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隨風飄搖的「琵琶女」

2020-12-14 生活甜tian圈

文/唐三

白居易的一生,究竟是什麼樣的,我不是上帝,沒有辦法以他的視角,看完一個人的一生,唯一的可以了解他的途徑,只有他留下的一首首的詩以及一篇篇關於他一生的文章。我不止一次希望可以穿越到那個年代,成為他的朋友,與他同行,認真看看他精彩也坎坷的一生。

白居易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內容是這樣的:「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朝著名詩人。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而他的一生也是對他這一主張做了最好的詮釋。一生寫詩多達2800首詩,其中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他這麼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琵琶行》,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嘆的是琵琶女,何嘗不是在嘆自己。

憶往昔

白居易出生於官宦家庭,祖父白鍠後在河南鞏縣當縣令,父親白季庚先為宋州司戶參軍後因功勳升任徐州別駕,即使童年經歷祖父、祖母過世的家庭變故,後又經國家戰亂,但與那個年代的很多人相比,他都是幸運的,可以在突遭家庭變故及動亂之後,依舊可以絲竹相伴、書香環繞。雖說不能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吧,但平安順遂卻是炙手可得。

在看琵琶女,兩位名師指導,十幾歲便已經憑藉著嫻熟的技藝成為教坊首席琵琶演奏家、真正的當紅一姐,時代雖在變化,但古代人追星同現代相比,有過之而不及。上完妝如出水芙蓉、傾國傾城,一曲奏罷,觀眾皆服,五陵的少男才俊豪擲千金、金銀玉器、釵環珠寶,數不勝數,華衣美服沾溼不足惜,好一個春風得意,意氣風發。

看今朝

看看今朝白居易被貶江西九江,心情抑鬱久病臥床,被貶之地即使在物資豐富、繁華,但因貶謫的心境不佳,也會增加幾分落寞之氣吧。秋風蕭瑟,枯葉飄零,終日無絲竹相伴。對於君子而言,沒有絲竹的日子應該是很寂寞、苦悶的吧。而這時,朋友卻要出發遠行,送其離開後,此處便會更孤寂了。心中苦悶,唯有以酒來慰藉。流水潺潺,窸窸窣窣,遠處傳來的不是歡笑聲,卻是悽涼的猿鳴和杜鵑啼血之聲,讓這原本原本就落寞的夜更加落寞。而此刻的白居易,內心一定是苦悶、悲傷的吧。

而琵琶女,經歷安史之亂,幼弟從軍,阿姨病死,失去了可以依靠的一切。時光不待人,青春老去,新的樂坊新人不斷出現,即使曾經追逐自己的五陵少年也已離開,色衰愛弛,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生活如浮萍的她,需要有枝可依,嫁作商人婦。奈何,商人奔忙,不能時刻與家人守在一起,琵琶女因此只能留在空船,獨自守著自己的家。此刻的她,是有枝可依,但她的心卻依舊在飄零。

無論是白居易還是琵琶女,在哪個時代,他們都是奔赴命運的普通人,但同樣他們也是不普通的,在燦爛的年華中,他們曾經肆意揮灑過無盡的青春,這便是最好的生命。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另一個白居易,他們同樣有自由的靈魂,有傲人的技藝,但卻無奈苦於現實,苦於生活。

很想為這個故事,做一個結局,結局中商人回歸,白居易與朋友絲竹長樂。

相關焦點

  • 《琵琶行》:琵琶女在花天酒地?白居易在傷春悲秋?願你永遠不懂
    白居易聽了首曲子就潸然落淚了,是不是有點誇張了?你把琵琶女的生活理解為「花天酒地」,那說明你對唐朝人的生活並不了解。你說白居易小題大做,那是你不了解他。琵琶女和白居易一:琵琶女:雖然才華絕世,但卻「命賤如螻蟻」首先,唐代是看重門第族望。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如何把無形的音樂用文字寫出來,我們普通人大概只會用「美妙」等形容詞來形容,但白居易用的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形象生動至此,詩魔的筆力非浪得虛名。論深刻的哲理,此文率先提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友情觀。一位落魄文人,一個琵琶女,在這個秋天,這個江邊,沒有身份的差異,只有心心相惜。
  • 琵琶行-白居易
    白居易明年秋,送客湓(pén)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ǔ)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í)花秋瑟瑟。
  • 詩詞| 琵琶行 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引琵琶女為知己
    被貶的第二年秋天,白居易在潯陽江頭送別友人,楓葉瑟瑟,渲染著離別的場景。正愁飲酒送別沒有音樂作陪的時候,水上突然傳來彈奏琵琶的聲音。有了音樂的作陪,添酒回燈,重開酒宴。等到船隻慢慢靠近,只看見一個女子用琵琶半遮著面容,慢慢的走了過來。她隨手撥弄了幾下琵琶,雖然不成曲調,卻飽含感情;悽切悲楚的弦音訴說著她心中無盡的心事。
  • 《琵琶行》理解性默寫
    《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猶豫不決、羞怯矜持的情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琵琶行》中表現詩人聽到琵琶女演奏的音樂及其身世遭遇之後產生共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 閒讀《琵琶行》:為什麼會覺得琵琶女一點都不悽慘?
    我不知道琵琶女的「悽慘」,是怎樣造成的先入為主。如果跳出詩歌,用普通的標準來衡量的話,琵琶女的確沒有什麼悽慘的。琵琶女本來是京中名妓——除了一句「妝成每被秋娘妒」之外,作品並沒有太多地描寫琵琶女的美貌,反而是對她的技術進行了正面側面、濃墨重彩的描寫。那麼,琵琶女並不是「以色事人」的代表,而是用藝術與客人交流的典範。大唐真是個文採風流的時代啊。經歷了多年的繁華之後,琵琶女年老色衰,於是嫁給富商為婦。
  • 期中乾貨|《琵琶行》理解性默寫匯總
    小編老師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琵琶行》理解性默寫經典考題,大家拿來練練手吧。1.【2018全國2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昔日的琵琶女身價很高,引來了眾多紈絝子弟的追捧。
  • 唐代名妓的自我營銷,看琵琶女如何說「我愛你」
    這點,我們不妨請出白居易詩作《琵琶行》中的女主人翁──琵琶女,以她的人生來觀察這些女性的生命歷程。白居易的琵琶女是這樣自述她年少時光的:「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顯然這位琵琶女是以她的演奏才能來做她的賣點。
  • 「元白」先後被貶,白居易寫出《琵琶行》,元稹迷上「燈影牛肉」
    ,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元和十一年,潯陽江頭,白居易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創作出了著名的《琵琶行》。元稹是與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元稹十五歲參加朝廷舉辦的「禮記、尚書」考試,以明兩經擢第。
  • 蘇軾遇到琵琶女,被美人深深吸引,寫下一首詞打動無數人
    比如說;李白,白居易等他們創作了大量的思婦,閨怨詩詞,雖然其中不少是拿一些相似的女子來比喻自己得不到皇帝的認可,但還是代表了他們的審美!作為了一個男人中的佼佼者,欣賞女人,對這些女人寫出一些詩詞,抒發一下自己的心境,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蘇軾初入青樓,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 白居易被貶謫後,與琵琶女之間的惺惺相惜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
  • 白居易《琵琶行》的真實意蘊
    因為長句……」從此小序中我們可以發現,《琵琶行》寫作的觸發點即琵琶女的身世,更明確的表達是文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它表明白氏由琵琶女的身世想到了自己的相關遭遇,因而生出同病相憐之感。
  • 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
    《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於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歷。相同的經歷使兩位「高人」得到了深層次的情感認同,於是詩人為冤情所激而借琵琶之聲將心底情緒釋放出來,成為千古「絕唱」。
  • 隋唐的琵琶藝術
    唐元稹《連昌宮詞》中「賀老琵琶定場屋」一句,就描寫出著名琵琶手賀懷智彈奏時全場頓時鴉雀無聲的場面。隋唐時期琵琶名家輩出,在宮廷民間受到廣泛歡迎。一、隋唐琵琶的形制據唐杜佑《通典》中記載,隋唐琵琶的形制有三種:阮鹹、曲項琵琶、五弦琵琶。阮鹹,又名「秦琵琶」,因魏晉著名文人阮鹹善彈此器,太常少卿元行衝斷定「此阮鹹所造」,在考古發現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 中年再讀《琵琶行》,才發現所有的中年危機都來自於不甘心
    多年後的今天再讀, 發現白居易的無奈和琵琶女的哭泣,兩者的不甘心,寫的正是自己。讓一個滿懷信心的少年去讀中年人的傷感,無論老師和課本怎麼教,他的世界沒有這個色彩,怎麼能有體會呢?《琵琶行》是傷感的,它在傷感什麼,只有時間和經歷才會告訴我們。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故事裡,用心去感受,看是否有不一樣的體會。
  • 散文隨筆:我想我的靈魂應該更輕,不然為何總感覺它在隨風飄搖
    靈魂的重量是21克,我想我的靈魂應該更輕,不然為何總感覺它在隨風飄搖。是的,它在飄搖:飄搖在安逸與艱苦之間;在我現在這個階段,需要有一顆吃得了苦、忍得了艱的心;我們現在是挖井的人,可我卻時不時就想做吃水的人。
  • 初識《琵琶行》,正在讀中師,再讀《琵琶行》,已是暮年
    原題:再讀《琵琶行》作者:薔薇紅繼木之戀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已是暮年。初識《琵琶行》,是在讀中師的時候,鄰座同學給我推薦說,在發的《文學欣賞》課本中,有一首長詩《琵琶行》,聽說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能否在短時間內背下?我立即翻書找到該詩,對照文後註解弄通了詩的字面意思,用了兩個早自習時間,將原文一字不落背誦給了鄰座同學,郎朗聲音,引來周圍其他同學側耳傾聽,在他們羨慕的目光裡,青春年少時的虛榮之心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 唐詩三百首 | 琵琶行·並序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③,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④。問其人,本長安倡女⑤, 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⑥,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婦⑦。遂命酒⑧,使快彈數曲⑨。曲罷憫然⑩。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11,轉徙於江湖間12。予出官二年13,恬然自安14:感斯人言15,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二言16,命曰《琵琶行》17。
  • 能讓皇帝寫下悼文的詩人屈指可數,白居易的這首詩為何獲此殊榮?
    《琵琶行》從題目入手,我們能知道這是一首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所謂歌行,就是可歌可唱,流走自然,像行書一樣行雲流水的作品。 當然其中翹楚當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與《長恨歌》。 琵琶行寫與白樂天被貶江州之際。這次貶謫給本來懷報著"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白居易,政治熱情有巨大消退。他曾上疏請求捕捉刺殺主站派的宰相,因朝臣嫉妒怨恨。以白居易不是言官,越職進言為理由,細數莫須有的多條罪名。實則是因白居易在《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中針砭時弊,得罪了當朝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