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助秦王奪天下,戰匈奴,白起排不上

2021-01-08 歷史全解析

5,章邯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章邯是秦國大將,在秦末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並擊殺了許多反秦武裝將領,在巨鹿之戰被項羽打敗,後歸降項羽。後在楚漢爭霸中被劉邦攻破城池,兵敗自殺。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章邯是地主階級利益的捍衛者。從個人角度看,章邯的確是一個將才。

4,蒙驁

蒙驁(?—前240年),蒙驁的出生年月不詳,祖上為齊國人,其先祖曾做過當地的低級官吏。蒙氏祖籍位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縣城西南邊家城子村,後來蒙驁在秦昭襄王時與其族兄率領家眷向西投奔秦國,他在秦昭襄王時期和秦孝文王時期一直在軍中服役,因曾參與對西北少數民族及地方割據勢力的戰役累計軍功,得以提拔。在秦莊襄王時期開始得到重用,攻打韓國為秦設立三川郡,也一直攻打魏國、趙國。秦昭王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佔趙重鎮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後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軍擊敗。因屢立戰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蒙毅均為秦國名將。

蒙驁在其僅被史書記載的九年時間裡,幾乎每次都作為主將帶兵出徵,共攻克七十餘城,在秦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3,王賁

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將領,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公元前226年,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跡不詳。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的兒子,今陝西頻陽東鄉人,秦王嬴政麾下得力戰將,為大秦帝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和他的父親在秦人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滅掉了東方六國中的五國,堪稱居功至偉。尤其是在滅掉魏國的「水淹大梁」一戰是他軍事才華的最高代表,比起其父王翦破趙滅燕的軍事成就毫不遜色。嬴政對王氏父子極為信任,每次巡行天下都要王氏父子隨駕起行。

2,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 ,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裡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秦朝戰將如雲,蒙恬則是其中閃亮的將星。其實,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我們非但不可能有這位大將的真實照片,甚至也得不到一幅他的肖像畫,即使在史書之中,也沒有太多關於他的具體描述。但將軍的豐功偉績和忠肝義膽卻被人們深深記在了心裡,不僅成為世代名將效仿的楷模,更是千古愛國志士的永遠豐碑。

1,王翦

王翦是中國歷史戰國時期的名將之一,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對王翦的記載不是很詳細,所以對於王翦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時都不是很詳細,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王翦的生平事跡。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出色的軍事家之一,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的悍馬功勞,秦始皇尊其為師,奈何對政治他並不擅長。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出了最早的韓國王翦沒參與意外其他五國的統一都與他有莫大的聯繫,不是他本人帶兵攻下就是他兒子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攻下楚國都城邯鄲。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提到白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坑殺的四十萬趙兵,而且秦始皇統一全國有加上白起的名氣,人們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白起是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大將,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 秦始皇手下最強的四大名將,章邯倒數,第一名副其實
    秦始皇手下最強的四大名將,章邯倒數,第一名副其實說起古代的皇帝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作為中國古代第一位封建帝國的始皇帝,他的功是大於他的過的,所說在歷史記載上,始皇帝比較殘暴,但是他為中國做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沒有他,我們今天語言交流都是困難的,而且尺度也各有各的說法,所說就算始皇帝沒有做這些事
  • 秦始皇手下名將大盤點,章邯僅排第五,第一居然是他?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他也是起用了很多名將才順利的把中國統一的。畢竟那時候的楚國也是不算弱小的,沒有那些名將的幫助下,估計秦始皇的皇帝夢還是完成不了的。這裡我們就來排一排秦始皇當年的名將榜吧,看看究竟誰能排在榜首。排第五位的是章邯。他可以說是秦國的最後的名將。
  • 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排名,章邯倒數,蒙恬第二,第一心服口服
    章邯暫時就排個倒數了,看看下一位將軍是不是比章邯要好點。排名第四是蒙驁。這兩個字會讀的應該不多吧,更別說這個人了,但是一說他的孫子輩都有誰你就知道了,蒙恬、蒙毅是他的孫子,他便是蒙恬蒙毅的爺爺,是秦國的大將軍。蒙驁對範雎說:「我想要自殺」。範雎很吃驚的說:「將軍你何出此言?」蒙驁回答說:「你是丞相,我是將軍,全天下人都知道這事。
  • 盤點秦始皇麾下的5大名將,王翦僅排第二,王賁位列第四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不僅一統六國,而且還北伐南徵,開疆拓土無數。秦始皇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功績,與他麾下的人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為秦始皇一統天下立下赫赫戰功的五大名將,來看看都是誰吧。TOP、5 內史騰這內史騰原本是南郡的郡守,頗有作為,後被秦始皇任命為南陽郡守,這南陽是韓國剛割讓之地,治理起來肯定有很多困難,但這難不倒內史騰。
  • 秦國歷史上除戰神白起外,還有這10位名將,個個不簡單全是狠人
    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終於開啟了掃滅6國的模式,並且最終建立了秦王朝。春秋時期,秦並不是最強的諸侯國,但卻硬是笑到了最後。在春秋戰國前後幾百年的時間裡,秦出現了不少的名將,除了白起以外還有這10人非常有名,個個不簡單。在秦國歷史上,司馬錯是一位遠見卓識的將才。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其實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最早是出自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的《千字文》,這是一本教兒童識字用的啟蒙教材,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的四字押韻文,其中有關於戰國四大名將說法的韻文如下:《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這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帶兵打仗最為高明。
  • 秦國四大名將誰可以入選?白起、王翦當之無愧,最後一位引發爭議
    戰國有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兩席,那麼秦國如果要從本國尋找四大名將,那麼會是誰呢?首先武安君白起自然排在首位。昭襄王時期,白起先後在與魏國、楚國、趙國的戰爭中,為秦國取得勝利。而作為戰國中後期秦國最強之敵的趙國,被白起直接殲滅了有生力量,趙國由盛轉衰,只能在與秦國的鬥爭中處於被動防守,失去了和秦國抗衡的力量。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簡述秦始皇手下的將領,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嬴政在趙國出生。13歲時,便回到秦國即位為秦王。平定嫪毐之亂和除掉呂不韋後開始正式掌權。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 中國歷史上10大名將,武藝高超,軍功卓越!三國名將無一入選!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也是趙國名將,其人軍功赫赫。先是在北方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並令匈奴十多年不敢進犯。這二人都是漢武帝時期的名將,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衛青擅長大兵團作戰,用兵謹慎老道,霍去病擅長大縱深作戰,用兵十分之犀利,還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男兒錚錚誓言,正是因為他們二人這不世出的名將,大漢才能最終戰勝了匈奴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的八大名將,哪位能夠排第一?
    當然,劇還沒有播完,後面還有50多集的內容,也許到了中年以後的嬴政會好一些,畢竟張魯一也算得上是實力派演員,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大秦帝國》系列拍的是秦國「奮六世之餘烈」中的六代君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前六代都比較成功,希望不要在觀眾最期待的秦始皇這一代垮掉。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秦國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秦穆公時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富國強兵,經過六代君主的努力,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隨後北擊匈奴,南徵百越,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沙丘,其子胡亥即位,次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鹹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 揭秘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韓國,奪取野王城,切斷了韓國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了,韓國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韓國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了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韓國結盟。
  • 戰國四大名將一生為國徵戰,馳騁疆場,豐功偉績世人敬佩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因上黨之爭爆發了長平之戰,此戰歷時三年,後白起代王齕為主帥,誘敵深入,殲滅趙軍四十多萬,震驚趙國上下,此後白起從戰神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殺神。長平之戰後本可乘勝追擊,但秦相範雎怕白起過勞太過,位居自己之上,於是勸諫秦王收兵,儘管邯鄲近在咫尺,卻王命難違,白起還是回到了鹹陽。
  • 李牧是戰無不勝的戰神,把趙括換成李牧,長平之戰能戰勝白起麼?
    長平之戰的勝負關鍵,在於趙國把廉頗給換成了趙括,而秦國同時將王齕換成了白起。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防守長平三年,與秦國對耗了三年。而趙括是趙國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奢也是一代名將,可是趙括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純粹只是理論知識充沛。
  • 盤點歷史上四名武安君,都是戰國名將,除了白起還有誰
    今天就盤點歷史上四名武安君,都是戰國名將。一、白起(?—公元前257年),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人。戰國時期名將。秦昭王時期,秦國國力強大,圖謀天下,急需人才。秦昭王開始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也被提拔。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
  • 攻打匈奴的4大名將中,匈奴人更怕誰?霍去病排第二,蒙恬排第三
    匈奴人是古代曾稱雄於北方草原數百年的一支遊牧民族,是歷史上漢王朝的最大對手,在漢王朝初年時,匈奴人以強大的武力逼迫漢王朝送上公主和財物;漢王朝隱忍了七十年,在漢武帝厲兵秣馬苦心經營近十年後,才開始反攻匈奴,扭轉屈辱求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