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何包庇戰犯岡村寧次?真實原因真的很扎心

2020-12-16 飛天國史

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開始追討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些手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元兇巨惡,有的被投進監獄,有的被處死以告慰遇難同胞,但是由於當時掌握政權的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心懷鬼胎,不顧國恥民憤,竟然為一些戰犯開脫罪行,使他們逃脫了應有的懲罰,其中作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就被蔣介石等人「法外開恩」「無罪」釋放。本期內容就跟您談一談,蔣介石包庇戰犯岡村寧次之事。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9月9日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儀式上,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之後他被任命為「善後聯絡部長官」,負責遣返在華戰俘與僑民工作,並受到了蔣介石的親切接見。出於反共內戰的目的,蔣介石希望能利用岡村寧次的軍事才能,無視國內外輿論的正義呼聲,對其應受的戰爭審判一拖再拖,並拒絕將他交給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只在中國進行審判,最後甚至主動為其罪行辯護,令其無罪釋放。

1904年,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岡村寧次主動請戰,參加了日俄戰爭。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趁機奪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岡村寧次也在其中,並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在之後的軍事生涯中,他與中國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1925年,他又擔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孫傳芳曾留學日本,兩人曾是同學,在之後的濟南慘案、918事變、128事變以及侵略華北的行動中,都有岡村寧次的身影。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他又擔任日軍第11軍司令、華北方面軍司令等職務,參加了進攻武漢、南昌、長沙等地的作戰。來到華北後,岡村寧次對這裡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推行「三光」政策,對中國人民的罪行進一步加深。1944年豫湘桂會戰後,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1945年,為了解救日本本土,他還設想圍攻重慶,以引盟軍來援,圍魏救趙。戰敗將至,岡村寧次也曾準備「玉碎」決戰,但最終只等來了東京發來的停止軍事行動的密電。1945年9月9日,在舊都南京舉行了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作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的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向中國投降,這場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傷痛的戰爭,終於以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然而另一場關乎民族走向的戰爭也已經在醞釀之中。

在日本投降之時,圍繞日軍的受降問題,國共雙方就產生了衝突,蔣介石急電岡村寧次,令其保持日軍現有武器裝備,維持當前態勢,以待身處前線後方的國民黨軍隊趕來接收。另一方面,他命令共產黨領導的所有抗日武裝停止一切行動,原地駐防待命。連岡村寧次都認為,蔣介石的軍隊長期在內地,到達接收區需要一定的時間,他最精銳的胡宗南部隊「幾乎不用於對日作戰,專門監視延安」。蔣介石還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書》,引用基督教的訓誡「待人如己」「要愛敵人」。岡村寧次自然明白蔣介石的用意所在,他立刻下令部隊遵照蔣的命令行事,為此甚至拒絕執行大本營令其挑起美蘇衝突的指示,直到投降幾個月後,華北地區還有整建制的日軍在活動,拒絕就近投降共產黨軍隊。

1945年8月27日,時任國民政府陸軍副參謀長的冷欣前往南京,與日軍先行接洽投降事宜。岡村寧次向他表示,可以用在華的128萬日軍幫助蔣介石攻打共產黨,此種表態深得蔣介石的「嘉許」,但因為顧忌美國人終究未能實現。幾天後,國民黨高層還向岡村寧次轉達了蔣介石的「承諾」,必須向國民政府移交全部裝備及佔據的城鎮,對那些「擾亂治安」的行為,日軍可以武力自衛,作為交換,將不以戰犯論處。對此,岡村寧次自然十分欣喜,表示不會辜負蔣的期望。

9月9日舉行的受降儀式,身為國民政府陸軍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但他是國民黨內部出名的「親日派」,而且與岡村寧次私交甚好,蔣介石希望以此獲得其好感。國民政府布置會場時,為了不讓日本人有對立情緒,曾打算用圓桌,但在美軍的幹涉下才換為長方桌。何應欽在接過投降書時,按照規定,作為戰勝國是不用回禮的,結果他依然站起來像日本人答禮,引起滿座譁然。但這讓岡村寧次大為感動,稱讚他有「溫厚品格」,他說「像我最親密的中國友人何應欽投降,心中也有安然之感」。9月20日那天是農曆的中秋節,在武漢的一些日本軍官還受到了國民政府送來的慰問月餅。

隨著日本的正式投降,遣返在華戰俘及僑民的工作也展開了,相應的國內懲處日本戰犯的呼聲越來越高。1945年11月,中國共產黨開列了一份戰犯名單,涉及兩萬多名日軍軍官士兵以及偽政權官員,岡村寧次被列為第一號戰犯,但是蔣介石下令禁止傳播這份名單。12月18日蔣介石前往南京,23日他親自接見了岡村寧次,蔣對岡村寧次噓寒問暖,詢問身體是否健康,生活是否有不便之處,如有要求儘量提出不必客氣。又讓岡村寧次倍感溫暖,稱蔣介石「始終面帶微笑,和藹近人」,後來何應欽還秘密囑咐岡村寧次撰寫一篇關於中國軍隊的文章。

他欣然領命,向蔣介石與何應欽分別提交了一份名為《從敵對立場看中國軍隊》的論文,很顯然共產黨的軍隊也包括在內,可能也是蔣介石最感興趣的內容。然而,國內民眾都要求懲辦岡村寧次,許多報紙也報導說,他將作為戰犯遭到逮捕。但何應欽等人專門派人寬慰岡村寧次,稱自己將建議政府不對他以戰犯論處。在國民黨高層關於是否要將岡村寧次定為戰犯的問題還引起了爭論,何應欽、陳誠都建議寬大處理,蔣介石表示贊同,並要求要注意政治影響。在一次中外記者會議上,記者們問岡村寧次何時被逮捕審查,國民政府的發言人稱,正在研究中。

1946年1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要求讓岡村寧次回國出庭作證,但被國民政府以其工作沒有完成,健康有問題等理由一再推脫。不久,岡村寧次也被遠東法庭列為戰犯,蔣介石等人考慮到他的安全問題,擔心一旦返回日本便會受到審判,於是決定推遲其歸國時間,等待時機緩和。蔣介石等人的「研究」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儘管輿論一再要求懲辦這位頭號戰犯,共產黨掌握的報紙經常刊登文章揭露岡村寧次的侵華罪行,並要求蔣介石政府從速從重解決,中外記者也屢屢發問,國民政府始終是搪塞遮攔,最後不得已才聲稱會擇期進行審理,但又隨即勸解他「審判只是走走形式,不要擔心」。面對遠東法庭的出庭要求,蔣介石也「硬氣的」予以拒絕,要在中國審判岡村寧次。當時有人聲稱岡村寧次正在華北指導國民黨軍隊作戰,中外記者希望採訪岡村寧次本人,也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拒絕。

時間來到1948年,蔣介石看到遠東法庭的審理即將結束,於是下令視情況審判岡村寧次。外界都以為他正在蹲監獄,但實則不然,當時的岡村寧次由於「身體不適」,正在秘密接受治療,其住所十分隱秘,並且戒備森嚴。4月份遠東法庭的審判還沒有結束,但中國方面的戰犯審理已經接近了尾聲,國民政府也意識到,這個侵華日軍的最高長官如果不在法庭上走一遭,將難以服眾。1948年7月7日,也就是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天,中國戰法軍事法庭發出傳票,要求岡村寧次於12日到庭受審。但岡村寧次再次受到了國民黨高層的寬慰,辦事人員親口告訴他,「蔣介石同意開始審判,並已指示要從輕處理」。結果12日的審判之後,國民黨高層又以健康為由,為岡村寧次申請了就醫保釋。

8月23日,對他的公審終於開庭進行,結果前一天又有人來告訴他「審理和入獄只是形式而已」。國民政府還為岡村寧次找了「一流」的律師,其中有位名叫江一平的律師,不顧其父親的反對,堅持出庭作無罪辯護,並稱頌岡村寧次在華北打擊奸商的「功勞」,再次引起輿論譁然。然而,這次出庭之後又是「養病」的拖延手段,之後幾個月,岡村寧次都在「養病」中度過。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也終於結束,於是國內這場進展緩慢的審判終於收場了。

1949年1月26日,法庭宣判岡村寧次「依法應判無罪」,此結果連岡村寧次都感到意外,庭長石美瑜曾打算判處七年,岡村寧次本人也希望這樣判處,他說「這樣表面上也好」,結果「種豆得瓜」無罪開釋,事後他說「將永遠不會忘記國民政府及國防部還有蔣介石的一貫好意,並希望獻身於日華友好」。中國共產黨方面也獲得了此消息,立即發表聲明,要求南京國民政府重新逮捕岡村寧次,並將其交給人民解放軍。在隨後的和談中,中共一再要求懲辦日本戰犯,接手蔣介石爛攤子的李宗仁也下令將其重新逮捕。但是,蔣介石密令湯恩伯拒不執行,並立即送其回國,當時的上海各地都貼出了「不許把日本戰犯運走」的標語。

然而,1月30日上午,在美國人同意和幫助下,岡村寧次還是成功登船離開中國。傍晚時分,船上的廣播中傳來要求國共和談的條件之一,不承認對岡村寧次的無罪判決,要求引渡,但此時輪船已經離開了中國領海,就此這位侵華戰爭最大的戰爭罪犯之一,徹底逃脫歷史的審判。在1945年的抗戰勝利講話中,蔣介石也曾說道:「只以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然而,單就蔣介石對岡村寧次戰爭罪行寬宥以及事後縱容逃脫的事情來看,他的行為分明是與日本軍閥為友,與中國人民為敵,這種站在人民對立面的政權自然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包庇和袒護侵略者的三年也是國民政府走向衰亡的三年。岡村寧次離開中國後不久,蔣介石政權便徹底土崩瓦解,被人民軍隊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與人民為敵,無罪釋放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是我中華奇恥大辱
    之所以會導致這樣的結果,自然離不開當時國民黨政府的最高統帥蔣介石了。蔣介石竟然不顧民憤,公然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為戰犯開脫罪行,最後使日本人逃脫了應有的懲罰。而其中,最著代表性的,就是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岡村寧次開脫罪責。那麼,為什麼蔣介石能夠處之泰然的、無視國內的各種輿論呢?其實,在老奸巨猾的蔣介石心裡,早就有了自己的如意小算盤。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就比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確定的28位甲級戰犯中,只有7人受到死刑。而其中有2人在審判前病死,有1人在審判中被稱患上精神病,於是免於審判,又有2人後來在獄中病死,而剩下的16名甲級戰犯,竟然都在1955年被陸續釋放。不說為什麼甲級戰犯只有28人,那其中的這16名戰犯,犯下了滔天罪行,手上沾滿人命無數,最終卻能出獄,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待遇,就真的令人憤怒。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被判無罪釋放,回國後直言感謝湯恩伯
    何應欽參加受降儀式 國府為何要將這些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日本戰犯放走了?陳誠曾發過一封電文給蔣介石,要求對岡村寧次從輕處理,其中描述的原因大致反應當時國府高層的心態: 惟查日本投降時奸匪趁機攻城奪地爭相接收繳械。斯時華中南北等地國軍因交通關係,不能及時前往接收布防,在此過度時間,該岡村寧次實能格遵守中央命令貫徹統帥意旨。令飭日軍拒絕奸匪接收繳械,堅守防地,確保各地交通線路得以順利接收。
  • 1945審判日本戰犯的時候,蔣介石為何親自下令必須槍斃酒井隆
    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同盟國開始組織對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犯的審判。除了紐倫堡審判和京東大審判以外,1945年11月6日,國內還成立了戰爭罪犯處理委員會,在各地逮捕和審理日本戰犯,其中又以南京審判規模最大。
  • 芷江會戰——岡村寧次打破自己曾提出的中日戰力3:1定律
    這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1945年對於日本而言是很不好受的一年,他們在太平洋戰場屢屢失利,幾近走投無路。美軍的突襲讓日軍的防守直接崩盤,日本的海軍差不多被打殘。而由於我軍成功打開緬甸公路,外界輸送了很多物資到中國,我軍換掉了老舊的裝備,軍隊實力得以提升。
  • 日本右翼勢力,對蔣介石的評價,為什麼出現兩個極端,原因是什麼
    在臺的分裂勢力,一直都有日本右翼的身影,一些分裂分子,曾經大肆的破壞蔣介石的銅像,想把關於蔣介石的一切印記全部抹掉,這種行為不奇怪,讓人詫異的是蔣介石的這些銅像,也是日本右翼勢力,鼓動修建的。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一些戰犯的審判,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然而蔣介石、李宗仁等人,都曾經留學日本,承認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中國也許會有求於他,於是對戰犯岡村寧次等人,偷偷的手下留情。
  •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卻批示:這個戰犯必須槍斃,拒絕說情
    日本投降後,針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工作也隨即展開。 除了大家熟知的東京大審判之外,中國也成立了南京國防部戰犯審判軍事法庭,像南京大屠殺的元兇谷壽夫、「百人斬」野田毅、向井敏明等人,都是在這裡被審判的。
  • 讓蔣介石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他,並說必須槍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了調查組,專門懲辦漢奸,順便列出戰犯名單,並統計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一個月後,蔣介石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交了這份戰犯名單。但根據美國的意見,甲級戰犯由法庭處理,而剩下的戰犯則交給蔣介石處理。據史料記載,蔣介石在處理這批戰犯時頗花了一些心思。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他的最後結局如何呢?
    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頭目和指揮官岡村寧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無視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做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抗戰勝利之後,崗村寧次本應該是甲級戰犯的,但卻未被判處死刑,並且還被無罪釋放,後來他的結局如何呢?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於當時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他從小就接觸學習漢語,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戰,比起戰敗,日軍的所作所為更難理解
    ,其成績十分優異,一路上的進展都十分順利,其進入軍隊之後,飛速晉升,到了後來,他甚至坐上了侵華日軍總司令的寶座,岡村寧次和其帶領的侵華日軍,在我國犯下了累累罪行,其罪行不容磨滅,但是崗村寧次作為一個日本甲級戰犯,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日本高級戰犯在國際法庭被審訊,在這之中,岡村寧次卻逃脫了懲罰,蔣介石在軍事法庭上還為他開脫,後來,蔣介石甚至還授予他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的職位。
  • 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仗,始終相信中日戰損3:1,最後卻成恥辱
    從1898年開始,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並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升遷就像發射火箭一樣迅速,後來又被日方任命為侵華日軍總司令,他領導著侵華日軍,對我國人民和軍隊造成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洗刷了自己的罪行。但崗村寧次是日本的甲級戰犯,抗日戰爭結束後,國際法庭開始對日本的高級戰犯進行審判,在這場戰爭中,所有的高級戰犯中,只有岡村寧次倖免。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但是這樣一個甲級戰犯,在侵華戰爭中有著數不清的罪行,日本高級戰犯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在國際法庭上接受審判,作為日本高級將領,岡村寧次卻成為唯一一個沒有收到懲罰的人,蔣介石在軍事法庭上還為他開脫,隨後甚至還受蔣介石之邀,成為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1966年因病在東京去世。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活82歲,子女下場悽慘
    眾所周知,二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許多侵華日軍被列為戰犯,按照所犯罪行大小,分別被劃分為甲級戰犯和乙級戰犯,不少日軍頭子受到了制裁,可令人驚訝的是,日軍侵華總司令竟然無罪釋放。
  • 岡村寧次:日本甲級戰犯,投降後依然賊心不死,軍事法庭被判無罪
    岡村寧次是一個比多田駿更為毒辣、更為老練的對手。——彭德懷七十五年前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中華民族十四年的屈辱抗爭終於結束了。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得知戰敗的消息後他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雖然早就接收到日本欲投降的情報,但此時他還是覺得晴天霹靂。他在中國犯下了太多罪行,等待他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他選擇隱瞞下屬日本戰敗的消息,他下了一道神秘的軍令。
  • 蔣介石為何讓何應欽代表國軍,出席日軍受降儀式,而不是他本人
    當時除了南京以外,蔣介石將中國戰區劃分為十五個受降區,何應欽任全權代表。那麼,作為如此重要的時刻,以及全國,全世界都關注的受降儀式,蔣介石為何會選擇讓何應欽代表國軍,接受日軍受降儀式,而他本人為何不出席這輝煌的時刻。
  • 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在多年的徵戰中,芷江戰役應該算是崗村寧次少數幾次失敗之一,要是將當時的日軍侵華戰犯按對付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序,岡村寧次肯定高居榜首,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像他這樣劣跡斑斑的戰犯,卻在日後的軍事法庭上被判無罪,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只是因為國民黨蔣介石想要從他那裡挖掘出八路軍的戰法,便多次幹預軍事法庭的審判,還任聘他擔任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後來還找到了機會重新返回故土,此後一直在東京生活,到82歲才病逝。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而且還俘獲了447位日軍,但國軍只陣亡了7817人,與日本相較而言,國軍傷亡的人數真的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可以說這是在侵華戰爭史上第一次出現如此大差別的傷亡比例,自此之後,日軍的侵華之路漸漸陷入困境,並在兩個月之後正式投降。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岡村寧次這個人吧,在抗日戰爭中他是日軍的領軍人物,並擔任了中國派遣軍的總司令一職。
  • 毛澤東欽定的43名戰犯的最終結局
    1949年2月5日,毛澤東以中共發言人身份,發表了《中共發言人關於和平條件必須包括懲辦日本戰犯和國民黨戰犯的聲明》。在這份懲辦戰犯的聲明中,毛澤東指出: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的主要戰犯,國民黨軍事法庭宣判無罪,是不能允許的。並嚴厲譴責了國民黨反動派這種違背人民意志的「又一次賣國罪行」。毛澤東共「欽點」了43名國民黨戰犯,蔣介石被列為第一號戰犯。
  • 日本二戰後活得很好的戰犯,岡村寧次第三,第二是南京大屠殺主犯
    就在戰爭即將結束之際,米內認為自己在全面侵華和投降時任海軍大臣,一定會被列為戰犯,並為自己在巢鴨拘禁所安排了位置。不過與在投降之日自殺「謝罪」、並留下了「一定要斬殺米內」的遺言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不同,米內光政還是選擇了接受審判。儘管米內光政在1937年-1939年期間有著嚴重的侵華罪行,但由於他反對發動太平洋戰爭。被美國人認為是和平人士,最終沒有被美國人列入戰犯名單。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然而,出席受降儀式的卻是何應欽與蔣介石,為何蔣介石不參加。今天,筆者就來聊聊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 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駐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參謀長小林線太郎中將,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和艦隊司令官福田中將等人。 日軍參謀長把日軍的編制、人數、裝備、駐地等清冊雙手捧交給何的參謀長肖毅肅,肖用一隻手接過清冊。接著是日本侵華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向何應欽遞交投降書,小林兩腿立正,彎腰低頭,雙手將降書送到何手裡,何連忙接過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