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寒,24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也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而且氣溫會越來越冷!
2018.1.5
農曆:十一月 十九
丁酋【雞】年
癸丑月 丁酉日
代表寓意: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氣候特點:大風降溫,雨雪,氣溫最低
風俗食物:菜飯,糯米飯
養 生: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
三 候: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鴝
作為每年最冷的時節,
小編有許多注意事項要提醒各位...
小寒養生三要素,
只要做好這三點就能在最冷的時節
達到最高效的養生效果
小寒三要素
「春生、夏長、秋斂、冬藏」,其中冬藏的要義在於「養精蓄銳,休養生息」,冬季的早上睡個回籠覺,偶爾慵懶一下,都是冬藏之時順應身體呼喚的養生之道。
但是!睡不能瞎睡,小編告訴你「睡姿不當,惹出一身病;睡姿正確,甚至能「治病」。」
吃要量「出」為「入」,其實,這齣也是補!(在營養豐富或者說是營養過剩的當下,『補』的精髓,還是量『出』為『入』更合理。)
對於冬天內熱積的太過,我們更主張要適宜清內熱,比如白菜、蘿蔔都是當季食物,富含維生素及多種微量元素。
而且白蘿蔔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這個節氣裡食用,而不是要一味的去吃補藥。
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那麼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
那麼在寒冷的冬天經常叩齒,就有益腎、健腎之功。
叩齒很簡單,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種較常見的牙齒保健方法,可於每日早晚各作一次,每次叩齒數目多少不拘,可因人而異,叩齒的力量也不求一律,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除了叩齒小編還要告訴您——最適合小寒時節做的一項運動——「伸懶腰」
按小編如圖所講去堅持「伸懶腰」,能夠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消除疲勞養血又養心:
我們深挖一下:小寒如何飲食更養生呢?如何溫補呢?
小編告訴您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腰膝酸軟等不適。
準備羊肉500克、當歸20克、黃芪10克、鹽、姜、蔥、料酒適量。將羊肉、當歸、黃芪洗淨,姜切片;羊肉冷水入鍋去血水洗淨;將以上所有材料放入湯煲,放適量清水煮熟,鹽調味即可食用。
羊肉湯有甘溫、散寒的作用,當歸也有溫補養氣的功效。因此,小寒時節一家老小圍成一桌,喝點當歸羊肉湯溫補吧!
牛肉是冬季補益佳品,既營養又暖胃,有補氣養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等功效。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適合肥胖、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人群食用。
做法:將牛肉、山藥、番茄和胡蘿蔔切成小塊,易於兒童食用和消化;油熱後加入薑片、大蒜、蔥炒出香味,然後把牛肉炒一下,再加入適量水,一併將番茄、山藥、胡蘿蔔放入鍋中,開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把牛肉燉爛即可。
魚肉可溫養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據《本草綱目》記載,鱸魚:「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幹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將殺好的魚清洗乾淨,用少量料酒和白胡椒粉稍微醃製;將蔥片塞入魚肚中,上鍋蒸8~10分鐘即可。吃的時候蘸點料汁,更為美味。
清蒸的烹飪方法既能減少烹調油和各種調味料的使用量,又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魚肉的營養價值。
鴨肉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胃生津的功效,適合熱易上火的人群食用。另外,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易水腫人群食之更佳。
取碗加少許水,將老薑放在碗中研磨,留薑汁備用;把煸好的鴨子及薑汁一同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甘蔗、陳皮、黃芪、黨參等食材;煨至鴨肉熟爛即可。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能發表散寒。生薑與老鴨搭配煮湯,驅寒強身效果自然是棒棒噠。
蝦肉有補腎、壯陽、通乳、祛毒等作用。蝦肉的營養很多,適合腎虛陽痿、早洩遺精、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人群食用。
先炒香蔥末薑絲,再放入河蝦炒至變色,倒入料酒和韭菜炒2分鐘即可。中醫認為,河蝦甘溫補腎,韭菜溫補腎陽,二者配合可以補血、補腎。
在這樣最為陰邪和寒冷的時刻,一定要多食用溫、熱的食物補身體,小編一張圖告訴你
當然,作為最冷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保暖
小寒注意三暖:暖頭、暖足、暖背
暖頭:「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但是在面對嚴寒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添加衣物,但忽視了頭部的保暖。
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小寒節氣處於三九的前後,此時,身體處於適應寒冷天氣階段,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
小編提醒:出行時,應戴一頂帽子,單薄的帽子也可。
暖足:小寒節氣注意腳部保暖。在一般情況下,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
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後會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慢,抵抗力下降,極易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病、氣管炎等。
暖背: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當,風寒邪氣極易入侵,耗損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復發加重。
對於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風溼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和患有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的老人來說,更應重視背部的保暖。
珍惜健康!關愛生活!
覺得不錯,請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