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三九,今日小寒】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小寒有哪些民俗?小寒養生又該吃什麼?補氣、補血、補陰、補陽都需要注意啥?趕快看看!
小寒三侯
一候雁北鄉: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鵲,喜鵲也;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知所向也。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三候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雌雄之同鳴也,感於陽而後有聲。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民俗
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慄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到了小寒,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州人一般會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糯米和香米的比例是6:4,然後把切碎的臘肉和臘腸炒熟,再加些花生米。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小寒養生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但進補並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朮、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等體徵,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體徵,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陰虛陽盛的體質更宜選用冬蟲夏草、石斛、沙參、玉竹、芡實之類,配伍肉禽煲、燉湯水進補。
小寒養生食譜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材料] 幹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蔔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澱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 冬菇水發洗淨,擠幹水分,切成細條,胡蘿蔔、青椒洗淨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後,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後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後加味精,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滯,潤燥。
[材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薑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 絲瓜洗淨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淨切小塊備用。粳米洗淨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薑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 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
今晚18:30分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回家吃飯》,一定要仔細看啊!
▶【提醒】這些衣服千萬別扔洗衣機裡直接洗,否則...
▶【實用】這些東西這麼有用,你竟然不知道??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回家吃飯》
本文編輯:姜美羊
願您身體更健康!↓↓↓歡迎分享和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