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國開始追討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那些手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元兇巨惡,有的被投進監獄,有的被處死以告慰遇難同胞,但是由於當時掌握政權的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心懷鬼胎,不顧國恥民憤,竟然為一些戰犯開脫罪行,使他們逃脫了應有的懲罰,其中作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岡村寧次就被蔣介石等人「法外開恩」「無罪」釋放。本期內容就跟您談一談,蔣介石包庇戰犯岡村寧次之事。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9月9日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儀式上,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之後他被任命為「善後聯絡部長官」,負責遣返在華戰俘與僑民工作,並受到了蔣介石的親切接見。出於反共內戰的目的,蔣介石希望能利用岡村寧次的軍事才能,無視國內外輿論的正義呼聲,對其應受的戰爭審判一拖再拖,並拒絕將他交給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只在中國進行審判,最後甚至主動為其罪行辯護,令其無罪釋放。
1904年,剛剛從軍校畢業的岡村寧次主動請戰,參加了日俄戰爭。1914年一戰爆發,日本趁機奪取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岡村寧次也在其中,並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在之後的軍事生涯中,他與中國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1925年,他又擔任北洋軍閥孫傳芳的軍事顧問,孫傳芳曾留學日本,兩人曾是同學,在之後的濟南慘案、918事變、128事變以及侵略華北的行動中,都有岡村寧次的身影。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他又擔任日軍第11軍司令、華北方面軍司令等職務,參加了進攻武漢、南昌、長沙等地的作戰。來到華北後,岡村寧次對這裡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推行「三光」政策,對中國人民的罪行進一步加深。1944年豫湘桂會戰後,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1945年,為了解救日本本土,他還設想圍攻重慶,以引盟軍來援,圍魏救趙。戰敗將至,岡村寧次也曾準備「玉碎」決戰,但最終只等來了東京發來的停止軍事行動的密電。1945年9月9日,在舊都南京舉行了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作為侵華日軍最高長官的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向中國投降,這場給中華民族帶來巨大傷痛的戰爭,終於以侵略者的失敗而告終,然而另一場關乎民族走向的戰爭也已經在醞釀之中。
在日本投降之時,圍繞日軍的受降問題,國共雙方就產生了衝突,蔣介石急電岡村寧次,令其保持日軍現有武器裝備,維持當前態勢,以待身處前線後方的國民黨軍隊趕來接收。另一方面,他命令共產黨領導的所有抗日武裝停止一切行動,原地駐防待命。連岡村寧次都認為,蔣介石的軍隊長期在內地,到達接收區需要一定的時間,他最精銳的胡宗南部隊「幾乎不用於對日作戰,專門監視延安」。蔣介石還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書》,引用基督教的訓誡「待人如己」「要愛敵人」。岡村寧次自然明白蔣介石的用意所在,他立刻下令部隊遵照蔣的命令行事,為此甚至拒絕執行大本營令其挑起美蘇衝突的指示,直到投降幾個月後,華北地區還有整建制的日軍在活動,拒絕就近投降共產黨軍隊。
1945年8月27日,時任國民政府陸軍副參謀長的冷欣前往南京,與日軍先行接洽投降事宜。岡村寧次向他表示,可以用在華的128萬日軍幫助蔣介石攻打共產黨,此種表態深得蔣介石的「嘉許」,但因為顧忌美國人終究未能實現。幾天後,國民黨高層還向岡村寧次轉達了蔣介石的「承諾」,必須向國民政府移交全部裝備及佔據的城鎮,對那些「擾亂治安」的行為,日軍可以武力自衛,作為交換,將不以戰犯論處。對此,岡村寧次自然十分欣喜,表示不會辜負蔣的期望。
9月9日舉行的受降儀式,身為國民政府陸軍司令何應欽代表中國接受日本投降,但他是國民黨內部出名的「親日派」,而且與岡村寧次私交甚好,蔣介石希望以此獲得其好感。國民政府布置會場時,為了不讓日本人有對立情緒,曾打算用圓桌,但在美軍的幹涉下才換為長方桌。何應欽在接過投降書時,按照規定,作為戰勝國是不用回禮的,結果他依然站起來像日本人答禮,引起滿座譁然。但這讓岡村寧次大為感動,稱讚他有「溫厚品格」,他說「像我最親密的中國友人何應欽投降,心中也有安然之感」。9月20日那天是農曆的中秋節,在武漢的一些日本軍官還受到了國民政府送來的慰問月餅。
隨著日本的正式投降,遣返在華戰俘及僑民的工作也展開了,相應的國內懲處日本戰犯的呼聲越來越高。1945年11月,中國共產黨開列了一份戰犯名單,涉及兩萬多名日軍軍官士兵以及偽政權官員,岡村寧次被列為第一號戰犯,但是蔣介石下令禁止傳播這份名單。12月18日蔣介石前往南京,23日他親自接見了岡村寧次,蔣對岡村寧次噓寒問暖,詢問身體是否健康,生活是否有不便之處,如有要求儘量提出不必客氣。又讓岡村寧次倍感溫暖,稱蔣介石「始終面帶微笑,和藹近人」,後來何應欽還秘密囑咐岡村寧次撰寫一篇關於中國軍隊的文章。
他欣然領命,向蔣介石與何應欽分別提交了一份名為《從敵對立場看中國軍隊》的論文,很顯然共產黨的軍隊也包括在內,可能也是蔣介石最感興趣的內容。然而,國內民眾都要求懲辦岡村寧次,許多報紙也報導說,他將作為戰犯遭到逮捕。但何應欽等人專門派人寬慰岡村寧次,稱自己將建議政府不對他以戰犯論處。在國民黨高層關於是否要將岡村寧次定為戰犯的問題還引起了爭論,何應欽、陳誠都建議寬大處理,蔣介石表示贊同,並要求要注意政治影響。在一次中外記者會議上,記者們問岡村寧次何時被逮捕審查,國民政府的發言人稱,正在研究中。
1946年1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要求讓岡村寧次回國出庭作證,但被國民政府以其工作沒有完成,健康有問題等理由一再推脫。不久,岡村寧次也被遠東法庭列為戰犯,蔣介石等人考慮到他的安全問題,擔心一旦返回日本便會受到審判,於是決定推遲其歸國時間,等待時機緩和。蔣介石等人的「研究」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儘管輿論一再要求懲辦這位頭號戰犯,共產黨掌握的報紙經常刊登文章揭露岡村寧次的侵華罪行,並要求蔣介石政府從速從重解決,中外記者也屢屢發問,國民政府始終是搪塞遮攔,最後不得已才聲稱會擇期進行審理,但又隨即勸解他「審判只是走走形式,不要擔心」。面對遠東法庭的出庭要求,蔣介石也「硬氣的」予以拒絕,要在中國審判岡村寧次。當時有人聲稱岡村寧次正在華北指導國民黨軍隊作戰,中外記者希望採訪岡村寧次本人,也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拒絕。
時間來到1948年,蔣介石看到遠東法庭的審理即將結束,於是下令視情況審判岡村寧次。外界都以為他正在蹲監獄,但實則不然,當時的岡村寧次由於「身體不適」,正在秘密接受治療,其住所十分隱秘,並且戒備森嚴。4月份遠東法庭的審判還沒有結束,但中國方面的戰犯審理已經接近了尾聲,國民政府也意識到,這個侵華日軍的最高長官如果不在法庭上走一遭,將難以服眾。1948年7月7日,也就是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天,中國戰法軍事法庭發出傳票,要求岡村寧次於12日到庭受審。但岡村寧次再次受到了國民黨高層的寬慰,辦事人員親口告訴他,「蔣介石同意開始審判,並已指示要從輕處理」。結果12日的審判之後,國民黨高層又以健康為由,為岡村寧次申請了就醫保釋。
8月23日,對他的公審終於開庭進行,結果前一天又有人來告訴他「審理和入獄只是形式而已」。國民政府還為岡村寧次找了「一流」的律師,其中有位名叫江一平的律師,不顧其父親的反對,堅持出庭作無罪辯護,並稱頌岡村寧次在華北打擊奸商的「功勞」,再次引起輿論譁然。然而,這次出庭之後又是「養病」的拖延手段,之後幾個月,岡村寧次都在「養病」中度過。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也終於結束,於是國內這場進展緩慢的審判終於收場了。
1949年1月26日,法庭宣判岡村寧次「依法應判無罪」,此結果連岡村寧次都感到意外,庭長石美瑜曾打算判處七年,岡村寧次本人也希望這樣判處,他說「這樣表面上也好」,結果「種豆得瓜」無罪開釋,事後他說「將永遠不會忘記國民政府及國防部還有蔣介石的一貫好意,並希望獻身於日華友好」。中國共產黨方面也獲得了此消息,立即發表聲明,要求南京國民政府重新逮捕岡村寧次,並將其交給人民解放軍。在隨後的和談中,中共一再要求懲辦日本戰犯,接手蔣介石爛攤子的李宗仁也下令將其重新逮捕。但是,蔣介石密令湯恩伯拒不執行,並立即送其回國,當時的上海各地都貼出了「不許把日本戰犯運走」的標語。
然而,1月30日上午,在美國人同意和幫助下,岡村寧次還是成功登船離開中國。傍晚時分,船上的廣播中傳來要求國共和談的條件之一,不承認對岡村寧次的無罪判決,要求引渡,但此時輪船已經離開了中國領海,就此這位侵華戰爭最大的戰爭罪犯之一,徹底逃脫歷史的審判。在1945年的抗戰勝利講話中,蔣介石也曾說道:「只以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然而,單就蔣介石對岡村寧次戰爭罪行寬宥以及事後縱容逃脫的事情來看,他的行為分明是與日本軍閥為友,與中國人民為敵,這種站在人民對立面的政權自然不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包庇和袒護侵略者的三年也是國民政府走向衰亡的三年。岡村寧次離開中國後不久,蔣介石政權便徹底土崩瓦解,被人民軍隊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