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近代史上,有一個歷史人物。他首開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以小小身軀獲得「軍神」榮譽。有人把他比作「東方的納爾遜」,有人卻說他是運氣好。從薩摩藩崛起的海軍少年,歷經甲午海戰的牛刀小試,再到日俄海戰的激戰旅順。一場對馬海戰的勝利,讓他的個人威望與日本海軍都達到最頂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東鄉平八郎。
與海軍結緣
1848年1月27日,東鄉平八郎出生於薩摩藩鹿兒島加治屋町。幕府時代,江戶地區是支持幕府的屬地,而離江戶越遠的屬地,他們與幕府的關係也就越疏遠。薩摩藩地處日本四島的最西邊,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們與幕府的關係。薩摩藩子弟,主張推行革新,與幕府漸行漸遠,並在之後的倒幕運動中,扮演著「廢除幕府,還政天皇」的角色。
薩摩藩與長州藩,組成日本軍界的雙雄——「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整體環境如此,再加上他的父親東鄉吉左衛門熱衷於海軍,東鄉平八郎從小也就立志徵服汪洋大海。15歲的時候,他就參加了著名的薩英戰爭。交戰雙方是英國與薩摩藩,年幼的東鄉平八郎負責搬運炮彈,同樣的參戰人員,還有山本權兵衛——後來成長為日本海軍之父。薩英戰爭的結果,英國小勝、薩摩略輸,但是促使著雙方重新思考。英國選擇聯合薩摩倒幕,薩摩打開自己的國門。
在德川幕府與明治天皇之間,東鄉平八郎堅定地站在明治一邊。1868年,他作為海軍士官開啟徵戰。在與幕府海軍的一系列作戰中,東鄉平八郎不斷成長,實戰經歷和海軍閱歷讓他很快出類拔萃。兩年後,日本兵部制定《大辦海軍方案》,特別強調要:「教育海軍軍官,是建設海軍之頭等大事。」東鄉平八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派往英國留學。儘管沒能入選海軍學院,但是從商船學校的水手,踏踏實實做起,東鄉平八郎儼然已經是海軍新星。
甲午海戰的「浪速」艦長
學成歸國的東鄉平八郎,先後擔任多艘軍艦的艦長,軍銜也從海軍大尉,逐漸晉升到海軍大佐。1894年的甲午海戰前,他正擔任著「浪速」號巡洋艦艦長,這艘防護巡洋艦,1884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開工建造,第二年建成服役。高航速、高射速是它的特徵,主炮的炮側加裝電動擊發裝置,性能上的優勢,讓海戰伊始的「高升號」成為炮下冤魂。
1894年六月,朝鮮國內動亂,清朝與日本都派出軍隊入朝。7月,日本對清不宣而戰,豐島海面上的獵獵戰旗,訴說著戰爭的殘酷。日本軍艦突襲北洋海軍的「濟遠」號和「廣乙」號,「廣乙」艦旋即重傷,「濟遠」艦向西敗逃。此時,緊追其後的日軍艦隊,正好看到運送陸軍的商船「高升」號。東鄉平八郎駕駛著「浪速」號逼近,先是勒令商船停下,之後要求清軍投降。
在遭受拒絕後,「浪速」號向「高升」號發炮,一頓齊射,商船上1000多人葬身海底。除了英國籍的船長、大副和一名英國船員以外,東鄉平八郎沒有再救人。豐島海戰上的累累白骨,讓東鄉平八郎又一次晉升,已是海軍少將的他,出任日本南方艦隊司令官。之後又參加了日軍侵臺,指揮海軍以火力支援步兵。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他是日本常備艦隊司令的身份。從海軍少將到海軍中將,東鄉平八郎的每一次晉升,都是赤裸裸的侵略史。
日俄戰爭的好運氣
日本要想稱霸世界,首先徵服中國;要想徵服中國,首先佔領滿蒙。沙俄成為日本「大陸政策」的最大絆腳石。1895年的三國幹涉還遼,奇恥大辱歷歷在目,日本軍界暗自下決心,早晚與沙俄要有一戰。只是沒想到,這場戰爭最大的果實是海軍摘得,而東鄉平八郎成為最大的幸運兒。
他的運氣,如同一路開掛,仿佛這場勝利就是為他準備的。首先是日俄戰前,海軍元老山本權兵衛臨陣換將,把戰鬥力更強的日高壯之丞,換成已經準備退休的東鄉平八郎。就在大家都疑惑的時候,山本權兵衛的回答竟然是:「東鄉運氣好。」也許是看到力量懸殊,也許就是為了賭一把,只能說,山本權兵衛把寶壓對了。
1904年,日本對俄宣戰,此時俄國海軍擁有252艘艦艇,共計80餘萬噸,其中僅太平洋艦隊,就擁有60餘艘艦艇,共計19萬噸。而日本海軍總共才有138艘艦艇,共計約26萬噸。巨大的實力差距,戰爭的進程卻讓所有人驚呆。日軍同以往一樣,不宣而戰,而且集中優勢兵力,先發制人。中國戰場的日俄戰爭,東鄉平八郎顯示出大將風範。
雙方互有攻守,沙俄略佔長風,但是東鄉平八郎總能趕上好運氣。戰爭一開始,俄國兩艘戰列艦觸雷沉默,號稱俄國最優秀的海軍將領馬卡洛夫戰死。緊接著日本兩艘戰列艦也沉沒,但是東鄉平八郎依然不在艦船。運氣還在繼續,黃海激戰中,日軍一發流彈擊俄艦隊司令,直接導致沙俄艦艇投降,日本完全控制黃海。
對馬海戰,人生巔峰
戰爭從中國戰場轉移到海上,沙俄惱羞成怒,從歐洲的波羅的海抽調軍隊,支援太平洋地區。這支浩浩蕩蕩的艦隊,經過長達半年多的海上顛簸,到了日本海海域,早已是人困馬乏,甚至有點風聲鶴唳的慘狀。疲憊之師,遇到虎狼雄獅,戰爭的結局一眼望見。
素來喜出奇招的日本海軍,選擇了「敵前大回頭」的戰術,日軍與沙俄並駕齊驅,並在特定區域超過沙俄,佔據有利攻擊位置。這一違反常規的操作,得到東鄉平八郎的讚許,「百發百中的一門大炮,要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以火力著稱的日本海軍,以絕對兵力,實施穿插和分割包抄。
敢於冒險,精於機動戰術的日本海軍,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幾乎全殲沙俄太平洋第二分艦隊,近5000人傷亡,俘虜6000多人。而日本海軍付出的代價僅僅是3艘魚雷艇和百人戰亡。憑藉日俄戰爭的餘威,1905年9月,日俄兩國籤訂《樸茨矛斯條約》,日本正式成為中國東北和朝鮮的主宰者。
這一切都離不開東鄉平八郎的功勞,這一仗,極大地提振了日本的民族精神,處於上升期間的日本,第一次戰勝了,從彼得大帝時期就開始走向強盛的沙俄。東鄉平八郎的聲望達到頂峰,明治天皇不吝多次褒獎,加官進爵,無上榮光。1913年,榮升帝國元帥封號,1934年,八十六歲高齡的東鄉平八郎,平靜地走完一生。留給世人的,出了赫赫戰功,就是那一句「一生伏首拜陽明」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