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邯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章邯是秦國大將,在秦末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並擊殺了許多反秦武裝將領,在巨鹿之戰被項羽打敗,後歸降項羽。後在楚漢爭霸中被劉邦攻破城池,兵敗自殺。站在歷史的角度上,章邯是地主階級利益的捍衛者。從個人角度看,章邯的確是一個將才。
4,蒙驁
蒙驁(?—前240年),蒙驁的出生年月不詳,祖上為齊國人,其先祖曾做過當地的低級官吏。蒙氏祖籍位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縣城西南邊家城子村,後來蒙驁在秦昭襄王時與其族兄率領家眷向西投奔秦國,他在秦昭襄王時期和秦孝文王時期一直在軍中服役,因曾參與對西北少數民族及地方割據勢力的戰役累計軍功,得以提拔。在秦莊襄王時期開始得到重用,攻打韓國為秦設立三川郡,也一直攻打魏國、趙國。秦昭王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佔趙重鎮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後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軍擊敗。因屢立戰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蒙毅均為秦國名將。
蒙驁在其僅被史書記載的九年時間裡,幾乎每次都作為主將帶兵出徵,共攻克七十餘城,在秦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3,王賁
王賁,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之子,秦朝著名將領,是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公元前226年,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公元前225年,王賁水淹大梁,滅亡魏國。公元前222年,王賁奪取遼東,滅亡燕國,繼而消滅趙國殘餘勢力。公元前221年,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公元前219年,王賁隨秦始皇東巡。其後事跡不詳。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的兒子,今陝西頻陽東鄉人,秦王嬴政麾下得力戰將,為大秦帝國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和他的父親在秦人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滅掉了東方六國中的五國,堪稱居功至偉。尤其是在滅掉魏國的「水淹大梁」一戰是他軍事才華的最高代表,比起其父王翦破趙滅燕的軍事成就毫不遜色。嬴政對王氏父子極為信任,每次巡行天下都要王氏父子隨駕起行。
2,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 ,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裡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秦朝戰將如雲,蒙恬則是其中閃亮的將星。其實,2000多年以前的蒙恬距離我們實在太過遙遠,我們非但不可能有這位大將的真實照片,甚至也得不到一幅他的肖像畫,即使在史書之中,也沒有太多關於他的具體描述。但將軍的豐功偉績和忠肝義膽卻被人們深深記在了心裡,不僅成為世代名將效仿的楷模,更是千古愛國志士的永遠豐碑。
1,王翦
王翦是中國歷史戰國時期的名將之一,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對王翦的記載不是很詳細,所以對於王翦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時都不是很詳細,那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王翦的生平事跡。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出色的軍事家之一,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的悍馬功勞,秦始皇尊其為師,奈何對政治他並不擅長。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出了最早的韓國王翦沒參與意外其他五國的統一都與他有莫大的聯繫,不是他本人帶兵攻下就是他兒子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攻下楚國都城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