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日本甲級戰犯,投降後依然賊心不死,軍事法庭被判無罪

2020-12-23 與寮

岡村寧次是一個比多田駿更為毒辣、更為老練的對手。——彭德懷

七十五年前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中華民族十四年的屈辱抗爭終於結束了。對於中國百姓而言這是值得慶賀的一天,可對於日本的侵華部隊來說這一天卻是令他們十分糾結的一天,作為普通士兵來說他們來到中國是為了天皇,戰爭失敗信仰破滅,他們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到日本,而有些士兵受不了打擊直接剖腹自盡。

日本甲級戰犯岡村寧次得知戰敗的消息後他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他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雖然早就接收到日本欲投降的情報,但此時他還是覺得晴天霹靂。他在中國犯下了太多罪行,等待他的結果可想而知,於是他選擇隱瞞下屬日本戰敗的消息,他下了一道神秘的軍令。

侵華日寇,死有餘辜

縱觀二戰風雲,當一個小小的國家開始強大的時候便不再滿足只在自己的領地上發展,他們把眼光瞄向世界,希望能夠侵佔別人的領土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德國是這樣,義大利是這樣,日本亦然。而日本便把目光鎖定在了與他們相鄰的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不但土地廣博,而且政治局面十分混亂,軍閥割據一方,國共內戰不斷。後來外國勢力不斷蠶食中國領土和利益。而日本政府已經不再滿足攫取更多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決心要佔領中國。

而日本"愛國青年"岡村寧次一生的追求便是為日本掠奪更多的土地。在他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就開始參與戰爭,從軍校畢業後他便帶著為天皇建功立業的心情加入了日俄戰爭。而他第一次踏入中國的領土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此時他還是一名諜報人員,他還是被中國的美麗和繁榮所徵服。得到這片土地的念頭愈發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於是他製造了1928年"五三"濟南慘案,1932年又參與製造上海"一二八"事變。

而他第二次來到中國時,他的身份已經是一名日本高級將領,他的任務則是參與日本侵華戰爭。在華期間,他性情暴虐,手段狠毒,推行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又先後參與策劃了"五卅慘案"、"沙縣慘案"和"一二八事變"等眾多慘絕人寰的事件。可以說這樣的戰犯死有餘辜。

奮起反抗,日本投降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日本人喜歡研究中國兵法,喜歡中國道家文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式失去道義的行為,必然是失敗的。日本軍隊本制定下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看中了中國人不會團結在一起一致對外,卻低估了中國人在大災大難時的凝聚力。國共的第二次合作不但粉碎日本人的計劃,將迅速戰變成了持久戰,還爭取了更多的時間來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

這註定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日本的國力本就不富裕,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更是雪上加霜。因為是國家的名義發起的戰爭,幾乎所有的青壯年都加入了戰爭,可是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已經沒有辦法徵召足夠的士兵來參與這場從開始就是錯誤的戰爭,戰爭後期甚至十幾歲的孩子都被迫踏上戰場。

日本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不滿足於對外侵華,還想著拖並未參戰的美國加入這次戰爭,於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可是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是在沒有精力在東西兩個戰場上疲於奔命。加之軸心國的兩大盟友紛紛敗北,日本的處境一度十分尷尬。

在中國戰場,八路軍戰士開始對日佔區實行了反攻。八路軍一般運用些兵書上並未記載的方法打仗,讓死啃書本的日軍手足無措,被佔領往往會拖累他們的兵力,沒有辦法更好地應對正面戰場。於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日本天皇開始動起來投降的念頭。而太平洋戰爭的失利徹底讓戰爭的態勢扭轉。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後方,加速了戰爭的結束。

晴天霹靂,秘密軍令

作為曾經的諜報工作者,岡村寧次早就獲悉了天皇想要投降的消息,但是當時他的作戰氣焰正高並未理會,加上關東軍總司令部,傳來命令,讓他對付在東北的蘇聯軍隊,他便也認為天皇投降就是個謠言。可是來自日本人關東軍大本營的秘密電報再次證實了這個消息,岡村寧次只覺得四個字"晴天霹靂"。

可岡村寧次並不打算認命,於他而言日本已經為這次戰爭傾盡國力,而且從表面上看他們已經佔領了中國許多領土,手中加上日偽軍還有105萬,如果此時放棄,那麼一切轉眼成空。於是他隱瞞下了戰敗事實,決定繼續戰鬥,並打電報回關東軍總部拒絕波茨坦公告。

直到1945年8月15日,岡村寧次收到了天皇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消息,他恍然意識到戰爭失敗的結局已經無力扭轉,雖然不甘心天皇的聖旨只能遵循。隨後他在投降書上簽字宣告戰爭徹底失敗。然而在軍事法庭上這樣一個罪惡的戰犯竟然被國民政府保護而脫罪,最後甚至回到日本,擔任鄉友會的會長,實在令人震怒。

結語

無論在什麼年代霸權和侵略都是應該被唾棄的。作為大國擁有強勁的實力,高速發展的經濟,強大的軍事力量更應該為世界發展做出貢獻,更應該幫助那些還未發展起來的國家,而不是恃強凌弱,不但傷害了別的國家的無辜百姓,也拖著自己進入兩難的境地。

雖然反法西斯戰爭已經結束七十五年,但是作為曾經被侵略受屈辱的國家,我們要謹記落後就會挨打,只有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不受欺負。而今天站起來的中國依舊選擇銘記這段歷史不只是因為革命先烈的犧牲,更是希望曾經受苦受難的中國百姓不要忘記曾經的傷痛,知恥而後勇,方顯大國本色。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與人民為敵,無罪釋放甲級戰犯岡村寧次,是我中華奇恥大辱
    但是,何應欽卻因為與之有私交,不僅沒有讓岡村寧次交出自己的佩刀,並且在岡村寧次向他行禮時,還有所回禮。此消息一經傳出之後,全國人民都很氣憤,紛紛表示抗議,但這還僅僅只是開始,更讓國人義憤填膺的歷程還在慢慢上演。在受降儀式結束後,中國就開始追討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我們把日本的戰犯按等級劃分,有的被送進監獄,有的直接被判處死刑。但是,還有少量的戰犯被無罪釋放了。
  • 日本投降後,為岡村寧次進行「無罪辯護」的中國律師,後來怎樣?
    小畑敏四郎後來成皇道派中心人物,曾任為日本帝國陸軍設置培養參謀軍官的教育機構的日本陸軍大學的幹事、校長,負責制定了日本陸軍的軍事訓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軍總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不願出席投降儀式。
  • 蔣介石為何包庇戰犯岡村寧次?真實原因真的很扎心
    來到華北後,岡村寧次對這裡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推行「三光」政策,對中國人民的罪行進一步加深。1944年豫湘桂會戰後,岡村寧次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1945年,為了解救日本本土,他還設想圍攻重慶,以引盟軍來援,圍魏救趙。戰敗將至,岡村寧次也曾準備「玉碎」決戰,但最終只等來了東京發來的停止軍事行動的密電。
  • 日本甲級戰犯是如何圈定的?
    日本118名甲級戰犯嫌疑人,除28人被起訴外,其餘全部無罪釋放二戰結束後,為懲治德、日戰爭罪犯,盟國先後公布《關於控訴和懲處歐洲軸心國主要戰犯的協定》、《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組織紐倫堡審判與東京審判,開創了通過國際司法機構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被判無罪釋放,回國後直言感謝湯恩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如何處理戰犯問題被提上日程,當局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負有直接領導罪行的中下層日本軍官大多被懲處,但對於侵華日軍高級指揮官卻網開一面,比如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不僅在日本投降後受到優待,最終還被判無罪釋放,得以安全回到日本。
  • 日本投降後,甲級戰犯東京審判,乙級丙級去了哪?真相令人憤怒
    1945年日本向中國投降場景 日本對華侵略長達十四年,在戰爭中出現了無數的戰爭暴徒,例如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南京大屠殺指揮者谷壽夫等,1945年之後由美國為首,反法西斯同盟國在日本成立遠東國際法庭用以審判日本的重要甲級戰犯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無罪釋放活82歲,子女下場悽慘
    眾所周知,二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許多侵華日軍被列為戰犯,按照所犯罪行大小,分別被劃分為甲級戰犯和乙級戰犯,不少日軍頭子受到了制裁,可令人驚訝的是,日軍侵華總司令竟然無罪釋放。
  • 日本戰敗後,七名甲級戰犯中第一個被執行絞刑的人是誰?
    日本戰敗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了七名甲級戰犯,這七人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主謀,最終這七名甲級戰犯都被判處絞刑,那麼這七名甲級戰犯中,第一個被執行絞刑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土肥原賢二。土肥原賢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16期步兵科,他與岡村寧次、孫傳芳以及閻錫山等都是同學,並且私下關係不錯,也因為這層關係,為他日後成為「中國通」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土肥原賢二大學畢業後成為了日本駐中國武官坂西利八郎的副官,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常年住在中國,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在日本被稱為「中國通」。
  • 日本二戰後活得很好的戰犯,岡村寧次第三,第二是南京大屠殺主犯
    中國人不去追究的話就沒人會追究他,因此石原就免於追究。可是石原卻認為很沒面子,混了半天,連個「戰犯」都沒有混上。在東京軍事法庭檢察團向他調查,一開始就問他有沒有什麼話要說的時候,石原說:「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滿洲事變的中心人物就是我這個石原,但是這個石原為什麼不是戰犯?這根本不合邏輯,所以想說的話堆積如山。」檢察團只好趕緊打斷他。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就比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確定的28位甲級戰犯中,只有7人受到死刑。而其中有2人在審判前病死,有1人在審判中被稱患上精神病,於是免於審判,又有2人後來在獄中病死,而剩下的16名甲級戰犯,竟然都在1955年被陸續釋放。不說為什麼甲級戰犯只有28人,那其中的這16名戰犯,犯下了滔天罪行,手上沾滿人命無數,最終卻能出獄,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待遇,就真的令人憤怒。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則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拒絕了。
  • 中國人怎樣審判日本戰犯
    所以日軍一投降,美國立刻就逮捕了山下奉文,而且就在馬尼拉開軍事法庭。結果1946年2月第一個被處死的日本戰犯就是山下奉文。然後美軍又在中國上海提籃橋監獄開了個軍事法庭。戰爭中有十幾名被俘的美軍飛行員,分別在武漢和上海被日軍嚴刑拷打,然後被絞死。1946年1月上海法庭就開始審判直接的責任人。它完全按照國際程序,有檢察官的起訴,每個日本人還有辯護律師,法庭辯論,做的是有模有樣。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是啥反應?他說了4字
    1945年,法西斯聯合軍隊遭到了同盟國軍隊的毀滅打擊,隨後始作俑者德國於1945年5月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法西斯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投降前,日本再次集結大部隊,發動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但是在毫無懸念的武力壓制下,日本還是宣布投降了。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打算進行最後的掙扎。
  • 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仗,始終相信中日戰損3:1,最後卻成恥辱
    從1898年開始,岡村寧次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並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升遷就像發射火箭一樣迅速,後來又被日方任命為侵華日軍總司令,他領導著侵華日軍,對我國人民和軍隊造成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洗刷了自己的罪行。但崗村寧次是日本的甲級戰犯,抗日戰爭結束後,國際法庭開始對日本的高級戰犯進行審判,在這場戰爭中,所有的高級戰犯中,只有岡村寧次倖免。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他的最後結局如何呢?
    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的頭目和指揮官岡村寧次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他無視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做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抗戰勝利之後,崗村寧次本應該是甲級戰犯的,但卻未被判處死刑,並且還被無罪釋放,後來他的結局如何呢?岡村寧次,1884年5月15日出生於當時日本一個沒落的武士家庭,他從小就接觸學習漢語,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日本投降時,手裡還有105萬大軍的岡村寧次,第一反應是什麼?
    上個世紀,中國的海上鄰國日本曾對我國發起了一場持久的侵略戰爭,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遙遙領先於中國的日軍,迅速使得大半個中國淪陷。在侵華日軍的鐵蹄之下,無數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經過革命先輩們的頑強抗爭後,中國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喜訊,將侵華日軍趕出了中國。
  • 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在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在多年的徵戰中,芷江戰役應該算是崗村寧次少數幾次失敗之一,要是將當時的日軍侵華戰犯按對付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序,岡村寧次肯定高居榜首,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像他這樣劣跡斑斑的戰犯,卻在日後的軍事法庭上被判無罪,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只是因為國民黨蔣介石想要從他那裡挖掘出八路軍的戰法,便多次幹預軍事法庭的審判,還任聘他擔任國民黨高級軍事顧問,後來還找到了機會重新返回故土,此後一直在東京生活,到82歲才病逝。
  • 一段被湮沒的歷史:中國人是怎樣審判日本戰犯的
    抗戰勝利後,作為東京審判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國民政府在南京、上海、武漢等10個城市,組織軍事法庭對關押的2300餘名日本戰犯中的800餘人進行了審判,這是中國第一次獨立進行的國際審判。為了審判日本戰犯,中方是怎樣收集證據的?遇到了哪些難以想像的困難?進行了哪些艱苦的工作?
  • 他是二戰侵華日軍總司令,卻逃脫戰爭懲罰,82歲仍不懺悔
    1946年第二次世紀大戰結束後,東京軍事法庭開始對侵略戰爭的日本甲級戰犯進行追責,記住這些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名字。東條英機、松井石根、武藤章、坂垣徵四郎、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1948年12月23日,7名被列為甲級戰犯的日本高級軍官被執行絞刑,可是一個本應該出現在名單的名字竟沒有出現,舉國譁然人民憤怒了。岡村寧次 一個不是「罪犯」的罪犯執行絞刑的甲級戰犯名單中,被稱為「侵華戰爭頭號戰犯」的岡村寧次並不在上面。
  • 芷江會戰——岡村寧次打破自己曾提出的中日戰力3:1定律
    但讓人不解的是,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戰犯,竟然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1945年抗戰結束,岡村寧次被延安列為了第一號戰犯,但在由國民黨出面的軍事法庭中,竟然不對他進行判罰,還多次為他找理由,甚至以招收軍事顧問的名義讓他加入了國民黨軍事陣營,直到1966年,居住在東京的岡村寧次才因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