始學習漢字,之後進入軍校學習,參加過日俄戰爭。 從1915年2月,岡村寧次31歲那年,他被派往中國的青島進行特務活動,主要任務就是搜集中國情報,第一次踏入中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住了4年,於1919年回到日本,並在6年後再次到中國。
  • 岡村寧次自鳴得意,許世友怒不可遏,運用地道地雷,粉碎日軍掃蕩
    岡村寧次自鳴得意,許世友怒不可遏,運用地道地雷,粉碎日軍掃蕩1942年是抗戰最艱難的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掠奪更多的資源,對中國戰場展開了殘酷的掃蕩。11月,日軍華北司令官岡村寧次專門坐飛機到煙臺,準備親自指揮一次大掃蕩。
  • 岡村寧次指揮芷江會戰,300日軍投降後還打鬧,國軍:日軍完了
    這次戰役日軍指揮官是岡村寧次,這也是他在我國指揮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岡村寧次多次在我國發動事件,1932年他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挑起一二八事變,岡村寧次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出兵上海,後來協定停戰之後他又轉赴東北,任關東軍副參謀長,為打壓我東北各地的抗日軍民,他建立了所謂了「謀略部隊」,後向我義勇軍發起了規模浩大的「大掃蕩」,1933年5月底,岡村寧次代表日本關東軍與我國籤訂《塘沽停戰協議》,為日軍進一步擴大侵略打通道路。
  • 芷江會戰——岡村寧次打破自己曾提出的中日戰力3:1定律
    在被稱為「雪峰山會戰」的這場戰役中,日軍最終被打得狼狽不堪,戰後統計數據顯示,日軍共有2.7萬傷亡人數,戰死士兵12498人,1286匹馬在戰鬥中死亡,共292輛汽車武裝汽車損失,有300名日軍被我軍俘虜,日軍的一個旅團加四個聯隊在面對我軍的整建制團時被團滅,在日軍的嚴重損失面前,我軍傷亡僅7737人,在湘西戰役中,我軍創造了中國抗日戰場上最好的傷亡率,日軍本來就是垂死掙扎,在這樣的傷亡率面前,日軍被直接壓垮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自岡村寧次進入抗日戰場上後,出色的指揮能力,軍事能力優異。 日本陸軍指揮部對其評價極高。但在岡村寧次的軍事生涯裡,芷江作戰無疑使他顏面盡失。日本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戰鬥決心,意志力戰力值都和其侵華初期有著巨大差距。
  • 岡村寧次:日本曾有一個向中國求和的絕佳時機,絕不是1945年!
    1941年,岡村寧次被任命為大將,並前往中國赴任。他當時的職位是華北方面軍司令,主要任務是繼續掃蕩,維持日軍在華北的安定,另外就是勸說重慶方面投降。當時岡村寧次在重慶有一些人脈,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高層會選擇派岡村寧次去中國的原因。
  • 抗戰中這支部隊竟以「輝煌」為番號,打得岡村寧次都避之不及
    此前在臺兒莊血戰中湯恩伯一戰成名,被日軍視為勁敵。而在萬家嶺和高安激戰後,王耀武被日軍稱為比湯恩伯更擅長運動戰的中國將領,岡村寧次更將74軍視為「徵服支那必須拔除的障礙」。25日,七十四軍全線出擊,錦河南岸日軍被肅清。26日,中國軍隊形成包圍圈,將日軍第34師團包圍在縱深不足3公裡的包圍圈內。27日,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突圍,七十四軍猛追不放。日軍被迫退守官橋鎮內,58師與日軍展開巷戰。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他的最後結局如何呢?
    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頭目和指揮官岡村寧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無視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做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抗戰勝利之後,崗村寧次本應該是甲級戰犯的,但卻未被判處死刑,並且還被無罪釋放,後來他的結局如何呢?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於當時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他從小就接觸學習漢語,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仗,始終相信中日戰損3:1,最後卻成恥辱
    但這一次的結果卻是日軍沒有預料到的,近三分之一的日軍在此戰中傷亡,死於戰鬥的人數有一萬多人,甚至還有不少日軍切腹自盡,為天皇效忠,兩個旅團全軍覆沒,只剩下一個,日方甚至軍旗都被我軍奪去,在二戰期間,日軍有政策,軍旗不能落入別國之手,只要有一個日軍存在,日本的軍旗就不能落在別的戰場上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而其中有2人在審判前病死,有1人在審判中被稱患上精神病,於是免於審判,又有2人後來在獄中病死,而剩下的16名甲級戰犯,竟然都在1955年被陸續釋放。不說為什麼甲級戰犯只有28人,那其中的這16名戰犯,犯下了滔天罪行,手上沾滿人命無數,最終卻能出獄,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待遇,就真的令人憤怒。
  • 芷江會戰,日軍被「優勝」蒙蔽了雙眼,想靠8萬兵力奪我國機場
    但是這樣一個甲級戰犯,在侵華戰爭中有著數不清的罪行,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高級戰犯在國際法庭被審訊,在這之中,岡村寧次卻逃脫了懲罰,國民黨蔣介石還為他的罪行找盡理由,隨後甚至還受蔣介石之邀,成為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1966年,岡村寧次患病,最後病死東京。自岡村寧次進入抗日戰場上後,帶領軍隊有方,戰術精湛。深受日本陸軍指揮部喜愛。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在湘西會戰中,日軍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據戰後統計,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共有2.7萬人受傷或死亡,其中死亡人數達到12498人,1286匹馬在戰鬥中死亡,共292輛汽車武裝汽車損失,我軍俘虜日軍300多人,日軍的一個旅團加四個聯隊在面對我軍的整建制團時被團滅,我軍傷亡人數僅7737人,在湘西戰役中,我軍創造了中國抗日戰場上最好的傷亡率,日軍本來就是垂死掙扎,在這樣的傷亡率面前,日軍被直接壓垮,在這樣的情勢下
  • 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嚴肅的說,中國人民對岡村寧次有著深切的恨意是理所應當的,伴隨著岡村寧次職位的飛升,毫不誇張的說是一路踩著中華兒女的屍體上去的,他在抗戰爆發的最初就已經在山東青島秘密從事間諜工作,之後的「五卅慘案」和「沙縣慘案」也是由他主導,日軍奉行的三光政策,也是岡村寧次的「大作」, 讓當時的中國人民談之色變的三光政策,喪盡天良,日軍對無辜百姓進行了毫無人性的大規模殺戮,死在日軍槍口下的中國軍民遠超
  • 蔣介石為何包庇戰犯岡村寧次?真實原因真的很扎心
    來到華北後,岡村寧次對這裡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推行「三光」政策,對中國人民的罪行進一步加深。1944年豫湘桂會戰後,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1945年,為了解救日本本土,他還設想圍攻重慶,以引盟軍來援,圍魏救趙。戰敗將至,岡村寧次也曾準備「玉碎」決戰,但最終只等來了東京發來的停止軍事行動的密電。
  • 抗日時,日軍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少林寺出身老兵告訴你答案
    二戰時期,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為了保衛我們的家園,中國人民奮起抵抗,中國兒女掀起了抗擊日本侵略的活動。在抗戰時期,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數不勝數的戰爭,這其中有槍戰,也有拼刺刀的近身白刃戰。歷史上的日軍拼刺刀可不像抗日神劇裡演的那麼的弱小,相反是十分厲害的。那麼抗戰時,日本鬼子的拼刺刀到底有多厲害呢?
  • 這場戰役中,岡村寧次自以為是,請來觀察團,結果被王近山襲擊
    但是,在侵略者來襲時,中國的愛國志士投筆從戎,扛起槍枝彈藥,保家衛國,他們拼上命換來了中國一個坦坦蕩蕩,獨立自主的未來,也讓一切的硝煙炮火,在之後,慢慢靜謐。在1943年時,抗日戰爭處於白熱化階段,中國已經全面抗日。
  • 鏡頭下侵華的日軍部隊,看看真實照片和電視劇中相比有啥不同
    近代中國因為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淪為了西方列強國家的殖民地,並且完美的錯過了工業改革的時機,讓日本這樣一個島國有機可趁,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現在中國已經完成了現代化的軍事建設,並且還成為了世界各國所公認的軍事強國,不過抗日戰爭給我們帶來的傷痛仍然沒有癒合,畢竟在這場戰爭之中,中國所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 抗日王牌第五軍:中國最早的一支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
    至此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機械化軍正式誕生,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第五軍下轄3個師:第200師,駐防廣西全州,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駐防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二十二師,駐防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第五軍為抗戰時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被譽為鐵馬雄獅,它由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直接掌握,是抗日戰場上的一張王牌,並且戰績彪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