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8 22:0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對一條河的認識與理解,是難以用語言一次進行表達的,也不可能一次表達完整。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們不是哲學家,我們只是三省四市媒體的記者,我們只能用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來丈量赤水河。
經過了為期14天的行走,2020年8月26日,我們離開敘永,到達赤水河與長江的交匯處,合江縣的赤水河的入江口。
我們聽了合江縣關於生態文明的解讀,或許,他們既有這樣一條乾淨、生態的赤水河的滋潤,更因為他們早就在大江與大河的交相浸潤中,顯得大氣、大度,早就把生態文明浸入骨髓了,所以,合江縣的生態文明可以說早就風生水起,與我們上面的那麼多縣相比有其獨到的地方。這一點,當地的荔枝、真龍柚實現規模化種植,荔枝產量佔了四川省的90%以上,真龍柚的種植面積達30萬畝,年產值5億元,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合江縣的文化資源也是全省第一,1317處文物保護單位,讓人羨慕。當天,採訪團還採訪了先市醬油,這個企業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於一身,已有120多年的釀造歷史,技藝精湛,加上赤水河獨特的自然氣候與生物資源,使之成為合江縣的一個名片,先市也被稱為醬油小鎮,被人們記住。
君住河之頭,我住河之尾。
河入川,江入海。
這是自然之道,也是水流之道。
14天前,我們到了鎮雄縣赤水源鎮銀廠村,看到一泓瀑布從樹林裡破林而出,形成了赤水源頭的氣勢,也就從那裡起,我們21個新聞記者一直在關注河的流向,河的生態,河的美麗,河的深邃,河的坦然,河的激情,河的歷史,河的顏色。我們也一直在計算,河的上遊真正在哪裡,儘管有很多說法,比如傳統的計算是從雲貴川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算起,他們把流得最遠的河稱之為倒流河,與渭河交匯後才稱之為赤水河。但在土城的宋窖,聽了28年前走完赤水並最終認定了赤水源頭的譚智勇先生激情講解後,我還是願意相信人們在赤水河上的追根溯源,把原來網絡甚至沿河一線人們理解的赤水河認定為523千米,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長度,也是一個應該接受的長度。我們應該有把赤水河作為長江經濟帶上一條最乾淨的河流,建設成為一條「長江上遊最美生態河流」的胸懷。至於上遊中遊下遊的劃分,大致可以這樣,從赤水河源頭,到釀出醬香美酒的茅臺為界,可以算作上遊。從茅臺到赤水市,可以算作中遊。到赤水市以下的60千米,可以稱為下遊。
最美生態河流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赤水河沿岸的人民用實際行動保護出來的。應該這樣看,由於貴州境內生產醬香白酒,這些酒企依靠著這條河流裡的水,為了讓世界所有的人喝到最香醇最乾淨的酒,吃到最環保最有機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醬酒,他們最先發出了保護赤水河流域生態的倡議,貴州省最先出臺了《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並於2011年10月1日施行。農業部2016年12月27日發出《關於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漁的通告》,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形成共識,特別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韓正副總理對赤水河流域的保護作出重要批示,赤水河作為最美生態河流,提到了國家層面。
為了講好赤水河的故事,昭通日報社、畢節日報社、遵義日報社、瀘州日報社四家媒體,不約而同地於2020年秋天,感恩紅色,走進赤水,並從赤水河源頭,於8月26日下午5:00順利抵達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之處,看著清亮的赤水河匯入滾滾長江,我作為帶頭人和參與者,以及我們所有參與行走的同仁,都感到幸運與自豪。
在行走的過程中,赤水河的文化有兩種顏色不斷地變換著。赤水河本為兩岸的紅土染成,故為赤水。但赤水河真正的顏色是綠色,這是赤水河的本色。這十多天來,赤水河都用這種色調,把雲貴川三省四市的土地染綠。綠的樹木,綠的竹子,綠的青山,綠的田野,綠的醬酒,而且這片綠與兩岸禁漁的人群,撿拾垃圾的人們,在脫貧攻堅一線戰天鬥地的群眾,在美酒河谷釀造醬香的工人分不開。這片綠,綠了赤水,綠了青山,也綠了中國,正流入長江,逐步改變長江的顏色。
在一直變換著的地點卻從來不改變顏色的,是那種鮮血浸透的紅色,從遵義到扎西,從土城到敘永,從茅臺到金沙,從鎮雄到七星關,從太平到元厚,從婁山關到二郎灘,從雞鳴三省到石廂子,赤水河流域,都流淌著紅色,160公裡的旅遊公路,像一條紅色的飄帶,把赤水河染成紅色,成為紅色旅遊與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最亮麗的底色。
經過三省四市十六個縣市區的緩緩流淌,赤水河聚天地之靈氣,吸日月這精華,終於乾乾淨淨地流入了長江,流入了長江經濟帶。
赤水河不只是一條自然的河流,一條地理和地域上的河流,一個寫在中國地圖南方的弧形標誌。赤水河,更是一條經濟的動脈,是長江獲得奔向大海的又一動力。它撬動了長江的經濟,還讓長江這個巨人行走起來更加氣宇軒昂,赤水河就是長江西裝革履的領帶,她讓中華大地看起來更沉穩踏實。
我們20多個從赤水河走下來的人,從上遊走到了中遊,又從中遊走到了下遊,在合江口,把印有「感恩紅色﹒走進赤水」三省四市媒體赤水行的紅色團旗高高舉起,留下最珍貴最難忘的記憶,我認為,我們已經融入了赤水河,已經與赤水河一道匯入了長江,直奔大海。
今日推薦
原標題:《感恩紅色·走進赤水(59) | 赤水行記之:匯入長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